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自己與人交往都希望秉持著能多做點就多做點,吃點虧也就算了,反正山水有相逢,一些念念不忘最終必有迴響 。且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不是一個喜歡在面對面的場合馬上針對一些話題給回覆的個性,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讓對方有種「好溝通 」的感覺。畢竟什麼事情只要說出來,自己都幾乎甚至是超負荷的協助處理好。
活動前經常因為各種大事、小事、芝麻事、細菌事、病毒事... 全部一起交錯重疊發生,導致很多同步併發的事情要能快速的找到先後與優先順序,犧牲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或是用一些比較快速可以解決的方案來先把事情處理掉,免得這個「situation 」一直在代辦清單上閃紅燈。看起來既刺眼又煩人。
但有些人,在整個案件龐大又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路中,僅僅負責了某一個環節,可能卻又覺得自己相當的「壓力大又累」。最終案子完成後,會站在自己的立場想說怎麼沒有儘快結算呢?怎麼沒有把必要的文件趕緊都準備好呢?
更有甚者,會覺得當時溝通過程中,就沒有提到某些細節,怎麼會最後又跟當初不一樣呢?
換位思考
如果能換個位置,換個腦袋,有時候就會明白對方的一些難處。但這又是一種很難「要求」每一個與自己交往溝通者都有的能力。難不成要跟對方大剌剌的說:你就不能站在我的立場上多想想,這樣個講法對嗎?
但自己在要求自己團隊小伙伴,則是真的很認真的一次又一次合理或甚至「不合理」的去讓大家要自己弄好之外,還多假想一下對方會怎麼想這件事情。有時候光光這一段所耗費的心力與時間,可能就遠遠超過實際上需要的準備時間。
剛開始也會收到很多自己內部團隊的反彈,覺得這樣實在很浪費時間,根本沒有必要。有些年輕人,則是自小都是家裡捧在手掌心上的寶,怎麼可能會為了別人多想呢?
也因為這樣,其實前期在團隊的折損上也是巨大的支出,想想看一個新人從面試到入職,從菜鳥到上手,要到真正可以產出產值,都是得有多少養成時間的。一直來來去去的培育有時候是漫長又痛苦的過程。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堅持之後,最終留下來的就真的是能把自己的背部放心交付出去的好伙伴了。往往在很多事情上不需要過多擔心與思索,有個能放心的對象,真的是最好的上天餽贈。
再回到前述主題,活動後就是整理一下帳務,以及把發票、單據都弄清楚後,準備正式 Close 這個案子。結果就遇到一些往來單位,剛剛出社會沒多久的小朋友,可能因為自己在藝人團隊裡作為執行窗口,於是誤把藝人光環當成自己的「功勞」,總認為身邊的合作單位都應該要「尊敬」他們一些。等於把對他的客氣都當成了理所當然。
前幾次溝通,自己也沒想太多,就都不太想去計較了。結果今天因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讓整個新仇舊恨都一起集中爆發。身為居間協調工作者,原本就不斷在溝通著上下游各方的問題與回答,並且讓活動得以順利推進。未料到這位小朋友,用著無比挑剔的態度與語氣,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
最後確實也火大了,於是直接把這些情況都直接跟對方老闆說清楚,並且明說這次合作不需要有任何其他利益往來,未來江湖有緣再見。
有的時候,一個對外聯繫者的一絲絲情緒,有意無意的得罪了外部合作廠商,最終其實傷害的都是自身的品牌。俗話說「鐵打的道場、流水的僧眾」,員工來來去去,如果不能好好訓誡好一些能代表自己品牌的規範,最終就會反過來傷害到自身品牌。
所以創業,真是方方面面無一不是需要注意之處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