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庭圖連結自己(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重新擁有」自己的資源

這裡開始轉向「資源」的部份,在家庭圖中,從父母和兄弟姊妹的個性形容詞當中,看見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

在進行「和幼年自己對話」時,也會進入到「欣賞與感謝」幼年自己的階段,這是一個逐漸「整合」的階段,而發現、接納與擁有「從幼年求生存時就已經發展出來的資源」,是落實「整合」階段的重要過程。

曦和的原生家庭圖

曦和的原生家庭圖

我:好,那我再問妳一件事,這個九歲的小女孩,妳覺得他從小到大有什麼資源?

曦和(笑著):太多了

我:告訴我幾個,來,妳說。(我拿白板筆準備把曦和的資源寫在白板上)

曦和:她一直在努力。

我:努力(寫在白板上),她一直努力。

曦和:善良。

我:善良(寫在白板上)。還有呢?...

曦和:這會兒一下想不起來...

我:沒關係,妳想像一下這九歲的女孩,那時也許她不敢表達她的需要。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仍然讓自己長大,那是靠什麼活下來?靠什麼去運用她的資源?......比如她想要羽毛球拍但不敢講,是用什麼方式去讓她度過那段時間呢?

曦和:她可以躲開啊!就是躲開別人玩。

我:嗯,躲開是嗎?她有躲避的能力?(寫到白板上)

曦和:對。這個也幫到她很多吧!

我:這個幫到她哪裡?躲避幫到她哪裡?

曦和:躲避不受傷害,避開遇到一些可能會傷害她的時刻。

我:是,所以如果她碰到危險,她運用這個能力是很棒的,是嗎?(曦和:是)...還有呢?

曦和:......我就覺得我應該有很多的資源,現在想不出來。

我:現在會緊張嗎?又感覺到不配得了嗎?

曦和:會稍微有一些。嗯...還是有點不好意思,當時我自己也不好...。只是針對她(九歲小女孩)嗎?還是說...

我:針對她、也針對整個家庭圖,比如家庭圖裡面,妳寫自己的個性形容詞是「努力」、「主見」和「平凡」...,所以妳有「主見」(寫在白板上)是嗎?(曦和:我總知道我要什麼,我該幹什麼!)是!...「平凡」妳認為是不好的,是吧?

「轉化」負向的資源

曦和:對,我在這用了一個意思是「普通」的形容詞,說的是我十八歲之前...。

我:平凡是什麼意思?

曦和:所謂的平凡,就是...我覺得可能是對自己的那份「普通」不接納吧?我總是覺得自己要完美!

我:喔!妳要當一個完美的人。是嗎?(曦和:是!)所以妳不可以不完美。

曦和:我要加一個...(主動的要了白板筆,將「平凡」前面的負(-)號加了直槓,變成了正(+)號),我現在覺得也很好嘛,我想。(大家笑!)

我:為什麼?平凡好在哪裡?

曦和:我就是我啊!

我:我就是我,叫「真實」是嗎?所以這裡寫的資源,應該是「真實」還是「平凡」?

曦和:(點頭)嗯!「真實」(我寫在白板上)。我在寫資源的時候,還沒有想過「真實」這個詞。

我:好,來,我們挑戰一下。妳媽媽有苛刻(指著家庭圖中媽媽的個性形容詞),妳有沒有?(曦和:有啊!)(大家笑)妳的苛刻用在哪裡?

曦和:對自己!

我:啊~對自己苛刻。

小時候父母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就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就如同曦和的媽媽對幼年的曦和苛刻,曦和也學會了對自己苛刻!

曦和:嗯,有時候會對孩子。但是我這點特別棒,就是只要一覺察立馬收回。(我:這很好,那對自己呢?)對自己很苛刻。

我:是!現在呢?

曦和:嗯,學了薩提爾以後會好很多。

我:好!那我們看一下「苛刻」這個字眼,對妳來說,從小妳就出現「苛刻」這部分,對自己苛刻嗎?

