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開源思考 | 工業4.0、數位轉型、智慧醫療:跨領域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綱:

  • 前言 – 重新思考創業、思考新創業領域的本質
  • 跨領域的本質是什麼?


前言 – 重新思考創業、思考新創業領域的本質

最近聽了電扶梯走左邊的新一集訪問詹雨安:

#74 詹雨安 Alan - Heptabase 創辦人 / YCombinator 新創體驗 / 大量學習跟佈局人生

讓我聽到了很多厲害創業家的想法
也回想起了我當初離開醫學院的初衷:創業/讓科技改變生活
工作太久忙碌的生活老實說讓我做了太多偏離夢想的事
(也不知道是好是壞,至少我現在有口飯吃、有相對好的工作,比起我當初休學想創業的時候好太多了)
但太久我都沒有為未來感到興奮、在工作中產生心流、求知若渴和焦慮的認真思考未來
這樣的安逸反而讓我現在開始焦慮
到底還要為他人作嫁衣多久,還要不重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多久
我不知道做自己的事會不會更好,大概率比現在糟糕許多
但如果以前的我和現在一樣尋畏首畏尾大概也不會離開學校

不過最近是開始認真思考要創業、做自己事業這件事
或許我哪天就會突然辭職,突然開始做那些之前很想做的夢想

在思考途中我也在想,未來要做些什麼?

  • 守在目前自己比較熟的 web3
  • 一直很想做而且也有人脈和明確方向受眾的醫療/健康科技
  • 產業熱點賽道(VC 會投資的,風口上、更好拿到錢的)

在也思考到之前特別夯的一些名詞:

  • 工業4.0
  • 智慧醫療
  • 數位轉型

這些產業熱點其實重點都在於做好一件事:跨領域
身為一個非專家類型的創業者,我知道我的優勢並不在單一領域而是用創意結合各個領域來創造價值
如果我要創業和找到熱門賽道,繞不開的一個點就是:跨領域
也讓我認真思考到底為什麼跨領域會創造那麼多話題?創造那麼多產業熱點和價值?


跨領域的本質是什麼?

單領域中的瓶頸

人類擅長的是一件事做到極致,某個領域的專家通常不會花很多時間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
我在醫學院時候看到,體制裡的醫療人員對於科技的所知甚少,以至於甚至不會認知到科技/AI 會帶給醫療多大的幫助
在金融相關產業也是一樣,對科技有所追求的人甚少
在科技領域卻是相反,很多人都對醫療沒 sense,用錯誤方式工作,讓自己工作賺得盆滿鉢滿卻又百病纏身(以積極健康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沒出事就是沒病)
(但他們甚至不會意識到)

跨領域的本質


跨領域的本質其實就是:
用 A 領域的方式處理 B 領域的瓶頸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領域做事情的方式遷移到另一個領域

  • 智慧醫療
  • 數位轉型
  • 工業4.0

都是把資訊產業的做事方式移植到別的產業
其實說到頭只是移植而已,沒有創新的技術,只有創新的組合以及讓原有的技術適應其他領域的應用場景

而跨領域發展的前提,是某個領域有突破性進展並且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
或是某領域雖然沒有突破性發展有但目前還有可以借鑑其他領域的優勢(必須要某領域長期沒有和其他領域有交流,容易出現在相對保守以及缺乏競爭的領域 ex. 醫療/教育)

目前來說就我短淺認知上:

容易遷移到其他領域的領域:

特性:

  • 有普適性和基礎性
  • 有競爭
  • 迭代速度快

例子:

  • 統計和數據分析
  • 資訊科學
  • 設計
  • 心理學
  • 數學
  • 管理和組織

簡單來說越抽象、思考類、基礎的領域越可能發展出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並創造價值的知識或技術

能夠從其他領域獲取優勢的領域

特性:

  • 相對複雜、應用層面高、相對缺乏普適性 -> 可以獲取普適性/基礎的創新
  • 相對保守以及缺乏競爭 -> 本質上卻乏借鑒其他領域的動力

例子:

  • 娛樂和媒體、科技:相對複雜
  • 醫療、傳產、教育:相對複雜 + 進入門檻高 + 證照/法規保護 + 產業相對保守

越是具象、應用層面高、受保護的領域越能夠從跨領域中獲益
(其實跟清末、日本鎖國後革新是一樣道理,要有隔離和知識落差,才能在接觸到新知識後有更多成長空間)


下期預告:

