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憂鬱伴侶:為什麼「生氣」?打開影響情緒的3道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聊天中,伴侶突然串起為什麼以前時常感到憤怒?

這個細微的發現太重要了!像是一把又細又小的鑰匙,毫無存在感,但沒了它就無法轉動下個情境。此景轉換到另一個景,就像是「轉變心情」一樣。這些細微的轉變與發酵,正是心情驟變的關鍵(鑰匙)。

事件是如何影響情緒的?

從事件到憤怒情緒的過程有多遠?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扭開了一道道的情緒門鎖?以下透過對話整理出事件與情緒之間,血淋淋的關聯性與轉變。這次舉例的情緒轉變有3個歷程,我譬喻成3道門。

先從結論說起,3道門是:
自信滿滿—>焦慮—>生氣
raw-image

|抵達第一道門|

〔自信滿滿〕——焦慮——生氣


「我想問你一件我想不通的事。」我說。

「好啊,你問。」伴侶說。

「為什麼朋友只是說可以換歌,就讓那個人這麼生氣?」我問。

「這讓人很生氣啊。」伴侶回。

「為什麼?我不懂這之間的關聯,為什麼這件事情會通往生氣?播放的也不是他的愛歌啊。」

「喔!我不確定他,但如果是我的話,因為一開始自信滿滿的,覺得很有把握可以選出當下最適合的歌,所以我就主動播歌。」

「嗯嗯!這個我理解。」我說。

「但是突然被說:可以換歌沒關係。我會覺得:什麼意思?不滿意我的判斷嗎?有種被否定的感覺,就會覺得很不爽。」

「但朋友只是怕大家聽膩同一個組曲吧?畢竟一開始是朋友要求反覆播放的,不好意思很正常啊。」

「對,你說的沒錯。但對我來說那就是一種否定。」伴侶說。

伴侶曾經分享過,她覺得或許是因為帶著自戀的傾向,所以自信滿滿的覺得出手就必須是正確的,是會期望自己符合周遭期待的。

|抵達第二道門|

自信滿滿——〔焦慮〕——生氣


「原來如此。即便對方只是出於好意的提醒不用再繼續陪他聽同樣的歌了?」我問。

「對。對我來說我只感受到被否定,覺得我很不重要,連做的決定都會被否決掉。」伴侶說。

「覺得自己不重要,對你來說是什麼感覺呢?」我問。

「就是份量很輕,沒有也沒關係的感覺。」伴侶說。

「那會怎麼樣嗎?如果沒有也沒關係,會怎麼樣嗎?」我問。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存在,如果真的沒有關係,那我為什麼要存在?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伴侶像回答又像自我提問。

「我想一下,那種感覺是浮浮的嗎?」

「對,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那樣不會很沒有安全感嗎?」

「嗯⋯⋯好像會,那種感覺會有點焦慮,因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那種焦慮是:那我現在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去面對?一方面想著剛才應該可以怎麼做、應該要這樣說;一方面又想著自己不重要,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徘徊在過去與未來的恐慌之中。

|抵達第三道門|

自信滿滿——焦慮——〔生氣〕


「這樣我就懂了。但為什麼會走到生氣這一步?」我問。

「沒有表現好所以我會覺得很焦慮,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辦⋯⋯會對自己很失望,不符合自己理想的狀態。」

「不符合自己理想的狀態,會怎麼樣嗎?」我問。

「會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會對自己很生氣。因為有期望中的自己,如果表現不好會對那個自己失望、對自己生氣。

「表現不好對自己生氣是什麼感覺呢?」

「就是那個焦慮不安的感覺需要出口,當下是很不舒服的,所以會一直想要找出口。生氣就是一種發洩吧?」

「所以你覺得那個人的氣,是在生自己的氣?」我問。

「如果是我,我覺得他是在生自己的氣。他可能很挫折。」伴侶說。

當情境的反饋不如自己的預期,也代表自己不符合自己的期待,甚至不被當下群體與情境所需要。這種受挫感與失望,堵塞在心頭需要有個出口,而唯一能夠解氣的方式就是生氣,對自己生氣。

⚠️我也發現,較少練習自我覺察的人更常將情緒歸為外因(對他人生氣)。

結語

伴侶有問必答,讓我清楚地看見「事件」是如何影響「情緒」的。再次整理:

