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一種深度思考
我們的思考大略分為兩種,「淺層思考」與「深度思考」。
淺層思考是指完成短期的課題與目標,具體例子如下:
- 為了達成.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以每天的工作量進行PDCA循環(譯註:又稱戴明循環,就是由P計畫(Plan)、D執行(Do)、C查核(Check)及A行動(Act)四大步驟過程所構成的一連串追求改善精進的目標管理)。
- 列出下週末烤肉的食材清單。
- 根據氣象預報,明天會下大雨,所以事先將雨衣、雨鞋放在玄關。
深度思考則是為了達成長期目標,落實想法等,具體例子如下:
- 面對二O二五年即將到來的社會問題(因為日本戰後出生的第一代,也就是一九四六~一九五四年出生的這群人即稱為團塊世代,於二O二五年成為超高齡者,關於照護、醫療費用等社會問題將是一大考驗),該如何有效因應?
- 二O三O年,因應全面電動車化,與汽車相關的周邊產業該如何轉型?
- 進入人生百年時代,規劃三十年後自己的人生…
諸如此類。
雖然我們是以「淺層思考」處理工作與生活上發生的各種事,但要是無法「深度思考」,便無法落實想法,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身而為人的價值。
技術與設計是為了解決課題而落實、執行,所以屬於「淺層思考」行為。
科學與藝術則是提出問題,創造新價值,所以多是屬於「深度思考」行為。
藝術「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我主持的講座「Art and Logic」 (藝術與邏輯) (不好意思,講座名稱有一點拗口) ,學員多是商務人士。教導他們藉由繪畫(素描)一事,提昇「促以及進右腦與左腦均衡發展,增進整體思考力」、「發想新事物的能力」、「學習俯瞰事物,協調思考力」,從而啟迪新感知與各種觀點。我經常聽到來自學員的疑問,好比「我不曉得要如何將在這裡學到的技巧,運用到工作上」等。
那麼,屬於「深度思考」的藝術的功用究竟為何?
「深度思考」好比地層,就像各種經驗與學習化為血、化為肉,確立自我認同般,就連每個人的「深度思考」顯著化都有著極大差異。然而, 「深度思考」總會以某種形式、某種方式發揮它的作用。
接下來,介紹一些活用深度思考的具體事例吧。
如果我念大學時,沒有衝進那堂課旁聽的話,就不會設計出Mac的文書功能,像是有好幾種字體、設定文字間距。
十年後,當我設計第一代麥金塔時,突然想到一些關於藝術字體的知識。於是,我將這些知識用於設計Mac,就這樣催生了造型優美的第一台個人電腦。
史蒂芬.賈伯斯 於史丹佛大學的畢業典禮致詞
這是賈伯斯生前的一小段致詞。大學中輟的他於一九七五年,以旁聽生身分上了一門關於藝術字體的課程。藝術字體是以鋼筆、鉛筆創造字體的一種藝術。
十年後,賈伯斯活用十年前從 「深度思考」的藝術學習到經驗,也就是埋藏於腦中深地層的「書寫藝術字經驗」 ,成了設計靈感。
這就是藝術具有的功用,使用身體從事藝術活動的經驗總有一天會輸出。
用藝術力突破商業瓶頸 ビジネスの限界はアートで超えろ!
《用藝術力突破商業瓶頸》
作者:增村岳史
譯者: 楊明綺
創作力就是將手邊現有的情報加以編排、改良,與別的事物組合後,催生出新事物。
藝術與科學,感性與技術並非對立,甚至是相輔相成的,作者在書中提到東京藝大設有美術解剖學課程訓練觀察,美國哈佛等大學醫學院也設置藝術鑑賞與素描等課程提升臨床診療技巧。
藝術力可以強化感知,去理解他人並發現、面對、解決問題,不僅運用於商品設計、工業科技設計,甚至還能活絡房市、地價、促進地方繁榮,好比活用設計力將原本廢棄的工業區改造成文創園區等,不僅能改善治安問題,還能改造環境。本書共有七章,從釋義到實例,作者以其商業豐富人脈與授課經驗提要說明,條理分明地連接起讀者們的左腦與右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