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 (我也曾經想過一了百了)後,對關係的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島美嘉 -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 (我也曾經想過一了百了)
這陣子常聽的一首歌,帶給我的想像。
站在鋼索上,張開雙手,原來是妳撐不下去的選擇,心裡多麼渴望右手無力啊!
外界如棉花般沉重「生的訊息」,無法拒絕地塞進毫無支撐,看似腐壞,「死的皮囊」裡。
停滯的生的氣息填滿成直立的樣子,越像個人越令我難以靠近。人的樣子,成為我用來欺騙自己「妳活著」的假象。
因為我
無法承接住妳,強忍著身體的顫抖。
無法承接住雨水,因淚水已潰堤。
無法承接住自己,捧著因淚水而變得沉重那充滿生氣之棉花,讓人無力。

曾經因為我的內斂深深吸引妳,現在卻成了關係的一把刀,甚至就連我都不知道原來裡面充滿著恐懼。
那天因工作忙碌無法與妳見面,也因為如此,妳選擇切斷與世界的橋。
摸著橋上的切痕,讓我回想起,其實很多時刻我都是無能的,對情緒的無能,對情感親密的無能,對擁抱的無能。而我卻在幫助人如何從無能中改變自己。
而忙碌也只是掩蓋我無能的面具。
我想起了無能裡頭有多害怕,像是一座雕像,我人在但也不在。站在那裡,看著妳、看著世界哭泣,而我唯一有意識的只有眼睛。更讓人痛苦的事,我看得見,因為看見蜷縮在角落的靈魂,但我卻無能為力。
「妳還好嗎?」
這句話更顯得我的不知所措、我的無能,即使妳躺在那裡,也只能得到這句話。看似給了希望,讓自己挺直起來,但卻在脖子上糾結著,再次回到致命的思考裡。
我試著跟癱軟的自己說勇敢吧!不要再逃避了。總是跟她說妳要獨立一點,其實是自己害怕親密。我總是理性分析兩個人的相處,認為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有界限,包含情緒,以確保關係的獨立性。直到現在我才開始「感受」這樣的相處。
過去,我總用著高高在上的姿態,跟妳述說分析著我們的關係。為了保留彼此的完整,才能持續在關係裡。最後,真的只持續在自己的關係裡了。
原來這些都是在逃,不斷地逃,即使不逃也是站在原地背對著妳,偶爾將手向後伸出。想起自己喜歡觀察,習慣向外看的方式,這樣就能保有自己的領土,原來我將這世界看做是不安全的,向外是為了確保安全,看妳是否達到完美關係(或是安全的隱喻)的種種,保有領土卻讓我逐漸疏遠真正的自己,為彼此的島嶼打造一座橋,能讓我更看見我的領土是什麼樣子。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是因為鞋帶鬆開了,不擅長把結重新綁好,就如同不擅長與人連繫」(不諳日語,請出google大神翻譯)。筆者對這句歌詞,特別有感觸,隱喻得很棒。即使再怎麼綁鞋帶,依然都會鬆脫,就如同關係一樣,即使再怎麼努力,如果沒有回到這雙手,而是著重在綁的方式,這段關係依然會在某些時刻鬆脫了。
之後,筆者會再多寫幾篇對關係、情感創傷有關的觀點與故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K會員
166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心理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習慣了母親的面無表情,偶爾瞥見母親在房間裡哭泣著,在廚房生氣著,但她從不說也不允許我問。「媽媽怎麼了?」。我感覺這個家好像有什麼被收進不能問的盒子裡,但又能看見鞋子的一角露在外。這個謎霧直到長大才解開,但不安感、疑惑已佔據了我整個童年。
遺失感覺就像乾枯的河道,河底盡是各種黏稠、硬質的記憶。 河水流盡了,剩下的是不願見日的土。水的流動會慢慢地讓土變得鬆散,甚至一點一點地流向大海。然而,對乾枯視若無睹,就像鹽化的土般,硬化難以鬆動,甚至出現龜裂,即使河水流過,仍滲透不進土裡。 感覺,如同露水一點一滴地滑落,手指一點一滴地承接.....
當在休息時,肌肉卻無法放鬆,我們可以一起好奇為什麼這些肌肉仍然需要收縮。我們的身體知道為什麼必須維持緊張(收縮)甚至無法動彈的狀態,只要慢慢地、靜靜地覺察與緊張相關的意識下有著什麼,他正等著你看見。 從小我們就被訓練坐著,這個 坐著 在告訴我們什麼?