  • 起初情境發生➡️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此時是自信滿滿的階段
  • 反饋不如預期➡️對自己失望感到挫折➡️此時是焦慮與自我懷疑
  • 沒有存在意義➡️對自己存在感到質疑➡️生氣是釋放焦慮的出口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陪伴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6.2K會員
346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5/03/14
有一天上班上到一半,同事突然跟我說他有憂鬱症,我聽了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要怎麼回應,不過依稀記得有在網路上看到不能對憂鬱症患者說「不要想太多」,我想了想之後就回他:「如果有需要可以跟我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應呢?你會怎麼思考這件事?
Thumbnail
2025/03/14
有一天上班上到一半,同事突然跟我說他有憂鬱症,我聽了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要怎麼回應,不過依稀記得有在網路上看到不能對憂鬱症患者說「不要想太多」,我想了想之後就回他:「如果有需要可以跟我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應呢?你會怎麼思考這件事?
Thumbnail
2025/02/26
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一次與憂鬱症友人討論到「理解」的深層含義,其重要性並非解決問題,而是與伴侶並肩,看見對方眼中的世界。並指出了「看開一點」之於憂鬱伴侶而言不是個選項,內心被擠壓時,「看窄」是種不可控制的狀態,陪伴者可以試著放下自身視角,看見伴侶認知的感受,而非強加想法。
Thumbnail
2025/02/26
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一次與憂鬱症友人討論到「理解」的深層含義,其重要性並非解決問題,而是與伴侶並肩,看見對方眼中的世界。並指出了「看開一點」之於憂鬱伴侶而言不是個選項,內心被擠壓時,「看窄」是種不可控制的狀態,陪伴者可以試著放下自身視角,看見伴侶認知的感受,而非強加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常常生氣嗎?生氣的時候,感覺怎麼樣呢? 現在你是不是想說:「生氣的時候還能有什麼感覺?當然是氣到炸啊!想翻桌啊!」 但如果你想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靜下心來探索自己生氣的原因,會是一個很棒的開始。
Thumbnail
你常常生氣嗎?生氣的時候,感覺怎麼樣呢? 現在你是不是想說:「生氣的時候還能有什麼感覺?當然是氣到炸啊!想翻桌啊!」 但如果你想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靜下心來探索自己生氣的原因,會是一個很棒的開始。
Thumbnail
我曾經和一個朋友漸行漸遠。 導火線是有一次我們在處理某件事上有不同的意見,對方表達的方式讓我感受到他認爲我沒有設身處地替其他參與者著想,這一點讓我感到很受傷也對於他的表達方式感到憤怒。我鼓起勇氣告訴他我的感覺(被箭刺到跟肚子一把火),但收到的回覆是:「你確定你的感覺是絕對的嗎?」
Thumbnail
我曾經和一個朋友漸行漸遠。 導火線是有一次我們在處理某件事上有不同的意見,對方表達的方式讓我感受到他認爲我沒有設身處地替其他參與者著想,這一點讓我感到很受傷也對於他的表達方式感到憤怒。我鼓起勇氣告訴他我的感覺(被箭刺到跟肚子一把火),但收到的回覆是:「你確定你的感覺是絕對的嗎?」
Thumbnail
現在回想起來,伴侶在相處初期的情緒波幅震盪是大的,但我沒有發現。更精確的說,是我沒意識到她的應對方式跟情緒是否穩定有關。「你們會吵架嗎?」友人問。「會啊。」我說。「算是溝通吧?」伴侶說。生命歷程不同,詮釋同一件事情的方式也會不同。重要的不是爭論對錯,而是釐清我們該如何取得關係中最大的共好?
Thumbnail
現在回想起來,伴侶在相處初期的情緒波幅震盪是大的,但我沒有發現。更精確的說,是我沒意識到她的應對方式跟情緒是否穩定有關。「你們會吵架嗎?」友人問。「會啊。」我說。「算是溝通吧?」伴侶說。生命歷程不同,詮釋同一件事情的方式也會不同。重要的不是爭論對錯,而是釐清我們該如何取得關係中最大的共好?
Thumbnail
可能很多人以為悲傷、羞愧、憤怒的情緒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不安,但就跟熱鍋燙手一樣,當自尊遭侵犯時,我們的情緒也會立刻發揮警戒通知的前鋒角色,以作為激發我們改變的內在動力...
