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習歷程制變成照妖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又有學生連署,要廢除實行沒多久的學習歷程檔案制度。這制度的初衷之一,是希望學生能盡快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志向,或至少不要只當考試機器,但許多人覺得它沒用、不公平還造成軍備競賽。

先簡介一下學習歷程檔案。它要求學生們在高中三年的時間內,產出並記錄自己的非分數學習成果,譬如社團幹部、愛心志工、參賽得獎、寫作或任何形式的作品等。這是申請大學備審資料的一個重要部分。

也就是說,越能具體展現自己的學習歷程,在申請各大學科系時,就更有可能被錄取。這無疑帶來了不少壓力,只是有些人認為這壓力完全沒必要,而另一些人認為這多少有意義。

先說結論:我認為這制度目前的最大的效果是,強制把學生日後必須面對的東西,提前到高中來嘗試與解決。它因此發揮了照妖鏡功能,放大了某些本來就存在、遲早得因應的問題。

譬如,最常見的廢除理由是:「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科系的,還是不知道。」暗指學習歷程制迫使大家付出極高成本。但卻沒有預期中的正面效果。這個「無用說」可以分成兩點來看:一是成本過高,二是成效不彰。

由於這幾年大學的休退學比例直線上升,社會上也出現很多讀完某科系、再毅然換跑道的案例,「如何一開始就選到有興趣的科系」迫切需要解答。從這一角度來看,宣稱學習歷程制成本過高,似乎沒有抓到重點,因為等你讀了幾年大學才發現不適合,這成本才真的有夠高,無論對校方或對你自己都是。

至於成效不彰一說,現階段是成立的,很多人都如此認為,包括我。但這頂多推論出,學習歷程制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與改善,而非直接廢除。如果承認「選到興趣科系」的迫切性,那麼廢除學習歷程制的有力主張,必須伴隨更好的解決方案,否則就很像是在逃避問題。

此外,「無用說」有個詭異變形:「就是不知道要讀什麼,才更要努力念書。」雖然我能理解,某些學生會把自己考試機器化,進而獲得好成績與眾人肯定,但殘酷的事實是,社會上沒有哪些工作是讀書刷題考高分就有薪水領(有誰知道的話麻煩告訴我)。講難聽一點,這是在把必須做的選擇給盡量延後。

另一個反對理由是:「檔案通常都是在截止前熬夜趕出來的,大家短時間內的想法也都差不多。」暗指大家的水準都一樣,因而在大學申請上沒什麼參考性。

這一情況確實不少見,但無法否認的是,也有些學生會提早規劃,花許多時間心力產出有說服力的成果。你不能因為自己都臨陣磨槍,來說大家都臨陣磨槍,甚至說那些認真的人白費力氣。

據我觀察,會覺得臨陣磨槍理所當然的人,對於成果產出的水準與成本,恐怕毫無概念。譬如我教閱讀寫作,都會跟學生說,你要產出1200字的知性心得,得花4-6小時閱讀標重點,再花4-6小時撰寫與修改,方能有基本水準。當然我不否認有少數人特別厲害,但很多人必須花這些時間成本,文章才會有可讀性,而非得花很大力氣看懂的那種。

很多人沒這概念,不知道要提早規劃,結果就是臨時搞出半成品,還覺得自己已經努力滿足要求,如果沒獲得回報就是制度太爛或不公。所以,若你不跟學生強調進度與時數(我後來每次上課都講),就會有人最後一天才打算生一篇出來。

從這一角度來看,學習歷程制迫使靠速成技巧拿成績的學生,離開他們的舒適圈。但離開之後要怎麼辦,還沒有很明確的習慣、機制與文化,從而導致了認知落差極大,譬如只花一兩小時要寫上千字,再來說大家寫得都差不多。

這類說法同樣有個詭異變形:「大學教授才不會看這些」或「大學教授只會看這個那個」。其實我很難理解,為何很多人認定自己比大學教授還了解大學教授。儘管熬很多夜搞出很多半成品,卻不知到底有沒有用,讓人相當不爽,但這應該是要批評審查標準不透明或不穩定吧?