在窗內或窗外? 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嗎?總是憤怒到無法控制自己嗎?曾經快被焦慮淹沒?好久都沒有快樂的感覺?無論您多麼努力,似乎都感覺不到。有好幾個月不喜歡與人接觸,幾乎不參加社交場合。如果您遇到了這些情況,很可能已經超出您的身心容納之窗了。
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城市裡的特定位置,導航更進一步協助我們更快找到路徑並到達目的地。而創傷,我們如何透過複雜的身體地圖找到其路徑? 對於創傷,Dr. Porges 發展出其身體地圖,提出情緒迷走神經理論,即認為有三種身體神經路徑,這些路徑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情緒與行為。
多數(準)媽媽們,都經歷過沒有醫療或其他專業人員向(準)媽媽們解釋分娩會做什麼或是在產房裡會經歷哪些,更遑論產後的感受,更是不會有人去在意。因此,當被問到如何預防出生創傷時,最常回答的答案是對於生產更多的釐清與解釋並好好聽他們說話。
我習慣了母親的面無表情,偶爾瞥見母親在房間裡哭泣著,在廚房生氣著,但她從不說也不允許我問。「媽媽怎麼了?」。我感覺這個家好像有什麼被收進不能問的盒子裡,但又能看見鞋子的一角露在外。這個謎霧直到長大才解開,但不安感、疑惑已佔據了我整個童年。
遺失感覺就像乾枯的河道,河底盡是各種黏稠、硬質的記憶。 河水流盡了,剩下的是不願見日的土。水的流動會慢慢地讓土變得鬆散,甚至一點一點地流向大海。然而,對乾枯視若無睹,就像鹽化的土般,硬化難以鬆動,甚至出現龜裂,即使河水流過,仍滲透不進土裡。 感覺,如同露水一點一滴地滑落,手指一點一滴地承接.....
當在休息時,肌肉卻無法放鬆,我們可以一起好奇為什麼這些肌肉仍然需要收縮。我們的身體知道為什麼必須維持緊張(收縮)甚至無法動彈的狀態,只要慢慢地、靜靜地覺察與緊張相關的意識下有著什麼,他正等著你看見。 從小我們就被訓練坐著,這個 坐著 在告訴我們什麼?
在窗內或窗外? 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嗎?總是憤怒到無法控制自己嗎?曾經快被焦慮淹沒?好久都沒有快樂的感覺?無論您多麼努力,似乎都感覺不到。有好幾個月不喜歡與人接觸,幾乎不參加社交場合。如果您遇到了這些情況,很可能已經超出您的身心容納之窗了。
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城市裡的特定位置,導航更進一步協助我們更快找到路徑並到達目的地。而創傷,我們如何透過複雜的身體地圖找到其路徑? 對於創傷,Dr. Porges 發展出其身體地圖,提出情緒迷走神經理論,即認為有三種身體神經路徑,這些路徑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情緒與行為。
多數(準)媽媽們,都經歷過沒有醫療或其他專業人員向(準)媽媽們解釋分娩會做什麼或是在產房裡會經歷哪些,更遑論產後的感受,更是不會有人去在意。因此,當被問到如何預防出生創傷時,最常回答的答案是對於生產更多的釐清與解釋並好好聽他們說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抱歉,有波,丟下妳一個人。」一邊道歉,一邊用手捧住我的臉煩。指甲整齊剪短的手指上沾著油畫顏料。有氣味,也有體溫。一切都沒有改變。可是為什麼卻已經不再活著了呢? 就算再不符合世間常識,我也要永遠和鹿野生活在這個家。 應該已經死去的丈夫,卻突然出現在家中——彷彿一切從未發生過,骨灰罈仍擱置在客廳裡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曾經想要接住誰,卻只能無能為力的看著誰墮落。 曾經想要被誰接住,卻明白沒有人必須要接著誰的脆弱。
Thumbnail
(.隨機靈感創作.) 在這個世界, 我們相遇那一刻的開始, 像是全世界開滿了花, 妳美麗的樣子, 令人日思夜想, 妳的髮香,身體散發的微香, 妳迷人的聲音, 都令我沉溺在其中, 每一封簡訊每一通電話, 令我久久無法自己的保存觀看, 反覆的讀誦, 想是中了毒了,愛妳無法自拔,
想當初 你愛著我 那有多溫柔 現在你隨風而走 不曾回來過 多年前 我愛著你 不是誰的錯 是命運帶你來過 卻又將你帶走 李千娜 不曾回來過 多年後 我跟人提起妳 那時 已經放下情緒 人說 你怎知道她不願陪你吃苦 那時無語 再後來 我聽到一段話 妳願意 但我不願意 妳不懂事 我不
Thumbnail
