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庭圖連結自己(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前言

在探索自己的原生家庭圖時,除了用地毯式探索的方式去看家庭圖之外,也可以運用特定的個人議題、對自己特定的困惑,作為一個明確的方向去探索家庭圖,這樣可能會浮現出特定的覺察或訊息,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自己。
就像之前的文章所提出的提問參考(探索你的原生家庭(下)的參考問題),它比較是屬於地毯式探索的方式,如果是想要透過主題式(特定議題或困惑)的角度去運用原生家庭圖,可以參考接下來呈現的案例,提供另一種探索的方式作為參考。
這是在一次我所帶領家庭重塑的五天工作坊中,邀請學員曦和分享她的原生家庭圖,經過她的同意,呈現當時探索的過程。
曦和的原生家庭圖

從「期待」開始

我(對曦和):首先想瞭解的是,對妳來說,這五天的課程以及進行家庭圖的探索,妳最想要得到的是什麼?
如果要用主題式的探索方式,就需要從一開始就了解曦和的期待。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家庭圖,也可以這樣自問自答:「此刻我想探索自己的原生家庭圖,期待能有怎麼樣的進展?」就如同學習地圖-四個自我的提問(下)中「四個提問」的第一個:「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會引導我們更加聚焦在所關切的方向上進行探索。
曦和:就是想和我自己可以連接,因為我...我把自己給搞丟了。
曦和回應想要「和自己連接」,緊接著就說明是因為「把自己搞丟了」,這部份成為第二個提問「是什麼阻礙了我?」的線索。接下來,會同時在曦和的「想要」與「阻礙」間來回探索。
我:妳...哪時候搞丟了?
曦和:我覺得...也是最近意識到的。通過一段時間,一年多的反覆學習,我意識到自己比較容易超理智,關注在情境的時候很多,但是和別人以及自己的連接比較少。
我:所以這是妳(指著曦和的家庭圖)比較超理智的部分,是嗎?(曦和:對。)......所以妳想要通過這五天,讓妳跟自己更接近,如果以超理智的角度來說,妳想和自己的感受更接近,是嗎?(曦和:對!感受。)...從以前妳學薩提爾,包括上次上我的課一直到現在,妳覺得這個部分有哪些進展?
我們每個人包括曦和,在學習和成長上都會有進展,但卻容易忽略這樣的進展,認為自己總是不足、總是缺乏某種能力去面對自己的挑戰。因此,回顧自己的學習和進展,可以更提醒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同時,也能從這樣的進展作為基礎,再往前探索與發展,朝向曦和所期待的「和自己連結」。
曦和:嗯...,覺察...
我:覺察?妳覺察到哪些部分?
曦和:嗯,就是在一些情緒出現的時候,第一時間知道我有情緒,然後也能、也學會了區分情緒和事情、自己和他人。
我:那很好,妳有了一些進展...,那今天妳還會想要更多進展的部分是哪些呢?
在薩提爾模式中,提問是正向導向的,比較不會去問「妳哪裡還有問題要處理?」,而是「妳會想要在哪裡有更多的進展?」。
曦和:我不是很清晰,嗯...我覺得是「憤怒」的這個情緒。因為我之所以說我離自己遠,是覺得有一個卡點,卡在憤怒上。這也是年前上某位老師的冥想課時,有一下那個感覺,後來就再也沒了。
我:憤怒的部分?
曦和:是,因為在我的生命中,覺得「憤怒」這個詞離我好遙遠...
我:為什麼要特別去找憤怒這個部分呢?
曦和:嗯,我...我不是要特別去找,是因為我...我每次一到冥想或靜心,需要和自己連接時,會特別容易出現心亂,然後馬上憤怒就出來了。嗯,我...我也在那個冥想課上,我...我感覺心亂的底層,有憤怒出現,但一下就沒了,所以我想可能是我不敢看,不敢看這個憤怒。
我:所以如果妳敢看的話,妳覺得妳比較能夠接觸到那個憤怒的感覺,是嗎?