然而我必須承認,軍備競賽之類的批評(更多人花更多力氣在競爭之上,但整體效益沒有增加)算是有道理。但這從根本上說,已經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共識,因為學習歷程制就是把以後出社會面臨的狀況,部分提前到高中來實現,譬如讓你更早練習如何準備履歷表與工作面試。

或許有些學生討厭這種社會篩選,因而要去攻擊學習歷程制,但學習歷程制只是表面,它只是更具體地反映了一種競爭文化。如果你在找工作時,抱怨說「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或「花一堆時間準備履歷和面試但根本沒用」,大家絕對會說這是你自己挑東挑西,沒人會說求職潛規則出了什麼問題。

這類慣性思維已開始適用於大學申請,而且看來難以逆轉。最近在看一本書,說明美國如何從品德文化(強調成熟穩重)轉變為個性文化(強調自我展現),而這跟整體經濟社會的轉型有關。我覺得臺灣也踏上了這條不歸路,而教育體制會經歷很長一段磨合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以前的學習,大多是被動地接收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依據老師的要求進行產出,我們的學習任務就結束了。但是我們現在的學習路線應當讓自己能夠有目的的學習以及吸收知識,再適當地找出精華之處,產出學習歷程檔案,進而修正目標。這是比國中時期更加進階的學習系統。
Thumbnail
我們以前的學習,大多是被動地接收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依據老師的要求進行產出,我們的學習任務就結束了。但是我們現在的學習路線應當讓自己能夠有目的的學習以及吸收知識,再適當地找出精華之處,產出學習歷程檔案,進而修正目標。這是比國中時期更加進階的學習系統。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後許多問題爭議不斷,其中以「學習歷程檔案」占比最大。我們發現學習歷程檔案早已背離了「適性揚材,成就每個孩子」的初衷。經過調查顯示,超過7成的學生回應,怕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無法對應到想要申請的校系,且有5成以上的學生希望學習歷程檔案能符合自己申請校系的指引。學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後許多問題爭議不斷,其中以「學習歷程檔案」占比最大。我們發現學習歷程檔案早已背離了「適性揚材,成就每個孩子」的初衷。經過調查顯示,超過7成的學生回應,怕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無法對應到想要申請的校系,且有5成以上的學生希望學習歷程檔案能符合自己申請校系的指引。學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Thumbnail
近年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的主題式教學很夯,但有許多老師在嘗試後,認為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好,我猜原因或許出在於學生沒有足夠深入或廣度的知識去理解與延伸學習,這些與生活貼近的主題似乎很實用,上起課來也很有趣,但是當學生沒有能力進一步深入探索或舉一反三的去思考,這些生動的主題式學習容易流於太過簡單,只知其然
Thumbnail
近年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的主題式教學很夯,但有許多老師在嘗試後,認為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好,我猜原因或許出在於學生沒有足夠深入或廣度的知識去理解與延伸學習,這些與生活貼近的主題似乎很實用,上起課來也很有趣,但是當學生沒有能力進一步深入探索或舉一反三的去思考,這些生動的主題式學習容易流於太過簡單,只知其然
Thumbnail
其實「學習」本來就是一連串自我迭代優化的歷程 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學習歷程的紀錄,確實不太可能也不需要一次到位 我們不必強求一次做出完美成果, 而是可以為高中三年,設定不同的學習歷程檔案任務, 讓自己配合著學習的進程,使作品一步步優化
Thumbnail
其實「學習」本來就是一連串自我迭代優化的歷程 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學習歷程的紀錄,確實不太可能也不需要一次到位 我們不必強求一次做出完美成果, 而是可以為高中三年,設定不同的學習歷程檔案任務, 讓自己配合著學習的進程,使作品一步步優化
Thumbnail
