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電台 Podcast|EP5:台灣的升學主義現象(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全新一季EP.5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Sound on、KKBOX、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各大平台皆可收聽|
今天考試鑑別度不管怎麼分,總會分個高下
我們應該先想想:為何分數到了就應該要去念?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5:台灣的升學主義現象(下)
新番內容:
我看過很多家長,平常也沒有在關心考招制度,常常是自己小孩遇到了,才在說怎麼現在改成這樣我都不知道,雖然很少見,但最近開始出現學測或是基測世代的家長出現,我要再重提一下,考招制度嚴格來說,在根本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今天鑑別度不管怎麼分,45級分、60級分或是以前的聯考總分700分,總會分個高下,在不用分高下的情況下,該怎麼做篩選?
我們應該先想想:篩選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你覺得分數到了就應該要去念?是憑什麼?這是一種根本的心態,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
學習歷程是為了要你表現真正的自己,教授要看的理由是想知道你有沒有熱情,對教授來說,挑到有熱情的學生,遠遠比分數好的還要重要。
升學不是只有升學,升學前面的各種準備跟動作更加重要,目前的教改是強迫你思考這些問題,所以家長才會覺得痛苦。
想看更多教育文化?歡迎追蹤《王立第二戰研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開始進入「霧理」階段,這沒有錯字,筆者見過絕大多數放棄理化的都是從「聲音與波動」這節開始,理由很簡單,太過抽象。 抽象的解決方法三種,一種是用具體的比喻去表達,像有的老師會拿教具或放影片,另一種是透過題目練習,逐漸抓到抽象概念的意涵,最後一種就是放棄,去背吧。 頻率:每秒幾次,單位「次/秒」
全新一季EP.3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身為老師,要幫助孩子打開視野, 而不是刻意告訴孩子幾分選哪邊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3:台灣的升學主義現象(下) 新番內容:
理化用到的數學程度其實不高,但一般人沒辦法整合到文字敘述中,換言之理化的門檻,其實是看懂題目、抓出重點,其次才是怎樣解題。要從小培養才可以,這真的沒有速成辦法。若有家長小孩還小,就能先看到國中篇,那個人強烈建議,買一些科學自然類的百科書刊,漫畫的也可以,先讓小朋友早一點習慣科學語言。 物質 濃度
自然在國二正式進入理化篇,中學生最感到痛苦的一門科目,痛苦指數甚至超過數學。這不是唬爛,因為理化從過去聯考年代,就一直很接近素養題的概念,理化的題目只要稍微有點難度,都要結合語文能力,以及平時對自然的習慣程度,不然看到題目,陌生感極大。
第二季開始會新增加關於教育的篇章。 身為一名老師待過補習班跟家教,也在學校當老師久了,從市區到郊區橫跨範圍滿廣的,可以比較出不同學校的教法、學生素質、學校環境跟家長的想法。 我想第一集就從升學來講吧,因為升學是很多家長跟學生都感到焦慮的部分。
總之呢,你會是一個自由派,並不代表你就會無條件支持頭髮解禁,有人提出一個「染髮要有限度」,身為家長的你也可能投贊成票。因為對你來說,學生頭髮挑染沒關係,但弄成超級賽亞人就太驚悚。
開始進入「霧理」階段,這沒有錯字,筆者見過絕大多數放棄理化的都是從「聲音與波動」這節開始,理由很簡單,太過抽象。 抽象的解決方法三種,一種是用具體的比喻去表達,像有的老師會拿教具或放影片,另一種是透過題目練習,逐漸抓到抽象概念的意涵,最後一種就是放棄,去背吧。 頻率:每秒幾次,單位「次/秒」
全新一季EP.3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身為老師,要幫助孩子打開視野, 而不是刻意告訴孩子幾分選哪邊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3:台灣的升學主義現象(下) 新番內容:
理化用到的數學程度其實不高,但一般人沒辦法整合到文字敘述中,換言之理化的門檻,其實是看懂題目、抓出重點,其次才是怎樣解題。要從小培養才可以,這真的沒有速成辦法。若有家長小孩還小,就能先看到國中篇,那個人強烈建議,買一些科學自然類的百科書刊,漫畫的也可以,先讓小朋友早一點習慣科學語言。 物質 濃度
自然在國二正式進入理化篇,中學生最感到痛苦的一門科目,痛苦指數甚至超過數學。這不是唬爛,因為理化從過去聯考年代,就一直很接近素養題的概念,理化的題目只要稍微有點難度,都要結合語文能力,以及平時對自然的習慣程度,不然看到題目,陌生感極大。
第二季開始會新增加關於教育的篇章。 身為一名老師待過補習班跟家教,也在學校當老師久了,從市區到郊區橫跨範圍滿廣的,可以比較出不同學校的教法、學生素質、學校環境跟家長的想法。 我想第一集就從升學來講吧,因為升學是很多家長跟學生都感到焦慮的部分。
總之呢,你會是一個自由派,並不代表你就會無條件支持頭髮解禁,有人提出一個「染髮要有限度」,身為家長的你也可能投贊成票。因為對你來說,學生頭髮挑染沒關係,但弄成超級賽亞人就太驚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這一篇會介紹我當時填志願考量的點,例如面試時間、作備審的複雜程度(科系不要填得太廣泛太散)。透過我的經歷,大家應該能夠更好的了解現在的制度。還有蠻重要的一點是高三下的段考如何準備。個人申請的成績採計到三下,同步顧好段考也是重要的。希望學弟妹能夠通過我的經歷,讓自己在這個升學制度下能夠順利地走完~
Thumbnail
再過幾天,國三同學們將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考試:國中教育會考。  臺灣在免試入學的架構下,升學制度仍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會考實施多年,還是有很多家長對這制度一頭霧水;其實,要想弄清楚,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超額比序」?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家長的顛覆(習慣篇) ∣菜b導日記∣倒數865天(1) 承上,而其中顛覆之顛,首推「成績」! 孩子經歷會考的篩選,進入高中,成績應該都有基本水準。 所以當家長看到段考出來的分數是2開頭!3開頭的時候,真的會嚇一跳! 敝校是小校,但同仁大N的子弟就讀名校,聽說段考出來的成績,也是有科目全班都不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這一篇會介紹我當時填志願考量的點,例如面試時間、作備審的複雜程度(科系不要填得太廣泛太散)。透過我的經歷,大家應該能夠更好的了解現在的制度。還有蠻重要的一點是高三下的段考如何準備。個人申請的成績採計到三下,同步顧好段考也是重要的。希望學弟妹能夠通過我的經歷,讓自己在這個升學制度下能夠順利地走完~
Thumbnail
再過幾天,國三同學們將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考試:國中教育會考。  臺灣在免試入學的架構下,升學制度仍是避免不了的。  然而,會考實施多年,還是有很多家長對這制度一頭霧水;其實,要想弄清楚,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超額比序」?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家長的顛覆(習慣篇) ∣菜b導日記∣倒數865天(1) 承上,而其中顛覆之顛,首推「成績」! 孩子經歷會考的篩選,進入高中,成績應該都有基本水準。 所以當家長看到段考出來的分數是2開頭!3開頭的時候,真的會嚇一跳! 敝校是小校,但同仁大N的子弟就讀名校,聽說段考出來的成績,也是有科目全班都不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