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看書寫報告也能賺錢?──在翻譯之前的審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整個出版流程中,譯者最有機會碰到的最前線就是審書。在海外書籍引進台灣之前,出版社必須先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作者是誰、在台灣知名度如何,藉此判斷會不會吸引台灣讀者。
raw-image

審書也是入行的契機之一

應該有不少譯者,剛開始都是從審書做起。審書可以考驗閱讀能力和部分的翻譯能力,有些出版社還會要求摘譯一段文字,所以寫完一整份審書報告大概就能知道你的文字風格、處理譯文的方式。

我也有聽說一開始用無償的方式把自己想譯的書推薦給出版社,然後雙方以此為契機開始合作的案例。成功的案例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小譯者說書006]《從臺中雙冬疏散學校到內地復員》。當然,世界沒有那麼美好,這一招我也試過,但是很遺憾我喜歡的書後來還是沒有在台灣出版。

審書的流程

先確認作者在台灣有沒有出版其他作品

我接到審書的案件之後會先瀏覽目錄,看一下作者在台灣有沒有其他出版的作品,確認沒問題才會在工作空檔抽時間把書看完。這是因為我剛開始接審書案的時候,還沒建立好工作的SOP,有一次差點就做白工。

某次,合作的出版社發審一本小說,當時我都在審實用書,所以一看到是小說就開開心心地接了。小說讀完覺得非常有趣,也已經開始寫報告。我寫報告寫到一半,在查那本書的相關資料時,赫然發現該書已經在數年前出版。我一發現就通知發案的編輯,編輯確認之後,得知是授權已經超過年限,所以該書版權又再度釋出。怪就怪在對方並沒有告知,曾經將版權賣給台灣的出版社。這下就尷尬了。我報告已經寫一半,但出版社很顯然對這本書失去興趣,那審書費該怎麼辦?雖然沒多少錢,但也是錢啊!

後來,編輯讓我把審書報告完成,幫我申請了審書費。不過,經此一役,我就知道拿到書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確認相關書籍,沒問題再來認真看書。

確認有無審書格式

每家出版社的審書格式都不一樣,有些鉅細靡遺到寫作技巧、市場評估都要寫,有些則是只要填一些書名、頁數等基本資料,其他就交給你自由發揮。發案時可以向對方確認有沒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詢問哪些內容是一定要寫的。通常發案的編輯都會主動說明,但我也有遇過完全沒有規範的案主。事先確認清楚以免之後要一直補,其實很浪費時間。我個人是比較偏好可以自由發揮的格式,畢竟每個人的讀書喜好差很多,很難以中立客觀的角度看待內容。

可以參考原文讀者的評論,但還是要以台灣讀者的角度寫心得

審書報告除了描述書籍內容之外,最後一個部分通常都是審書者的心得感想。我會在寫完自己的心得之後再去參考日本讀者的評論,如果有值得參考的部分,也會一併寫在審書報告裡面。日本有很多書評網站,亞馬遜本身也有讀者評論的功能,我覺得可以參考。不過,日本和台灣的國情、市場終究不同,所以寫審書報告的時候還是要站在台灣讀者的角度思考。

因為我怕先看別人的評論會影響我自己的判斷,只寫自己的看法又太偏頗,所以採用「先寫好自己的心得再參考讀者評論」的折衷方式。

raw-image

審書工作的美麗與哀愁

剛開始接審書,一方面是我自己本身就愛讀書,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如果有買到版權,編輯能發給我譯。話雖如此,審書審了幾年,一直到最近才有審過的書真的發給我。也就是說,審了幾十本書,到最後都不是我譯的。後來我才知道,有些出版社把審書和翻譯的工作分開。審書員就永遠都只接得到審書的工作,不會因為審了一本書而獲得翻譯的工作。

審書的交期大概是二週

審書工作非常耗時,看完一本書可能要幾天的時間,寫一份報告少說二、三千字,我自己最多還曾經寫到六千字。發稿時間通常會壓一到二週,也就是說你必須在二週內看完一本書並且寫完一份審書報告,而審書的稿費通常落在一千元至二千元之間,換算成時薪的話可能比便利商店店員還低。如果單純從報酬的角度來看,審書的工作真的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審書的好處就是可以閱讀新鮮的原稿

