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客語,我第一次意識到不自覺的厭棄心態

2022/03/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客語真的好好聽喔!
這是一種難以言喻,只能用「奇怪」來形容的感覺。
當我的主管真誠的、情不自禁的稱讚客語是一個好聽的語言時,我的感覺是「好像哪裡怪怪的」,但我說不出來到底怪在哪裡。一種「這麼說好像對,好像又不對」的矛盾感,在上班的最後幾個小時裡,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盤旋,直到下班了的現在,依然讓我無比在意。於是,我嘗試細細爬梳這怪異感覺究竟從何而來。
母語是一個人最先接觸的語言,還是只有祖輩使用的語言?
根據教育部字典,「母語」一詞有兩種解釋:一是凡有親屬關係的語言都是由一種原始的語言發展出來的,此原始語言猶如這些語言的母親,因此稱為「母語」;二是俗稱鄉土語言。根據一般大眾對母語的認知,都是以第二個解釋為主,台灣的母語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這些都是屬於家鄉的,跟土地最親的語言。
但是,母語究竟是一個人開始學習說話時最先接觸的語言,還是祖輩們代代傳承、使用的語言?我想,有人會說兩者皆是,也會有人回答是阿公、阿嬤才會說的語言,因為對後者而言,他的祖輩講得或許是台語,或許是客家話,但他最先接觸的卻是國語,母語對他而言是兩種不同的意義。
我的血緣一半來自閩南人,一半來自客家人,台語和客家話是我的祖輩在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然而回憶我的成長過程,在牙牙學語的階段,我最先接觸的語言是國語,再來才是阿嬤唯一會說的台語,而客語卻幾乎在我的幼年期銷聲匿跡,我的阿貢、阿婆對我說的是國語,客語在我的兒時記憶當中是旁人對話的語言,而不是我使用的語言,遲至國小的母語課,我才真正接觸到了客家話。
每種語言都很好,沒有誰說的話略勝一籌
雖然我最先接觸的語言是國語,但我還是認為台語跟客語都是我的母語,只是這兩種語言,前者我聽得懂,也會說,但說的不流暢;後者則是聽得懂一些,可以說些日常常用的單詞,但講不出完整的句子。
語言的首要任務即是用於溝通,客語對我而言是一個平常用不到的語言,自然不會有積極的學習意願。而我的台語能聽會說,很大原因是因為我的阿嬤只聽得懂台語,也只會說台語,而我是她帶大的,台語即使說的不輪轉,也還是比幾乎無法使用的客語要熟悉的多。不過,對於台語或是客語好不好聽這件事,我一向沒有太多的個人好惡,畢竟每一種語言聽起來都有其獨特之處。然而,當我真的聽到有人稱讚客語是一個好聽的語言時,我卻不禁疑惑:「客語真的好聽嗎?」
那種懷疑的、不自信的反問,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在我的潛意識當中,還是替語言做了排名和標籤,而對我產生影響的便是個人喜好向來鮮明的家母。記憶中,家母有許多次一臉嫌棄的說她不喜歡客家話,她覺得客家話很難聽,台語就很好聽等等。剛開始幾次會思考為什麼她要這麼說,但次數一多,也多半都是聽聽就算了。她或許只是想要表達自己對某些語言的感覺跟想法,即使說者無心,聽者也無意,但還是悄悄造成了影響。
客家話好聽嗎?於我而言,每個語言都有她獨特的美感,就像台語聽起來溫柔婉約,客語聽起來堅韌有活力,各有其讓人印象深刻的特色,都是好聽的語言,沒有誰比誰更好一點。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按個愛心,或是掌聲鼓勵一下,也可以到我的首頁去看看其他文章,追蹤一下其他專題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