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FIRE生活為何總是知易行難?

2022/02/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一個身心科醫師的「FIRE」教戰守則>一文中我曾提到,想要過FIRE生活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必須學會如何區分「需要」與「想要」,也談到不少具體的自我訓練實作策略。本文我要進一步從更為務實的角度切入,討論「工作選擇」與「FIRE生活」的關連性。
之所以會寫下這篇文章,是因為近日和幾位老友見面後有感而發。
很多親友在得知我退休,再進一步瞭解我的家庭(小孩剛滿6歲)與經濟狀況(資產金額)之後,都很訝異為什麼我「敢」退休。熟一點的甚至會直接詢問:你的生活難道不會很拮据嗎?你怎麼願意花這麼少錢、過這樣的生活?
何謂拮据?
  • 食:兩大一小伙食費每月15000~20000,包括偶爾上館子、吃飯慶祝的費用加總。附帶一提,我們三餐都要吃水果。
  • 衣:這次搬家才知道,我和老婆兩個人的所有衣物(貼身衣物除外),加起來大約60件,鞋子總共8雙。
  • 行:沒有買車,只有一輛摩托車、兩輛自行車。一年搭不到5次搭計程車。
  • 育:女兒除了線上英、日文課程,以及偶爾上一堂桌球課,沒有任何其他才藝班。全家閱讀的書籍幾乎都是在圖書館借(包括中、英文童書),偶爾上網買幾本日文習作書。
  • 樂:沒有電視、Nexflix等娛樂,我和老婆的手機月租費分別是88元和99元吃到飽(外加兩人各有一個零月租費、有使用才需付費的門號)。
更有朋友表示,之所以不敢退休,是因為覺得自己沒辦法過「不花那麼多錢」的生活。
比方:吃大餐、喝好酒,使用高階3C產品,享受高品質音響、液晶電視,日用品非常講究,訂閱許多付費頻道觀看精彩節目,常常外出度假住高級飯店,開名車兜風。
不過在深入瞭解以後,我發現他們之所以需要花大錢做上述這些事,主要原因其實是為了「犒賞」自己。
而之所以需要犒賞自己,則是因為生活壓力很大,需要藉此抒發。至於生活中的壓力來源,則是毫不意外的主要來自「工作」。
其中弔詭之處就在於:目前的工作雖然能賺比較多錢(比起轉換為壓力較小但收入較低的工作,或者直接退休不工作),但是也必須花比較多錢才能抒解壓力、達到身心平衡,也才有辦法繼續工作(「撐」)下去。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44 字,收錄於此專題與 Premium 專區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經歷:國泰醫院身心科醫師,敦南心診所院長。 *專長:橫向及跳躍思考,全面性整合思考。兼具心理學、精神醫學背景,看診超過萬人實務經驗。廣泛涉獵身心靈理論,如整合理論、奇蹟課程、奧修、賽斯等。 *寫作內容:心理學、精神醫學、感情、婚姻、教養、旅遊、財經、小說。 *夢想:提升人類心靈層次、進而改變世界。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