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遠距工作這樣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因疫在家工作後,原本以為減少了人事應酬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做事情,結果反而更忙了,還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原來問題全卡在溝通成本上。
遠距工作這樣做

遠距工作這樣做

溝通技巧

辦公室的便利,掩蓋了原本的溝通成本問題

有些溝通,其實是在把思考作業丟給對方。

這些問題都有個共通特點,每當這些問題出現時,你總要再多問好多句,才能最終明白對方要什麼?
  1. 在問對方問題時,思考自己想得到什麼答案
  2. 將「開放問題」,改成有限的多選題。
  3. 在提問前,先把問題拆解清楚,反而可以有效的獲得答案,縮短溝通時間。

這件事通常不需要"馬上"得到答案

如果養成什麼都要對方立即給的壞習慣,反而讓大家的工作流程都被彼此干擾

  • 通知協作者,繳交期限。不需要中斷對方,他不需要馬上處理,你也不需要時時核核的等著對方。
  • 把工作拆解。以往習慣順向思維,覺得這個步驟不解決就無法進行。其實換個工作順序,就不會有被卡住的感覺。

建置內部Wiki的重要性

問問題前,先看知識庫上找得到答案嗎?

新人能快速上手

  • 常見的問題、以前踩過的坑,不需要重新研究,大部份的狀況大家都可以看wiki解決。

降低常見問題帶來的打斷

  • 解過的問題都在知識庫,有人要問直接丟連結就好。

解放重複,提升自己

  1. 平日在工作系統裡,詳細紀錄自己工作的狀況,別人接手的時候可以知道發生什麼事。
  2. 可以直接丟知識庫給別人,自己去挑戰新技能。

養成寫FAQ的習慣

  1. 發生的當下就順手寫,不用再費力回想。
  2. 把一週內最常遇到的重複工作流程,整理成FAQ放上知識庫。

產生正循環

  1. 整個Team開始因為這些文件解放自由,更有時間探索、學習新的方向。而不是一直在幹同樣的事情,陷在同樣的問題。
  2. 開始認同不需要打斷別人,只為了問一些小事。直接查知識庫、或補充知識庫就好。

專案管理系統

遠距工作後,反而覺得效率大減。

團隊需要一個「可以看見的空間」去展示這些進度。這個「空間」就是「專案管理系統」。

引入專案管理,可以讓任何人進到專案管理系統,都可以知道,到底有哪些工作還沒做完,而這些工作,進度又到哪裡了。

任何工作,必須「開票」

任何工作必須「開票」,才不會浪費溝通時間,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我的團隊裡面,有一條鐵的內規:凡做事必開票 (Ticket,專案管理系統上的最小工作單位,你也可以理解是一張需求單、一張任務卡片、一條團隊代辦事項) ,不開票就不做。

將工作放進專案管理系統裡,才能有效追蹤進度與生產力,降低誤解,降低打斷次數、減少無效的溝通。

任何進度必須更新在卡片上。

  • 遇到的Bug
  • 寫的memo
  • 相關的資料
  • 交涉時的對話…等等
  • 把專案管理當作工作筆記用。
  1. 需要別人接手時,如果沒有筆記,雙方需要花非常多時間交接與研究。
  2. 任務過於復雜,當時有決策a、b、c,如果沒有筆記,自己可能忘記為什麼選A,或是接手者覺得B比較好,浪費時間在重覆工作。
  3. 工作完成後,只要看卡片裡面的內容,就可以順利寫FAQ。

廣播原則

減少等待時間:在家工作時,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但如果要遠過一個小時不在電腦前,或希望別人一個時間內不要打擾。

唯一條件,要事先告知團隊
  • 時時主動廣播自己的動態。這樣你才不會遭受非預期的打斷與干擾。
  • 隨時公開自己的進度,同時讓別人有效的知道如何與你協作。

會議改造

會議不是用來討論的,是用來決議與表決的。

出席會議的目的,是在會議中依每個人各自掌握的不同訊息,去挖掘可能的風險。有效的表決、妥協、組合彼此的方案。

具體化會議目標,例如:

  • 改版新的商店頁面:為什麼要改版?幾天內要完成?現有商店頁面有什麼顯著的缺陷
  • 提高用戶留存率:為什麼要提高?需要提高多少比率?打算執行的方案有哪些?
  • 推出新品:幾天內要推出?目的是什麼?營收目標是多少?

而不是大家開會時,雙手空空、腦袋空空的浪費對方時間。
有了這些目標限制與KPI,會議才能有效的被準備。

以小會取代大會

小會:一個人一分鐘內報告以下事項

  • 我之前已經做了什麼
  • 我現在要做什麼
  • 之後我要做什麼
  • 需要別人幫忙什麼

大會

  • 限制會議在30分鐘內,具要有具體結果。(Amazon老闆要求會議禁止使用PPT,而改使用備忘錄)
  • 會議上不要討論問題,或者討論需求。(這是私下可以做的事,不需要全部人參與)

做四休一原則

  • 認真在週一到週四衝刺,週五保留下來,回顧、充電、做side project、趕進度….

