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書籍譯者的百百種方法 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寫這個題目前,老實說我自我懷疑了一下。只要稍微在網路上爬個文,就會發現許多資深前輩談過這個主題,如果這題目是件衣服,那大概連二手的都稱不上,而是換了四五手已經穿到變薄變透的那種。

不過在譯者社群中,這依然是個滿常出現的問題。

其實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還真的有。


別出心裁的另類接案方法


最近譯者社團中討論了一個滿特別的方式,而且是成功案例。當事人讀了一本外文書後非常喜歡,於是自行翻譯部分內文,用心製作一份提案書,把書推薦給出版社。不僅如此,他還自行聯繫作者,表示要幫忙找中文出版社。於是在這本書順利售出版權後,作者就向出版社指定要由這位推薦人來翻譯。

(參考:我用另類方法成為書籍譯者

這個做法另闢蹊徑,少了廣投履歷和試譯卻得不到下文的困擾,還有機會翻譯喜愛的書、聯繫喜愛的作者。如果剛好有鍾愛的書遲遲沒出中文版,或許值得一試。

不過,從出版流程的角度來看,這麼做未必會提高接案的成功率。


搞定版權才是最難的一件事


這套方法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接案」,不如說是「為了讓一本書在台灣出中文版」,成為譯者只是潛在的附加價值而已(要強調是「潛在」)。如果真的只用這種方式尋求接案機會,結果很可能是花了試譯的三、五倍時間,卻踢到更多鐵板。

為什麼容易踢到鐵板呢?因為版權的資訊並不透明。

除了出版社、版權代理、作者這三方,外人很難探問到一本書的繁中版權狀態,要主動推薦書給出版社就像是蒙著眼亂槍打鳥。然而選書是非常需要商業眼光的一件事,選到賣相佳又沒被注意到的書尤其難,再加上這幾年出書量大,要找到這種好書的機率我看是越來越低了。(爬網路書店的新書暢銷榜也未必有用,很多書搞不好在只有兩頁草稿的proposal階段就賣出版權了呢……)


raw-image


即便順利走到把書推薦出去這一步,還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編輯不一定會因為你是牽線人,就真的找你當譯者。即便拿到作者的推薦,作者畢竟沒辦法替你的翻譯能力背書,所以八成依然得過試譯這一關。

讀到這裡,是不是覺得直接投試譯比較省事XD


假如真的想要嘗試,我個人的建議是,看到不錯的書就乾脆直接寫信問作者,先了解版權狀況再進行下一步會比較好。出版社和版權公司應該不會透露這種事,但如果幸運遇到人很好的作者,也許有機會問到……只是也許……說到底,作者沒有義務要回每一封信,所以得失心最好別太重。

