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起步走之上高中可以「早知道」的那些事:(三)打造第二大腦,迭代你的學習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們的前兩篇提到,準高中生們如果想要讓過去陌生的「學習歷程檔案」有更好的準備與呈現,以下的心法及作法,希望能夠幫助即將進入高中的新賽制及學習軌道上的你,玩得更加透徹盡興。
我們以前的學習,大多是被動地接收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依據老師的要求進行產出(可能是考試、習作、學習單、報告等),我們的學習任務就結束了。學習路徑如圖:
但是高中的升學任務之一,還加上了完成「學習歷程檔案」。因此,我們現在的學習路線應當是下圖這樣加入目標設定學檔製作,並形成迴圈:
我們要讓自己能夠有目的的學習以及吸收知識,再適當地找出精華之處,產出學習歷程檔案,進而修正目標。這是比國中時期更加進階的學習系統。
高中三年,實為一場馬拉松賽跑,真正拉出平庸跟優秀差距的,不是能力與智商,更是整體學習「系統」的差異
因此,本篇希望想分享的是這系列的第三篇:

打造第二大腦,迭代你的學習系統。

必備的資料系統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大腦不該用來記憶,而是用來觀察、思考、創造和影響他人。大家可以試著開始運用自己的資料管理系統,打造第二大腦,將大腦的空間釋放出來,做出更多對自己有意義的創造活動。以下工具,你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了。

1.實體的資料夾

請準備兩個厚厚的資料夾,分別用來蒐集課內及課外的紙本資料
課內蒐集的重點有:一、你的「產出」,包括各科的學習單、作文、創作類型作品刊物、活動企劃、實驗記錄。二、與學習歷程檔案「製作方法」有關的資料,包含:多元選修課程老師所發的課綱,或是課程諮詢教師、輔導老師、生涯規劃老師給你的各類與學習歷程檔案、升學相關的紙本資訊,這些製作秘笈在你內化之前,都值得好好收藏。
課外蒐集的重點包括:獎狀、營隊參與證明、感謝狀、檢定成績單、活動證明、照片、社團工作分配紙本表格、出版刊物‧‧‧‧‧‧
這些資料蒐集能讓自己可以依據多元表現的項目,隨時找到自己的資料,也利於盤點自己的特點傾向及優勢潛能

2.數位資料夾

你的電腦資料夾中,也一樣可以分為課程內容與課外多元表現來歸類,
課內可先以各科為標題,放置報告、PPT簡報、影片、學習單掃描檔等。
課外表現則隨時用來儲存活動的照片、活動企劃書等。
這些成果與檔案到高三畢業前都千萬不要隨意刪除。有些產出作品,甚至可以標註日期,顯現你的1.0版、2.0版、3.0版,讓你看見自己的迭代成果。
3筆記本
可以運用活頁紙或是習慣任何使用的筆記本。了紀錄上課的筆記內容外,你自己的事後心智圖整理、統整歸納也尤為重要。
※推薦閱讀這本書《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康乃爾大學、麥肯錫顧問的祕密武器》把握好的筆記思維及筆記本的使用方式。
而課外活動中,在社團、班級幹部方面,也可以隨時記下重要事項,這樣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可靠的幹部,也以利你自己的未來省思,看見自己的學習成長軌跡。

善用數位管理工具

除了以上這些隨手紀錄的方式之外,數位時代來臨,也建議註冊使用trellopadlet等數位知識管理工具,可以更符合心智模型的方式蒐集整理手邊的資料,並且同時達到筆記作用以及資料儲存的功能。以trello為例,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整理你的學習歷程資料:
以上內容都是我自己虛擬的,你可以運用每週或是每次段考後,騰出一點點時間,隨手記錄你的學習歷程。
除了一目了然看見成長之外,也便於挪動與組合串聯,甚至用手機載具開啟給師長們討論了解。
每個學期你都可用以檢視距離充實滿滿的資歷,自己還有哪些部分的成果有待積極爭取表現。
此外,每一則內容中,也可以儲存檔案及照片,加上工作色塊標籤等,還能運用內容區塊,書寫自己的學習省思。

