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玩」不要「完美」,3個觀念陪你學以自用,邁向新年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最近在學些什麼?」「回顧去年你,有比過去的自己又更進步了嗎?」這樣的開頭,是不是覺得逼人?你是不是也曾經興奮的買了線上課程卻遲遲沒有打開?或是加入某個學習型社群,想讓自己一年多看幾本書,但沒想到加入不到一個月後就關閉提醒或是退群了呢?
因為這樣的學習,太假了!
大多數的我們,每天只會又胖了一點、老了一點,或是光為了維持不退步就耗費了許多心思,但你無法馬上就精通一件事,並不表示你永遠都無法征服這件事,每個人在生命的不同時間點上,都是某些人眼中的「菜鳥」,我們其實都一樣。
當初看到這本由美國專欄作家 Tom Vanderbilt 所寫的書《學以自用》,我原本以為又是搭著「自學風潮」的雞湯書,細看後才發現,是一本結合科學理論與發展心理學原理,同時揭露作者長大後透過女兒視角重新學習,寫出許多菜鳥的遭遇跟困窘、無知與受挫,讓我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孤單的書。
書籍《學以自用》針對幾個我過去也問過自己,卻沒有好好梳理過得好問題做出了回應,包含:「什麼才是好的學習?」「看影片就能自主學習嗎?」「小時候愛畫畫的我們,為什麼愈長大愈無法自在畫畫?」這本書用嬰兒學習 (78頁)、學習衝浪(206頁)、學畫素描(258頁)、學習唱歌(107頁)等親身學習經歷,讀完書後,我依照個人經驗梳理出三個學習的本質跟觀念,試著整理作者這種,非功利主義,沒有目的性的像個孩子一樣,對各種新事物保有熱情和新鮮感的自用式學習。

觀念一、實驗、犯錯與渴望對話,才是學習的本質

閱讀這本書時,我正好在參加李佳達老師的《決策思考力》第二階段培訓,佳達老師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因此也正在重新自學如何當一個「菜鳥爸爸」,他跟我們分享嬰兒發展學教授阿道夫(Karen Adolph)曾說過的一段話:
「嬰兒才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一個嬰兒有能力學會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而讓他們擁有這種學習超能力的動力是,他想參與和父母的對話,想和世界連結。」
這是多麼美的學習動機呀!嬰兒的學習真的道出了學習跟本的目的,難怪聖修伯里的《小王子》中會說:「如果你想建造一艘船,不要叫一群人去採集木頭,或是分派他們任務與工作,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那個想要與海跟世界對話的渴望,才是能讓人去到遠方的動機與目的,在《學以自用》書中,也提到嬰兒是怎麼學會爬行跟走路?向嬰兒學習,他們是如何具體做出這些技能的?
書中介紹了一個有趣的嬰兒實驗,正是由紐約大學神經醫學中心的嬰兒行動實驗室負責人,嬰兒發展學教授阿道夫(Karen Adolph)所負責,她說:
「從嬰兒走路的研究結果顯示,12 個月到 19 個月大剛學會走路的嬰兒,每小時可以走8個足球場的距離(約 4400 步),其中嬰兒會來回走動,並且「拖、拉、提、推自己的身體」,用各種姿勢爬行移動占百分之三十的時間,另外有五分之一的時間會坐著「用屁股前進」。」
( Karen Adolph演講影片:嬰兒是如何學會走路?1小時05分45秒有嬰兒走路研究圖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rllhiG1ls)
「嬰兒行走很容易恍惚,跌倒跟撞到地面是很常見的,他們的肌肉很鬆,身體也圓滾滾的,很有彈性也很柔軟,當他們跌倒時,就像是一片優雅的葉子。」在阿道夫眼中,像嬰兒這種「超級菜鳥」對陌生、充滿挑戰性世界卻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擁有持續性的好奇心跟承受反覆犯錯的心理,當我們都認為跌倒會帶來危險,盡可能不要讓自己犯錯跟跌倒時,我們卻從嬰兒身上學到,「要想學習不要跌倒其實跟跌倒有關」,疏於「練習跌倒」的大人,跌倒的風險才是更高。
編舞家Noga Golan學習嬰兒動作,掌控身體動能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noga.golan.7/videos/10224121582249594
阿道夫 (Karen Adolph) 從嬰兒如何學會走路中發現,28 個嬰兒從會爬到會走的過程,竟然可以有 25 種完全不同的學習路徑,所以,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定義這25 種學習路徑哪一條才是最好?什麼樣叫做發展遲緩?哪一種嬰兒需要被矯正?其實根本沒有答案,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探索跟認識世界的方法,家長應該像園丁一樣,提供孩子一個充滿安全感的環境讓他自由生長,而不是像個木匠,把孩子當成我們內在投射出的完美傢俱,訂做出這桌椅的桌腳該有多長、桌面該有多大,因為個人都是特別的,學習也是獨一無二的。

