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周刊王》的報導:美國有一個「天才」大家庭,全家10位小孩全都在13歲前跳級上大學,令外界驚奇,不過現年53歲的母親哈丁(Monalisa Harding)堅稱,自己的小孩絕對不是天才,其優異的學業表現,全都要歸功於「高效」的家庭教育。(吳哲宜,2021)
這個家庭之所以受到矚目,原因很簡單,因為家中的10個小孩全部在13歲前進大學,如果是只有一、兩個相信還不會受到如此重視;再加上,孩子的課業表現如此優異的原因,其母親將之歸功於「高效」的在家自學。原來,這些孩子都不是進入一般的學校接受教育,而是在家自學的,因為其父母認為學校教育是「低效」的。換言之,父母認為進學校受教成效偏低,因此採取在家自學,而其結果也驗證了他們的看法。
學校教育真的「低效」嗎?我們可以透過一個科目來說明,國、高中的英語節數,大概是每週三-四節,我們用三節來計算,現在的學期大概是每學期二十週,一個學年總共四十週,所以呢?英語課每學年上了一百二十節;加上高中,總共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節數為七百節左右(去除考試及其他因素),六年學完,我們中學生英語讀、說、寫、作的能力如何?
依據<中國時報>的報導:國內學生的英語能力有待加強!根據調查,去年技職校院學生的多益測驗平均成績401分,遠低於職場最低門檻450分。(胡清暉,2014)
這是什麼概念呢?在大學,一個學分是十六-十八節課,七百節可以修四十幾個學分了,可是我們用四十幾個學分的時間來學一門課,卻還是成效堪慮。所以上述家長的評述似乎得到了驗證。
……那就是標準化的英語能力測驗如托福、多益、雅思等考試,都是包含聽、說、讀、寫部分。但台灣長期以來的英文考試,卻都只有閱讀以及寫作,從不重視聽、說部分。因此,台灣的英語考試制度,才是導致此惡果發生的濫觴。雖然國中會考有30題的聽力測驗,但考試的內容卻是「初級」,而非更高深的「中級」和「高級」領域。高中英聽則因為沒列入正式成績計算,採計的系所及學校更是寥寥可數。(張旭琪,2017)
長期待在教室後面觀察班級老師的教學,你會發現學校教育真的是「低效」的。你把同齡學童視為各方面都是相類似的,所以呢?你用同一個教材教導他們,以為他們會得到相同的成就或收穫,這個假設本身就是問題重重的,因為沒有兩個學童是相同的,有的發展較快,有的較慢;有的興趣是這,有的是那;有的能堅持,有的易放棄,所以呢?你用同一個教材,同一個進度來教導他們-事實上,在教室中,老師在教的時候,也只能是講同一個東西(即同樣內容和進度)-,老師講的也許適合多數學生,例如一班25人,也許有15人適合,這些適合的大概都是中等程度的學生,其他的呢?程度較高的,只能慢下來,呆頓的等著較深較多的教材,可是在班級中卻做不到;程度較差的呢?只能加快學習速度,以求趕上進度,問題是做不到,而且只會愈離愈遠。所以,班級中有許多學生其實都是聽觀眾,看著老師和較聰明學生的表演,事不關己似的坐等下課。
再加上老師的教學方式,既無趣,又無效,教材內容在生活上也看不出什麼用處。學生想學也找不到為什麼要學的理由?學生感興趣的,課程中沒有出現;而且我們的科目和上課方式也都有待商榷,例如,英語學不好,你怎麼能相信母語就可以透過班級來學會?數學對我未來生活又有何功用和價值?上課方式,是定點定時上特定進度的內容,然後呢?沒聽懂,老師也不可能回頭教你;只能上補習班。
那為什麼在家自學可能是較「高效」的呢?因為教材內容和進度適合也配合你的程度;你隨時可以學習-不是定點定時且特定進度的內容-,你可以用多種方式來學習,你的老師不必固定;教材不必固定,而且不必受限於廠商的教科書,你可以從世界各國挑選較佳者。不必等待較慢同學趕上後再往前進,而是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速度前進…
以英語來說,也許在學校時是老師就著課本,唸一句,然後學生唸一句,老師再指正錯誤,重唸一遍…問題是唸了後,你就會唸了嗎?你剛覺得有趣,下課鈴響了,你只能準備下節要上的課了;或者,你覺得上課好無聊,但你卻也只能坐在座位上等著下課鈴響。至於你這節所唸的要用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可以使用?都不是你能掌握的也不是你能知曉的。可是透過自學,你不必等待別人,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進度;你可以把自己的發音錄下來,看看是否準確?你可以剛開始學就找伙伴,你可應考各種資格考以了解自己的程度;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花三個小時學一科目;沒興趣,你可以暫停學習,等有心情有時間再來學習。你可以即學即用,你可以依照自己的程度,你可以視興趣加減學習時數,你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你可以立即應用,你可以測試程度,而這些都是學校沒有或者做不到的;從這一點來說,在家自學確實是較「高效」的。13歲約當國一或小六階段,換言之,他們節省了五到六年的在校時間。
後記:重看了李雅卿的《成長戰爭》,李雅卿是唐鳳-原名唐宗漢-的母親,當年為了孩子不適應學校教育,不畏人言倡導自學教育,為了資優兒而與主流價值抗衡,並且與數名家長成立了種籽學苑,成立台灣首批脫離學校體制的實驗學校,上網才知道,今年初,因為長期沒與部落接觸,因此校地有被收回的聲音。該校的教育理念以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為核心,迄今已27年,是台灣最有價值的實驗學校之一。近年實驗學校大行其道,然而其中許多有與商業掛鈎之嫌,打著國際名號,收費昂貴,也造成貧富間的階級意識…然而,在家自學雖是實驗性質,與上述實驗學校又有差別。目前學校老師大抵可以勝任普通一般科目的初級程度,可是在家自學所需的師資,家長需要投資的時間和精力,甚至經費都相當可觀,恐非一般雙薪家庭,或一般家長所能勝任,為了孩子,我們願意嘗試,但嘗試前,可能要多方了解其可能的優缺,以及運作時可能遭遇的問題和困難,再據以做出決定。非正統的做法絕對比行諸有年的傳統做法要來得複雜和難辛…
李雅卿(1997)。成長戰爭。台北:商智文化。
張旭琪(2017):英文不如人是台灣學生不用功?時數不足與方法錯誤,才是能力不佳的元兇!2021.11.30.摘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779(獨立評論)
胡清暉(2014): 台灣學生英語能力 寫作最差。2014.11.14中國時報。2021.11.30.摘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114005454-260405?chdtv(中時新聞網)
吳哲宜(2021): 10孩全都13歲前上大學 美國父母稱「不是天才」分享超強教養術。2021.11.30摘取自
https://tw.news.yahoo.com/10%E5%AD%A9%E5%85%A8%E9%83%BD13%E6%AD%B2%E5%89%8D%E4%B8%8A%E5%A4%A7%E5%AD%B8-%E7%BE%8E%E5%9C%8B%E7%88%B6%E6%AF%8D%E7%A8%B1-%E4%B8%8D%E6%98%AF%E5%A4%A9%E6%89%8D-%E5%88%86%E4%BA%AB%E8%B6%85%E5%BC%B7%E6%95%99%E9%A4%8A%E8%A1%93-14363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