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正向特質,負面情緒卻蠢蠢欲動

2022/02/2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正向心理學是在幫助個人找到內在的心理能量,這樣的能量隨時可以面對困難對抗挫折,掌控逆境使得人在遇到困難時不會輕易落入憂鬱的狀態中,而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可是,一個長期擁有正向情緒與特質的人,難道就不會受到任何因素的影響而有所改變,甚至出現負面情緒,更對人性充滿不信任。回顧 2018 年6月1日發生射箭教練在華山大草原木屋狠心殺害女學員並分屍,全案震驚全台。
2022年02月22日,射箭教練性侵女學員,勒斃分屍裝7袋棄置荒野,還割下乳頭、陰道當標本,一審依強制性交故意殺人、遺棄屍體等罪判死刑,二審改判無期徒刑,被最高法院撤銷發回更審,更一審再判陳無期徒刑,檢辯雙方上訴,最高法院今駁回上訴,全案定讞
負面案情說明
2018年5月31日下午,該教練和女學員在野居草堂飲酒聊天,高女酒後昏睡;6月1日凌晨,陳性侵高女後勒斃分屍13塊,裝成7袋多次載往陽明山焿子坪沿路棄屍。陳肢解屍體時,臨時起意想將切割形狀較完整的高女左側乳頭、外陰部製成標本。
圖/翻攝自聯合報
學員妹妹於6月17日下午對媒體表示,「希望社會能給家屬一個正義、公道,希望不要再有下個受害者。」並表示,姊姊個性單純,在服飾店上班,喜好參加藝文活動,常到華山看展。當日晚上22:00,教練認罪。
翌日,警方形容陳嫌個性「黑龍轉桌」,在尋屍塊的過程中,他先是謊報位置,又辯稱忘記方向,讓警義消在荒野山中割草尋屍、吹風淋雨。原本最後一具屍塊遲未尋獲,警義消本來暫訂搜尋到晚間18時30分先行收隊,但義消在現場焚燒金紙祭拜,祈求死者顯靈,神奇地在18時許找到最後一袋裝有雙臂與上半身的屍塊。
死者家屬戴著帽子、墨鏡、口罩,步伐沉重,回到案發現場,華山草原,兇案發生後的第二十天,家屬來到小木屋前進行招魂,現場擴大封鎖線,家屬不發一語,內心沉痛,死者被冷血殺害,堂姐更在臉書上直言,殺人還分屍就是要判死刑。
此外,更誇張的是教練被羈押、會客時,曾說「我出去再來查那個什麼舊的報紙,然後再來收集起來,看能不能出一本書(書名:《殺人魔之戀》),賺個一桶金,對啊,這個出書應該會很紅喔,變態殺人魔的心情自白。
如果你不是當事者,無法體會家屬椎心之痛,他們的心就像被刀刺一樣,即使敷住胸口想去減輕痛苦,可它卻越演越烈,陣陣撕心裂肺。更何況,一個人如何描述他經驗到的事情,會進一步影響他後續採取哪些行動。誠如面對同樣的情境或同一個行為,不同的人會賦予不同的意義,當個人對某一事件的觀點改變時,他所能感受到的經驗會隨之產生變化。
正常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具備自身的力量、能力與資源,每個人都有其個人價值,但是人們有時候沒有察覺自己的能力、沒有看到自己的「優勢」,因而形成負面的自我概念,貶低自我價值。可是,女學員的家屬,依你是第三者,冀希他們能運用正向眼光看待他人,而其他人可以從他們這裡得到的正面回饋,或有助於幫助他人提升價值感。然而,事與願違。為什麼?
對於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人,就會經常做惡夢或產生那個經歷的可怕念頭。他們也會試圖遠離任何可能使自己想起那件經歷的事物。當事人可能會覺得憤怒而且無法信任或關心別人,或者也可能經常處於對危險的警覺狀態。當某件事情毫無預警的發生時,他們都會很苦惱。還有,憂鬱症、酒精或其他物質濫用,或是其他焦慮症伴隨發生的情況並不少見。
能做什麼來幫助受害者之家屬
當事者如有上述之狀況,應向醫生談談使您苦惱的經歷以及您的感受。如果您有可怕的回憶,如果您感到悲傷,如果您失眠,或是長期處於生氣狀態,請告訴醫生。如果這些情況使您無法從事日常作息以及過正常的生活,也請告訴醫生。您也可以把實際的情況,一五一十告訴醫生,它有助於解釋您的感受。請醫生為您做檢查,以確定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過去的文獻研究顯示,當事人大腦中涉及處理恐懼和壓力部分,同樣有助於研究人員進一步認識發生PTSD的可能原因。其中一個大腦結構是杏仁核,它在情緒、學習以及記憶過程中的作用眾所周知。杏仁核在產生恐懼或是學習害怕某事件(例如觸摸熱爐灶)以及恐懼消失的早期階段,或是學習不懼怕的過程中變得活躍。
此外,儲存消退記憶和抑制原始恐懼反應似乎與大腦前額葉皮質區域有關,其涉及的任務包括做決定、解決問題以及做判斷。大腦前額葉皮質區域的作用略有不同。例如,當它認為一個壓力源可以控制時,大腦前額葉皮質區域內側會抑制腦幹深處的警報中心並控制刺激反應。大腦前額葉皮質區域腹內側有助於維持恐懼記憶的長期消失,該腦區域的大小可能會影響這種作用的能力。
這些基因或是腦區的個別差異可能只是為PTSD 提供了條件,而不是實際引發症狀。有時是環境因素,例如,童年創傷、頭部外傷或是精神病史可能會透過影響大腦早期發育而進一步增加個人風險。不過,人格和認知因素,例如,樂觀以及傾向以積極或消極方式看待挑戰,還有社會因素,例如社會支持的可用性與使用,似乎會影響人們如何調節創傷。
最後,更多的研究可能會顯示,有朝一日或許可以透過這些因素或是其他因素的結合來預測在創傷事件之後誰會發生PTSD普萘洛爾(心得安)是一種稱為β—阻斷劑的藥物,在少量創傷受害者中成功減少或是似乎避免了 PTSD,有助於在創傷事件之後減輕壓力並中斷建立可怕的記憶。
別忘了你的所有想法,就只是「想法」