曦和:小的時候倒不是很能感覺到,反正現在我是這樣。

我:好,可能小時候這個比較隱藏,因為剛從媽媽那裡學過來,還沒有用上(曦和:越活越像媽媽!),長大後就越用越明顯了。那我問妳,「苛刻」對妳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曦和:好處很多啊!

我:告訴我幾個,最主要的好處是...

曦和:讓我越來越優秀!

我:優秀?所以苛刻其實是讓妳完美的手段,(曦和:對!是的。)所以它讓妳越來越好?(曦和點頭)好,那從今天開始,妳還要繼續對自己苛刻嗎?

曦和:我覺得精益求精的品質可以保留,但是苛刻這種...對自己苛刻的感覺...不需要。

我:是!所以苛刻裡面有精益求精的部分,所以妳願意把「苛刻」轉化成「精益求精」?(曦和點頭)好,妳有一個「精益求精」(我在白板上寫下來...)。嗯!(轉向學員說明,並指著家庭圖)這裡曦和她的轉化很快,可能之前學過,這個負向的個性形容詞也是她的一部分。她一開始使用它,跟媽媽的用法差不多,只是用在不同地方而已,媽媽用在她身上,她也學會了把這「苛刻」用在自己身上,偶爾用在孩子身上,但對孩子比較能夠覺察,對自己比較難一點,所以苛刻會更多一點(曦和:對、對!)。薩提爾的精神不會去除「苛刻」,所有負向的資源都不去除。之前有提到APP的概念,像手機安裝程式一樣,這個叫「苛刻」的APP,需要修正、升級,對曦和才會有幫助,否則會干擾曦和,讓她對自己苛刻。現在這個「苛刻」裡面,有她覺得不錯的部分叫「精益求精」,所以我們就可以把精益求精留住,把那些對自己不好的成分放下,(轉向曦和)是嗎?

曦和:是的,之前繃得比較緊,轉化成「精益求精」就可以放鬆!

我:好,因為時間有限,我們來看父親個性形容詞的一項就好了,(轉向大家)因為我現在是想示範資源可以怎麼樣去看、去擁有。(回到曦和)妳覺得(指著家庭圖中曦和對父親的個性形容詞「能力強」、「帥氣」)這些妳也有是嗎?(曦和點頭)。剩下的部分我們就快一點,「帥氣」妳有嗎?(曦和:有啊!)妳也很帥氣?

曦和:我媽很漂亮、我爸很帥氣,所以我也還可以。

我:啊,妳都有,繼承兩邊優點啊。那我們看這個「任勞任怨」,妳有任勞任怨嗎?(曦和:有!)為什麼這對妳來說那是負向的?

曦和:委屈...委屈自己,因為我太在意其他人了。

我:如果妳現在不再委屈自己、不再對自己苛刻、更愛自己,也允許這九歲的小女孩表達她的需要、憤怒和不滿...如果妳變成這樣的一個人,那「任勞任怨」可以怎麼樣轉化呢?

曦和:我覺得就是...那它就成了善良的一部分,(我:善良?)嗯,對,就是我...我會盡量去做,別人有需求,我可以幫就幫,但是會在自己的限度內...。

我:OK,所以我聽起來像是「盡力而為」?(曦和:對!)所以妳的那個「任勞任怨」...(我準備寫在白板上...)

曦和:我覺得「盡力」好像還是有一點委屈在裡面...

我:OK,要怎麼樣?妳覺得怎麼樣會更好?盡力而為好像也是有這樣的區別。

此時曦和看向學員,似乎在尋求意見,看來不是那麼確定自己的感覺,所以我接下來的回應,就特別凸顯我和曦和兩人的不同。

我:我不知道!這對我來說比較不會委屈,因為我盡力而為,感覺是放鬆的,只要我有做就可以了,結果如何不那麼在乎。不過,這是我的感覺,對妳來說,感覺「盡力而為」會有一點委屈在裡面,那妳就換個詞!更適合妳的...

曦和想了一下,又看向學員,似乎一時想不太出來。

我:(也跟著轉向聚精會神聆聽的學員)你們有什麼建議嗎?(某學員:量力而為!)