觀念二、意念放空,身體放鬆,隨興變化才能應對未知持續學習

我們每天都靠著身體完成許多事情,然而我們卻鮮少思考身體對我們來說是什麼?身體動作的控制,難道只來自於我的意念嗎?那身體只是一個負責執行我意念的容器而已嗎?其實,身體也有感覺,只是我們一直處在移動的慣性,不停的奔波忙碌,忘記讓身體靜止與療癒自我的內在智慧。
青春喜劇電影《飆舞追夢》(work it)中,女主角葵恩從一個不會跳舞的學霸,為了考上好大學,從初學到最後成立舞團的波折,最後找到自己喜歡跳舞的理由,最終贏得舞蹈大賽冠軍的故事,在影片中,編舞家好友傑克泰勒對葵恩說:
「跳舞時,不能用妳的腦袋想,妳得讓身體來帶領妳,這是無法透過看書學的。」
這一點跟《學以自用》作者在學習雜耍技巧時(229頁),教練沃夫強調:「不要去想。」觀念是如出一轍。但如果我就是會去想怎麼辦?學習一項新技能遇到瓶頸時,有該如何突破呢?《學以自用》書中談到一個美國奧運跳高金牌選手迪克.福斯貝里(Dick Fosbury)如何在跳高過程中,「發明」出「背越式」跳高法的故事。
迪克.福斯貝里從小就練習跳高,過去1960年代的跳高都是用「剪刀式」或是「腹滾式」的跳高法,但迪克.福斯貝里的跳高表現總是卡在5英尺6英吋的高度就無法再突破,怎麼辦呢?他在一次跳高的半路上,突然出現一個念頭:「既然我身體跟肚子很容易會撞到橫竿,那我就把身體往後仰。」這個臨時想出來的動作在當時看來雖不優美,還被媒體嘲笑,但是卻給了迪克.福斯貝里在空中額外的支撐力量,而這個即興的改變,因為他的堅持而改變了整個跳高界,也就是現在所有奧運跳高選手幾乎都在使用的「背越式」跳高法。
瑞典知名DJ Avicii的MV《Broken Arrows》談的就是1968年墨西哥奧運金牌跳高名將迪克.福斯貝里(Dick Fosbury)的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6iKSUoUN48&t=2s
你會想要一直用意識去控制自己的身體,那是因為你對自己的身體失去信心,不相信身體的本能,但回想一下,迪克.福斯貝里是怎麼突破自己的障礙跳出最佳成績的?他的學習是模仿誰嗎?是教練教他的嗎?都不是,他是有意識的調整練習跟反覆自我修正中,在跳高比賽時的空中,身體自己做到的。
我長時間跟選手相處,其實很佩服運動員的生活,我們不該沉浸在自己擅長的地方,有時候把意念放空,甚至不帶目的的,從你的生活圈中去尋找學習一件能夠遠離電腦、手機的事情(作者認為是衝浪、素描、金工、即興劇、自由潛水、唱歌等),去使用身體少使用到的肌肉,你將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更能感到滿足跟幸福。

