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過旅遊經驗者,應不難體會一趟旅程的結束總伴隨著些許狂歡後的落寞與不捨,惟讓此雪上加霜的則可能又是那所謂的「週一(上班日)」。
猶記得好些年前,曾與高中友人出發到韓國,進行為期4天3夜的自助旅程,回程航班就如此剛好落在週日晚抵飛抵台灣,亦即讓普遍上班族聞之心累的「Monday Blue」前夕。候機時,大夥也不免俗地在"哀嚎"隔日上班的種種,於我亦然,也是有一搭沒一搭地接着話。
隨著機上廣播提醒著乘客回到座位、繫好安全帶,此刻望向準備降落,那窗外台灣土地上的點點燈光,莫名地被觸動了些什麼,突發地想感謝現有的工作,"謝謝這份工作,讓自身得以初訪韓國,嚐美食、賞美景,有不同以往的文化體驗;雖然職場生涯大不易,但既然決定短期裡仍留在這體制內,那就先盡力把該完成的好好完成,結果應不會太差(?)..."。
研究所時期,有幸得指導教授推薦,得以到知名企業擔任實習生,卻自覺當時對於「工作」二字,是缺乏具體認知的;每朝騎著機車行駛在園區的汽機車上下班浪潮中,心裡常會默想著-「這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作型態真適合自己嗎?」、「日覆一日的上下班又是所做為何?」。然研究所畢業後,卻也依循多數的慣例步伐,踏入職場,且還工作了這麼些年(笑)。
雖現階段對於「工作意義」仍在摸索屬於自己的定義,但相較於當年小實習生,對「工作認知/態度」則是有了自己的解讀,有意識地瞭解目前工作是「For what」。
- 對工作的「Appreciate」
非指被工作「奴化或固化」;是因「它(工作)」,讓人能在能力範圍內,(1)執行相對的「衣食住行育樂」等消費/負擔、(2)能付出與回饋社會、以及(3)作為未來想要達成某項計劃的支撐(support),不管有多想達成的計劃,多數時候皆並非立馬可被執行,需要時間與過程,而工作許就是當中的support。
「先搞清楚自己要什麼樣的生活,接著就會決定你工作的樣貌」
-引用自 曾讀過某篇文章的語錄
逢遇假期結束的上班日前夕,如因「Monday Blue」有微微鬱悶,腦海中則回放那時自韓國返台班機上的所思所想,重新調整工作態度與步伐,「Monday Blue」(已)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