這裡由於時間上的限制,沒有給曦和思考太久,從學員的反應,可以感覺到他們都能跟隨著曦和的歷程,給出很恰當的回應。

曦和:量力而行,這個好像還要好一些。

我:對妳來說「量力而行」更好,所以妳這個資源就叫「量力而行」,是嗎?(寫在白板上)提醒自己量力。

曦和:對!對!對!這個是特別好!

我:所以這對妳是特別適合的(曦和:對!特別適合的..),好,現在感覺怎麼樣?如果妳從小到大有這些資源(指著白板上寫下的資源:「努力」、「善良」、「躲避」、「主見」、「真實」、「精益求精」、「量力而行」),然後也像剛剛那樣允許這個九歲的孩子,可以表達需要、可以表達憤怒,妳覺得怎麼樣?

當然,和曦和談過而來不及寫下的資源還有:爸爸的「能力強」和「帥氣」。因為時間不夠,沒有談到爸爸的「慈愛」,以及媽媽的「勤勞」、還沒轉化的「節儉」,還有弟弟的「懂事」、還沒轉化的「膽小」,她應該也會有。

曦和:(帶著微笑,舉著握拳的手)我覺得很......會有想跳起來的感覺,很輕鬆!

我:好,(轉向學員說明)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有多少資源,每一項正向、負向的資源都是你的,包括爸爸、媽媽,還有兄弟姐妹的資源也都是你的,為什麼?因為你能寫出來的都是你知道的,你知道的不僅僅是腦袋知道,從小到大的十八年之間,你是感同身受的,用整個身體、整個情感,從家人身上吸收這些特質。所以你老早就擁有這些資源了,只是沒有意識到你一直在使用它。如果你這樣去看自己,這家庭圖就像一張資源地圖、一張藏寶圖,可以讓你明白你擁有多少的內在財富,所以接下來我想讓你們實際去練習和體驗這個部分。(轉向曦和)我們就先停在這裡可以嗎?

曦和:現在就想把她(九歲的小女孩)抱起來跳舞...的那種感覺!

我:呵呵!好,妳就抱著她跳舞吧!謝謝妳跟我們分享(曦和點頭:謝謝!)。妳值得!妳值得運用這些時間,每個人都值得,同時,也謝謝妳讓大家有機會從妳身上學習。

結語

在薩提爾模式的眼光中,以及我個人的學習和體會,每個成年人的內在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也都可以看成是我們的資源。除了上述從原生家庭圖中所看見的資源之外,之前從憤怒開始進行探索的每一個部分,也都是有功能的資源。

在成長歷程中,幼年面對求生存甚至更困難的情境,被迫或是無意識的,選擇了用自己的某種方式應對,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與隔絕能力,創造安全感或是隔絕某些感受與記憶,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不致於混亂、破碎,同時還能以某種方式學習與成長。

以曦和為例,幼年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買羽球拍、呼拉圈),卻用「懂事」來照顧母親的「節儉」,再用「委屈」哀悼被犧牲的「需求」。而「憤怒」可能想要為「需求」和「委屈」說話,但可能也再次被「懂事」以及「照顧完美形象」,甚至還加上「害怕」(媽媽高大形象)所壓抑,或許要用「不配得」才能為無法滿足的「需求」、難以消解的「委屈」,以及逐漸累積的「憤怒」,找到一個內在平衡的理由。

等到成年之後,更有能力之時,再回過頭來明白當年的自己如何走過,瞭解自己的「懂事」、「委屈」、「照顧完美形象」、「害怕」、「不配得」發揮了哪些求生存的功能,將這些資源重新加以梳理、調整、轉化、整合,成為一個主導自己人生的、更加完整的人。


練習

透過上述案例的理解,你也可以嘗試練習下述的作法:

一、主題式探索家庭圖

運用「學習地圖:四個提問」的框架,探索自己所關切的議題。以主角曦和為例,可以如何用此框架看待探索家庭圖的過程:

1.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主角曦和想要的是「和自己連結」。

2.是什麼阻礙了我?