觀念三、打破慣性,從他人的視角中學習,更能學的自在,玩的開心

學以自用》提到,過去幾十年的科學研究中有一項重大的發現,就是打破慣性隨機的「變異練習」(variable practice,或稱開放練習),雖然訓練時會有比較多的錯誤,但長時間來看卻更能學得更好,因為練習的過程中必須更努力的去記住不同的練習和解決方法,就像是嬰兒學習走路一樣,透過不同的路線、姿勢的多樣性,卻能夠幫助嬰兒「沒有重複的重複練習」走路這件事,以至於學得更快更好。
這讓我想起 2019年自己第一次挑戰鐵人三項賽事時的訓練畫面。當時的我硬是在繁忙的講課行程中塞入游泳、自行車跟跑步訓練,請我在台體大的學生謝育宏跟學弟陳佳駿擔任我的教練(沒錯,就是請學生來教我這位菜鳥老師) 。我印象很深刻,教練訓練時會帶我到游泳池、開放水域或是不同的地點去做「沒有重複的重複練習」,讓我在不同的環境刺激下將游泳學會,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移地訓練對需要反覆執行相同動作的運動員來說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2019年第一次鐵人三項挑戰成功,讓我更了解運動的優秀是來自認真生活,永遠追求、嘗試各種挑戰讓自己卓越甚至超越,用行動認識這個世界,進而了解自己,這才是自主學習。(因此2020年也一樣又再次挑戰鐵人三項成功完賽)
書中提到一個關於打破慣性的很棒例子就是畫素描,目前公認最難的素描就是人像畫,我們都很容易會用我們大腦的理解想要繪製出完美的人像,腦中印照出我們認為應該有的樣子,但手卻怎麼樣都畫不出來;《學以自用》作者的素描老師愛德華教他的方法非常的簡單:「把你要臨摹的這張人像上下顛倒擺放。」因為放顛倒,你的大腦無法辨識這是人像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因此你更可以打破慣性,讓右腦跟手充分發揮,畫出更具有創造力的作品。