進度拆解

專案管理:

  • 小型專案 Trello
  • 中小型專案 Tower
  • 複雜型專案 Redmine

目前使用 line 的缺點:

  • 公私不分、變相加班、難追蹤討論、檔案文件、資安問題…

Slack

JANDI

Asana

管理者

遠距團隊裡,基本的協作方式是「自己管自己」。

像一個流程引導者與任務分發者

管理邊界

(不要多做了這個任務裡不需要做的事)
溝通不良
多做了
沒預料到的危機
沒有優先順序
監看每個里程碑的進度,就是管理者的工作。

排除困難

(負責排除大家遇到的流程問題或生產力問題)

主持會議

(把控會議的效率與重新聚焦)
大部份的狀況,都可以提出方案模版,再透過Slack投票解決。
不需要強佔大家的時間胡亂發想,卻沒有結論。

改善設計流程架構

(充實自我,提升每個環節的協作效率)

精力管理

建立專屬工作區

  • 媽媽叫你吃水果
  • 玩小孩、被小孩玩
  • 有冰箱、有電動、有床
  • 沒有明確的工作時間
  • 設備簡陋
進入家中工作區即上班,家人不得打擾。
離開工作區即下班,可以自在放鬆。

明確的時間區隔

  • 設定吃飯鐘

找出自己的黃金時間

設定今日目標與進度

在辦公室上班多辦處理被動模式,等別人指派工作、等待半成品進行下一步,
就變成需要花很多時間催別人做好沒、等別人給資料、跟別人溝通。
一早工作先review昨天的note

  • 我昨天做了什麼
  • 遇到了什麼困難
  • 今天想請別人協助什麼困難
  • 今日重要的任務

遠距工作日,其實是專注工作日。

初轉遠距工作模式,只有星期三最適合。
不是時間變多,而是更需要精力管理。

給全遠距辦公者

  • 不要去咖啡廳工作
  • 咖啡廳的桌椅不是用來辦公的
  • 網路安全問題
  • 租一個辦公區
  • 大桌子
  • 雙螢幕
  • Aeron椅子,怎麼坐都不會累 (矽谷一人配發一張)
  • 隨時觀測自己的工作效率

