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勢者創建新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去探討「談判環境」時,主角多為強勢者,因其資源豐厚,可以與政府單位有共生互利的效益,進一步創建新的標準與利己環境。然而,本田汽車卻運用了技術創新,在複雜環境下掌握了槓桿點,翻轉劣勢地位並為環境樹立了新標準。以下嘗試用三個階段來說明本田汽車如何以小博大,讓創新技術滲透環境。

強勢者的環境影響力

試想一個繁複的品質法規背後需要多少認證流程?如果僅是資金就能獲取的認證,身為大企業當然是毫不猶豫地拉高標準,最好還能合情合理的獲取政府與群眾的認可,例如藥物製造的標準越高,病人能得到的藥物品質也更有保障,但這個市場就會漸漸被有財力能取得認證的藥廠把持;如果是需要新技術來獲取的認證,而既有利益者尚未開發出來,就會抵制法規的制定,如文中提及1972年時,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向政府和國會遊說、反對排放標準降低的法令,成功延遲了清潔空氣法案 (Congress passed the Clean Air Act, CAA)的執行。從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見強勢者如何影響規範,無論是提高標準或抵制新標準,目的都是要塑造對自身有利的環境。

劣勢者以創新技術重塑環境

當既得利益的大車廠不斷推延新標準時,身處劣勢的本田公司卻說他們所開發的複合渦流控制燃燒引擎 (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 CVCC)已經能符合新標準了。但強勢者怎麼能容許這樣的技術進入市場呢?於是豐田和日產公司開始散播質疑的聲音,說這個世界根本還不存在符合新標準的技術。而那時執政的自民黨也是一面倒向大企業,既然沒有技術可行性又如何設立新規範呢?對於本田來說,技術只是第一步,面對環環相扣的環境因素還要有因應的策略,以下從機會識別、形象擴散、環境重塑三個層面說明。
(一)機會識別
1973年正逢石油危機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禁止向美國運送原油,而原先靠著大排氣量、無止盡燃燒汽油來產生強大動力的歐美車輛面臨了一大危機。當日本各大車廠專注於品牌與形象的經營時,本田嗅到了環境的風向,開始大力推進技術解決方案,拒絕傳統催化轉化器,並著眼於發動機的改裝,透過壺狀副燃燒室形成稀薄燃燒效果,其低油耗、低污染的特性,也在未來成為本田的一大特色。
(二)形象擴散
雖然在日本市場受到了強勢者的反彈,但本田順著時勢打入美國市場。在1973年時,美國的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將CVCC正式認證為第一個達到排放標準的引擎,美國國家科學院也在排放和燃油方面給了高度的評價,使本田的初代Civic順利在美國上市並暢銷北美市場,奠定了本便在美國消費者心中「省油又耐用」的形象,1975年時更成為了美國進口車銷量第四名。
(三)環境重塑
在日本國內市場,本田則是採取「重塑環境」的作法,開始了反污染運動,將反對自民黨的政治力量和環保力量集結起來,成立了環境保護聯盟,要求政府執行NOx排放標準。在研發方面則是讓CVCC引擎成為具有合法意義的象徵,讓其規格與政府設立的標準保持一致,在公聽會上呈現該產品符合1976年排放標準的測試結果。一方面挑戰現有的環境制度,另一方面又用盡全力符合新制度,讓CVCC成為了指標性的引擎。

以群眾之力抵制強勢者

原來,強勢車廠以龐大資源控制環境,而本田卻重塑了新環境,讓民眾開始質疑豐田和日產所說的「技術困難」,像本田這樣的小公司都做得到了,大企業怎麼可能做不到?媒體開始大量報導「揭穿主要汽車製造商」相關的文章,還有許多排放控制的相關研究,導致日本EPA與豐田、日產延遲制定排放標準破局。
一個創新技術可能更符合永續、更值得被運用,卻被強大的機構力給束縛、沒有伸展的空間。此時,組織若能找到對的時機、獲取一定支持,並掀起反對傳統的聲浪,也許能像本田一樣,身處劣勢卻能重塑環境。我在閱讀這篇文獻時,也不斷思考社會企業相似的情況,若要讓海藻等生物分解材料取代塑膠,或是更廣泛地被採納,必然要重塑環境、給社會一個更好的創新提案。