  • 如何系統性找到跨領域機會


我每週會固定發一篇文章,如果想聊聊歡迎私訊我 IG
也歡迎加入我的創作者社群,一起聊聊創作和對我文章的想法、一起共同成長:您已被邀請加入「阿亮的創作社群」!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VO3CAqc7Rs61wVJl1Dyp_GGFkMlpOOefSgT0cw?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人生遊戲的通關討論區
33會員
91內容數
對我來說 人生就是一個遊戲 活得開心,活得漂亮,活得成功,活得有意義 都是這場遊戲的一個個任務 我想要把這個遊戲打通關 在這裡我會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經驗 把遊戲打通關的一些技巧 打通關的過程 和我自己發現的小 bug,或捷徑 遇到的喜怒哀樂 遇到的困難 遇到的挫折 歡迎大家一起來摸透和想受 這場人生遊戲
2024/10/20
這篇文章記述了作者從臺中搬到臺北的過程,搬入了一個緊湊的雅房生活,儘管生活拮据,卻充滿了對成長和人生的反思。作者分享了在新環境中的生活點滴,包括如何適應居住環境、與朋友之間的互動以及面對工作的挑戰。文章展示了年輕人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成就,描繪了那段安穩的日子及未來對自己的期許。
Thumbnail
2024/10/20
這篇文章記述了作者從臺中搬到臺北的過程,搬入了一個緊湊的雅房生活,儘管生活拮据,卻充滿了對成長和人生的反思。作者分享了在新環境中的生活點滴,包括如何適應居住環境、與朋友之間的互動以及面對工作的挑戰。文章展示了年輕人在追夢過程中的掙扎與成就,描繪了那段安穩的日子及未來對自己的期許。
Thumbnail
2024/08/11
我在 Fuhai 擔任共同創辦人半年的經歷與反思。從多職兼任到學習管理技巧,作者坦承在繁忙的創業生活中面對種種挑戰的過程,包括適應新環境和靈活調整工作模式。雖然遇到困難,作者仍努力探尋方法論和紀律的重要性,並透過冥想和運動來改善自己,最後意識到創業不只是熱情,還需要系統性的學習。
Thumbnail
2024/08/11
我在 Fuhai 擔任共同創辦人半年的經歷與反思。從多職兼任到學習管理技巧,作者坦承在繁忙的創業生活中面對種種挑戰的過程,包括適應新環境和靈活調整工作模式。雖然遇到困難,作者仍努力探尋方法論和紀律的重要性,並透過冥想和運動來改善自己,最後意識到創業不只是熱情,還需要系統性的學習。
Thumbnail
2024/01/09
Snowball 是一個以 side project 形式展開的社會金融項目,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該項目的經歷與轉變,以及對未來夥伴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1/09
Snowball 是一個以 side project 形式展開的社會金融項目,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該項目的經歷與轉變,以及對未來夥伴的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專業:先見力、構思力、議論力、矛盾適應力。 先見力(先天):預見力,指的並非用統計學方式,分析現況已推 定位未來走勢的能力,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一般人從未正式過的地 方,能察覺看不見的事務的洞察力。書中指出,培養此能力最重 要的就是破除陳舊思想,凡是抱持追根究底的態度,不斷嘗試錯 誤。 構思
Thumbnail
專業:先見力、構思力、議論力、矛盾適應力。 先見力(先天):預見力,指的並非用統計學方式,分析現況已推 定位未來走勢的能力,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一般人從未正式過的地 方,能察覺看不見的事務的洞察力。書中指出,培養此能力最重 要的就是破除陳舊思想,凡是抱持追根究底的態度,不斷嘗試錯 誤。 構思
Thumbnail
跨領域的本質其實就是: 用 A 領域的方式處理 B 領域的瓶頸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領域做事情的方式遷移到另一個領域 - 智慧醫療 - 數位轉型 - 工業4.0 都是把資訊產業的做事方式移植到別的產業 其實說到頭只是移植而已,沒有創新的技術,只有創新的組合以及讓原有的技術適應其他領域的應用場景
Thumbnail
跨領域的本質其實就是: 用 A 領域的方式處理 B 領域的瓶頸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領域做事情的方式遷移到另一個領域 - 智慧醫療 - 數位轉型 - 工業4.0 都是把資訊產業的做事方式移植到別的產業 其實說到頭只是移植而已,沒有創新的技術,只有創新的組合以及讓原有的技術適應其他領域的應用場景
Thumbnail
幫你揭開序幕 我們忙碌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科技,尤其是手機,各式各樣的APP充斥在我們眼前,多元有趣的應用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也造就了注意力經濟,那麼只要誰家的應用好、夠清晰簡潔,不用過多的解釋就能夠讓用戶上手,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就有機會「賺」到所謂的注意力經濟財,那麼問題來了,這些APP甚至
Thumbnail
幫你揭開序幕 我們忙碌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科技,尤其是手機,各式各樣的APP充斥在我們眼前,多元有趣的應用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也造就了注意力經濟,那麼只要誰家的應用好、夠清晰簡潔,不用過多的解釋就能夠讓用戶上手,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就有機會「賺」到所謂的注意力經濟財,那麼問題來了,這些APP甚至