總結

遠距公司不是由人管著公司,而是制度管著公司。

wiki是遠距工作不可或缺的重點。
用可見制度管公司,而同事可以自助解決問題,
來來去去很多人,沒有辦法一個一個重複去強調基本觀念,以及強化公司的內部價值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bao.Dev
0會員
1內容數
Hi, 我是 Mobao,前端工程師,這裡主要是學習的筆記以及想法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因為疫情,很多公司都不得不開啟遠距工作 也因為觀念和工作性質的改變,現在有越來越多人自主選擇遠距工作 但遠距工作和辦公室不同,沒有辦法面對面討論,也少了很多在辦公室中的緊迫感 容易變的隔閡和產生溝通障礙 並且比起在公司中多了很多不同的干擾 今天就來介紹幾個個人的高效能遠距工作技巧
Thumbnail
因為疫情,很多公司都不得不開啟遠距工作 也因為觀念和工作性質的改變,現在有越來越多人自主選擇遠距工作 但遠距工作和辦公室不同,沒有辦法面對面討論,也少了很多在辦公室中的緊迫感 容易變的隔閡和產生溝通障礙 並且比起在公司中多了很多不同的干擾 今天就來介紹幾個個人的高效能遠距工作技巧
Thumbnail
因疫情而興起的WFH(Work from home)潮流到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嚮往或是已經開始更長久的遠距工作。不管是剛開始遠距,或是正打算找遠距工作的你,都建議先看一下遠距溝通時可能會遇到的幾個狀況、以及可以解決的方式。
Thumbnail
因疫情而興起的WFH(Work from home)潮流到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嚮往或是已經開始更長久的遠距工作。不管是剛開始遠距,或是正打算找遠距工作的你,都建議先看一下遠距溝通時可能會遇到的幾個狀況、以及可以解決的方式。
Thumbnail
公司在 2021 年 5 月底疫情升到三級警戒就開始遠端工作,到 2022 年 06 月也滿一年,中途在疫情緩和時,公司有短暫調整進辦公室的模式(每雙週一天 office day),但隨著每日確診人數破千,再次回到 Work From Home,因此本篇想記錄我在這一年的生活型態的改變。
Thumbnail
公司在 2021 年 5 月底疫情升到三級警戒就開始遠端工作,到 2022 年 06 月也滿一年,中途在疫情緩和時,公司有短暫調整進辦公室的模式(每雙週一天 office day),但隨著每日確診人數破千,再次回到 Work From Home,因此本篇想記錄我在這一年的生活型態的改變。
Thumbnail
因疫在家工作後,原本以為減少了人事應酬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做事情,結果反而更忙了,還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原來問題全卡在溝通成本上。
Thumbnail
因疫在家工作後,原本以為減少了人事應酬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做事情,結果反而更忙了,還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原來問題全卡在溝通成本上。
Thumbnail
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遠距在家工作會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有哪些? 想像中的遠距工作可以彈性的選擇上班時間與地點,也不用面對通勤問題,能夠更好的平衡工作與生活狀態,聽起來很棒,對吧?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遠距工作難道就沒有缺點? 答案是:絕對有,但是這些其實都是一體兩面的
Thumbnail
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遠距在家工作會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有哪些? 想像中的遠距工作可以彈性的選擇上班時間與地點,也不用面對通勤問題,能夠更好的平衡工作與生活狀態,聽起來很棒,對吧?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遠距工作難道就沒有缺點? 答案是:絕對有,但是這些其實都是一體兩面的
Thumbnail
疫情推了遠距工作一把,從2020開始,不少朋友從公司上班到在家作業。初期滿心歡喜,後來越做越不對勁,文字、電話溝通佔據上班時間,平常在公司,一句話就搞定的溝通,現在卻來回20則訊息,忙到6點才發現,還有好多工作沒完成,具體而言,該怎麼讓遠距溝通變簡單,降低落差,這篇文章將會一一說明。
Thumbnail
疫情推了遠距工作一把,從2020開始,不少朋友從公司上班到在家作業。初期滿心歡喜,後來越做越不對勁,文字、電話溝通佔據上班時間,平常在公司,一句話就搞定的溝通,現在卻來回20則訊息,忙到6點才發現,還有好多工作沒完成,具體而言,該怎麼讓遠距溝通變簡單,降低落差,這篇文章將會一一說明。
Thumbnail
一直以來,自己與人交往都希望秉持著能多做點就多做點,吃點虧也就算了,反正山水有相逢,一些念念不忘最終必有迴響。且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不是一個喜歡在面對面的場合馬上針對一些話題給回覆的個性,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讓對方有種「好溝通」的感覺。畢竟什麼事情只要說出來,自己都幾乎甚至是超負荷的協助處理好。 活動前
Thumbnail
一直以來,自己與人交往都希望秉持著能多做點就多做點,吃點虧也就算了,反正山水有相逢,一些念念不忘最終必有迴響。且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不是一個喜歡在面對面的場合馬上針對一些話題給回覆的個性,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讓對方有種「好溝通」的感覺。畢竟什麼事情只要說出來,自己都幾乎甚至是超負荷的協助處理好。 活動前
Thumbnail
三個半月前,一位舊識聯繫了自己,除了疫情的彼此敘敘舊之外,正事也就聊了一下有個案子要做,想說過去看到我們團隊又是上萬人演出也做、高海拔到拉薩也做、小到十多人感性的沙龍也做,還大江南北四處奔波,所以有個需要資源的案子,就來與我一起討論了。 這個事情從一開始的毫無目標開始,逐漸聚攏發散的點子,加上預算
Thumbnail
三個半月前,一位舊識聯繫了自己,除了疫情的彼此敘敘舊之外,正事也就聊了一下有個案子要做,想說過去看到我們團隊又是上萬人演出也做、高海拔到拉薩也做、小到十多人感性的沙龍也做,還大江南北四處奔波,所以有個需要資源的案子,就來與我一起討論了。 這個事情從一開始的毫無目標開始,逐漸聚攏發散的點子,加上預算
Thumbnail
從全職業務轉為通路營運,從準時上下班到遠端工作 當時間自由可以自由安排,自律就顯得更為重要! 這篇文章會分享我用Evernote管理三大生產力系統的方法
Thumbnail
從全職業務轉為通路營運,從準時上下班到遠端工作 當時間自由可以自由安排,自律就顯得更為重要! 這篇文章會分享我用Evernote管理三大生產力系統的方法
Thumbnail
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這類的新聞最近出現的蠻多的,像是Automattic員工上千人,股價估計30億,但全公司都是遠距工作,或是唐鳳談「在家工作」的企業微型化模式。許多遠距工作的服務及工具也業績爆棚,股價爆漲。之所以讓我感觸很深的原因,不是因為遠距工作很美好很自由(想像是這樣,但實際上不是),而是…
Thumbnail
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這類的新聞最近出現的蠻多的,像是Automattic員工上千人,股價估計30億,但全公司都是遠距工作,或是唐鳳談「在家工作」的企業微型化模式。許多遠距工作的服務及工具也業績爆棚,股價爆漲。之所以讓我感觸很深的原因,不是因為遠距工作很美好很自由(想像是這樣,但實際上不是),而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