我以為牽過手就不再是朋友 我以為愛的久就能細水長流 已經過了被懸念誘惑的階段 或許是我太過偏執 才會在妳眼中迷失 現在我更偏愛踏實感 一定會有放下妳的那天 在這之前不妨把妳稱作遺憾 回看心路在時間軸畫的曲線 妳給我太多改變 現在我只喜歡有結果的人 不再享受飛蛾撲火的興奮 若失去是擁有的必經過程
Thumbnail
我總是在愛人 卻不曾渴望留住誰 我能夠給你快樂 如果這就是你想要 倘若可以找到更好 請你隨時離去 我明白我的不足與懦弱 不敢伸手討要 我很會療傷 因為我既害怕情感裡的甜 與摻雜其中的鹹 甚至常常被辣出眼淚 我想 若你能讀懂|或者不懂 只是伸手牽住我 我會哭得像是新生第一天 因為我們,好
Thumbnail
聽歌的人也想寫作 終於捨得為你放開手 這段情讓我癡情 懷疑 傷心 絕望 不懂你為何不懂我 還是說從沒愛過我 分手沒有擂台 只有我的獨角戲 自問自的寫著分手理由原因 這似乎只有我自己在意關心 你曾是我需要的空氣 但似乎染污讓我快要窒息 愛需要勇敢與積極 你卻只有軟弱與怠惰 讓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痛苦和夢想的文章,描寫了我面對黑暗與自己內心的掙扎,最後做出了離開的選擇。文章充滿了對未來的遺憾和對愛人的愛意。
也曾讓我淺嚐孤獨  是妳    我凝重地思想 過去 ─           現在 ─           未來 ─  不是剎那間的離去 而是 永恆的離別 但 思索的繩 總邏輯地 將妳的影重疊成我的思念 於是 我只好慢條細理地 思索 ─ 每個結                ─ 每個結
Thumbnail
「——抱歉,有波,丟下妳一個人。」一邊道歉,一邊用手捧住我的臉煩。指甲整齊剪短的手指上沾著油畫顏料。有氣味,也有體溫。一切都沒有改變。可是為什麼卻已經不再活著了呢? 就算再不符合世間常識,我也要永遠和鹿野生活在這個家。 應該已經死去的丈夫,卻突然出現在家中——彷彿一切從未發生過,骨灰罈仍擱置在客廳裡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曾經想要接住誰,卻只能無能為力的看著誰墮落。 曾經想要被誰接住,卻明白沒有人必須要接著誰的脆弱。
Thumbnail
(.隨機靈感創作.) 在這個世界, 我們相遇那一刻的開始, 像是全世界開滿了花, 妳美麗的樣子, 令人日思夜想, 妳的髮香,身體散發的微香, 妳迷人的聲音, 都令我沉溺在其中, 每一封簡訊每一通電話, 令我久久無法自己的保存觀看, 反覆的讀誦, 想是中了毒了,愛妳無法自拔,
想當初 你愛著我 那有多溫柔 現在你隨風而走 不曾回來過 多年前 我愛著你 不是誰的錯 是命運帶你來過 卻又將你帶走 李千娜 不曾回來過 多年後 我跟人提起妳 那時 已經放下情緒 人說 你怎知道她不願陪你吃苦 那時無語 再後來 我聽到一段話 妳願意 但我不願意 妳不懂事 我不
Thumbnail
我以為牽過手就不再是朋友 我以為愛的久就能細水長流 已經過了被懸念誘惑的階段 或許是我太過偏執 才會在妳眼中迷失 現在我更偏愛踏實感 一定會有放下妳的那天 在這之前不妨把妳稱作遺憾 回看心路在時間軸畫的曲線 妳給我太多改變 現在我只喜歡有結果的人 不再享受飛蛾撲火的興奮 若失去是擁有的必經過程
Thumbnail
我總是在愛人 卻不曾渴望留住誰 我能夠給你快樂 如果這就是你想要 倘若可以找到更好 請你隨時離去 我明白我的不足與懦弱 不敢伸手討要 我很會療傷 因為我既害怕情感裡的甜 與摻雜其中的鹹 甚至常常被辣出眼淚 我想 若你能讀懂|或者不懂 只是伸手牽住我 我會哭得像是新生第一天 因為我們,好
Thumbnail
聽歌的人也想寫作 終於捨得為你放開手 這段情讓我癡情 懷疑 傷心 絕望 不懂你為何不懂我 還是說從沒愛過我 分手沒有擂台 只有我的獨角戲 自問自的寫著分手理由原因 這似乎只有我自己在意關心 你曾是我需要的空氣 但似乎染污讓我快要窒息 愛需要勇敢與積極 你卻只有軟弱與怠惰 讓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痛苦和夢想的文章,描寫了我面對黑暗與自己內心的掙扎,最後做出了離開的選擇。文章充滿了對未來的遺憾和對愛人的愛意。
也曾讓我淺嚐孤獨  是妳    我凝重地思想 過去 ─           現在 ─           未來 ─  不是剎那間的離去 而是 永恆的離別 但 思索的繩 總邏輯地 將妳的影重疊成我的思念 於是 我只好慢條細理地 思索 ─ 每個結                ─ 每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