我合作的編輯曾經感謝我願意審書,大概就是因為有很多人不願意接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吧。不過,審書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最「新鮮」的原文。譬如剛在日本上市的書或者還沒上市的手稿。像我這種工作的時候讀書,不工作的時候也讀書的人就很適合審書的工作。而且在翻譯的工作之間夾雜審書的工作,其實很考驗閱讀速度和時間分配的功力。透過審書提升這兩種能力,也是一種收穫。如果自己審的書後來發給自己翻譯當然很好,若是發給喜歡的譯者翻譯,我也會覺得很榮幸。雖然不是我譯的,但是也參與了一小段出版工程。

我現在還是會接審書的工作,因為目前的合作對象多多少少會針對審書內容給我一些反饋或者把審過的書發給我,我們之間有良好的互助關係。雖然接審書的頻率沒辦法像以前那麼高,但只要是有興趣的內容、時間能配合,我都不會排斥。當然,稿費能提昇就更好了。(請把重點畫在這一句)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27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小譯者的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譯者的日常
26.3K會員
149內容數
成為自由譯者之後會怎麼樣? ──就等著下地獄啊!(笑歪)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趕稿和趕稿之外的日常, 尋找同溫層一起取暖,好嗎?
小譯者的日常的其他內容
2024/09/06
嗨,我交稿了!所以我又出現了。 請和我一起舉國歡騰,慶祝交稿收錢的瞬間! 言歸正傳,今天想要聊聊「誤譯」。 俗話說夜路走多早晚會碰到鬼,吃燒餅沒有不掉芝麻的。啊,這些好像都不太符合情境。做翻譯的應該屬於「言多必失」的範疇。畢竟「發言」就是我們的工作,無論是文字還是口語都一樣。 口譯的反應很即
Thumbnail
2024/09/06
嗨,我交稿了!所以我又出現了。 請和我一起舉國歡騰,慶祝交稿收錢的瞬間! 言歸正傳,今天想要聊聊「誤譯」。 俗話說夜路走多早晚會碰到鬼,吃燒餅沒有不掉芝麻的。啊,這些好像都不太符合情境。做翻譯的應該屬於「言多必失」的範疇。畢竟「發言」就是我們的工作,無論是文字還是口語都一樣。 口譯的反應很即
Thumbnail
2023/06/19
嗨,我是小譯者。從趕稿的地獄裡爬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中斷的ChatGPT系列寫完。距離上一篇【小譯者之眼】突擊!ChatGPT採訪實錄──「與ChatGPT對談: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類?」其實才經過三個月,相關的應用程式就如雨後春筍冒出來。GPT4甚至已經能支援圖片功能,進化速度之快,令人嘖嘖稱奇
Thumbnail
2023/06/19
嗨,我是小譯者。從趕稿的地獄裡爬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想把中斷的ChatGPT系列寫完。距離上一篇【小譯者之眼】突擊!ChatGPT採訪實錄──「與ChatGPT對談: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類?」其實才經過三個月,相關的應用程式就如雨後春筍冒出來。GPT4甚至已經能支援圖片功能,進化速度之快,令人嘖嘖稱奇
Thumbnail
2023/03/07
自從ChatGPT爆紅,我就經常被問到譯者是不是要失業了。首先是朋友在某篇文章的留言處標註我,文章的內容大致是用程式翻譯一本書,成本不到一塊美金。後來是我很喜歡的譯者洪慧芳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坦白說,我至今沒有使用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才申請帳號和機器人聊天。
Thumbnail
2023/03/07
自從ChatGPT爆紅,我就經常被問到譯者是不是要失業了。首先是朋友在某篇文章的留言處標註我,文章的內容大致是用程式翻譯一本書,成本不到一塊美金。後來是我很喜歡的譯者洪慧芳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坦白說,我至今沒有使用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才申請帳號和機器人聊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譯者在出版流程中不只單純做書籍本文的翻譯,之前的文章有提過,譯者除了翻譯書籍本身之外還有一個審書的工作。除了審書之外,其實還有很多零碎的事情需要譯者參與。今天我用時間順序的方式來整理一下,譯者會接觸到出版流程中的哪些部分。內容以我個人的經驗出發,如果有什麼我沒講到或者新奇的工作,歡迎留言告訴我。
Thumbnail
