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急著要「一個答案」

2021/11/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演講(不論是自己講還是聽別人講)有很深的感觸,發現很多人還是習慣地「要一個答案」,而非自己思索。
譬如演講中提到自律很重要,就有人問怎麼做到自律?又譬如分享了一些企畫的方法,接下來有人發問,可是他工作很多,不知道怎麼抽出時間企畫?或提一個很大的問題,請講者直接告知二選一或三選一的答案。
其實演講中已試舉很多例,如果願意自己思索,應該可以舉一反三,而不是直接問別人「我要怎麼做?」
工作相談室偶爾也會收到類似訊息,問我能不能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關於是要留在現職還是應該轉職。必須我能確定他才要報名諮詢。
我的答案當然是不能。我們不該期望別人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且這樣的人生也太沒意思了,不是嗎?那到底誰是我生命的主人?
當我們困惑時,經常會忘記,即便是相同的處境,每個人處理和面對的方式也不會相同,因此產生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因此,急著想要「一個答案」,其實非常不明智。任何人都可以給我們答案,不只一個,甚至可以給我們十個答案。但問題是,我們有判斷和執行的能力嗎?
我們必須動用自己的思考。無論講者講得再精彩,如果我們沒有把那些啟發應用在自己工作上,先實際去嘗試,得出自己的心得,那麼收集再多答案都沒有意義。
有時候我們觀察一個人是否是個人才,「有沒有思考能力」會是其中一個重點。可能比他的學歷或技能更重要。因為「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工作已經愈來愈不需要人類了,如果我是主管,未來肯定更需要能在各種狀況下自行思考判斷並處理的夥伴,而不是事事需要我在場。
提問確實是很重要的,但不要太快把問題丟出,先自己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觀點,那麼即便得到答案也無從理解,這對我而言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答案。
自己思考很累、很花時間,直接聽答案比較快。可是人生真的不是在趕路,匆促之下不會累積任何東西。寧可慢一點,把問題看得更清楚一點、想得深一點,平時鍛練這種慢和深,真的遇到問題時我們才有辦法快。
一點心得跟大家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李惠貞
李惠貞
出版界資深工作者,曾任版權、企畫、主編,2011-2017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2012年策畫「台灣設計BEST 100」,2016金鼎奬雜誌類個人奬最佳主編。現為獨立工作者,新型態閱讀推廣活動「獨角獸計畫」發起人、「工作相談室」經營者。著有《成為自由人》、《給未來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