▋建立復盤迭代系統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長進,就是因為不斷重複錯誤,被同樣的坑所絆倒。而如何讓自己的學習系統得以更新呢?許多學習高手不約而同推薦的方式就是「復盤」,幫助自己克服慣性思維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復盤」本來是圍棋術語。對弈之後,棋手們通常會把隊局重演一遍,以此發現自己的錯誤、理解對方的思路,研究最妥善的走法。很多圍棋高手都把「復盤」當作棋力精進的重要法門。後來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先生將「復盤」思想引入企業管理領域,並使其廣為人知。他說:「在這些年的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長中,『復盤』是最令我受益的方法之一。」
書中的復盤技巧及重點我稍加整理如下:
回顧目標
1. 回憶做這件事之前,你的目的或期望是什麼?
2. 這個目標設定精確嗎?
評估結果
1. 滿分100,你給自己打幾分?
2. 和滿分差了多少分?差在哪裡?
3. 如果能夠再提高10分,你希望提高在哪裡?
分析原因
1. 可控的原因:有沒有更好的做法?是不是已經全力以赴?
2. 團隊合作:自己這部分作好了嗎?是否為別人留出了足夠的空間、時間和支援?
3. 不可控的原因:是否充分溝通、及時跟進進度?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納入控制?有沒有控制風險?
總結經驗:
1. 哪些事情應該堅持做?哪些應該馬上停止?
2. 哪些人、哪些行為的價值值得重新評估?
3. 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具體應該如何做?
4. 對整個事情背後的規律,你有什麼新的認識?
5. 有沒有哪些「經驗」其實只是假設?
※想要知道有哪些簡單初階的復盤工具,請參考我的這篇文章:〈學習歷程檔案初階版如何進化成果?
我們不需要被過去的錯誤所限制,重點是我們對那些不理想的方法,做出了什麼新方法,我們要借助過去的紀錄和經驗來決定下一步行動。因此,在我們的筆記本或是數位工具上,不只是對於內容的紀錄,我覺得還可以包含以下這些內容:

1.學習起點:

先將你的起點、目標先行紀錄。記下入學時的雄心壯志及感受、高中三年設定的目標。定錨現在的需求,未來可以用做學習歷程檔案的材料,檢視與目標的距離,也可以讓自己未來的努力有明確的北極星,不會在學習的過程的人際或是瑣碎事務中迷失了方向。

2.內容復盤:

可以在每則紀錄中,簡要運用復盤工具,書寫你的高光時刻的成就技巧,並評估與分析所遭遇的挫折,以及團隊合作遇到的困難。透過記錄你的復盤及心得,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系統。

3.下一步迭代

每個學期可以再針對自己的下一步目標擬定等,做出新的檢核及微調。

▋結語

你可能會覺得,寫出來多麻煩呢?這些我都記在腦袋裡啊,不需要特別寫出來。
這也讓我想到「峰終定律」(Peak-End Rule)
我們於一項事物的體驗與記憶,往往會把「峰值」與「終點」的體驗放大來概括全體。舉例來說:準備社團成發的過程很痛苦,但結束後拿到冠軍,非常開心,於是過程中與同學的溝通失敗、因為努力不足而產生差錯之處都會被遺忘。又或者過程非常努力,兼顧了各項細節,但因為活動當天身體狀況失常,而導致表現不好,而最後否定了整場比賽,覺得這場比賽一無可取。
此外,我們常常懷著雄心壯志進入新環境,打算大顯身手。但沒過一段時間,就覺得自己打回原狀,或是因為感受不到自己的進步,而感到渾渾噩噩。
我很喜歡《習慣紅利》中的一句話「比起感覺自己有進展,更好的方法是看見自己的進展。我們得先有紀錄,才能看見進展」紀錄是讓你的進步與努力被量化及有感的好方法。
而這樣的自我紀錄,可以幫助你一次次地修正迭代你的學習系統,幫助你在馬拉松賽到上,朝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

