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俗語說:「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這樣的處世態度,大家怎樣看呢?

講真的,筆者過去是瞧不起哪些「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人,因為沒有做人原則,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看風駛舵,牆頭草…

但學習過《易經》,再回過頭來看孔子,在思維上確實有一定的變化。

究竟應不應該「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呢?那要看你的立心。

如果以逆思維來分析,見人講鬼話,見鬼卻講人話,那如何溝通呢?根本無可能有同一話題。

所以,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雍也19】

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跟他講高深的道理;而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無法跟他講高深的道理。若是你講的,人家根本就聽不懂,也不接受,那豈不是對牛彈琴嗎?對牛彈琴,問題不在牛,而在彈奏者呀!

《論語》有一個段子,記載到同一個道理,不同人,卻有不同的說法:

子路問:「聽到道理就做嗎?」
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麽能聽到就做?」
冉有問:「聽到道理就做嗎?」
孔子說:「聽到就做。」

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道理就做嗎』,您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道理就做嗎』,您卻說『聽到就做』。我很疑惑,請問這是何解呀?」

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太保守,所以要鼓勵他;仲由膽大,過於急進,所以要約束他。」(原文見【先進21】)

按:仲由,即子路。冉求,即冉有。孔子曾勸冉有勿為季府增加賦稅,更不可以為季府增加兵力;但冉有卻推說「力不足」。至於子路,勇猛衝動,見不平即拔刀相助,孔子曾以「暴虎憑河」,有勇無謀來形容子路的性格。故此,孔子對子路說「有父兄在」,即要子路三思。而孔子對冉求說「去馬」,意指冉求不要以力不足而畫地自限。

孔子之後,民間有一段偽作:

有人問孔子的學生,一年有幾季?學生回答說一年有四季。哪個人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於是便打賭,輸者磕三個頭。

此時孔子經過,學生便問孔子:「老師,一年有幾季?」

孔子看了看哪個人,便回答說:「一年有三季。」

結果,學生就向哪個人磕了三個頭,然後就問孔子,為什麼一年才有三季?

孔子說:「你沒看見哪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蚱蜢,蚱蜢在春天生,秋天就死,所以對他來講,一年就只有三季呀!」

這就是所謂「三季人」。當遇見「三季人」,就只好說三季啦。這也就是莊子說的「夏蟲不可語以冰」,遇見「三季人」,你還跟他說冰、冰、冰,那不是有病嗎?(用國語來唸)

這豈不是「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嗎?

對啊!這不是投機取巧,而是隨機應變。最重要的,看你的立心。

(寫於2015年11月24日)
下一講:深藏不露與鋒芒畢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3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第二)。  廋(sōu),隱藏。此為孔子考察諸侯大夫之語。  孔子當年帶著一幫學生,輾轉于列國之間想謀得一份差事。雖說諸侯多不待見他,但他老人家還很挑剔。不符合他的期望和標準,一言不合,拔腿就
Thumbnail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第二)。  廋(sōu),隱藏。此為孔子考察諸侯大夫之語。  孔子當年帶著一幫學生,輾轉于列國之間想謀得一份差事。雖說諸侯多不待見他,但他老人家還很挑剔。不符合他的期望和標準,一言不合,拔腿就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第一,陽貨第十七)。 這句話很有意思!寥寥數位,但資訊很大。   『巧言』包含兩個意思,一是乖巧動聽,而是不實之辭。如是實話又很動聽,那是善言,善於言;如不是實話說得又不動聽,那就是赤裸裸的謊言。   『令色』就是善於使臉色。比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第一,陽貨第十七)。 這句話很有意思!寥寥數位,但資訊很大。   『巧言』包含兩個意思,一是乖巧動聽,而是不實之辭。如是實話又很動聽,那是善言,善於言;如不是實話說得又不動聽,那就是赤裸裸的謊言。   『令色』就是善於使臉色。比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5 真正的孔子一點也不虛偽,他眼裡看得見別人的存在,心裡同樣有他人的存在。而這種存在意識絕不是嘴上嚷嚷而已,是慎而重之地放進心裡,以大智慧揣摩對方的真正需要,自能時時處處給出最體貼最善巧的因應。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5 真正的孔子一點也不虛偽,他眼裡看得見別人的存在,心裡同樣有他人的存在。而這種存在意識絕不是嘴上嚷嚷而已,是慎而重之地放進心裡,以大智慧揣摩對方的真正需要,自能時時處處給出最體貼最善巧的因應。  
Thumbnail
錯解的「恕」可能淪為莊子的「以己養養鳥」;換作當代聖嚴法師的比喻,那等於硬把自己覺得舒適的鞋子送人穿,完全不管對方是否合腳。 以己意強加對方身上,無視對方真正的感受,若是無心,可能是出於智慧的匱乏;如果是有意,便是價值的霸凌。
Thumbnail
錯解的「恕」可能淪為莊子的「以己養養鳥」;換作當代聖嚴法師的比喻,那等於硬把自己覺得舒適的鞋子送人穿,完全不管對方是否合腳。 以己意強加對方身上,無視對方真正的感受,若是無心,可能是出於智慧的匱乏;如果是有意,便是價值的霸凌。
Thumbnail
讀中學時,有個科目叫做「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裏面內容就是以論語、孟子為主,當時為了考試,囫圇吞棗且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誦,再加上一大堆宋明理學家的註解,搞得七昏八素,覺得這幾個人真囉嗦,話這麼多。   可是隨著年紀愈大,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到的事情多了,偶爾有些微體會時,當年死背強記的「子曰子曰」就跳
Thumbnail
讀中學時,有個科目叫做「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裏面內容就是以論語、孟子為主,當時為了考試,囫圇吞棗且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誦,再加上一大堆宋明理學家的註解,搞得七昏八素,覺得這幾個人真囉嗦,話這麼多。   可是隨著年紀愈大,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到的事情多了,偶爾有些微體會時,當年死背強記的「子曰子曰」就跳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Day (39) 2022 6/30 在金剛經中, 佛陀說對他的弟子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意思是「如果有人說如來我曾經說過什麼道法, 那是對佛的誤解, 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說的道理」「謗」字在此地我認為應該翻譯成「誤解」而不是「誹謗」
Thumbnail
Day (39) 2022 6/30 在金剛經中, 佛陀說對他的弟子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意思是「如果有人說如來我曾經說過什麼道法, 那是對佛的誤解, 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說的道理」「謗」字在此地我認為應該翻譯成「誤解」而不是「誹謗」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