心理治療中很著名的「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提倡:如果你改變想法,就可以改變情緒和行為。當然,CBT對一些人很適用,卻也讓一些人覺得很挫折。譬如:我常常聽到個案說:「我知道這些是非理性想法、我也很努力改變想法、但這些負面想法還是不斷出現!」於是,除了面對負面想法外,這些個案還對於「自己怎麼會這樣想」感到很氣餒、很生氣。
但是,我們不一定要去「改變」想法,或強迫自己正向思考。每一次腦中冒出負面想法時,你可以試著練習去「正念」(Mindfulness)──正念到「我現在有這樣的想法」。「正念」是指抱著好奇和不評價的態度,去觀察「這個當下」發生了什麼事情,一天當中我們其實有很多時間是處在「自動駕駛」模式中,並沒有真正去意識到自己現在在幹嘛當沒有正念力時,這些負面想法就和你攪和在一起,你忘記這些聲音就「只是個想法」,你相信這些聲音說的都是真的、是事實。
而當我們擁有正念力時,就能讓「自己」和「想法」間多出一點距離,讓你可以去「觀察」你的想法。下次當你腦中冒出負面聲音時,你可以練習去正念自己正在有這個想法,然後跟自己說──我觀察到我現在有個_______的想法,像是:我現在有個「沒有好好保護她」的想法、我現在有一個「壞人那麼多,我怎麼交朋友」的想法、我現在有一個「沒有人值得信賴」的想法⋯⋯,然後提醒自己:這些就是想法!
研究顯示,每個人每天平均會有10萬個想法,而每一個想法,就只是「想法」,不是事實。你不需要趕走想法,或強迫自己把負面想法轉成正向思考,你可以做的,是練習去改變你和「想法」之間如何相處──去正念、然後讓你們之間有一點距離,知道「這就只是個想法」,讓想法出現,然後讓它離開。
圖片來源:Unsplash線上免費圖庫
當然,如上述遭遇創傷的人(學員家屬),這些腦內的負面聲音可能會非常強烈,因為很多時候這些聲音來自「你平時如何理解與內化周遭人對待你的方式」,你可能會覺得很難讓自己和想法之間保持一點距離和空間,鼓勵大家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治療師協助,幫助你處理過去創傷議題。
而現在你可以從練習正念開始。不管是情緒或想法,就是「情緒」和「想法」,這些情緒和想法每天都會來來去去,你不需要對抗它、趕走它、或是改變它,你可以試著去正念、給予空間讓這些情緒和想法冒出來,然後,讓它離開。
不再情緒一來就上鉤
很多時候,我們內心冒出的想法就像女學員家屬一樣,不斷告訴自己:「我們沒有好好保護與留意」。會冒出這麼多負面想法也是有原因的,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是「負面取向」,也就是說,大腦會花許多精力在負面的事情上,因為對於大腦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求生存,所以大腦要幫助你準備好面對各種可能的糟糕後果。
知名情緒與行為專家,在哈佛醫學院執教的心理學家蘇珊‧大衛博士指出,有情緒是人的本能,善用最新認知科學,簡單四步驟讓人不再情緒一來就上鉤:
第一步驟:坦然面對(找出模式):80 %的成功純粹贏在到場現身,所謂現身就是抱持好奇心去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如此才能找出哪些負面思緒最易讓你上鉤。
第二步驟:跨出去(標示情緒):思考過程、容忍矛盾,然後一笑置之,改變觀點或用第三人稱和自己說話,接著戳破它:被困住是真的,但情緒並非事實。
第三步驟:依循價值觀(與情緒脫鉤):隨波逐流會讓你失去工作和生活的意義,你的決定必須和你重視的事情產生連結,否則只是在浪費時間。
第四步驟:向前走(做最好的自己):大腦非常在意你相信什麼,可塑性高的自我感覺是情緒靈敏力的基石。人生是一連串片刻的累積,每個片刻做些微調,加總起來就可產生重大改變。
大衛博士進一步分析,情緒勞動攸關生活品質,更是工作表現的關鍵。最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懂得如何快速調整思緒,自我轉型,把壞情緒轉化為好能量的人。長期假裝或壓抑,表面上雲淡風輕,私下卻咬牙切齒的人,不僅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組織。《情緒靈敏力》幫助你跳脫毫無助益的情緒慣性,建立人生成功最關鍵的能力,實現你想要的工作與生活
因此,情緒並不等於事實,但女學員家屬卻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內心喋喋不休的對話上,消耗了原本可更妥善運用的重要認知資源。根據大衛博士對「情緒靈敏力」所做的研究,每個人都可透過四步驟快速調整思緒,化解衝突並做出好決定。
結語
當我們面臨焦慮與挫折時,正向思考或許能夠帶給我們力量,但若總是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心理狀態會受到傷害。負面情緒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當我們懂得正視自己的感受時,就不再需要逼迫自己正向思考了。
但或許,你可以不用試著去改變想法,而是練習去改變「你」和「想法」之間的關係。而第一步,你可以練習去「正念」。
「正念」是指抱著好奇和不評價的態度,去觀察「這個當下」發生了什麼事情,一天當中我們其實有很多時間是處在「自動駕駛」模式中,並沒有真正去意識到自己現在在幹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Jeadre
    Jeadre
    博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