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學而11】
這則《論語》,打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可能是最受人質疑和詬病的。
為什麼要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呢?三年之後是否就可以改呀?什麼叫做「父之道」呢?父親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嗎?如果父親做過壞事、做過不道德的事,難道兒子要三年都不能改嗎?就魯迅所說的,「三年無改於父之道」,造成中華民族一代不如一代。楊伯峻的《論語譯註》更指「父之道」的「道」是指合理的部分。這麼一來,北大的李寧就質疑:「我們要改的,難道不是爸爸的『不合理部分』,反而是他的『合理部分』嗎?」
當代著名學者南懷瑾的見解:
「『父在觀其志』這話,是說當父母在面前的時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時候,乃至於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於三年之內,無改於父之道……這就是孝子。」
如果像南懷瑾這樣的解釋,筆者實在看不出孔子這句話的微言大義。
為什麼孔子這句平常話會被後人如此的誤解的呢?
原來,始作俑者是南宋大儒朱熹。他在《四書集註》的解說:
「父在,子不得自專,而志則可知。父沒,然後其行可見。故觀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惡,然又必能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乃見其孝;不然,則所行雖善,亦不得為孝矣。」
朱熹說:「父親在世時,做兒子的不得自專,凡事都由父親說了算…」。如此的註解,豈不是把專制的黑紗披在孔子的身上嗎?難怪魯迅說「禮教吃人」、殷海光評宋儒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朱熹硬把自己的臆想套在孔子這句平常話,這豈不是變成了《論語》註朱熹嗎?
那麼,究竟孔子這句平常話作怎樣解釋呢?
首先,筆者要釐清「觀其志」、「觀其行」的「其」是指示哪一個,是指兒子的志、兒子的行呢?還是指父親的志、父親的行?
其次,這裡的「三年」是個什麼的概念?
再者,這裡的「無改」能不能另有解釋?
最後,這裡的「父之道」有什麼內涵?
自朱熹的註釋以來,「觀其志」、「觀其行」的「其」一直都指觀察兒子的志、兒子的行;這麼一來,就有「父親在世時,做兒子的不得自專,就只能觀察兒子的心志」這樣的曲解。當然,如果孔子這句話,大前題是在評核兒子的話,那自然是指觀察兒子的志、兒子的行。但,孔子這句話,大前題並沒有設定是在評核兒子;故此,筆者就平平白白地按這句話的主語——父,作為「其」的指示代名詞了,也就是說「父親在世時,要好好地觀察父親的志(意向、抱負、理想、原則、價值觀等),看看有沒有值得追隨的。要是父親不在世的話,作子女的也要好好地反思父親生前的行誼,看看有沒有值得學習的。」(父包含母)
至於「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三年,許多前輩學者一直都指服喪那三年;如此的解說,「三年」就是三年,不多不少。但,三年過後,是否就可以改呢?故此,筆者認為這裡說的三年,其實是指終身,也就是「終身無改於父之道」。
接著,「無改」能不能另有解釋?所謂世事如雲,瞬息萬變,轉眼成空,能不變不改嗎?再者,要「無改」,這豈不是變成教條?筆者認為這裡的「無改」,就是不要忘記的意思。不忘記父親生前的言行、不忘記父親生前的做人原則等等,這不就是「慎終追遠」的「追遠」嗎?
最後,什麼叫作「父之道」?要是父親是做生意的,可以看看他的營商之道;要是父親是當官的,可以看看他的為政之道;要是父親是教學的,可以看看他的為師之道;要是父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可以看看他的敬業之道。父親在世多年,無論在交友方面、群居方面、處世方面、做人方面……等等,總有些值得子女的學習、欣賞的。要是說父親沒有什麼值得學習、沒有什麼值得欣賞的話,那麼,齊家之道呢?父慈之道呢?總有一點點兒值得肯定的吧。
筆者的先父已經仙遊三十年了,他生前兩袖清風,一事無成,說句不肖的話,我年輕的時候,是有點看不起他的。可是,在他出殯的哪天,整個大禮堂都疊滿花牌輓聯,當中還有幾個不同社團的代表致意的,甚至有幾個不太認識的老人家在哭祭。即使去世多年,每當掃墓時,總有些附近山墳的後人,在先父墳前燒香。這說明什麼?先父生前的行誼肯定得到不少人的認同與感戴的,這「父之道」,就值得我欣賞與敬佩了。
好了,把整句話的字詞都疏通了,這則《論語》的意譯:
「父親健在時,要好好地觀察父親的志(意向、抱負、理想、原則、價值觀等),看看有沒有值得追隨的。要是父親不在世的話,也要好好地反思父親生前的行誼,看看有沒有值得學習的。要是能體會到值得欣賞與敬佩的地方(父之道),那就終身不要忘記,能這樣做的,可以說是盡了孝道了。」
本文純屬個人的臆度,是否有違孔子的原意,敬祈仁人君子教正。
(寫於二零一四年二月十日)
