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處女座的人這麼容易招黑,講一下星座的話題
其實處女座裡子有一塊是自卑的,也會怕被人討厭。
他們的生活可能從來沒有多少高光的時刻,是他們認為應得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標準跟隨著達到的成會不斷上修,不然他們真的寧願長時間不出門見人;招黑的點則是非常的「就事論事」,得理不饒人。
跟處女座吵架要偏題他還不會讓你跑題:說你錯就是錯了,幹嘛不認。
只能說處女座 ... 典型性格活得很辛苦,追求成就的樣子別人也不理解,跟別人吵架就算想得到個道歉,還得屈就人情世故,到哪都討不到好;也只有職場這種涇渭分明的地方,才能讓他們好好發揮。
像我這種出生星盤月亮就在處女座的人,越是深入我應該會深刻感受那種難搞。
前陣子狀態極差的時候,噢,那是絕對不可能出來還寫文章拋頭露面的,連一般路人都不想見到的程度,不安全感發作的很厲害;這很難克服,就努力的一直寫寫文章。
直到封面做完才終於「太好了過關,可以暫時放過自己了」的那種感覺。
...
本週隨筆摘錄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內在?我們平常都說一個人的內在很重要
- 恢復?只能說必須的吧!
我記得有幾年看到一些網路的商業文,都在鼓吹外向特質的時候,不免覺得:難道比較內向是一種罪嗎?不活絡在人際關係是「錯」的嗎?這一篇,我們就好好讓內向者,來鞏固並挖掘自己的內在優勢吧!
內在?
跟外向的人相處久了,真的讓我覺得很疲憊吶。
終於有一集可以好好講講「內向者」的事了。
以往我們對外向、內向者的認知,大概是從講話熱不熱絡,或這個人有沒有很活潑的感覺來判斷,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在大眾面前侃侃而談,時間到就會趕緊包包收拾走人的形象,會覺得反差很大。
這種事就很常發生在我身上。
從前在聊到關於想成為老師的過程中,我今天可以在工作期間,對我的學生很認真,下班為了備課從放學後繼續努力到九點。
但這個前提是,我下班後是不太能有任何社交活動的。
以前大概三天就撐不住這種疲憊的時候,起初以為是不是自己的體力不好,還是其實有點吃不起這行;內心是可以理解成為一個好的老師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我沒辦法連課後充電的時間都拿去給學生,會嚴重影響我隔天的心情。
後期自己的電力實在是用乾到不能再乾,就決定放棄老師這行。
最了不起就是試試看同類型的講座講師,至少題目可以自己選,內容想準備多久都不是問題,還不用寫無聊的課程大綱過審,也不用太計較用字遣詞,在能力範疇內把能給的給聽眾就對了,自由許多。
認真說起來,要是讓我列舉幾個內向者相當強的優勢,馬上就有一排可以說:
1
觀察力出奇的好
有時候想打聽某些消息,或得到可靠的資訊,找內向者準沒錯。
但內向者還是有分,一種是確實會很默默躲在人群裡,很多事情的細節躲不過他眼睛;另一種就相當出世了,可能只是想做仙。
為什麼說有事要問可以多參考內向者的意見?
在跟他們接觸的過程,通常你會發現,他們不會急於編織要給你的訊息,訊息量跟內容通常都已經是整理好才給你,出奇的好用或十分面面俱到,傳統外向者就比較像廣播放送。
比起打探消息,外向者的優勢比較像快速發現門路,二者的優勢還是不大相同。
像如果你對一個人有疑慮的話,找找這種平常就會觀察細節的人,沒意外應該還是以內向者為多。
一個足夠安靜的人,很多東西是盡收眼底的。
2
內心世界豐富的假想,對他們而言只是不斷在驗證外在世界的真實性
西洋電影中常常出現軍事戰略家 (INTJ),理論上會歸給內向性格。
從我們剛剛前面鋪陳了關於內向者的內容到現在,你會發現內向者的定義和以往我們對一般大眾的認知不大相同;內向者依然是可以相當權威,或時時刻刻讓自己雜處在社交場合中,卻似乎保有一股神秘氣質的一群人。
戰略家為何比較需要內向者,內心世界豐富的優點?
重點在於最關鍵的「沙盤推演」技能;要如何確定事情的發展走向如同預期,且能夠隨著事情不斷在發展,修正結果和應對路徑,非常需要一個人能把能量聚焦在自己身上,並且能隨時提取各種形式的經驗或資訊,快速做出決斷。
那一般現實生活的內向者又是怎麼個表現方法呢?
比如說,有可能對剛起頭的話題就能侃侃而談,和他平常默默的樣子出現反差;或者可以獨自一個人就在一段時間內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王國,這些都是「安靜」可能帶來的力量。
恢復?
簡短的說:要內向者不獨處,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現在在區分一個人內向還是外向,最方便判斷的準則是這個人的「能量獲取形式」主要來自哪裡:靠和自己對話為多的人,就偏內向;需要雜處在人群中較多的,就偏外向。
單靠一個人是不是很會說話就斷定內、外向還是不太準確的。
很久以前,我讀師大讀的最不順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有十分頻繁的社交關係,花了很多時間在社交,沒有留時間給自己,是很大的失誤。
因為這很明白的表示我不夠了解自己,所以沒辦法全面顧好自己的生活。
等於是,有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很適合社交生活的,把時間投入在各項活動裡,甚至台北、桃園也是兩邊跑;回學校就是同學、回高中就是學弟妹這樣頻繁的在人際之間周旋。
當然在幾年後發現自己的本質時,真是疲憊到不行。
有的人也會想說:但一般人確實花很多時間在社交上,給自己時間休息是很合理的呀;事實上我在人際之間領悟到的通常都不是口語相傳而來的門路經驗,反而透過書裡和自我對話獲得的遠超從一般人身上獲得的東西。
甚至會在長時間沉靜之後,有一種好像充滿電可以再出發的感覺。
記得以前大二有門通識課認識了大一屆的學姊,我從當時和她對話的過程就有發現她是屬於內向性格多一些;對她而言,如果要她一直去聽外界的人是如何在畢業時做出的生涯決定,會變的很匱乏,因為那並不是最適合她探索自己的方法。
後來給她一點提議:只要願意到書店裡走一趟,書裡面一定會有她想要的答案。
而且會很滿意的不用太受到外在聲音的干擾,不論她最後有沒有接受我的建議,我都希望內向者經過這集的洗禮,都能初步找到什麼樣的管道可以觸碰到自己的內心聲音。
別再被社會很愛提倡的「外向特質」恐嚇了。
不外向也不成問題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從前寫了一段「人一定是有價值」的論述。
如果我們的價值全是以對這個社會貢獻過什麼來評斷,那今天只要找來一百萬個人都說你做這件事情做的很不好,我們就真的乾脆不活了嗎;正解:你一定有價值,以及只是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子。
只要能挑剔,這個社會一定有千百種理由把你數落的體無完膚。
「人比人氣死人」用在這裡應該是相當合適;網絡上還有許多給內向者的一些參考,分享我最喜歡的一段,講的就是:
你不需要變成別人喜歡的模樣,只要找到能替你發聲的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