曦和:對、對,我覺得它隱藏得比較深。
對於前面的部分進行一點整理,如果用「四個提問」架構來看,第一個提問:「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曦和很快的回應「想要和自己連接」,這裡沒有更進一步的探索,是因為曦和之前的學習讓她已經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其次,也是因為時間上的考慮,想聚焦在後續的探索與轉化。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上述的考慮,可能會在第一個提問停留得久一點,比如:「什麼樣的情況會被你認為是和自己連接?」、「如果可以和自己連接的話,你的生活會有何改變?生命會有何不同?」...,我們在做自我探索時,也可以這樣問自己。
如果從第二個提問「什麼阻礙了你達成你的期待?」來看,從「把自己搞丟了」開始,曦和認為是自己習慣「超理智」而和「感受」較難連結,特別是「憤怒」的感受,經過薩提爾的學習之後,特別能敏銳的覺察自己「憤怒」的一閃即逝,也隱約的感覺到這阻礙了她更能和自己連結,並且猜測自己是「不敢看憤怒」,才難以接觸到憤怒。因此,想要探詢以及連結這個「憤怒」的感受,成為她關注的焦點。
接下來,就可以從原生家庭圖中的線索,探索第三個提問「這樣的阻礙是從哪裡學來的?」。

探索「過去」的影響力

我:也許妳的時間還沒到?(曦和笑著點頭:也許。)好,所以妳想要接觸自己的憤怒,為了跟自己連接,是嗎?(曦和:是。)OK,那妳剛看這個家庭圖,針對妳的目標,有看到什麼樣的訊息跟憤怒有關呢?
曦和:這個很清晰,(指著家庭圖)和我母親的關係。
我:(看著曦和的家庭圖)跟媽媽嗎?(曦和:對)怎麼說?因為看起來妳跟媽媽的關係線是疏離的,是嗎?(曦和:是)反而媽媽和弟弟的關係線是衝突的(曦和:對),那妳的憤怒是怎麼樣被看到的?
曦和:我沒有表達過憤怒,就是從小不會表達憤怒。所以我感覺如果要從原生家庭裡面探索的話,我覺得可能是和母親的關係。
我:這是一個猜測嗎?
曦和:嗯,是有一些這樣的體驗。
我:嗯,可以分享嗎...?
曦和:(指著自己的家庭圖)我給我媽媽的形容詞有一個「節儉」,這個節儉我覺得都說得好聽了,她就是節省到那種...就是沒有生活的那種樂趣了,一味的去省錢、去過日子,她會讓妳生活沒有意思,這是我小時候的體驗。然後,我的母親是比較指責和挑剔的人,甚至比挑剔還要嚴格,是個苛刻的人。所以我在找對象的時候,在我還沒找到時,她老覺得這個人可能不會喜歡我、那個人也不會喜歡我,或人家可能會拋棄我,等我找到後,她就會開始挑剔對方,他這裡不好、那裡不好...
我:所以,妳對她的指責、挑剔、苛刻其實是生氣的?
曦和:是的,這個家庭圖是在十八歲之前,我沒有太強烈的感覺,因為那時我就特別樂觀、特別快樂的。我覺得對母親的憤怒,可能是從這個找對象的時候,會清晰一些。
曦和幼年很少感受到憤怒,只有成年之後找對象時,才因母親的挑剔、苛刻的態度而感到憤怒。因此,從小未曾表達過憤怒,那長大後呢?成年的她可以表達憤怒嗎?
我:之前妳猜測是跟母親有關,對她的憤怒。好,那妳發現這一點,妳覺得以現在的妳來說,妳可以對她表達憤怒嗎?
曦和:以前從來沒有過,最近有過兩次。因為我們沒有住在一起,有過兩次通話,雖然別人可能聽不出我在表達憤怒,但自己覺得已經表達出來了。比如說,她會說很多、很多負面的話,我就對她說「妳就不會說一些好的,讓孩子們生活得更好嗎?」,又說「妳說好的、妳期待好的,孩子們不是會更好嗎?」,我覺得這是我對她的指責,這樣的表達以前從來沒有過。
我:當妳這樣表達的時候,內在的感覺怎麼樣?表達完之後心情怎麼樣?