曦和認為自己和感受連結的困難,特別是「憤怒」的一閃即逝、難以接觸,阻礙了她更能和自己連結。

3.這阻礙從哪裡學來的?

主角曦和從家庭圖中,猜測憤怒和她與母親的關係有關。在過程中發現,她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感覺到自己的「委屈」與「不配得」,「憤怒」是隱藏或壓抑的,直到成年後才比較明顯的感受到。透過分清「現在」和「過去」、更新內在訊息,「轉化」來自成長經驗的影響力(如:害怕母親的強勢)。

4.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曦和承諾願意重視自己的需求、為自己而活,並嘗試表達憤怒。即使表達憤怒有困難,仍會讓她不需要壓抑憤怒、更接納憤怒的存在,朝向「和自己連接」的方向邁進!

二、重新擁有你的資源

為自己準備一盒像名片大小的空白卡紙,選擇你喜歡的顏色,可以是單色或是多種顏色的,用更繽紛的方式,蒐集自己的資源。請給自己大概十五分鐘到半小時的時間嘗試,再依照實際情況調整時間。

1.承認與擁有正向資源

如同上述我訪問曦和一樣,從原生家庭圖中,看看家中成員的個性形容詞,不管是爸爸、媽媽、你自己,還是兄弟姊妹的,在你的身上有沒有?

如果是正向的個性形容詞,你覺察到並願意承認的,就直接在卡紙上寫下來,這就是你的資源,記得每張卡紙只寫一個資源。

當你寫下來時,可以在心裡跟這個資源連接,比如你有「聰明」的資源,試著跟聰明的那種感覺、跟過去被你認為是「聰明」的時刻連接,讓自己感覺「這就是我的一部分,我接納這個資源,而且我擁有它」,然後問自己「今後我將會如何去運用它?」。

2.轉化負向資源

負向的個性形容詞部分,可以想想看,是否可以根據它的功能,把它轉化成適合你自己運用的資源,可以像上述曦和將「平凡」轉化成「真實」、「苛刻」轉化成「精益求精」、「任勞任怨」轉化成「量力而行」。

如果在轉化上有困難,或是不太知道可以如何轉化,請參考之前的文章「負向資源的轉化」,裡面有更詳細的步驟協助你進行這個過程。

3.資源的整合與內化

蒐集完資源卡之後,可能是十幾張,甚至可以是四、五十張,把它們攤開來放在你的前面,讓你一眼就可以看見所有的資源,花一些時間瀏覽一下,看看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對自己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的感受和看法都是正向的,可以嘗試把眼前攤開的所有資源的影像記住,再閉上眼睛,看看是否也能在心裡重現這樣的影像。如果感覺有些模糊的部份,可以再次張開眼睛看清楚,然後閉上眼睛去重現影像,可以如此反覆幾次,看看感受如何?內在有什麼樣的變化?

曦和回顧的心得

接到天安老師的信息,說是要對我的家庭圖案例進行整理,寫出文字公開,問我意見。當時,我非常開心。一方面有被老師選中有中獎的激動,另一方面,我可以借此機會再次回看那次家庭重塑工作坊帶給我的成長,以及近兩年的變化。

在這次關於家庭圖的訪談中,我對負向資源以及如何轉化有重新的認識。之前我認為負向資源會成為我成長的阻礙,總想躲避。在訪談過程中,當我從「苛刻」的資源中看到精益求精的特質,看到在工作生活中,它給我帶來的能力提升和認可,我開始接納自己的每一個資源。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每次遇到阻礙,都會嘗試轉化,能夠影響我的事越來越少,受負面情緒影響的時間越來越短。

訪談中,我和九歲不敢給媽媽說自己的需求的小女孩對話時,我在天安老師的帶領下一步步突破恐懼,帶著力量為小女孩撐腰時,感受到內心無比的自由。即使是三年後的今天,回看這段歷程,我依然激動。我現在學會藝術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坦然接受並理解拒絕,自我負責、內心安定。