下一講:雜文兩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3會員
    78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孝順是孝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樂忘天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孔子會主張愚民政策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百里奚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破天荒!從三年大學到兩天突破】吳氏日文,如何迅速讓你超越傳統學習?摘要: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學習者在台灣吳氏日文的學習經驗。儘管之前在大學學習了三年的日語,但進展緩慢且效果不佳。轉而在吳氏日文僅僅兩天的學習中,他的文法水平驚人地超越了以前三年的積累。文章中,其他學友們也分享了類似的經歷,如急速提升的文法理解和閱讀能力,以及學習日文的熱情與效率的顯著提升。
    Thumbnail
    avatar
    吳氏日文
    2024-04-30
    十年前的「無意義」,現在都變成一道光在丘丘森旅駐村有很多靈感,本想在這邊完成第二本書,寫到四萬字卡住,甚至有篇幅要修正和刪除。一想篇幅需調整,整個人又沒耐性起來。收拾自己發展出來的爛攤子,實屬活該。四萬字,已是策馬狂奔從台北到台南,現在要從台南折返,重新出發,不知要再奔去哪裡。 以前會覺得不安。 現在雖然沒耐性,還是放寬心的狀態。
    Thumbnail
    avatar
    高瑞希
    2024-03-06
    亞力手握國營事業大單 未來三年成長性無虞受到聖嬰現象的影響,不只讓今年夏天特別炎熱,明年的溫度甚至還有再上升的可能性;在氣候變得越來越極端的情況下,不只讓用電量向上攀升,也讓台電在去年訂定金額高達 5,645 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使不少供應鏈都因而接下不少訂單,亞力(1514)就是其中受惠程度最大的一間公司。  亞力客戶以國營事業為主
    Thumbnail
    avatar
    大俠武林
    2023-09-28
    「君子復仇,三年無感」人在職場走,還是向前看昨日得知任職於某公司時,欺負自己的平行單位主管因偽造文書被解職了。 其實這陣子以來一直斷斷續續的接收到他的同事準備發難的訊息, 本以爲結局會讓自己有種「惡人終有惡報」的快感, 但消息確認後,心情反倒像是六點半那般無感。 自從升上管理職的這些年來雖然不會主動去害人,但刀與箭卻從來沒少挨過。
    Thumbnail
    avatar
    我是 Yeti,不是雪球
    2023-08-16
    【蘭千山館名硯目錄】099.民國.吳鳳凰三年磚硯硯屬古磚材,色灰褐。形制成方,上鑿為池。前側有「鳳凰三年」蓋三國吳主皓時物也。後側有「富貴」原磚字樣,字皆陽文。
    Thumbnail
    avatar
    石頭夢
    2023-08-02
    宜蘭人不懂乾旱:「三年無做大水,豬母就有金耳勾通掛。」在〈【特集】從超神話到都市奇談:拾念劇集與《金銀鐲》〉裡,提到了 拾念劇集 之前的作品《大神魃》,是以旱神女魃為主角的故事,訪談時突然想不起「乾旱」的台語是什麼,明明小時候曾經講過的……
    Thumbnail
    avatar
    亞特聊聊天
    2022-04-19
    [文具皇民病][鋼珠筆]ZEBRAx三田三昭堂 限定 SARASA GRAND 真鍮無垢在我那陣子一直在日系的市售水性、中性鋼珠筆摸索的時候, ZEBRA的SARASA在我心中如黑馬之姿榮登霸主之位,畢竟我也不當學生太久了。
    Thumbnail
    avatar
    Silven Lin
    2021-11-01
    三年九班 - 三個符號篇致我那青澀而美好的純真年代 ...... 人物介紹 - (依出場順序, 除了楊貴妃必須是第一位, 尊師重道嘛!👸) 楊貴妃 - 走起路來摇曳生姿, 堪稱全校最美, 身材最讚的國文老師了. 那身材之好, 真的是"增一分則太肥, 減一分則太瘦"的最佳代言人了. 不僅如此, 那修養, 那和藹可親的程度,
    Thumbnail
    avatar
    無名氏
    2021-09-03
    小說|三年十一班:青春,一場無法回頭的美好旅行 以《三年K班》出道的作家夏茗悠在2020年將第一部作品重新加筆改寫,以《三年十一班》之名正式面世。帶著相似又不相同的角色回歸,出道超過十年的夏茗悠,用她愈發洗鍊的文筆和細膩的人物,重新排列出專屬於十七歲的酸甜苦辣。苦於追求加分的敏感少女,該如何在宛如地獄的高三生活存活下來呢——
    Thumbnail
    avatar
    雨町電視台的一隻土撥鼠
    2021-08-09
    [三年半]三年半以來的一些統計與心情
    Thumbnail
    avatar
    小麻獸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