曦和:我覺得會有委屈...。當時掛電話那一刻,有一點憤怒,也有點委屈。
我:妳現在可以感覺到那個委屈的感覺嗎?(曦和:可以的。)那這種委屈的感覺在妳小時候有發生過嗎?
曦和表達憤怒後有委屈的感受,讓我連結到「憤怒常是保護負向、脆弱的感受(如委屈)而產生的」。她幼年沒有感受到憤怒,那有感受過委屈嗎?
曦和:嗯......應該會有吧。
我:妳想到哪個時候,妳會感覺到委屈?好像媽媽在苛刻跟挑剔妳的時候,妳不能表達,是嗎?
曦和:小時候她對我的挑剔,我印象不深了,但是我覺得我的委屈,更多來源於好多東西滿足不了吧!(我:比如說...)比如說,小時候大家打羽毛球,我要想打羽毛球吧,也想玩,或者買那個呼拉圈的玩具吧,我不敢跟她說,因為我知道她節儉嘛!所以...
我:所以小時候妳就不能表達妳想要的東西,是嗎?所以也會影響到現在的妳(曦和:是的),...那怎麼影響妳呢?
曦和:嗯...不配得呀!好的東西我覺得我不值得。所以,我現在會...會...當我意識到的話,我可能...即便買了東西來滿足自己,內在的自己、心裡還會有個聲音說「妳不值得!」。
曦和幼年感受到的委屈,是因為不能表達自己想要什麼,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知道母親的節儉。如果一個孩子不能表達想要的、不能得到滿足,產生委屈的感受,可能也不能表達出來,甚至...可能也不允許自己有憤怒的感受,或許就只能用「我不配得」來總結這樣的情況了!
「妳不值得!」的聲音,在薩提爾模式意味著一個人對自己很深的否定,很容易進入低自我價值感的狀態,因此在時間的限制下,我決定在此處開始,運用「和幼年的自己對話」的方式,同時進行探索與轉化的工作。

探索與嘗試轉化「不值得」

我:好。我們從這邊開始。如果這個孩子、小時候的妳,她想買羽毛球拍,或者想得到一些東西,她得不到,因為不敢表達,妳可以想像那時候的妳嗎?(曦和停了一下,點頭)如果她在這裡的話(指著旁邊的空地),妳會想要跟她說什麼?
曦和:我跟她說...她太懂事了。
我:妳跟她說「妳很懂事」。
曦和:妳很懂事。(我引導曦和:妳總是...)妳總是照顧...照顧媽媽,怕媽媽會擔心,自己最簡單的需求都不敢說出來。
我:妳體諒媽媽,她(幼年的曦和)在那個情況下心情怎麼樣?告訴她。
曦和:我知道妳很委屈...(我:是)
曦和停頓很久...
我:......還有任何的感覺都可以說...
曦和抬起頭來...
我:發生了什麼事?
曦和:(邊微笑邊擦淚水)有點太緊張,感覺跑了...
我:沒關係。...妳的緊張是跟什麼有關?
曦和:跟前面(指著其他聆聽的學員們)...呵呵。
我:來看看(環視在場的學員)...,妳覺得妳的緊張是緊張什麼?他們會評價妳嗎?
曦和:不會,我知道他們不會...
我:他們不會?那妳的緊張是...
曦和:不配得。
我:妳不配在這邊跟我們談話,是嗎?(曦和點頭,掩面無奈的笑,然後落淚...)來!告訴這個孩子(九歲的曦和)...到現在為止,我仍然覺得自己不配得。
曦和覺察力很好,並且十分很坦誠與開放,讓我知道她「不配得」的感受如影隨形,就發生在當下。因此,我邀請她對「幼年的自己」說出來,這樣的承認使得感受得以流動,有利於後續的轉化。
許多朋友在進行「和幼年自己對話」的自我療癒時,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如:沒有感覺、感覺跑掉、感覺無力、感覺不舒服...等,就停止不繼續和自己工作了,這是很可惜的。如果可以接納與承認當下的狀態,並試著對「幼年的自己」說出來,感受就會開始有變化,有機會繼續走得更深入一些。
曦和(開始難過的拭淚):我很委屈,到現在,我仍然覺得自己不配得,什麼好的東西都不配得。
我:是。那是當年妳的感受,是嗎?