譯者在出版流程中不只單純做書籍本文的翻譯,之前的文章有提過,譯者除了翻譯書籍本身之外還有一個審書的工作。除了審書之外,其實還有很多零碎的事情需要譯者參與。今天我用時間順序的方式來整理一下,譯者會接觸到出版流程中的哪些部分。內容以我個人的經驗出發,如果有什麼我沒講到或者新奇的工作,歡迎留言告訴我。
Thumbnail
上集偏重於入行前的問題,如果你還沒入行,那可能看上集就夠了。下集要進入入行後的小宇宙,算是比較適合剛入行的新手。 資深譯者與新手譯者的比例是多少?
Thumbnail
上集偏重於入行前的問題,如果你還沒入行,那可能看上集就夠了。下集要進入入行後的小宇宙,算是比較適合剛入行的新手。 資深譯者與新手譯者的比例是多少?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趕稿而推遲發文的時間,感謝大家耐心等待。(鞠躬)兩年前我寫過一篇〈【翻譯講堂心得2】編輯為何那樣〉,當時分享了木馬文化英文書編輯的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延續上一篇,這次分享的是大田出版社莊培園總編輯的觀點以及我個人這幾年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趕稿而推遲發文的時間,感謝大家耐心等待。(鞠躬)兩年前我寫過一篇〈【翻譯講堂心得2】編輯為何那樣〉,當時分享了木馬文化英文書編輯的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延續上一篇,這次分享的是大田出版社莊培園總編輯的觀點以及我個人這幾年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Thumbnail
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Thumbnail
審書可能是出版社有意出版原文書的中文譯本,但在請譯者翻譯前,出版社需要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作者經歷,書中的精彩摘文或故事,能夠給人什麼啟發或安慰等,關於這本書的一些資訊。簡單來說就是協助出版社評估這本書推不推薦出版,並以自己實際讀這本書的感覺來寫一篇審書報告。 審書=用看書跟寫報告來賺錢
Thumbnail
審書可能是出版社有意出版原文書的中文譯本,但在請譯者翻譯前,出版社需要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作者經歷,書中的精彩摘文或故事,能夠給人什麼啟發或安慰等,關於這本書的一些資訊。簡單來說就是協助出版社評估這本書推不推薦出版,並以自己實際讀這本書的感覺來寫一篇審書報告。 審書=用看書跟寫報告來賺錢
Thumbnail
大家對編譯有什麼想像呢?在入行之前,我自己第一個會想到的是新聞或報章雜誌的外電編譯。不過實際入行後就發現,其實有滿多時候會在報章雜誌以外的地方做編譯的工作。編譯工作經常跟翻譯混為一談,所以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編譯」。
Thumbnail
大家對編譯有什麼想像呢?在入行之前,我自己第一個會想到的是新聞或報章雜誌的外電編譯。不過實際入行後就發現,其實有滿多時候會在報章雜誌以外的地方做編譯的工作。編譯工作經常跟翻譯混為一談,所以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編譯」。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從小的夢想是當一位作家、或是想出書吧! 身為一個在職編輯, 就來跟大家分享出版業小知識! 首先要分享的就是書籍的出版作業! 排版、校稿、申請書號,製作一本書的步驟到底是什麼, 今天就來告訴你~ 首先,書籍分為兩種, 一種是外文書,也就是翻譯書。國內目前成書大部分都以翻譯書為主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從小的夢想是當一位作家、或是想出書吧! 身為一個在職編輯, 就來跟大家分享出版業小知識! 首先要分享的就是書籍的出版作業! 排版、校稿、申請書號,製作一本書的步驟到底是什麼, 今天就來告訴你~ 首先,書籍分為兩種, 一種是外文書,也就是翻譯書。國內目前成書大部分都以翻譯書為主
Thumbnail
整個出版流程中,譯者最有機會碰到的最前線就是審書。在海外書籍引進台灣之前,出版社必須先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作者是誰、在台灣知名度如何,藉此判斷會不會吸引台灣讀者。 審書也是入行的契機之一 應該有不少譯者,剛開始都是從審書做起。審書可以考驗閱讀能力和部分的翻譯能力,有些出版社還會要求摘譯一段文字,
Thumbnail
整個出版流程中,譯者最有機會碰到的最前線就是審書。在海外書籍引進台灣之前,出版社必須先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作者是誰、在台灣知名度如何,藉此判斷會不會吸引台灣讀者。 審書也是入行的契機之一 應該有不少譯者,剛開始都是從審書做起。審書可以考驗閱讀能力和部分的翻譯能力,有些出版社還會要求摘譯一段文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