上了幾次的工作坊,從內心膽怯糾結的小姑娘,成長為自我負責的成年人,並在幸福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我不再懼怕變化,不再向外求認可,生活充滿陽光,內心擁有力量。

--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天安的沙龍
647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張天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04
「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想與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聯結並予以實現,就必須發掘自身的內在寶藏。」 對薩提爾模式來說,這樣寶藏的核心就是「生命力」,是人類珍貴的本質、核心。「資源」是「生命力」遇到現實中挑戰時,所衍生出的特定型態的能量,這股能量外顯出來時,就是應對挑戰的能力。
Thumbnail
2022/05/04
「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想與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聯結並予以實現,就必須發掘自身的內在寶藏。」 對薩提爾模式來說,這樣寶藏的核心就是「生命力」,是人類珍貴的本質、核心。「資源」是「生命力」遇到現實中挑戰時,所衍生出的特定型態的能量,這股能量外顯出來時,就是應對挑戰的能力。
Thumbnail
2022/04/30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中,意識到自己擁有豐富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會因此而感覺到自己是豐盛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影響輪是其中一個既簡單又美好的工具,可以直接接觸我們內心資源的捷徑,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豐富與提升自我價值感。
Thumbnail
2022/04/30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中,意識到自己擁有豐富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會因此而感覺到自己是豐盛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 影響輪是其中一個既簡單又美好的工具,可以直接接觸我們內心資源的捷徑,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豐富與提升自我價值感。
Thumbnail
2022/01/18
家庭圖的主角曦和承諾會願意為自己表達憤怒,不再畏懼幼年時母親高大的形象,是很好的進展。回到現實生活中,表達憤怒一定還是會有困難,這需要慢慢來。但這樣的進展,將會使她更不需要壓抑憤怒、更加接納憤怒的存在,也就更能朝向「和自己連接」的方向邁進!
Thumbnail
2022/01/18
家庭圖的主角曦和承諾會願意為自己表達憤怒,不再畏懼幼年時母親高大的形象,是很好的進展。回到現實生活中,表達憤怒一定還是會有困難,這需要慢慢來。但這樣的進展,將會使她更不需要壓抑憤怒、更加接納憤怒的存在,也就更能朝向「和自己連接」的方向邁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我在照顧這一家子。直到我太太走了,我才明白,是我太太跟那群孩子,一直在照顧我。」傳遞出「有愛天下無難事」是媽媽過世後,《我的出走日記》傳遞出的真諦,更是後半段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的要素。一起來回顧屬於出走日記的後記之四。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我在照顧這一家子。直到我太太走了,我才明白,是我太太跟那群孩子,一直在照顧我。」傳遞出「有愛天下無難事」是媽媽過世後,《我的出走日記》傳遞出的真諦,更是後半段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的要素。一起來回顧屬於出走日記的後記之四。
Thumbnail
是”想像”還是”真實”?!我們以為被他人的枷鎖困住,但卻沒發現鑰匙在緊握的手中而不敢放手? “我的父母應該覺得我很丟人現眼” 眼前的這位女孩,吐出這句話之後,沉默了許久,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忍著不讓情緒潰堤⋯⋯
Thumbnail
是”想像”還是”真實”?!我們以為被他人的枷鎖困住,但卻沒發現鑰匙在緊握的手中而不敢放手? “我的父母應該覺得我很丟人現眼” 眼前的這位女孩,吐出這句話之後,沉默了許久,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忍著不讓情緒潰堤⋯⋯
Thumbnail
孩子是鏡像的生物,父母如何對待你、甚至要說成『利用你』,你就知道要如何複製他們的方式,在他們毫無所覺的時候、用他們的方式去索取你想要的東西。你甚至都完全不會覺察到自己正在這樣做。