曦和:一直都有的感受...
我:是。但是我現在想要妳...
本來這裡想停下來讓曦和分辨「現在」和「過去」,但曦和很快繼續自發的和幼年的自己對話,於是我選擇跟隨和聆聽...。這裡也是很好的提醒,如果你自己在對話時,要跟隨自己當下浮現的情緒,而不是腦袋中已經想好的話語。
曦和:妳不可以要好看的衣服(我:是),不敢嫁...不敢嫁更好的人(頻頻拭淚)。
我:是。...妳這話不能讓妳老公聽到(全場笑、曦和邊拭淚邊笑)。他會想「更好的人」到底在哪裡?他的情敵他都不知道...
曦和:在找對象的時候也是...,總覺得自己可能......(曦和繼續邊拭淚邊笑,學員遞了面紙給她)

嘗試區分「過去」和「現在」

我:我要妳區分兩件事情,妳的委屈感來自於過去,是嗎?(曦和:是)那妳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妳可以開始為自己做一些彌補跟補償(曦和點頭)。那這個孩子...當年大概多大?
曦和:大概九、十來歲吧!
我:那想像她是九歲,這個九歲的女孩她不配得,因為她想要買羽毛球拍都不敢說。那今天妳幾歲?(曦和轉頭去看家庭圖:三十九),妳現在幾歲還要看家庭圖?(全場笑)
曦和:因為我覺得我還很年輕,沒想到快四十了!(全場大笑)
我:忽隆忽隆的妳就過了三十年,是嗎?從九歲到現在...(曦和笑著頻頻點頭:對!對!三十年了。)妳已經是個母親了,是嗎?
曦和(激動落淚):不想再委屈了!我不想再這麼委屈了!已經過了三十年...
我:...告訴這個孩子「我不想要妳再委屈了」,是嗎?
曦和:是!我不想要妳再委屈了。
我:那妳想怎麼樣?告訴她。
曦和:把她的需求拿出來,為自己活!
我:是,「我會為妳表達」。
曦和:是,我會為妳表達、我會照顧妳。就是!那麼委屈都活了這麼多年!(一直拭淚)
我:那妳可以跟她說「我對不起妳」(曦和:對不起妳!),「我讓妳這三十九年都感覺到委屈」,是嗎?
曦和:是,因為...因為我太照顧...(我:...家人、媽媽?)不!太照顧完美的形象了!一定要做對的、一定要做完美的...。
此時,「照顧自己完美的形象」是一個新的訊息!因此,壓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感覺到委屈。
我:當年妳會有這個完美的形象,是為了誰呢?
曦和(看了一下家庭圖,笑著指著左上角):爸爸!
我:喔!所以這跟爸爸、媽媽都有關!
曦和:是的。因為...我是爸爸的驕傲。
我:所以,妳在心裡,從小就想要變成一個讓爸爸覺得是完美的女兒?
曦和:應該是說,我應該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我:但顯得爸爸那個部分更強烈,對嗎?
曦和:是,對母親這一塊,可能...雖然是討好,但會有一點點的指責在裡面。
此刻我不再細辨她的「完美形象」是怎麼從父母身上得到的,而再次聚焦在「對母親的憤怒」的方向上,以接近她原來的目標(想和自己連接)和阻礙(無法接觸憤怒的感受)。
我:是,所以妳某些時候對她有生氣?(曦和:對)。告訴這個孩子「其實妳當年有時對媽媽是生氣的」,妳跟他說。
曦和:其實當年妳對媽媽是有不滿在裡面的,妳只是不敢說。
我:是。妳告訴她(九歲的自己),她的不滿是什麼?她的生氣是什麼?
