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疲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學到了這樣的一個詞,「社交疲乏」,念起來很平淡,卻又充斥著沉悶的無力感,這也是我對於這個詞的表現方式,疲憊地,令人不想開口講話。

生活中總有些對話,不是真的想進行的對話,那是一種不得不的對話,沒有意義的,只為了去迎合對方的提問,或者讓對方產生對話中的安全感,也就是不被忽視、不被冷落的感覺,這聽起來很可笑,但卻時常發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

隨著年紀的增長,跳脫學生時期那些你認為和你價值觀相違背的同齡同學們,你曾以為的最差的樣貌,原來還有能夠超越的厭惡感,這樣更上一層樓的厭惡感,就在我進入所謂的職場生活中,無所不在地、各種形式地,充斥在職場環境裡。

相近有一部分的人能理解這樣的感受,看著和你價值觀相違背的人,令你排斥的行為,沉默的不表示認同,是我能夠對對方最大的尊重,但奢望我還要再加以回復,就不太可能了。

我不認為「社交疲乏」是一種病,這也是心靈康復的一種方式,就像好端端地突然頭痛起來一樣,這是身體發出正在發炎的警訊,身體再向我們告知有地方出了問題,我們需要一些休息,為了要讓身體康復,我想「社交疲乏」也是這種模式,停止講話,傾聽身體裡發出疲憊的訊號,同時收起內心想責備對方價值觀的想法,因為那就只是一個跟你不一樣的選擇罷了,我沒有權力去批評對方或者阻止對方,因為在對方的價值觀裡,那是對的,同理我的價值觀,在他的觀點裡,也會是錯的,所以到底哪個才是對的呢?

很多事情,並非一定得有個結論,「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也會是一種答案,若你也曾在和他人的對話中,感到疲乏、不想講話,如果你問我,我會說,做讓你自己最舒服的選擇,如果回復對方是費心耗神的事,那就別為難自己,不講話就好了,在我的觀點裡,迎合對方不會讓內心舒坦,反而會增加內心的疲勞感,因此,每當我遇到「社交疲乏」的狀態時,我選擇用「不回應」來治癒我自己。

