「情緒導向系統」是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很「刻意」的把某兩個字遮掉了,哈哈哈!

老實說,訊息會來到身邊,一定有其意義,至於意義是什麼?請自行解讀。來源到底是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相信或不相信、「選擇」保持著舊有信念或突破信念。

「#寬恕的一年」在我心中是本好書,我已經看它三百多天了(有電子書版),應該會繼續看下去。每天早上起來,花個五分鐘左右,讓自己調整一下心的頻率,讓頻率待在「寬恕」與「愛」中,是值得的。

今天,來講講「情緒導向系統」吧!

身處這個世界,我們一定會對周遭的一切進行「判斷」,我們無法不「判斷」的(或許,有些高人可以,但我還不行),我們根據我們從小所受的家庭、社會文化、教育... 等「訓練」,建立了我們對現實、對世界的認知,而這些認知就讓我們把一些人、事、物... 等進行判定,判定為「這是對的」或「那是錯的」,「她很好」或「他很壞」,「這很適合我,但它真的不適合你」。然後,這些判定便引發我們的情緒。我們稱他為「情緒導向系統」吧!我們每個人都有此導向系統的!

接下來~玄的來了,容我直接引用書中的文字吧!

你的情緒反饋源自你的導向系統。這是你被賦予的美妙系統,它會告訴你:你離愛有多近,離愛又有多遠。它會給予訊息的反饋,讓你知道自己所做的判斷如何。

啥意思?認真再讀一遍!這個導向系統是在告訴你:「你離愛有多近,離愛又有多遠」。

有沒有看錯?再讀下面一段:

當你看到某個人做著某件事而做出判斷說:「那是不好的,他不該那樣做。」此時,你會從情緒導向系統獲得反饋,那會是一種不好的感受。你會將這個不好的感受,和你所批評的對象的行為扯上關係。事實上,你的反饋系統,即你獲贈的美妙的導向系統,乃是針對你的行為提供反饋的。這是你們所有人在自己接觸過的教導中,沒有學過的最大秘密:你的導向系統是針對「你的」行為給予反饋的。

等等~容我理解一下~也就是說,我看到某人、某事而覺得不舒服(很火、冒煙了)、有負面情緒時,其實跟…那人、那事啥沒關係,是我的「情緒導向系統」對我提出「反應?警示?」說:「等等喔!你這個傢伙,現在遠離『愛』了喔!」,如果可能請迴轉!

見鬼了~有沒有人想罵髒話。這本書肯定是 邪教 來著!哈哈哈!繼續讀一下邪教經典吧!

你的導向系統是完美的,它從不會停止告訴你,你距離愛有多麼近,又有多麼遠。你看著某個人的行為,說出「那種行為令人無法接受,會那樣做表示他們是壞人」時,你那美妙的導向系統,那個教導你如何去愛的系統會說:「不。」它會給你負面的情緒反應,因為你剛才已經離開愛了。你沒有用寬恕的眼光看待他

誒~值得仔細想想呀!我們是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有時候我的直接回答是:「為體驗『愛』而來」。想想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老婆、兒女、小三、隔壁老王... 遠在天邊的偶像明星、八竿子打不到的政治人物... 等,想想你對那些人、那些事的看法、批判... 等!這樣說來~「你的情緒導向系統是針對你的行為給予反饋的,它從不會停止告訴你,你距離愛有多麼近,又有多麼遠。」,等等!似乎,蠻有一點點道理的。

最後,懶惰如我,再引用一段書中的內容,來進行結尾吧!

你的導向系統是完美且萬無一失的。它經常在告訴你,你離愛有多近。一旦處在平安、幸福和喜悦的狀態,表示它在告訴你:「沒錯,你走在通往愛的路上。」你若處在挫折、羞恥或恐懼的狀態,表示它在告訴你:「不,親愛的,你偏離了軌道。」你需要看看自己是如何看待事物的。知見形成你的世界,形成你經驗到的充滿情緒起伏的世界。這就是你所知道的世界,也是你所經驗到的世界。你認為它是在「外面」,但實際上,你正在經驗的是由你的認知、解讀和評判所構成的情緒起伏之內在世界。