曦和:妳不滿...她不能完全的接納妳,就是那種母愛的包容,沒有給到妳。因為妳心裡一直有一個特別完美的媽媽形象(我:是),可以無私的、沒有條件的去接納妳(我:是),但妳卻看到那雙挑剔、苛刻的眼神...。
我:媽媽總是挑剔妳,所以妳也要變得更加完美,不能表達自己的需求。
曦和:對,我覺得完美這個情結,跟我爸爸會多一點。
我:嗯,那今天呢?今天妳可以允許自己表達生氣,或至少妳可以接納自己的生氣嗎?
曦和:嗯,我可能也是因為不能接納,才會去壓抑。

釐清時空與更新內在訊息

我:所以這個小女孩九歲,想要買羽毛球拍,不敢買,連生氣都不敢生氣,因為她覺得自己本來就不配得。那今天呢?妳可以告訴她「我可以允許妳生氣、允許妳有一些不滿」嗎?
曦和:我覺得媽媽太強勢了,她可能還是不敢。
我:但...我現在問的是妳啊!媽媽當年一定是不允許,這個小女孩九歲,她也沒辦法,是嗎?(曦和:對,她沒辦法...)那妳現在是三十九歲了!(停頓讓她感受一下)...妳覺得妳能不能允許她?這是最重要的,妳可不可以允許九歲的小女孩,在她得不到東西的時候,心裡可以有不滿呢?
曦和:我可能會...你問這個問題時,我可能會考慮媽媽能不能接受,她還在...她還在影響著我!
我:是,沒有錯,我相信是這樣的。但我希望妳更分清楚,此刻的妳是三十九歲的曦和,當年九歲的曦和真的沒辦法,但經過了三十年,妳也是別人的母親了,是嗎?(曦和點頭)妳允許妳的孩子可以憤怒嗎?(曦和:我允許啊!)真的嗎?(曦和點頭)那為什麼妳不能允許這個九歲的孩子呢?
曦和:...我允許我的孩子可以表達憤怒,是因為我不喜歡她像我一樣...
我:是,那妳要以身作則啊!
曦和:...這母親那個形象太高大了。
我:那是過去的(形象),母親的形象這麼高大,是這個九歲小女孩的眼光。
曦和:我現在還會覺得很高大!
我:是,妳可以讓她變小一點嗎?妳現在是三十九歲,她現在幾歲?或是,她當年幾歲?
曦和:當年三十幾歲,比我現在還小。
我:對啊,當年她比妳現在小,妳現在已經比當年的她年紀還大了,妳還在怕她?怕當年的她,不是嗎?(曦和:現在的她也會怕。)妳怕現在的她,是因為妳想到當年的她?所以妳現在的害怕,其實是這個九歲小女孩的害怕(曦和:是)。九歲時看到三十歲的媽媽,那個形象是高大的,但是妳現在三十九歲,還沒有更新這些訊息,是嗎?(曦和:對!是的。)妳現在可以更新嗎?妳現在是三十九歲,這個九歲小女孩害怕三十歲的媽媽。妳現在是三十九比妳當年的媽媽還大,現在妳可以允許這個九歲的小女孩生氣嗎?
上述對話主要在不斷的進行分辨「過去」和「現在」,因為在曦和的內在,兩者很容易是混淆的,如果沒有分辨與更新內在「凍結在過去」的訊息,就會一直像當年的小女孩般害怕母親,無法以成年人的狀態照顧自己、進行改變。
曦和:我允許。
我:妳允許?...那妳告訴她。
曦和:我允許妳生氣,妳可以向媽媽表達出來(我:是!)。其實,有時候媽媽就是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妳只要一說出來,她就一點都不厲害了,完全是因為妳自己心裡害怕。
我:是,告訴她「妳害怕的時候,我就是妳的後盾。...我現在比當年的媽媽年紀還大一點」,是嗎?