參考資料

Shu, E. and Lewin, A.Y., 2017.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on low-power actors shaping their regulatory environment: The case of Honda. Organization Studies, 38(8), pp.1039-1058.
Sean Yu,2012,《【車廠故事】HONDA名機回顧錄》,汽車線上。
avatar-img
20會員
24內容數
藥學生的實習工作經驗,還有一些醫藥個案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ry L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多元專業的團隊中,可能因為某些障礙阻止了創新的擴散。
幽默感、同理心與感謝等情感能強化互助模式,讓問題獲得解決也同時建立夥伴連結。
把專業知識的「個人輸出」轉化為「多人輸入」,不倚靠單一專家來解決某產品的問題!
很多以理念起家的企業,在商業化的過程需要轉念,才能讓商品成為理念的延伸。
在變動之中還能堅持原則的人,才能讓計畫趕上變化,讓變化豐富生活。
知識流動受限於經驗與權限,唯有懂得用人的領導者,才能讓團結之力越過專業邊界。
在多元專業的團隊中,可能因為某些障礙阻止了創新的擴散。
幽默感、同理心與感謝等情感能強化互助模式,讓問題獲得解決也同時建立夥伴連結。
把專業知識的「個人輸出」轉化為「多人輸入」,不倚靠單一專家來解決某產品的問題!
很多以理念起家的企業,在商業化的過程需要轉念,才能讓商品成為理念的延伸。
在變動之中還能堅持原則的人,才能讓計畫趕上變化,讓變化豐富生活。
知識流動受限於經驗與權限,唯有懂得用人的領導者,才能讓團結之力越過專業邊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本汽車業震撼彈:本田和日產合併計畫 近來全球汽車產業的脈動顯然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中,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從傳統車廠之間的技術拔河,轉向新創品牌、智慧駕駛平台與新能源供應鏈的全面激戰。在這種高壓競爭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傳出一枚足以震盪市場的「震撼彈」──本田(Honda)與日產(Niss
Thumbnail
EPA新規對混合動力逆襲:對EV電動車行業和傳統車企前景的影響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2035年禁售燃油車法案,Toyota社長無預警地宣告提前卸任,坦承「這是我的極限」。 這些大刀闊斧的舉動,深刻影響了汽油車的前景,隱喻「全球品牌都會變綠」的預言正在實現。時代翻轉,考驗著領導者的先機洞察與決斷力,我想起了柯達。 柯達並非被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時代淘汰
Thumbnail
豐田自動織機再次爆發汽車引擎造假行為,涉及堆高機引擎和三款汽車引擎。造假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組織文化的問題,並已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日本政府於30日進行現場檢查,豐田集團表示將積極採取措施解決這一系列的造假問題。正面回應事件,豐田集團的領導人表示會採取行動重塑企業形象和監管機制。
Thumbnail
通用汽車和本田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供商用車輛和重型工具使用的新技術。這種氫燃料電池可用於商用卡車、重型裝置和發電機,並可能成為未來長途卡車運輸和發電的首選燃料。
Thumbnail
電動車雖然是個趨勢,但未來會如何還不知道,依現在美國的銷售量電動車有逐漸下滑的現象。從Gogoro出現後,陸續也有其它廠牌推出電動車,但還是Gogoro做得最好。最大主因是老車的引擎及結構五十年來不變,例如野狼的引擎都是為了政府的環保法規更改。所以老師傅都碰過很多年了,沒有一台野狼難得倒他!
大發汽車爆發不正行為風暴:一場揭露組織文化缺陷的危機 大發汽車,作為豐田集團的子公司,最近因為在認證試驗中的嚴重不正行為而引發風暴。公司使用計時器偽裝氣囊衝擊實驗等不法手段,涉及多達64款車型。該事件已導致公司全面停工,產生了廣泛的經濟影響,並引起了有關企業文化、管理體制、以及工作環境等問題的廣泛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本汽車業震撼彈:本田和日產合併計畫 近來全球汽車產業的脈動顯然動盪不安。過去幾年中,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從傳統車廠之間的技術拔河,轉向新創品牌、智慧駕駛平台與新能源供應鏈的全面激戰。在這種高壓競爭下,日本的汽車產業傳出一枚足以震盪市場的「震撼彈」──本田(Honda)與日產(Niss
Thumbnail
EPA新規對混合動力逆襲:對EV電動車行業和傳統車企前景的影響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2035年禁售燃油車法案,Toyota社長無預警地宣告提前卸任,坦承「這是我的極限」。 這些大刀闊斧的舉動,深刻影響了汽油車的前景,隱喻「全球品牌都會變綠」的預言正在實現。時代翻轉,考驗著領導者的先機洞察與決斷力,我想起了柯達。 柯達並非被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時代淘汰
Thumbnail
豐田自動織機再次爆發汽車引擎造假行為,涉及堆高機引擎和三款汽車引擎。造假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組織文化的問題,並已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日本政府於30日進行現場檢查,豐田集團表示將積極採取措施解決這一系列的造假問題。正面回應事件,豐田集團的領導人表示會採取行動重塑企業形象和監管機制。
Thumbnail
通用汽車和本田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供商用車輛和重型工具使用的新技術。這種氫燃料電池可用於商用卡車、重型裝置和發電機,並可能成為未來長途卡車運輸和發電的首選燃料。
Thumbnail
電動車雖然是個趨勢,但未來會如何還不知道,依現在美國的銷售量電動車有逐漸下滑的現象。從Gogoro出現後,陸續也有其它廠牌推出電動車,但還是Gogoro做得最好。最大主因是老車的引擎及結構五十年來不變,例如野狼的引擎都是為了政府的環保法規更改。所以老師傅都碰過很多年了,沒有一台野狼難得倒他!
大發汽車爆發不正行為風暴:一場揭露組織文化缺陷的危機 大發汽車,作為豐田集團的子公司,最近因為在認證試驗中的嚴重不正行為而引發風暴。公司使用計時器偽裝氣囊衝擊實驗等不法手段,涉及多達64款車型。該事件已導致公司全面停工,產生了廣泛的經濟影響,並引起了有關企業文化、管理體制、以及工作環境等問題的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