P.S. 如果您對本文有興趣,建議開始讀 #寬恕的一年 吧!本文引用自第三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多元人生記事錄
37會員
97內容數
然而,這個世界是多元性的,人生也是。
多元人生記事錄的其他內容
2024/03/09
#阿德的獨白 我們之間,若非雙贏,即是雙輸⋯沒有存在我好你不好,那我就爽了的狀況。 認清這一點,別再追求你死我活,充分溝通合作,一起追求雙贏吧。
Thumbnail
2024/03/09
#阿德的獨白 我們之間,若非雙贏,即是雙輸⋯沒有存在我好你不好,那我就爽了的狀況。 認清這一點,別再追求你死我活,充分溝通合作,一起追求雙贏吧。
Thumbnail
2024/01/16
這篇文章闡述瞭如何透過冥想與大自然共振,感受大樹、光明、清澈水流和土地的能量。引導讀者用想像力集中呼吸,提升身心靈的寧靜與平衡。
Thumbnail
2024/01/16
這篇文章闡述瞭如何透過冥想與大自然共振,感受大樹、光明、清澈水流和土地的能量。引導讀者用想像力集中呼吸,提升身心靈的寧靜與平衡。
Thumbnail
2023/10/31
#阿德的獨白 如果這事注定要發生,放寬心,調整心態,看要怎樣接受他它吧! 如果這事,還在可能性當中,未必會發生!那更應該放下恐懼,快樂的過日子,是有機會切換的那事不會發生的平行宇宙中的。 如果「不幸」(其實沒有什麼 幸 或 不幸,那只是觀點問題。),那事還是發生了,在那個平行宇宙中,還是會有個
Thumbnail
2023/10/31
#阿德的獨白 如果這事注定要發生,放寬心,調整心態,看要怎樣接受他它吧! 如果這事,還在可能性當中,未必會發生!那更應該放下恐懼,快樂的過日子,是有機會切換的那事不會發生的平行宇宙中的。 如果「不幸」(其實沒有什麼 幸 或 不幸,那只是觀點問題。),那事還是發生了,在那個平行宇宙中,還是會有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你學過人類圖,會知道頭腦是重要的外在權威,是幫助別人做決定的,而內在權威才是人們仰賴作出適合自己決定的依據,其中,世界約有一半的人是情緒權威,代表情緒中心有定義;情緒中心沒有定義/空白的人,則容易接收情緒,爆發的時候是加倍奉還。你是哪一種人呢?取得你的人類圖
Thumbnail
如果你學過人類圖,會知道頭腦是重要的外在權威,是幫助別人做決定的,而內在權威才是人們仰賴作出適合自己決定的依據,其中,世界約有一半的人是情緒權威,代表情緒中心有定義;情緒中心沒有定義/空白的人,則容易接收情緒,爆發的時候是加倍奉還。你是哪一種人呢?取得你的人類圖
Thumbnail
道理我都懂,但要怎麼做?要怎麼找到問題?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就在這了。作者穿插了許多案例故事在每個步驟,讓人可以跟著案例內心故事一起爬梳情緒重設的過程,從中也許能發現自己過往沒有察覺的盲點,辨識並調整自己的認知。
Thumbnail
道理我都懂,但要怎麼做?要怎麼找到問題?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就在這了。作者穿插了許多案例故事在每個步驟,讓人可以跟著案例內心故事一起爬梳情緒重設的過程,從中也許能發現自己過往沒有察覺的盲點,辨識並調整自己的認知。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我很「刻意」的把某兩個字遮掉了,哈哈哈! 老實說,訊息會來到身邊,一定有其意義,至於意義是什麼?請自行解讀。來源到底是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相信或不相信、「選擇」保持著舊有信念或突破信念。 「#寬恕的一年」在我心中是本好書,我已經看它三百多天了(有電子書版),應該會繼續看下去。每天早
Thumbnail
我很「刻意」的把某兩個字遮掉了,哈哈哈! 老實說,訊息會來到身邊,一定有其意義,至於意義是什麼?請自行解讀。來源到底是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相信或不相信、「選擇」保持著舊有信念或突破信念。 「#寬恕的一年」在我心中是本好書,我已經看它三百多天了(有電子書版),應該會繼續看下去。每天早
Thumbnail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情緒勒索」這個詞吧?近年來在心理學的普及,腦神經科學對於人腦「認知」的測量技術不斷上升,及因心理與精神疾病數量攀升造成以西方為領的大眾對於心理健康之重視,原本從不被劃進科學範疇的「情緒」也越來越多人爭相研究。可以說在這個趨勢下,「情緒」逐漸被重視,不再只是「情緒化」、「敏感」的
Thumbnail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情緒勒索」這個詞吧?近年來在心理學的普及,腦神經科學對於人腦「認知」的測量技術不斷上升,及因心理與精神疾病數量攀升造成以西方為領的大眾對於心理健康之重視,原本從不被劃進科學範疇的「情緒」也越來越多人爭相研究。可以說在這個趨勢下,「情緒」逐漸被重視,不再只是「情緒化」、「敏感」的
Thumbnail
新的想法還是需要這個世界映證,才會得出不同的回饋。 行動的過程與世界有了真實的互動,隨著互動增加,真實世界給予的回饋,也會打破你對於原先的期待的認知,不論是好的壞的,這些真實的感受,比起單純的想法改變來的直接。
Thumbnail
新的想法還是需要這個世界映證,才會得出不同的回饋。 行動的過程與世界有了真實的互動,隨著互動增加,真實世界給予的回饋,也會打破你對於原先的期待的認知,不論是好的壞的,這些真實的感受,比起單純的想法改變來的直接。
Thumbnail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Thumbnail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