曦和:妳要是害怕了,我就是妳的後盾。因為媽媽心理上,她也會依賴我,(我:是)。所以,我覺得我可以做妳的後盾。
這裡我希望曦和不是因為媽媽依賴她才不害怕,而是因為現在已擁有成年人的內在力量,做幼年自己的後盾。
我:是因為媽媽依賴妳才做她(幼年自己)的後盾?妳現在三十九,媽媽現在六十四,三十年前他才三十四歲,是吧?(曦和點頭)所以妳比他大五歲(曦和頓時笑出來,點頭)。...所以對妳來說,此時此刻的妳看這個九歲的小女孩,她害怕一個三十四歲的媽媽...
曦和(閉眼沉思後點頭):...對...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做到
我:跟媽媽依賴妳一點關係也沒有。
曦和:是,我可以...
我:好,那妳告訴她。
曦和:我有能力滿足妳......,所以妳其實可以大膽的說出來。
我:是,「妳有什麼需求都可以告訴我」。
曦和:妳有什麼需求都可以告訴我。
我:「我會視情況決定是否滿足妳,因為現實環境有時的確要考慮,但是我不會忽略妳的需要」,是嗎?
曦和:對,我會把妳的需要放在心上,我會很在意這份需要。
我:是,「適當的情況下,我會為妳表達」。
曦和:我會為妳表達,我會盡最大努力去滿足妳。
我:現在感覺怎麼樣?現在。
曦和:我覺得好像換了一種想法。三十多歲,自己三十多,我覺得有力量。
我:是的。(轉頭對大家說明)我不知道你們聽的感覺怎麼樣?你們自己的內在有沒有更新?剛剛有沒有明顯的看到這個曦和(指著曦和)、這個成年的曦和,她認為自己在害怕,可其實不是她在害怕,不是三十九歲的曦和害怕,是九歲的曦和在害怕。九歲的曦和怕誰呢?怕她的媽媽有一個高大的形象。這個媽媽幾歲?當年只有三十四歲,是嗎?比現在的曦和年紀還輕!但這個資訊沒有更新過,從當年就一直留存到今天,一直是用九歲的心情看媽媽,所以現在不管媽媽幾歲,或者是自己幾歲,都一直會看到媽媽就馬上感覺害怕。如果妳的腦袋可以更新,就可以再考慮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再這樣害怕?這是在自我成長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現在呢?感覺怎麼樣了?
曦和:有力量。
我:好,最後妳可以告訴這個孩子,以後如果她有任何憤怒的感覺出來時,妳會怎樣?告訴她。
曦和:以後如果有憤怒的感覺出來,我希望妳能來到我這裡,跟我表達。我有力量,我可以接住妳的憤怒。我來堅持,妳不是一個人的!
我:妳這樣講的感覺是...
曦和:那也是可以表達的!(曦和笑著說,然後拭淚。)
我:是的,憤怒可以適當的表達。(轉向對學員說)如果不適當的表達,就會變成指責,是嗎?但是你不用指責,也可以表達憤怒。比如說先生或孩子,讓你覺得憤怒,如果你釐清了那個憤怒,跟自己的關係比較清楚時,就可以用比較平靜的方式告訴他「你那樣做我不太接受、我很生氣...」,不需要用責備的方式,(轉頭回來看著曦和)是嗎?也可以跟媽媽表達妳堅定的需要,告訴他我不想要這麼做,或者我希望妳可以認可我、贊同我。
曦和:是,我現在學著薩提爾,也在逐漸的學著這個部分。
以第三個提問「這阻礙從哪裡學來的?」來看,推測主角曦和母親的節儉、苛刻與強勢,以及她的懂事與討好,讓她不能表達自己的需要,而感到「委屈」,也逐漸產生「不配得」的感受。幼年時「憤怒」可能是隱藏或壓抑的,直到成年後(如:選擇對象時,媽媽挑剔的看待方式)才明顯的引發出來。此外,從她是「父(母)親的驕傲」,所形成「照顧完美形象」的傾向,也會讓她更不能表達自己的需要以及憤怒。在一邊探索的過程,一邊分清「現在」和「過去」,「轉化」來自過去的影響力。
第四個提問「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曦和承諾會願意為自己表達憤怒,不再畏懼幼年時母親高大的形象,是很好的進展。回到現實生活中,表達憤怒一定還是會有困難,這需要慢慢來。但這樣的進展,將會使她更不需要壓抑憤怒、更加接納憤怒的存在,也就更能朝向「和自己連接」的方向邁進!