後記

想要寫在這個主題的最後,你可能會說,搞不好根本用不上學習歷程檔案?會不會花時間製作這些,最後都是浪費時間呀?甚至有些人自始自終都對於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能否協助生涯探索都充滿不信任。
但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天天向上帝祈禱,希望讓我中一張彩票吧!
在他活著的時候他天天這樣祈禱,但始終一無所獲
死後他見到上帝,很生氣的質問上帝:「為什麼我這麼虔誠的祈禱,你卻從來不幫我?」
上帝無奈地說:我願意幫你,但你至少先買一張彩票吧!
如果你只有確定能夠中獎才去買彩票,上帝也幫不了你
如果你永遠站在場外不嘗試實踐,那麼你永遠都會與自己的潛力擦身而過。
有些人可能「不幸」憑著自己的聰明而得到暫時得到學業的成就,那麼出了社會,仍然可能因為看不清自己的專才天賦,而日日詛咒著自己的生命及制度。
也有學生一開始要製作這些歷程檔案時相當抗拒,但是真的完成時,卻發現自己在過程中,因為盤點以及重點提取練習,而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彷彿找到了新大陸。
因此,與其抗拒這新的升學制度,不如好好的想想如何藉由掌握趨勢,趁勢崛起吧。

本文參考推薦書單:

