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保護情緒化孩子,而不是對孩子的不舒服過度敏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是在養育憂鬱症兒童或情緒化的孩子時最常見的事情之一,他們的父母對情緒化的孩子情緒低落或憂鬱症孩子的悲傷感到非常不舒服。父母不僅對此感到不舒服,而且根據設計,他們可能會深受其影響。
憂鬱、悲傷被家長雙倍地表現出來,或者情緒低落被家長表現出來,當然,家長面臨著消除這種情緒的壓力。所以他們想讓孩子快樂,以免自己不快樂,因為他們陷入了對孩子的制約。然後他們讓他們的孩子編造理由,當理由不夠好,當他們的理由和答案不夠好時,他們聘請治療師來彌補原因,並聘請心理學家來彌補 原因,它一直在繼續——而且孩子沒有任何問題。
到時候就有了。對此毫無疑問。歡迎來到Prozac(百憂解,一種治療憂鬱症的藥物)的時代。現實情況是,你問他們的那一刻就是你告訴他們一些非常基本的東西的時刻。你對他們(孩子)說你病了。你有問題是因為你不開心,我們會解決它,不管你喜歡與否,因為你有問題。
每個人都知道幸福生活的虛偽。哪有這回事。當生命出現。幸福與否、好與不好、對與不對,真的不是重點。這就是瑪雅(Maia、Maya)。這只是生活。所以保護你的情緒化的孩子,保護你的孩子,保護他們,不要對他們的不適如此敏感。讓他們活出他們的不適,並鼓勵他們看到你認識到這並沒有錯。「哦,你今天很傷心。是啊,那又怎樣?你為什麼不去做一些有創意的事情。會對你有好處的。」不要把它變成,「哦,你今天很傷心,讓我使你開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0會員
581內容數
自學自修實踐及分享 Human Design 人類設計/人設圖/人類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獨一無二的Projector 的其他內容
一個開放的頭頂中心和Ajna(眉心、邏輯)中心。頭頂和Ajna開放的人的「非我」Mind(頭腦思維)專注於無關緊要的事情,並假裝確定自己的想法。
Human Design並沒有告訴你什麼是對的或錯的。它從不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行動——它只是提供非常實用的工具來指導你採取你自己的正確行動。在這一點上,它非常像一種新形式的「禪」。
作為一個Projector,你必須開始瞭解一些事情,就是你必須能夠以某種方式清理你的Aura(磁氣場、能量場),你必須這樣做。每天八九個小時,你能夠進入一個安全的環境,你的Aura得到保護,這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大約70%的人類都有一個開放的Head(頭頂)中心,這是精神壓力和靈感的中心。Not-self「非我」受這個開放中心的制約,專注於對你個人而言並不重要的想法,並認為它們很重要。
我越來越擔心人類對2027年的周期變化缺乏準備,因為我認為沒有人真正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且,我不認為他們有能力應對過渡,因為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一直處於Cross of Planning(規劃的交叉點/十字架);一直,一直,一直在「規劃的交叉點」。
所有這些恐懼——對金錢的恐懼、對健康的恐懼、對權威的恐懼、對過去的恐懼、對明天的恐懼、對失敗的恐懼、對我們無法生存的恐懼——所有這些基本上都是對不足、是不完整的恐懼。出於這種基本的恐懼,我們會尋找能讓我們感到完整的事物或人。
一個開放的頭頂中心和Ajna(眉心、邏輯)中心。頭頂和Ajna開放的人的「非我」Mind(頭腦思維)專注於無關緊要的事情,並假裝確定自己的想法。
Human Design並沒有告訴你什麼是對的或錯的。它從不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行動——它只是提供非常實用的工具來指導你採取你自己的正確行動。在這一點上,它非常像一種新形式的「禪」。
作為一個Projector,你必須開始瞭解一些事情,就是你必須能夠以某種方式清理你的Aura(磁氣場、能量場),你必須這樣做。每天八九個小時,你能夠進入一個安全的環境,你的Aura得到保護,這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大約70%的人類都有一個開放的Head(頭頂)中心,這是精神壓力和靈感的中心。Not-self「非我」受這個開放中心的制約,專注於對你個人而言並不重要的想法,並認為它們很重要。
我越來越擔心人類對2027年的周期變化缺乏準備,因為我認為沒有人真正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且,我不認為他們有能力應對過渡,因為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一直處於Cross of Planning(規劃的交叉點/十字架);一直,一直,一直在「規劃的交叉點」。
所有這些恐懼——對金錢的恐懼、對健康的恐懼、對權威的恐懼、對過去的恐懼、對明天的恐懼、對失敗的恐懼、對我們無法生存的恐懼——所有這些基本上都是對不足、是不完整的恐懼。出於這種基本的恐懼,我們會尋找能讓我們感到完整的事物或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