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教練」?(上)

2022/01/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我開始接案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到底什麼是教練?接著我就會哈哈大笑兩聲,然後每次給的答案都不太一樣。在撰寫本文時,我向內整理了一下這兩年來的體會,希望將:「什麼是教練?為什麼需要教練?誰需要教練?何時需要教練?教練是如何進行的?如何開始教練以及我需要準備什麼?」這些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盡可能完整地表達出來。或許這麼說有點弔詭,教練的本質裡包含了一塊「我不知道」的留白空間,這裡的完整只是將我現在認知上能夠說明的部分整理出來,請包涵也練習看看給自己一點空白跟發展的空間吧。
為了讓說明更清晰,我把什麼是「教練」由內到外,從窄到廣分成三個層次,教練作為一份工作、一份技能、一份態度。

第一個層次:教練作為一份工作

第一個層次是「教練作為一份工作」,也就是我現在的身份之一,將教練作為一份收費的專業工作。教練的英文 “coach” 原意是馬車,馬車的功能就是將人從A地運送到B地,而教練工作的核心也是如此。一般人講到教練通常會先想到健身教練,健身教練的工作就是在身體層面把客戶從現況的A地(如:對自己的身材缺乏信心)運送到客戶想要的B地(如:擁有讓自己充滿自信的身材),而我作為生命教練的工作則是在人生層面進行,例如:從感到生命沒有選擇的A地,運送到感覺生命充滿各種可能性的B地。
劍橋字典對於生命教練(life coaching)的定義是:幫助客戶決定他們在生命中想要的,以及如何去達成 (the activity of helping clients decide what they want in their lives and how to achieve it)。國際教練聯盟 (ICF) 對於"coaching"的定義是:和客戶成為夥伴,在一個發人深省及有創意的過程中去啟發客戶極大化他們個人及專業的潛能 (partnering with clients in a thought-provoking and creative process that inspires them to maximize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potential)。
我個人覺得國際教練聯盟對於教練(coaching)的定義比起劍橋字典要來的精確一點,因為作為執行教練(coaching)的教練(coach),我不會幫客戶做決定;如果客戶選擇不做決定,我也會予以尊重。但我會對國際教練聯盟的版本作些微調整:「和客戶成為夥伴,在一個發人深省及有創意的過程中去啟發客戶看見內在無限潛能」在我的經驗裡,不需要去極大化,因為無限可能性本來就在我們裡面。

第二個層次:教練作為一份技能

在第一個層次往外擴張的第二個層次就是「教練作為一種技能」。一個「很會教練」的人會有什麼技能呢?根據我的教練及被教練經驗,主要有三大塊:
  1. 夥伴力
  2. 聆聽力
  3. 提問力
夥伴力就是建立夥伴關係的能力,這是一個最為抽象但也十分強大的能力,它是一種讓人感到信賴,能創造出一個安全的分享空間,並且讓人覺得「我們肩並肩」的能力。因為有這個技能,專業教練才能夠讓客戶放心地與他分享內心深處的各種想法與情緒,或是不為人知的秘密。不只是專業教練,在優秀的企業創辦人、團隊主管、社群主理人身上也都常看到這個能力,如果一個團體有共同願景,再加上有夥伴力的領導人,不飛天也難。
聆聽力不須解釋太多,但要說清楚的話恐怕也得寫好幾篇文章。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朋友只要能好好聽我們說話,不插嘴,本身就有療癒的能量,而一個很會教練的人,除了專心聽外,還要能聽出重點,簡潔整理出來,若還有點獨特幽默,極品。看到這或許有某個朋友的名字跳出來?那十分恭喜你:)如果你是一名主管,而你的下屬願意跟你分享工作外的困擾,也恭喜你,你的聆聽力應該挺不錯的。
提問力!很大的題目,也令我著迷!問真正的問題,而不是把自己的評斷包裝成一個問句,這是最基本的。問題沒有絕對的好跟壞,但有時一個字的差異也會帶來大不同。再來是問題跟時間點的搭配,全然的藝術,好問題在錯誤的時機提出,也可能毀掉一鍋粥。有效的提問能挖掘表象的根源、啟發更高視角的洞見、創造轉化的瞬間等,如果你很會在心中跟自己提出好問題,你也擁有自我教練的能力。
在這個層次裡,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專業教練才能幫助別人,如果我們很會教練,可以善用這個技能來幫助自己與身邊的人自我突破,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第三個層次:教練作為一份態度

再繼續往外擴張到第三個層次,「教練作為一種態度」。當一個概念真正變成一種態度時,不管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你的存在都會帶有那個味道。什麼是一種教練的人生態度呢?當我第一次上深度冥想課程時,我的老師就給了我這種感覺,讓我非常驚艷。他並沒有特別使用任何教練的形式或技巧,但卻能讓我感受到一份「支持我能看見自己潛能」的意圖。
當教練作為一種態度時,本質上就是一份助人助己自我超越的意圖,這份意圖源自無條件的愛,對他人的祝福會變得純粹,自我修煉也會順流前進,以生命教練來說,達摩祖師曾經提到的四種修行,我覺得十分貼切。(這段對話被轉載多次,已找不到原始出處,還請見諒)
弟子問達摩:「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達摩笑答: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妙趣。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
每當我在這四種境界中打怪過關時,也更能陪伴客戶闖關,更玄妙的是,宇宙會自動派新客戶來。如果每個人都能將教練作為一種態度時,這世界將不再需要任何將教練作為一種工作的人,那也就是我的理想吧。(說完都害羞了)
下一篇將會在教練作為一份工作的基礎下,來回答其他常見的問題。
內在力量教練Sabrina莎賓個人網頁:點此
預約20分鐘線上體驗:點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靈魂教練 莎賓
靈魂教練 莎賓
嗨,我是靈魂教練莎賓,我教人傾聽靈魂發出的聲音,相信自己、展現自己、創造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