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你擁有什麼資源?資源的蒐集與整合

2022/05/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發現內在寶藏

有一個聽起來有點荒謬的故事,卻是很好的隱喻。
有一個乞丐每天坐在一個老舊的木箱上,在街上向路人乞討。有一天,一個路人經過時,好奇的問他:「你那個木箱子裡面裝了什麼呢?」
那位乞丐回答道:「應該是一些雜物吧!我不知道!很久以前堆在我家角落的破箱子,我看它很適合拿來坐,就一直帶著它。」
那位路人還是很好奇:「那你要不要看看裡面是什麼呢?」
乞丐不屑一顧的說:「有什麼好看的?這箱子封死了、鎖頭也壞了,要打開它很費事!而且,到時候打開來弄壞了,沒法蓋起來,帶著它就更麻煩了!」
這位路人看起來挺堅持的,他說:「你打開看看嘛!嗯...如果你願意打開來看一下,我就給你一個銅板!」
這引起了乞丐的興趣,於是,他為了那個銅板,費力的打開了木箱子...
後面的結尾你大概知道了,他發現了滿滿的家傳寶藏,這輩子再也不愁吃穿了!
類似這樣的故事很多,都在描述我們捨近求遠,看不見自己眼前或身邊的寶藏,總是相信遠方有著自己渴求的目標,經過很長時間辛苦的追尋,才發現了近在眼前的寶藏。
對薩提爾模式來說,這樣寶藏的核心就是「生命力」,是人類珍貴的本質、核心。「資源」是「生命力」遇到現實中挑戰時,所衍生出的特定型態的能量,這股能量外顯出來時,就是應對挑戰的能力。
過去長久以來會有一種感覺,看見許多朋友,包括我自己,會感覺到自己的不足,而常常去聽演講、看書、學習某種技能、上成長課程...等,雖然接收新知與學習技能,是學習和成長必要的過程,但卻常常偏重於外來的知識以及技能,而忽略了自身早已擁有的能力和資源,較難意識到自己可以善加運用,想來真是非常可惜!
薩提爾的信念一直在提醒我們:「我們都擁有內在資源,以成功地應對與成長。」(「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P.20,張老師文化出版),在學習薩提爾模式之後,更加能體驗到這樣的事實!對我而言,能夠越來越有信心,去面對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是因為我相信並體驗到我的內在早已擁有豐富的資源,不假外求!因而更加的自在、放鬆,更加專注在發揮自己原本的特質與能力上,也因而具有越來越安穩的高自我價值感。
因此,另一個薩提爾的信念告訴我們:「人性本善。想與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聯結並予以實現,就必須發掘自身的內在寶藏。」(出處同上)更是讓我們確認,發現自己的資源以及內在的寶藏,能讓我們更加認可自己、提升自我價值感。

資源從何而來?

薩提爾模式一直在強調內在資源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朋友還是不習慣去發現自己的資源。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對自己所做到的事情,都太習以為常、太理所當然了!反而時時的檢視自己的不足、評斷自己的缺失,導致我們忽略了自己的豐富,看不見自己的價值。那麼要如何發現自己的資源呢?
先說結論:其實,資源無所不在,也可說是,處處都是資源。
剛開始我們可以透過薩提爾模式更有系統的方式去看見、蒐集自己的資源:
1.從個人或家庭生活年表中,看見某一事件帶來的衝擊,以及從事件當中或之後發展出來的資源。如果找不到資源,就可以問自己:「我是怎樣撐過來,一直走到今天的呢?」這樣就容易找到自己求存活所發展的能力與資源,這樣的看見可以讓自己對該事件有不同的感受,也更能認可自己。
2.在原生家庭圖中,所有對於家人及自己的個性特質形容詞,不論好壞,也都是我們自己的內在資源。因為從小到大,長期浸泡在同一成長環境,父母及家人們的言行,會被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吸收進來,因此在家庭圖中所寫出的個性形容詞,都是來自於帶著情感或情緒的生命經驗,成為外顯或是壓抑的資源。
3.在影響輪中,所有對於人/物的形容詞,不論正向或負向的,都是我們的資源,就和上述家庭圖中的個性形容詞一樣。
4.在冰山中的「渴望」也是重要的資源和能量,當我們連結/體驗渴望時,就會感受到生命力提升,並且更加確認我們真正想要前進的方向,像黑暗隧道出口中的微光一樣,使我們更有能量、更堅定不移、更有希望感。
5.連結「自己」連結「生命力」其實可以說是人最核心的資源,或者說是資源的發動機。當我們和自己/生命力連結時,所有的內在資源將會變得容易被運用,但若是和自己/生命力失去聯繫時,內在資源就會被隱蔽,難以被意識到,或是處在求生存的狀態裡,讓資源被過度運用,而凸顯了它的陰暗面。
6.如果運用上述的薩提爾模式的方法或概念,去覺察、承認、擁有與運用內在資源,那麼你將會在生活中經常覺察、發現,甚至發展自己新的資源,這樣,你擁有容易看見自己和他人內在資源的眼光,就更確認資源無所不在處處都是資源

