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不對稱,不只存在醫病之間,也存在醫療團隊之間。不同科別、不同專業,甚至不同場域的醫療人員,都存在著「專業邊界」,而創新未必能橫跨邊界,達到擴散的價值。文獻中探討八個不同性質的生醫創新,從急性到慢性病,從藥品到醫療器材,都細細呈現了角色之間的動態互動。為了道出故事中,人性細膩之處與互動之情,本文聚焦在擴散最成功與最失敗的案例,分享擴散途徑中每一次轉折,如何消減或提升創新能量。
創新思維的同行者
阿斯匹靈預防血栓,已是治療指引中不可忽視的鐵律,若醫師不採納此預防藥物,還要附上理由。以治療方式而言,阿斯匹靈有相當的優勢,包含療效、便宜、順從度高、政策支持等等。但擴散初期並非如此,沒有人知道阿斯匹靈療效好、政府也沒有支持的理由,只有六個積極的醫師,帶著傳承之心走入校園,持續教育年輕醫學生。在相關期刊發表之後,慢性照護社團邀請了許多有興趣的人,一同參與研討會議,包含接線員、行政人員。他們不分專業,在一次次分享中築起共榮圈,他們分工合作,將監測任務交給護理師,建立每個角色與病患的連結。這種團隊導向的精神,跨越專業邊界,讓成員一起共創價值,從醫療到政策,逐步擴展影響力。
「沒有一位醫師能在不與同事討論的情況下,逕自採納新的治療方式」文獻中一句話,說明了創新採納時,知識交流的重要性。然而多數時候,知識流動受限於經驗與權限,唯有懂得用人的領導者,才能充分授權,讓人才有用武之地、讓團結之力越過專業邊界,共創組織價值。
冷卻的創新摩擦
阿斯匹靈從一篇期刊成為一條準則,輔助的監測系統卻沒能成功擴散,在複雜的採納途徑中一次次遭受阻擋。從醫院到診所、實習醫師到資深護理師、年輕醫師診斷到電腦諮詢系統,監測系統跨越場域、角色和科技,經歷了層層考驗——當系統執行者從臨床醫師轉移到資深護理師時,技術傳遞和信任屏障成了一道高牆,加上資源分配和權利糾葛的鐵網,攔阻了擴散能量,使監測系統最終黯然退場。
當創新位於多種邊界的交會處,容易成為鞏固邊界的高牆,將知識交流困在城牆之內,禁錮了擴散能量。就像中國的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如此實用的創新只為上流人士所用,在階層之間形成更大的知識落差。然而,四大發明傳到歐洲之後,以極快的速度擴散,成為知識流通的利器,最終引起工業革命,成為時代的知識霸主。
連心,才能擴散創新
「面對不協調」是人生一大課題,在獨立的個體之間,人們因為性格、知識、價值觀形成不協調,卻又能以各種方式建立連結,讓知識在其中傳遞。傳承和分享的力量便在於建立起陌生連結,持續傳遞創新思維,讓追隨者成為同行者,一起為團隊價值努力。如同文獻中的骨科手術團隊,有熱絡的學術交流,能賦予護理師監測的責任, 並鼓勵知識分享,促成了創新擴散,也傳遞醫療溫度,使患者能受到更完善的醫療照護。
醫療場域匯集了多種專業,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邊界,像是心臟醫學會、腫瘤醫學會等等,他們建立起專業社群,讓新知傳播更為迅速。但專業之間若缺乏交流,將同科別的護理師、藥師拒於社群之外,就會中斷連結、阻礙創新的擴散。「以病人為中心」是醫療照護的核心,需要每個角色的付出與合作,共創健康的價值。為此,角色需要連心,創新需要擴散。
參考資料:
Ferlie, E., Fitzgerald, L., Wood, M., & Hawkins, C. 2005. The nonspread of innovation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rofessional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8(1): 11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