  1. 古典《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2.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改變心智模式,過你想要的人生》
  3. 瓦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加入我的粉專《教學狂想實驗》,就可以更方便交流討論更多教與學的想法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8會員
59內容數
分享教學中的狂想與實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想要讓學習歷程檔案有更好的準備與呈現,以下是我覺得會考結束的畢業生,可以開始面對與準備的心法及作法,希望能夠幫助即將進入高中的新賽制及學習軌道上的你,玩得更加透徹盡興。 ※推薦先閱讀〈學習歷程檔案起步走之上高中可以「早知道」的那些事:(一)以終為始,從目標設定開始〉這篇文章喔!
面對那些「明明我可以」,往往只能留下空虛遺憾。先讓自己了解規則、進入狀況,也許能讓我們有更好的發揮。寧可試過,也不要錯過,那麼即使不完美,但也至少無悔。 想要讓學習歷程檔案有更好的準備與呈現,以下是可以開始面對與準備的心法及作法,希望能夠幫助即將進入高中的新賽制及學習軌道上的你,玩得更加透徹盡興。
高中三年中,常遇到許多精彩的「敘事文本」,但礙於課程時數有限,又受制於教科書及紙筆測驗,只能對於課文進行閱讀理解,較難有機會深刻將文本回歸人性的探討,往往缺乏對於課文人物角色情感面的洞察體會。 我今年開設了高三下學期的選修課──聲與文的煉金術,期許學生進行更深刻的文本分析,了解文本中的人性衝突及抉擇
今年學測題的國寫情意題,考了「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 考驗著學生的「嗅覺感知」能力 說實話,其實我們平常都更依賴「視覺」的感知與刺激, 忽略了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的開啟 而五感的訓練,其實更有賴於平日的觀察與積累, 如果都到考試時才來訓練,確實不足。
身為高中老師,常可以看到現在的學生與年輕時的我們一樣,總是抱怨著時間不夠用,總是配合著考試、課程或是大人的安排在打轉。 原以為長大以後就能自主掌握自己的時間與人生,但是沒想到長大後我們其實也是這樣,總是被柴米油鹽包圍、被人情世故所煩擾。下班時間只能讓人生浸泡於日常瑣事,最後渾渾噩噩的平庸度過一生。
每次去重訓時,教練往往會給我們不同的重量選擇,可以依據自身當下的狀況,選擇一個具有挑戰且不會受傷的方式進行。這樣的選擇,重點在於只追求突破原本的自己,而非跟別人比較。 那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也就是學習歷程反思與多元綜整心得的書寫,能不能依據自己的能力,做出現階段能力最大值的呈現呢?
如果想要讓學習歷程檔案有更好的準備與呈現,以下是我覺得會考結束的畢業生,可以開始面對與準備的心法及作法,希望能夠幫助即將進入高中的新賽制及學習軌道上的你,玩得更加透徹盡興。 ※推薦先閱讀〈學習歷程檔案起步走之上高中可以「早知道」的那些事:(一)以終為始,從目標設定開始〉這篇文章喔!
面對那些「明明我可以」,往往只能留下空虛遺憾。先讓自己了解規則、進入狀況,也許能讓我們有更好的發揮。寧可試過,也不要錯過,那麼即使不完美,但也至少無悔。 想要讓學習歷程檔案有更好的準備與呈現,以下是可以開始面對與準備的心法及作法,希望能夠幫助即將進入高中的新賽制及學習軌道上的你,玩得更加透徹盡興。
高中三年中,常遇到許多精彩的「敘事文本」,但礙於課程時數有限,又受制於教科書及紙筆測驗,只能對於課文進行閱讀理解,較難有機會深刻將文本回歸人性的探討,往往缺乏對於課文人物角色情感面的洞察體會。 我今年開設了高三下學期的選修課──聲與文的煉金術,期許學生進行更深刻的文本分析,了解文本中的人性衝突及抉擇
今年學測題的國寫情意題,考了「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 考驗著學生的「嗅覺感知」能力 說實話,其實我們平常都更依賴「視覺」的感知與刺激, 忽略了嗅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的開啟 而五感的訓練,其實更有賴於平日的觀察與積累, 如果都到考試時才來訓練,確實不足。
身為高中老師,常可以看到現在的學生與年輕時的我們一樣,總是抱怨著時間不夠用,總是配合著考試、課程或是大人的安排在打轉。 原以為長大以後就能自主掌握自己的時間與人生,但是沒想到長大後我們其實也是這樣,總是被柴米油鹽包圍、被人情世故所煩擾。下班時間只能讓人生浸泡於日常瑣事,最後渾渾噩噩的平庸度過一生。
每次去重訓時,教練往往會給我們不同的重量選擇,可以依據自身當下的狀況,選擇一個具有挑戰且不會受傷的方式進行。這樣的選擇,重點在於只追求突破原本的自己,而非跟別人比較。 那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也就是學習歷程反思與多元綜整心得的書寫,能不能依據自己的能力,做出現階段能力最大值的呈現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個人申請第一階段放榜後,緊接著的就是要開始繳交審查資料。每間校系所要的審查資料都不一樣,面試的人數也很多,該怎麼做才能讓教授快速看到我的亮點? 今天,就來教大家學習歷程自述的寫法吧!!!本文介紹了大學申請的第一階段放榜後,如何快速繳交審查資料。
Thumbnail
高中職學生需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紀錄社會參與與服務學習。本文探討不同學習歷程選項以及營隊活動的重要性。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學習歷程」, 108課綱下的一大特色產物, 顧名思議,意指孩子在這學期中,學習的過程與經歷,諸如: ❦ 這門課的學習目標為何? ❦ 我在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 修習課門課之後,我改變了什麼? ❦ 學習的心得、感想及自省。 ❦ 我有什麼想要繼續發展?或新期待? 好讓未來在高三升學之際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Thumbnail
瞭解如何透過系統化教學計劃、課前問卷調查、明確學習目標、互動和參與、應用和實踐、評估和反饋、以及學員反饋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結構。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個人申請第一階段放榜後,緊接著的就是要開始繳交審查資料。每間校系所要的審查資料都不一樣,面試的人數也很多,該怎麼做才能讓教授快速看到我的亮點? 今天,就來教大家學習歷程自述的寫法吧!!!本文介紹了大學申請的第一階段放榜後,如何快速繳交審查資料。
Thumbnail
高中職學生需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紀錄社會參與與服務學習。本文探討不同學習歷程選項以及營隊活動的重要性。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學習歷程」, 108課綱下的一大特色產物, 顧名思議,意指孩子在這學期中,學習的過程與經歷,諸如: ❦ 這門課的學習目標為何? ❦ 我在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 修習課門課之後,我改變了什麼? ❦ 學習的心得、感想及自省。 ❦ 我有什麼想要繼續發展?或新期待? 好讓未來在高三升學之際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Thumbnail
瞭解如何透過系統化教學計劃、課前問卷調查、明確學習目標、互動和參與、應用和實踐、評估和反饋、以及學員反饋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