Thumbnail
可能很多人以為悲傷、羞愧、憤怒的情緒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不安,但就跟熱鍋燙手一樣,當自尊遭侵犯時,我們的情緒也會立刻發揮警戒通知的前鋒角色,以作為激發我們改變的內在動力...
Thumbnail
這會是一個系列,在這個聊天室中,我會跟自己的各種情緒/感受對話來更加貼近自己和完整自己的感受,有興趣的你歡迎持續追蹤。 你有多久沒有跟你的情緒/感受對話了呢?其實情緒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這會是一個系列,在這個聊天室中,我會跟自己的各種情緒/感受對話來更加貼近自己和完整自己的感受,有興趣的你歡迎持續追蹤。 你有多久沒有跟你的情緒/感受對話了呢?其實情緒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伴侶突然串起自己過去為什麼時常感到憤怒?我覺得這個細微的發現太重要了!從事件到憤怒情緒的過程有多遠?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扭開了一道道的情緒門鎖?本篇試圖透過對話整理出事件與情緒之間,血淋淋的關聯性與轉變。所以具體而言,事件是如何帶出情緒的?
Thumbnail
伴侶突然串起自己過去為什麼時常感到憤怒?我覺得這個細微的發現太重要了!從事件到憤怒情緒的過程有多遠?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扭開了一道道的情緒門鎖?本篇試圖透過對話整理出事件與情緒之間,血淋淋的關聯性與轉變。所以具體而言,事件是如何帶出情緒的?
Thumbnail
伴侶的表情無預警地變得嚴肅。明明氣氛好好的,朋友們相聚也只是閒聊而已,為什麼會突發這樣的轉變呢?「就很不爽啊。」伴侶不假思索地說。「那是什麼感覺?」「就覺得那麼快樂是什麼意思?很像在嘲諷我。」伴侶以身置其中的語氣說。我太好奇他人的快樂與嘲諷間的關聯,因而與伴侶展開一連串的對話。
Thumbnail
伴侶的表情無預警地變得嚴肅。明明氣氛好好的,朋友們相聚也只是閒聊而已,為什麼會突發這樣的轉變呢?「就很不爽啊。」伴侶不假思索地說。「那是什麼感覺?」「就覺得那麼快樂是什麼意思?很像在嘲諷我。」伴侶以身置其中的語氣說。我太好奇他人的快樂與嘲諷間的關聯,因而與伴侶展開一連串的對話。
Thumbnail
手指彈琴 拉伸身體 想像正在痛打那個讓我們生氣的惡魔……… 這些做法都可以讓你把注意力轉回到你身上,不再去注意那個會生氣的"你",自然也就較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何況在做出這些動作之時,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搞出自己都認為得意且好笑的劇情,無形中,快樂就落到身上了。
Thumbnail
手指彈琴 拉伸身體 想像正在痛打那個讓我們生氣的惡魔……… 這些做法都可以讓你把注意力轉回到你身上,不再去注意那個會生氣的"你",自然也就較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何況在做出這些動作之時,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搞出自己都認為得意且好笑的劇情,無形中,快樂就落到身上了。
Thumbnail
嗨,我回來了。會這麼說實在既具象又充滿隱喻。我啊,大概維持四到五天的憂鬱,昨天才反彈回基準線。所以囉,「嗨」和你招呼,「我回來了」在這裡寫字;第二層意思是我從憂鬱谷底走回到平坦地面。我想記錄這一趟爬坡路程,是什麼改變我的意願,從坐在谷底賴著不動到願意走起?是什麼讓我轉變想法,有了更多「怎麼做」的路
Thumbnail
嗨,我回來了。會這麼說實在既具象又充滿隱喻。我啊,大概維持四到五天的憂鬱,昨天才反彈回基準線。所以囉,「嗨」和你招呼,「我回來了」在這裡寫字;第二層意思是我從憂鬱谷底走回到平坦地面。我想記錄這一趟爬坡路程,是什麼改變我的意願,從坐在谷底賴著不動到願意走起?是什麼讓我轉變想法,有了更多「怎麼做」的路
Thumbnail
狀況說明:A先生在大陸出差外遇後就堅持離婚,甚至告到法院,過程中給A太太的訊息都是咒罵,一段時間後又銷聲匿跡,A在身心俱疲深怕自己生病時來找我協助,我發現她一直有很深的孤獨與”一切都要靠自己”僵固信念,而她在溝通上的流動也卡住,在幾次的觀念說明與協助她轉化內在情緒之後,一次在她感覺自己狀況變好的時候
Thumbnail
狀況說明:A先生在大陸出差外遇後就堅持離婚,甚至告到法院,過程中給A太太的訊息都是咒罵,一段時間後又銷聲匿跡,A在身心俱疲深怕自己生病時來找我協助,我發現她一直有很深的孤獨與”一切都要靠自己”僵固信念,而她在溝通上的流動也卡住,在幾次的觀念說明與協助她轉化內在情緒之後,一次在她感覺自己狀況變好的時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