接下來想要透過上述議題的探索過程,以及家庭圖中的個性形容詞,來看看主角的資源。如何能看見並重新擁有豐富的資源,也是達到主角想要「和自已連結」的很重要的部份。
avatar-img
640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天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重要的是你帶著情感,真心的相信這個原先被你認定的負向特質,其實是被你誤解的老朋友,它想幫你、也真的幫到你了,只是現在已經不合適了,被過度和僵化的使用,以致於產生了困擾和限制,這時需要你進一步的瞭解、認可它,並調整它原有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你帶著情感,真心的相信這個原先被你認定的負向特質,其實是被你誤解的老朋友,它想幫你、也真的幫到你了,只是現在已經不合適了,被過度和僵化的使用,以致於產生了困擾和限制,這時需要你進一步的瞭解、認可它,並調整它原有的功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感情中,是否經常感到不順利或內心不安?這篇文章探討了四種常見的關係模式——迴避型、焦慮型、混亂型和安全型,並分析了這些模式與原生家庭背景的關聯。文章深入解析了成長過程中親密關係的期待及信任,提出透過內省來改善情感困境的重要性,幫助讀者尋找更健康的人際互動和情感連結。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參加IFS內在家庭系統進修課的深刻體驗。透過與鄭玉英老師的引導,作者與其他助人工作者共同探討情緒問題,並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共振與自我反思。這次經歷讓作者明白IFS不僅是心理治療技術,更是一種與內在對話的機會。最終,作者強調療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並表達對未來深入學習的期待。
Thumbnail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不僅僅限於課堂和書本。其實,科學就隱藏在我們周遭的每一個角落,而這些看似簡單的現象,都可以成為啟發孩子好奇心與創造力的最佳素材。 你是否想過和孩子一起進行一場充滿樂趣和知識的科學探索之旅? 歡迎來到我們的「小科學家養成計劃」系列!
Thumbnail
在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家庭圖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分享我在畫家庭圖的過程中,開始欣賞並接納過去,進而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在人生的舞臺上,溝通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一把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石,更是解決問題、化解衝突的神奇妙藥。論及溝通,我們不能不提到其在各種關係中的重要性。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家庭關係。家庭是我們生命中最初的溝通學校,從父母到兄弟姐妹,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彼此溝通的對象。良好的家庭溝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感情中,是否經常感到不順利或內心不安?這篇文章探討了四種常見的關係模式——迴避型、焦慮型、混亂型和安全型,並分析了這些模式與原生家庭背景的關聯。文章深入解析了成長過程中親密關係的期待及信任,提出透過內省來改善情感困境的重要性,幫助讀者尋找更健康的人際互動和情感連結。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參加IFS內在家庭系統進修課的深刻體驗。透過與鄭玉英老師的引導,作者與其他助人工作者共同探討情緒問題,並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共振與自我反思。這次經歷讓作者明白IFS不僅是心理治療技術,更是一種與內在對話的機會。最終,作者強調療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並表達對未來深入學習的期待。
Thumbnail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不僅僅限於課堂和書本。其實,科學就隱藏在我們周遭的每一個角落,而這些看似簡單的現象,都可以成為啟發孩子好奇心與創造力的最佳素材。 你是否想過和孩子一起進行一場充滿樂趣和知識的科學探索之旅? 歡迎來到我們的「小科學家養成計劃」系列!
Thumbnail
在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家庭圖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分享我在畫家庭圖的過程中,開始欣賞並接納過去,進而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在人生的舞臺上,溝通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一把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石,更是解決問題、化解衝突的神奇妙藥。論及溝通,我們不能不提到其在各種關係中的重要性。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家庭關係。家庭是我們生命中最初的溝通學校,從父母到兄弟姐妹,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彼此溝通的對象。良好的家庭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