要「玩」不要「完美」,這樣學習才會是我們終身的運動

美國作家 Dallas Clayton 曾說過:
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something new.
學習真的永不嫌遲,當我開始投入學習這些跟我專業工作完全無關的「運動訓練」時,這些經歷豐富了我的生活,增加了我的故事,因為很多事情,「做」不是為了讓別人感動,而是讓付出的本身就值得。
學以自用》這本書用真摯的口吻,誠懇的語氣告訴我們:「能學的最好的那個人,一定是能玩得最開心的那一個。」讓我們在實驗、對話與犯錯中,讓意念放空,身體放鬆,打破自己原有的慣性,好好花時間玩得開心,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而你我都一定可以活出更精采好玩的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現代人來說,要專注不容易,要有正向的專注力?更是難上加難,那怎麼辦?這本由聖路易紅雀隊心智訓練總教練 Jason Selk 和 Ellen Reed 撰寫的正向專注力,將帶你從運動場到職場,善用RSF方法,在60秒內,用尋找解方的正向思考,取代你的負面想法,是實用跟操作練習的書籍,推薦給大家。
對現代人來說,要專注不容易,要有正向的專注力?更是難上加難,那怎麼辦?這本由聖路易紅雀隊心智訓練總教練 Jason Selk 和 Ellen Reed 撰寫的正向專注力,將帶你從運動場到職場,善用RSF方法,在60秒內,用尋找解方的正向思考,取代你的負面想法,是實用跟操作練習的書籍,推薦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想起往事,所以決定發出這一篇 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有養小狗的人 絕對難免小狗生病 帶去找醫師 然後醫師開藥丸,需要讓小狗吃下的時候 可是一般來說 只要小狗聞到是藥丸,就不會吃了 那麼要怎麼辦? 用各種方法強把藥丸猛塞進小狗嘴裡,硬逼心愛小狗吃下去? 你忍心那
Thumbnail
啟發自美國伊利諾伊州州長J. B. Pritzker在Northwestern University前年的畢業致詞: Best way to spot an idiot? Look for the person who's cruel. 怎樣辨別蠢貨?去找那些殘酷無情的人。 「你長大之後想做什麼?」
Thumbnail
必須承認(還)沒有看《我們之間沒有的》的結局。老實說看完第一集後過了一段時間因為沒有可配飯的片才重拾這部片來看,沒想到重新開始看了以後一次飆到倒數第二集。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流傳基隆某議員與基隆市民的辯論,她說基隆設彈藥庫是「討打」。 我建議她多讀點歷史,如果全台人民都願意像淀殿和豐臣秀賴一樣城內自盡,那就放任她亂來好了。 豐臣秀吉的大坂城,佔據地理優勢,是戰國時代的軍事政治重鎮。 但南邊是大阪城的弱點,德川軍很有可能朝此處進攻。 於是真田幸村
Thumbnail
看到同為海外業務的臉友分享自己昨天直播讓客戶驗機的心得,除了欽佩之外,也在朋友版面上留言: 「現在做業務可真得十八般武藝樣樣通!」事實上不只是業務工作,而是每個職場工作者都得這樣,是否隨著職場年資的增加,有沒有讓自己多了些武藝呢?
Thumbnail
#你是橡皮擦媽媽嗎? #關於期待這件事 大概1個月前,燁有次突然跟我說: 「媽咪,我想要再去一次防災教育中心」   我:『怎麼突然想要再去一次?』 原來燁正在整東西 手上正拿著上次去畫畫時的作品:   「因為我想要再去畫一次,我想要畫得很完美」 「完美」二字 從燁的嘴裡說出口,
Thumbnail
你有七十二變的能力嗎? 公司開始思考『未來工作』安排時,加速對一些可以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外包及短期用工模式的工作的新安排。意味著,有些職位將不再存在,更多未知的新職位會產生,而有多少人意識到『後疫情時代』變動所帶來的職位生存危機呢?
  電影從殯葬社的人送錯父親遺體開始,就注定是一場鬧劇。因為一瓶裝在鎮定劑藥瓶裡的迷幻藥,在喪禮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荒唐的趣事一環扣著一環,像骨牌效應一樣推進。極力想維護父親名譽、保護母親情感的男主角,被一連串的意外擊潰,最終在慌亂之中收拾自己心神,獻上了平凡卻動人的悼詞。
Thumbnail
作為一個偏激份子,共通的連結慢慢清晰了起來,作者在所有意見裏頭,即便看起來是偏激的但其實都是中性的,因為在A面與B面的選項,他都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與為什麼不要了,各有優缺點的選擇因為不完美,也就沒有百分之百的缺陷。 《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__From 劉軒》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想起往事,所以決定發出這一篇 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有養小狗的人 絕對難免小狗生病 帶去找醫師 然後醫師開藥丸,需要讓小狗吃下的時候 可是一般來說 只要小狗聞到是藥丸,就不會吃了 那麼要怎麼辦? 用各種方法強把藥丸猛塞進小狗嘴裡,硬逼心愛小狗吃下去? 你忍心那
Thumbnail
啟發自美國伊利諾伊州州長J. B. Pritzker在Northwestern University前年的畢業致詞: Best way to spot an idiot? Look for the person who's cruel. 怎樣辨別蠢貨?去找那些殘酷無情的人。 「你長大之後想做什麼?」
Thumbnail
必須承認(還)沒有看《我們之間沒有的》的結局。老實說看完第一集後過了一段時間因為沒有可配飯的片才重拾這部片來看,沒想到重新開始看了以後一次飆到倒數第二集。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流傳基隆某議員與基隆市民的辯論,她說基隆設彈藥庫是「討打」。 我建議她多讀點歷史,如果全台人民都願意像淀殿和豐臣秀賴一樣城內自盡,那就放任她亂來好了。 豐臣秀吉的大坂城,佔據地理優勢,是戰國時代的軍事政治重鎮。 但南邊是大阪城的弱點,德川軍很有可能朝此處進攻。 於是真田幸村
Thumbnail
看到同為海外業務的臉友分享自己昨天直播讓客戶驗機的心得,除了欽佩之外,也在朋友版面上留言: 「現在做業務可真得十八般武藝樣樣通!」事實上不只是業務工作,而是每個職場工作者都得這樣,是否隨著職場年資的增加,有沒有讓自己多了些武藝呢?
Thumbnail
#你是橡皮擦媽媽嗎? #關於期待這件事 大概1個月前,燁有次突然跟我說: 「媽咪,我想要再去一次防災教育中心」   我:『怎麼突然想要再去一次?』 原來燁正在整東西 手上正拿著上次去畫畫時的作品:   「因為我想要再去畫一次,我想要畫得很完美」 「完美」二字 從燁的嘴裡說出口,
Thumbnail
你有七十二變的能力嗎? 公司開始思考『未來工作』安排時,加速對一些可以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外包及短期用工模式的工作的新安排。意味著,有些職位將不再存在,更多未知的新職位會產生,而有多少人意識到『後疫情時代』變動所帶來的職位生存危機呢?
  電影從殯葬社的人送錯父親遺體開始,就注定是一場鬧劇。因為一瓶裝在鎮定劑藥瓶裡的迷幻藥,在喪禮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荒唐的趣事一環扣著一環,像骨牌效應一樣推進。極力想維護父親名譽、保護母親情感的男主角,被一連串的意外擊潰,最終在慌亂之中收拾自己心神,獻上了平凡卻動人的悼詞。
Thumbnail
作為一個偏激份子,共通的連結慢慢清晰了起來,作者在所有意見裏頭,即便看起來是偏激的但其實都是中性的,因為在A面與B面的選項,他都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與為什麼不要了,各有優缺點的選擇因為不完美,也就沒有百分之百的缺陷。 《給那些很早就做自己,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的人__From 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