Thumbnail
孩子是鏡像的生物,父母如何對待你、甚至要說成『利用你』,你就知道要如何複製他們的方式,在他們毫無所覺的時候、用他們的方式去索取你想要的東西。你甚至都完全不會覺察到自己正在這樣做。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成長」是別人給不起的東西,只有我們自己才懂。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大人們總是想要教導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事情,但是,卻很少人換位思考,在我們身邊的孩子或是晚輩,他們身上也許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正所謂「萬物皆為我師,學習換位思考,跳脫框架」,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成長」是別人給不起的東西,只有我們自己才懂。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大人們總是想要教導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事情,但是,卻很少人換位思考,在我們身邊的孩子或是晚輩,他們身上也許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正所謂「萬物皆為我師,學習換位思考,跳脫框架」,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接續上篇:我的少女心母親和奇怪家庭│#5 【冷暴力】 前面幾篇分享的文章,分別以不同的小主題來描述我的母親和其原生家庭,並非單純想分享成長背景。真正想表達的,是在那樣的成長背景下,究竟如何深遠影響一個人。好的和壞的影響都有。
Thumbnail
接續上篇:我的少女心母親和奇怪家庭│#5 【冷暴力】 前面幾篇分享的文章,分別以不同的小主題來描述我的母親和其原生家庭,並非單純想分享成長背景。真正想表達的,是在那樣的成長背景下,究竟如何深遠影響一個人。好的和壞的影響都有。
Thumbnail
謝謝知悅文化的邀請,我很早就知道Repeat要出書,看到書封的時候,心陡然了一拍。很喜歡這個書名。像在這條路上行走到第四年的時候,再度被提醒自己啟程的初心。和解,才是我一路前行的最大目的。
Thumbnail
謝謝知悅文化的邀請,我很早就知道Repeat要出書,看到書封的時候,心陡然了一拍。很喜歡這個書名。像在這條路上行走到第四年的時候,再度被提醒自己啟程的初心。和解,才是我一路前行的最大目的。
Thumbnail
個案背景 那是非常非常認真的媽媽,而且還非常非常有能力 「任何問題,只要來了,我就非常清楚要這樣這樣這樣,接下來這樣就可以解決。」 「我是被練出來的,以前小的孩子有拿到重大傷殘手冊的,當時先生也忙,一個人處理兩個孩子,每週都在跑醫院....」 用和解協助無法勇敢的孩子 於是,陪著內在的他,
Thumbnail
個案背景 那是非常非常認真的媽媽,而且還非常非常有能力 「任何問題,只要來了,我就非常清楚要這樣這樣這樣,接下來這樣就可以解決。」 「我是被練出來的,以前小的孩子有拿到重大傷殘手冊的,當時先生也忙,一個人處理兩個孩子,每週都在跑醫院....」 用和解協助無法勇敢的孩子 於是,陪著內在的他,
Thumbnail
在成長歷程中,面對求生存甚至更困難的情境,被迫或是無意識的,選擇了用自己的某種方式應對,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與隔絕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不致於混亂、破碎,同時還能以某種方式學習與成長。 因此,作為成年人,我們更加更加認可內在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都將是我們的資源。
Thumbnail
在成長歷程中,面對求生存甚至更困難的情境,被迫或是無意識的,選擇了用自己的某種方式應對,運用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與隔絕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不致於混亂、破碎,同時還能以某種方式學習與成長。 因此,作為成年人,我們更加更加認可內在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都將是我們的資源。
Thumbnail
家庭圖的主角曦和承諾會願意為自己表達憤怒,不再畏懼幼年時母親高大的形象,是很好的進展。回到現實生活中,表達憤怒一定還是會有困難,這需要慢慢來。但這樣的進展,將會使她更不需要壓抑憤怒、更加接納憤怒的存在,也就更能朝向「和自己連接」的方向邁進!
Thumbnail
家庭圖的主角曦和承諾會願意為自己表達憤怒,不再畏懼幼年時母親高大的形象,是很好的進展。回到現實生活中,表達憤怒一定還是會有困難,這需要慢慢來。但這樣的進展,將會使她更不需要壓抑憤怒、更加接納憤怒的存在,也就更能朝向「和自己連接」的方向邁進!
Thumbnail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Thumbnail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