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每天的愛心LINE(已讀安康)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Day (39) 2022 6/30

論語中(好像是陽貨篇吧?)孔子說道, 我不想再多說什麼話了。 子貢趕緊問,老師你如果不說話, 那麼我們做學生的要怎麼傳承你的學問呢? 孔子說, 你聽到過老天爺有說過什麼話嗎? 可是四季一直都在運行著,而百物也都在生長著, 天有說過些什麼嗎? 原文是「子曰,余欲無言。 子貢曰,子如不言, 則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在金剛經中, 佛陀說對他的弟子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意思是「如果有人說如來我曾經說過什麼道法, 那是對佛的誤解, 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說的道理」「謗」字在此地我認為應該翻譯成「誤解」而不是「誹謗」

這兩位東方世界的大哲學家, 似乎都認為, 人的道德成就,應該要靠自己的感悟,而不只是靠他人的傳授與教誨。

荀子是孔子的「鐵粉」, 且以儒家正統傳人自居, 然而在這「內聖」方面的體悟似乎和孔子略有不同。 荀子「天論篇」開頭就說「天行有常, 不為堯存, 不為桀亡」翻成白話就是「天的運行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不會為了聖王堯而存在, 也不會為了暴君桀而滅亡」。 在這裡, 荀子認為「天」只是一個客觀的存在, 不管人世間如何變化, 天自有他運行的規律。 荀子的論點跟古典物理學的基礎, 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說, 客觀物質世界的定律, 不會改變, 物理實驗的結果在慣性座標系統下, 不論其實驗的位置或時間如何, 實驗結果的形式是相同的。 荀子這種客觀的精神, 在戰國時期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環境下, 顯得獨樹一格。

今天可以先將「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12個字背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純青Kay的沙龍
4會員
53內容數
純青Ka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28
Day (54) 2022 7/28 阿嬤的腦筋很聰明, 她在生命末期的時候, 偶爾醒來和我聊天, 她那時都還能記得她小學一位老師的姓, 叫做齋滕(發音像是saido), 她還會用中文寫, 真不簡單。
Thumbnail
2022/07/28
Day (54) 2022 7/28 阿嬤的腦筋很聰明, 她在生命末期的時候, 偶爾醒來和我聊天, 她那時都還能記得她小學一位老師的姓, 叫做齋滕(發音像是saido), 她還會用中文寫, 真不簡單。
Thumbnail
2022/07/27
Day (53) 2022 7/27 還有很多故事,以後有空再慢慢講,你們小時候欠的bedtime story 以後想聽的話,再補給你們。 爺爺的一生波瀾壯闊,他在遠征軍的故事更是精彩,也是以後再說吧!
Thumbnail
2022/07/27
Day (53) 2022 7/27 還有很多故事,以後有空再慢慢講,你們小時候欠的bedtime story 以後想聽的話,再補給你們。 爺爺的一生波瀾壯闊,他在遠征軍的故事更是精彩,也是以後再說吧!
Thumbnail
2022/07/25
Day (52) 2022 7/25 結論, 媽媽救了螳螂, 如果螳螂能幫她多消滅一些害蟲, 那就是回報了, 其餘免想。其次, 道德修養是絕對必要的沒錯, 但在現代法律之前, 仍要注意法律和道德的差異。
Thumbnail
2022/07/25
Day (52) 2022 7/25 結論, 媽媽救了螳螂, 如果螳螂能幫她多消滅一些害蟲, 那就是回報了, 其餘免想。其次, 道德修養是絕對必要的沒錯, 但在現代法律之前, 仍要注意法律和道德的差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二)。  孔子說,『只知道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怠』。『罔』是迷惑的意思了。『殆』有兩個含義,一是危殆,一是疲怠。結合孔子另一句話,解釋為疲怠更合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
Thumbnail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二)。  孔子說,『只知道學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怠』。『罔』是迷惑的意思了。『殆』有兩個含義,一是危殆,一是疲怠。結合孔子另一句話,解釋為疲怠更合理。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先世有德必生聖賢。聖賢出世的意義又如何?除了物質文明的擘建,也積極建立精神文明,化五濁惡世為人間淨土,受惠的當然是芸芸眾生。
Thumbnail
先世有德必生聖賢。聖賢出世的意義又如何?除了物質文明的擘建,也積極建立精神文明,化五濁惡世為人間淨土,受惠的當然是芸芸眾生。
Thumbnail
讀中學時,有個科目叫做「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裏面內容就是以論語、孟子為主,當時為了考試,囫圇吞棗且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誦,再加上一大堆宋明理學家的註解,搞得七昏八素,覺得這幾個人真囉嗦,話這麼多。   可是隨著年紀愈大,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到的事情多了,偶爾有些微體會時,當年死背強記的「子曰子曰」就跳
Thumbnail
讀中學時,有個科目叫做「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裏面內容就是以論語、孟子為主,當時為了考試,囫圇吞棗且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誦,再加上一大堆宋明理學家的註解,搞得七昏八素,覺得這幾個人真囉嗦,話這麼多。   可是隨著年紀愈大,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到的事情多了,偶爾有些微體會時,當年死背強記的「子曰子曰」就跳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Day (39) 2022 6/30 在金剛經中, 佛陀說對他的弟子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意思是「如果有人說如來我曾經說過什麼道法, 那是對佛的誤解, 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說的道理」「謗」字在此地我認為應該翻譯成「誤解」而不是「誹謗」
Thumbnail
Day (39) 2022 6/30 在金剛經中, 佛陀說對他的弟子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意思是「如果有人說如來我曾經說過什麼道法, 那是對佛的誤解, 不能真正理解我所說的道理」「謗」字在此地我認為應該翻譯成「誤解」而不是「誹謗」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Thumbnail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