「學生不考試,一定不會讀書。」 「在線上上課時,如果取消期中、期末考,學生學習一定很差,所以一定要考試。」 「不考試,你們將來怎麼辦,大考能考好嗎?」….. 以上這些言論,你是否在學生時期曾經聽老師說過,或是從曾經聽大人說過這些話呢? 答案可肯定一定有的吧! 今天,我們就要來談談考試的本質吧! 從開
Thumbnail
「學生不考試,一定不會讀書。」 「在線上上課時,如果取消期中、期末考,學生學習一定很差,所以一定要考試。」 「不考試,你們將來怎麼辦,大考能考好嗎?」….. 以上這些言論,你是否在學生時期曾經聽老師說過,或是從曾經聽大人說過這些話呢? 答案可肯定一定有的吧! 今天,我們就要來談談考試的本質吧! 從開
Thumbnail
〈當我打開課本〉只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你的意義,書寫你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卻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寫「正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們不妨把這個開放式的討論當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國中孩子感受這一波如同海嘯的學習新浪潮。
Thumbnail
〈當我打開課本〉只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你的意義,書寫你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卻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寫「正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們不妨把這個開放式的討論當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國中孩子感受這一波如同海嘯的學習新浪潮。
Thumbnail
今年學測國寫(作文)題目是「當我打開課本」,我想,用意或許是要學生思考讀書的意義吧? 不過題目所標明的「課本」,似乎又跟廣義的讀書很不一樣。在我學生時代,台灣曾經有漫長的時光,學生上課用的都是由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教科書,全國都用同樣的版本,而大考出題基本上都是以教科書為根據來考。 為什麼要讀書?
Thumbnail
今年學測國寫(作文)題目是「當我打開課本」,我想,用意或許是要學生思考讀書的意義吧? 不過題目所標明的「課本」,似乎又跟廣義的讀書很不一樣。在我學生時代,台灣曾經有漫長的時光,學生上課用的都是由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教科書,全國都用同樣的版本,而大考出題基本上都是以教科書為根據來考。 為什麼要讀書?
Thumbnail
當大學端的評選標準有根本變革,「只好先念書」的人將優先被篩選掉。
Thumbnail
當大學端的評選標準有根本變革,「只好先念書」的人將優先被篩選掉。
Thumbnail
 在演講之前,我並不知道台大有所謂未來大學的改革在,因此,當三位同學站在台上分享故事時,我處於對活動主題一無所知的狀態,只能嘗試吸收內容並大致上分析出這個活動的目的。 學以致用的疑問  首先讓我想到的便是關於學以致用的問題。我們所學習的事物是否能真的真正的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上,這一直都是所有學生們都在
Thumbnail
 在演講之前,我並不知道台大有所謂未來大學的改革在,因此,當三位同學站在台上分享故事時,我處於對活動主題一無所知的狀態,只能嘗試吸收內容並大致上分析出這個活動的目的。 學以致用的疑問  首先讓我想到的便是關於學以致用的問題。我們所學習的事物是否能真的真正的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上,這一直都是所有學生們都在
Thumbnail
在這隨時隨地都可以無限上綱的時代,知識的記憶,已沒什麼價值,因此強調素養,也就是從應具備的知識,到能將知識運用出來的能力,以及願意在生活中實踐的態度。 規劃十年的108年課綱在今年上路,由於不只是課本內容的變動,連課程時數與科目也大幅更動,再加上大學入學方式也一併調整,引起孩子還在讀中小學的家長的焦
Thumbnail
在這隨時隨地都可以無限上綱的時代,知識的記憶,已沒什麼價值,因此強調素養,也就是從應具備的知識,到能將知識運用出來的能力,以及願意在生活中實踐的態度。 規劃十年的108年課綱在今年上路,由於不只是課本內容的變動,連課程時數與科目也大幅更動,再加上大學入學方式也一併調整,引起孩子還在讀中小學的家長的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