Thumbnail
原本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三個領域,在我的人生中意外糾纏在一起,於是我抽絲剝繭,每抽一次,就寫出一頁深刻的篇章。 其實一切都是意外......。本來研究所考上高考的我,要先去當公務員。但後來因緣際會進了現在這家工程顧問公司,又輾轉到了我沒有想過會做的「監造」領域,一轉眼也過了四年。
Thumbnail
原本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三個領域,在我的人生中意外糾纏在一起,於是我抽絲剝繭,每抽一次,就寫出一頁深刻的篇章。 其實一切都是意外......。本來研究所考上高考的我,要先去當公務員。但後來因緣際會進了現在這家工程顧問公司,又輾轉到了我沒有想過會做的「監造」領域,一轉眼也過了四年。
Thumbnail
本周主題是在談論【別只靠熱情,「非本科」工作怎麼找?】 以下將會整理講座中的幾個大重點
Thumbnail
本周主題是在談論【別只靠熱情,「非本科」工作怎麼找?】 以下將會整理講座中的幾個大重點
Thumbnail
軟體開發一個很迷人的地方是可以在架空的世界(電腦世界)中重新思考、解構並處理真實世界的問題。但要怎樣真正有效的解決問題就很看各家功力了。 這篇文章我們暫且放下溝通及流程規劃的議題,聚焦來看看純粹領域差異造成的困難以及該怎麼面對。 回顧過往曾經觸碰過的領域真的滿多,茲列舉幾個
Thumbnail
軟體開發一個很迷人的地方是可以在架空的世界(電腦世界)中重新思考、解構並處理真實世界的問題。但要怎樣真正有效的解決問題就很看各家功力了。 這篇文章我們暫且放下溝通及流程規劃的議題,聚焦來看看純粹領域差異造成的困難以及該怎麼面對。 回顧過往曾經觸碰過的領域真的滿多,茲列舉幾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知道科技創新的含義嗎?每天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斷出現,但是科技不斷創新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的生命過得更好,過得更加完整。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和生命,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只是時間的長短不一樣而已,而科技創新帶給我們的實際意義就是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本源,那就是讓我們不要迷失自己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知道科技創新的含義嗎?每天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斷出現,但是科技不斷創新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的生命過得更好,過得更加完整。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和生命,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只是時間的長短不一樣而已,而科技創新帶給我們的實際意義就是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本源,那就是讓我們不要迷失自己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在這個變動的世代,應當鼓勵人們勇於跨出舒適圈,進行跨領域的嘗試。於是,我們開始焦急的茫茫的資訊海中,找到讀得懂、用得上的知識、技能,深怕自己哪一天就不再與時俱進,甚至是在職場中失去了競爭力。就像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的預言...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在這個變動的世代,應當鼓勵人們勇於跨出舒適圈,進行跨領域的嘗試。於是,我們開始焦急的茫茫的資訊海中,找到讀得懂、用得上的知識、技能,深怕自己哪一天就不再與時俱進,甚至是在職場中失去了競爭力。就像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的預言...
Thumbnail
最近斜槓、複業、游牧工作者盛行,每個人的自我介紹講出來都有十八般武藝,可是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門檻都不一樣,我該怎麼從現有的領域跨到其他有興趣的領域呢?
Thumbnail
最近斜槓、複業、游牧工作者盛行,每個人的自我介紹講出來都有十八般武藝,可是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門檻都不一樣,我該怎麼從現有的領域跨到其他有興趣的領域呢?
Thumbnail
在一般職場生涯的規劃中,跨行業、跨領域都會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而自己算是幸運(?)的跨了多次領域與行業,也有了多那麼一點點的心得。 史前時代 在第一份進社會的工作,儘管是以 Engineer 的職稱入職,但是關於技術類的工作其實最後僅為一個基礎,在當時除了輔導新產品到各個經銷通路時所需要的知識傳授
Thumbnail
在一般職場生涯的規劃中,跨行業、跨領域都會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而自己算是幸運(?)的跨了多次領域與行業,也有了多那麼一點點的心得。 史前時代 在第一份進社會的工作,儘管是以 Engineer 的職稱入職,但是關於技術類的工作其實最後僅為一個基礎,在當時除了輔導新產品到各個經銷通路時所需要的知識傳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