不過,畢竟每個人的狀況和機運都不同。祝每個熱愛翻譯的人都能接到自己熱愛的書,翻譯愛書是譯者最快樂的事。


粉絲專頁:維琪每天趕死線
噗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維琪每天趕死線的沙龍
16會員
10內容數
2024/09/28
AI的特徵是「沒有個性」,它產出的東西絕對非常中立、沒有任何立場,因此用AI寫的作業其實非常容易辨識,這個特色說不定會是譯者(或創作者)取勝的關鍵。
Thumbnail
2024/09/28
AI的特徵是「沒有個性」,它產出的東西絕對非常中立、沒有任何立場,因此用AI寫的作業其實非常容易辨識,這個特色說不定會是譯者(或創作者)取勝的關鍵。
Thumbnail
2023/03/11
ChatGPT引發轟動之後,許多人認為翻譯產業首當其衝,翻譯工作很快就會被取代。身為現職譯者的我說不焦慮是騙人的,但與其把AI當成敵人,還不如把競爭變成合作,實際試用看看就知道AI的底細了。
Thumbnail
2023/03/11
ChatGPT引發轟動之後,許多人認為翻譯產業首當其衝,翻譯工作很快就會被取代。身為現職譯者的我說不焦慮是騙人的,但與其把AI當成敵人,還不如把競爭變成合作,實際試用看看就知道AI的底細了。
Thumbnail
2023/01/14
《淡藍之眸》是知道謎底之後讀來會更有樂趣的小說,就算沒看過電影,也很推薦把小說讀兩遍。小說中不僅對主角蘭德的心理有細緻的描寫,更補足了蘭德與愛倫坡之間的情誼,而兇手在什麼地方露出馬腳、如何設下圈套也是看點之一。
Thumbnail
2023/01/14
《淡藍之眸》是知道謎底之後讀來會更有樂趣的小說,就算沒看過電影,也很推薦把小說讀兩遍。小說中不僅對主角蘭德的心理有細緻的描寫,更補足了蘭德與愛倫坡之間的情誼,而兇手在什麼地方露出馬腳、如何設下圈套也是看點之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下半年我給自己定的目標之一是「開發新案源」。
Thumbnail
下半年我給自己定的目標之一是「開發新案源」。
Thumbnail
上集偏重於入行前的問題,如果你還沒入行,那可能看上集就夠了。下集要進入入行後的小宇宙,算是比較適合剛入行的新手。 資深譯者與新手譯者的比例是多少?
Thumbnail
上集偏重於入行前的問題,如果你還沒入行,那可能看上集就夠了。下集要進入入行後的小宇宙,算是比較適合剛入行的新手。 資深譯者與新手譯者的比例是多少?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趕稿而推遲發文的時間,感謝大家耐心等待。(鞠躬)兩年前我寫過一篇〈【翻譯講堂心得2】編輯為何那樣〉,當時分享了木馬文化英文書編輯的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延續上一篇,這次分享的是大田出版社莊培園總編輯的觀點以及我個人這幾年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趕稿而推遲發文的時間,感謝大家耐心等待。(鞠躬)兩年前我寫過一篇〈【翻譯講堂心得2】編輯為何那樣〉,當時分享了木馬文化英文書編輯的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延續上一篇,這次分享的是大田出版社莊培園總編輯的觀點以及我個人這幾年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我想接(某領域的)翻譯案子,要去哪裡找?有什麼管道?」這是新手或想要嘗試新領域的譯者很常出現的問題。 其實遇到這種問題,不妨試著逆向從發案者的角度回推。以這個問題來說,反過來想就是:「如果(某領域的)案主要找人翻譯,他會去哪裡找?怎樣的人是他想找的?」
Thumbnail
「我想接(某領域的)翻譯案子,要去哪裡找?有什麼管道?」這是新手或想要嘗試新領域的譯者很常出現的問題。 其實遇到這種問題,不妨試著逆向從發案者的角度回推。以這個問題來說,反過來想就是:「如果(某領域的)案主要找人翻譯,他會去哪裡找?怎樣的人是他想找的?」
Thumbnail
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Thumbnail
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Thumbnail
這一兩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藝文產業大受衝擊,各出版社紛紛暫緩書籍出版計畫,只得咬牙苦撐。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書籍翻譯工作的需求嗎?當書籍譯者真的能填飽肚子嗎? 但我想說的是:「業界永遠缺一個好譯者。」
Thumbnail
這一兩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藝文產業大受衝擊,各出版社紛紛暫緩書籍出版計畫,只得咬牙苦撐。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書籍翻譯工作的需求嗎?當書籍譯者真的能填飽肚子嗎? 但我想說的是:「業界永遠缺一個好譯者。」
Thumbnail
整個出版流程中,譯者最有機會碰到的最前線就是審書。在海外書籍引進台灣之前,出版社必須先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作者是誰、在台灣知名度如何,藉此判斷會不會吸引台灣讀者。 審書也是入行的契機之一 應該有不少譯者,剛開始都是從審書做起。審書可以考驗閱讀能力和部分的翻譯能力,有些出版社還會要求摘譯一段文字,
Thumbnail
整個出版流程中,譯者最有機會碰到的最前線就是審書。在海外書籍引進台灣之前,出版社必須先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作者是誰、在台灣知名度如何,藉此判斷會不會吸引台灣讀者。 審書也是入行的契機之一 應該有不少譯者,剛開始都是從審書做起。審書可以考驗閱讀能力和部分的翻譯能力,有些出版社還會要求摘譯一段文字,
Thumbnail
邁入2019年的第一篇日誌,想談談譯者的辛酸
Thumbnail
邁入2019年的第一篇日誌,想談談譯者的辛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