希望有類似狀況的你,也能夠提起勇氣,對自己好一點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den 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如果你是我的Podcast節目「練習思考」的聽眾,首先非常謝謝你/妳的收聽,這裡是我的練習思考筆記本,也許是細部的內容摘錄,也許是更多想和聽眾說的話,在這裡,歡迎你用閱讀的方式,細細品味我的文字,一起來練習思考。
Ede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0
這句話在我的解讀中,有著「日常的小時刻,會豐富我們的生活」的意思,儘管日常的小事物很零散,但拼湊起來,卻會是你的一天,每個讓你想記錄起來的小時刻,或許都特別地有個意義在,我想這就是收藏小時刻的美好吧。 2021年小時刻紀錄:
Thumbnail
2022/01/20
這句話在我的解讀中,有著「日常的小時刻,會豐富我們的生活」的意思,儘管日常的小事物很零散,但拼湊起來,卻會是你的一天,每個讓你想記錄起來的小時刻,或許都特別地有個意義在,我想這就是收藏小時刻的美好吧。 2021年小時刻紀錄:
Thumbnail
2021/10/12
最近看了一部很有趣的韓劇,叫做【柔美的細胞小將】(韓文:유미의 세포들),這部劇的故事主軸,落在與主角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切行為、想法都是出自於主角內心裡各式各樣的細胞們,比如說由理性細胞來引導主角用理性面去做思考,又或者是表達各種情感的感性細胞,常常讓主角不經思索直接表達出當下的情緒,這部劇放大了每個
Thumbnail
2021/10/12
最近看了一部很有趣的韓劇,叫做【柔美的細胞小將】(韓文:유미의 세포들),這部劇的故事主軸,落在與主角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切行為、想法都是出自於主角內心裡各式各樣的細胞們,比如說由理性細胞來引導主角用理性面去做思考,又或者是表達各種情感的感性細胞,常常讓主角不經思索直接表達出當下的情緒,這部劇放大了每個
Thumbnail
2021/08/29
有時候果斷的開始,或許才是對的解決方法。 接近2020年底的某天,再我閱讀完《協槓青年》這本書後,突然有個很強大的想法衝進了我的腦袋,打破了安於現狀的我,告訴我應該要有所行動,再次燃起我那隨著年紀的增長,默默收起的夢想,如果身旁的朋友問起我,「你喜歡做什麼?」我絕對會把這個答案藏在心底,可能是因為自
Thumbnail
2021/08/29
有時候果斷的開始,或許才是對的解決方法。 接近2020年底的某天,再我閱讀完《協槓青年》這本書後,突然有個很強大的想法衝進了我的腦袋,打破了安於現狀的我,告訴我應該要有所行動,再次燃起我那隨著年紀的增長,默默收起的夢想,如果身旁的朋友問起我,「你喜歡做什麼?」我絕對會把這個答案藏在心底,可能是因為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內向、外向不是很嚴謹的分類,估計有25%的人屬於「內向」。但現代世界是個外向導向的社會,外向的人居於主流、有比較多的發言權。內向的人的心理需求就常常被忽略。
Thumbnail
內向、外向不是很嚴謹的分類,估計有25%的人屬於「內向」。但現代世界是個外向導向的社會,外向的人居於主流、有比較多的發言權。內向的人的心理需求就常常被忽略。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最近這幾日,我發覺和朋友之間的相處變得有些奇怪,又或者說是我自己單方面。
Thumbnail
最近這幾日,我發覺和朋友之間的相處變得有些奇怪,又或者說是我自己單方面。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的頻率合不合,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至於怎麼樣才是頻率合,很難定義,或許是共同的話題與興趣,可能是個性上的互補或相似,也許彼此就是相見如故莫名親近。但,同樣地,我們跟某些人就是合不來,沒有共同的話題,彼此的價值觀也不同,甚至還會莫名的討厭對方。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的頻率合不合,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至於怎麼樣才是頻率合,很難定義,或許是共同的話題與興趣,可能是個性上的互補或相似,也許彼此就是相見如故莫名親近。但,同樣地,我們跟某些人就是合不來,沒有共同的話題,彼此的價值觀也不同,甚至還會莫名的討厭對方。
Thumbnail
你是否常感到寂寞,想要擁有一群懂你的好友,進行一場真誠的對話。 又同時覺得自己參與了太多應酬,照單全收了一堆無意義的社交活動,在交流過後感到無比疲憊。 這可能是你在社交關係中失衡了。 你可以試著靜下來,問問自己: 這些問題會帶出我們內在的反思,讓自己不再不經思考,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社交。
Thumbnail
你是否常感到寂寞,想要擁有一群懂你的好友,進行一場真誠的對話。 又同時覺得自己參與了太多應酬,照單全收了一堆無意義的社交活動,在交流過後感到無比疲憊。 這可能是你在社交關係中失衡了。 你可以試著靜下來,問問自己: 這些問題會帶出我們內在的反思,讓自己不再不經思考,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社交。
Thumbnail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Thumbnail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Thumbnail
三十前成年後,曾有段時間很汲汲營營的主動跟老朋友聯繫,很怕好不容易擁有的緣分,因為不常見面而斷掉,後來自己的工作忙了外務多了,漸漸的沒辦法跟過去的同學朋友常相處,有段時間覺得好像失去了很多朋友。 在看看社群裡,總是跟好多朋友聚會,總會讓自己萌生比較之心。 是不是自己真的聚會少了?
Thumbnail
三十前成年後,曾有段時間很汲汲營營的主動跟老朋友聯繫,很怕好不容易擁有的緣分,因為不常見面而斷掉,後來自己的工作忙了外務多了,漸漸的沒辦法跟過去的同學朋友常相處,有段時間覺得好像失去了很多朋友。 在看看社群裡,總是跟好多朋友聚會,總會讓自己萌生比較之心。 是不是自己真的聚會少了?
Thumbnail
關於「不想說話的時候」,網路上好難拿捏:已讀不回、不讀不回、知道對方就是不讀不回還是繼續說、知道對方就是讀了沒回還是繼續說,到底什麼時候要說話跟回話有時候就會果在彆扭的禮貌裡。
Thumbnail
關於「不想說話的時候」,網路上好難拿捏:已讀不回、不讀不回、知道對方就是不讀不回還是繼續說、知道對方就是讀了沒回還是繼續說,到底什麼時候要說話跟回話有時候就會果在彆扭的禮貌裡。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