資源的整合與運用

如果你已經畫過「原生家庭圖」、「家庭生活年表」、「影響輪」,並且已經嘗試探索與體驗了其中的部分資源,我們可以嘗試進行一個整合的過程。以下這個體驗性的過程,是我從香港沈明瑩老師的課程中學習到的,再經過自己的體會調整成適合我的方式分享。
1.建議你將「原生家庭圖」、「家庭生活年表」、「影響輪」謄寫在大張的白報紙上(用對開大小,或至少是四開或B3大小),然後在地板或是大桌子上,把它們攤開並列在你所坐位置的前方。
2.為自己準備一盒像名片大小的空白卡紙,選擇你喜歡的顏色,可以是單色或多種顏色的,用更繽紛的方式,來寫下並蒐集自己的資源。
3.針對「原生家庭圖」、「家庭生活年表」、「影響輪」這三張圖表,蒐集你所覺察到並願意承認的資源,每個資源都用一張卡片寫下來(不要將幾個資源寫在同一張卡片),並放在它的來源之處附近。如果這個資源是來自父親的,就放在「原生家庭圖」父親附近的位置。如果是來自於某個事件所形成的資源,就放在「家庭生活年表」上該事件的附近。如果是來自於「影響輪」的某個人或物的影響,就放在該人或物的附近。
4.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在心裡一一的和每個寫下來的資源連結,體驗它為你帶來的感受,並且想想和它相關的故事、功能、限制與如何運用。
5.如果是負向的資源(如:負向的個性形容詞,人、事或物的負向影響力),可以依自己的情況(是否有足夠時間?可承受的負向感受強度?)來決定是否要進行轉化。如果在轉化上有困難,或是不太知道可以如何轉化,請參考之前的文章「負向資源的轉化」,裡面有更詳細的步驟協助你進行這個過程。
6.如果已經寫得差不多,可能是十幾張,甚至是四、五十張資源卡片,請儘量把它們攤開、不重疊,讓你可以一眼看到三張圖表以及相關的所有資源卡片。花一些時間瀏覽一下,看看擁有這些資源時,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對自己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7.如果你的感受和看法都是正向的,可以嘗試把眼前攤開所有資源的影像記在心裡,再閉上眼睛,看看是否也能在心裡重現這樣的影像。如果感覺有些模糊的部份,可以再次張開眼睛看清楚,然後閉上眼睛重現影像,如此可以反覆幾次,看看感受如何?內在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8.結束前可以為整個圖像拍照,作為紀念或是提醒,然後將它們集中放置在你為它們準備的家,可以是信封、錦囊、小盒子...。
9.之後在生活中,偶而可以像塔羅牌般為自己抽牌,抽出一張或數張,和它或它們連結,看看今天可以選擇哪個或哪些資源來展現與運用?尤其在面對重大挑戰或困難時,也可以瀏覽和選擇出適合自己此刻運用的三到六個資源,問自己可以如何整合與運用?

小結

再次強調,上述的過程是體驗性的,單純透過閱讀和理解,所能得到的學習不大。所以,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找個適當的時間和空間,為自己進行這樣的過程。當然,能找到一、兩位以上的同好,一起進行、再相互分享,那會是更好的體驗性歷程。
寫在卡片上的資源,並非是表象上看到的紙張和文字而已,它所代表的是你過去生命經驗的累積,帶著你深刻的情感或體驗。如果你真心相信,就會啟動你內在的智慧、力量與生命能量。
如果對於上述過程有不錯的體驗,那麼「將資源寫在卡片上」的方式,也可以成為你和周邊的朋友、學生、孩子談話的輔助工具。過去我和青少年學生的談話,曾經這樣使用過,他一邊說著自己在生活或學習中的困境或故事,我會在聽到他自己沒有意識到的資源時,提出來和他討論,經過他的同意,將這樣的能力或資源寫在卡片上,放在他前面,等他離開時,就會拿著一疊卡片,感覺像帶著自己內在滿滿的資源離開,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感覺到有力量與自我認可。
張天安
張天安
心理教育的獨立工作者 薩提爾模式工作坊講師 諮商心理師認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