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憂鬱或困難,父母成為孩子美好陪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經歷困難不一定是會勝利,但經歷困難給予我們的是底氣,是我們為什麼值得的回答。」——《一隅有花 Gentle Plants Calendar》⁣⁣⁣⁣


最近朋友的女兒有些憂鬱症的初期症狀,我認識這個朋友一陣子了,他跟我很不同,我是一發生什麼事,就到處訴說的人,甚至現在都講到網路上來了(?)。但朋友不是,從我認識他以來,他就非常獨立堅強,有事情通常也是自己承擔、默默消化。因此,在他說出女兒的狀況時,比起他女兒,說真的我更擔心他。⁣⁣⁣⁣⁣⁣


「如果你需要聊聊可以跟我說。」

⁣⁣⁣⁣『我有需要。』⁣


⁣⁣⁣⁣⁣我有點意外,因為以前即便我發出邀請了,朋友依舊會婉拒我的好意,我只能遠遠的關心他,尊重他的選擇。但最近的相處,也讓我感受到朋友的變化,他正試著突破自己的舒適圈。過去,「訴說」並不是他照顧自己的方式,現在的他,也在適應一種新的安頓身心的方法。⁣⁣⁣⁣⁣⁣⁣⁣


就這樣,昨晚我陪他談了一個多小時。剛開始時,我靜靜地聽他說,過程中感受到他很多的情緒,自責、擔心、焦慮,還有好多對未來的不安。我就是聽,不急著做什麼,對感受豐富的我來說,我知道很多時候是需要讓情緒流動一段時間,等情緒宣洩夠了,理性才有機會回來。


⁣⁣⁣⁣我在聽他訴說的過程,其實幾度都想掉眼淚,我看到一個好盡責、盡了全力的媽媽,已經做了他所能做的全部,卻還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我真的好心疼。但我同時也很感謝自己,長期在敘事治療的浸泡與學習,以前的我遇到這樣的狀態,會急著想告訴他,我對他的看見,可這樣做通常效果都是有限的。因為當事人就是自己看不見,才會卡住,他如果能夠相信自己做得夠好,就不會自責了,不是嗎?⁣⁣⁣⁣



我覺察我的狀態後,不急著給回饋、建議或任何評價,而是用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他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也就是,不要只說自己沒做好的部分,也讓他去述說,他做到了哪些?⁣⁣⁣⁣⁣⁣


「你覺得為什麼女兒男友請她去看醫生,她不願意,但你勸她去,她卻願意去呢?」⁣⁣⁣⁣


「為什麼女兒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覺察自己的狀態,並選擇就醫?你對他的影響是什麼?」⁣⁣⁣⁣


「你自己也經歷過憂鬱,你覺得女兒從你的身教示範學會了什麼嗎?」⁣



⁣⁣⁣⁣⁣我從朋友過去如何陪伴自己走過憂鬱情境,再到她怎麼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女兒,從孩子小時候,一步步陪著女兒表達自己,讓朋友慢慢訴說,把一個個有力量的故事說回來,而不停留在他沒做好的單薄問題故事中。⁣⁣⁣⁣⁣⁣⁣⁣


這真的是我很喜歡敘事的部分,敘事治療相信,人沒說出口的故事,永遠是比說出口的多。當我們有機會透過好奇探問,去讓主角說出問題故事底下,他蘊藏的有力量故事版本,他就有機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並長出獨特智慧,去面對眼前的困境。⁣⁣⁣⁣


在他一邊說的過程,我腦中也一直有個畫面是,媽媽過去走過憂鬱,並於從小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停地把自己的智慧與經驗,傳承給女兒。現在考題來了,兩人又要一起肩並肩,走一段人生的旅程,但好在女兒身邊有好多的資源。我想最大的安定力量,莫過於身邊有個愛她、了解她又有類似經驗的媽媽陪著,這畫面真的好美啊!


⁣⁣⁣⁣⁣⁣『我理智上都知道,但忍不住還是想努力做到120分耶!我是不是應該再放鬆一點?』⁣⁣⁣⁣


「⋯⋯你自己覺得呢?想努力到120分是因為什麼嗎?」⁣⁣⁣⁣


『阿我知道了,我覺得做到120分就可以迅速拉女兒跳出憂鬱,讓他不用經歷這些辛苦。』⁣⁣⁣⁣⁣⁣


⋯⋯⋯真希望昨晚她可以看到我的表情啊⋯⁣⁣⁣⁣⁣⁣


『我的想法真的很不理性欸,好啦你可以笑我,而且明天你粉專有東西可以寫了啦!』


⁣⁣⁣⁣⁣⁣她說完,我們兩個人都笑了。我知道她已經從焦慮、不安,覺得自己是個不夠好的媽媽,移動到看見自己的盡力與不容易,也對接下來要面對的狀況有更多的信心。不可思議的是,我與他結束通話後,她跟女兒聯絡,發現女兒也找到方法安頓了自己。⁣⁣



⁣⁣⁣⁣⁣「談話後,和女兒通電話,她竟然也在啟程,走上相似的歷程。⁣⁣⁣⁣在他的戲劇裡,她是英雄,我就是師傅,師傅就是走過英雄之旅,獲得智慧,可以把智慧傳承下去的角色。⁣⁣⁣⁣你腦中想像的畫面就是如此,我很喜歡,而且女兒已整好行囊,準備啟程了...我相信她有力量經歷這些,因為她不只有自己,有盟友,有師傅...陪著她。」⁣⁣⁣⁣⁣


⁣早上朋友傳來訊息跟我說。我也很替他們開心,我常覺得父母照顧好自己,用身教做示範,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孩子會看著我們的背影,帶上我們的愛與支持,長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走上人生旅程。而可以當這樣的父母,真的就足夠好了。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照顧好自己並活出幸福~⁣
曾擔任公務員,過去人生皆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公務生涯十年身體不斷發出吶喊、反覆憂鬱,最終在學習敘事陪伴並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後勇敢辭職,由憂鬱地獄翻轉成幸福人生的追夢之旅。分享幸福育兒與生活的點滴,歡迎來玩~ 目前藉由創作文字及陪伴對話,協助人找到心裡的聲音並活出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透過敘事治療的「氛圍」,我們可以感受到成員之間的接納和涵容。在這樣的氛圍中,參與者可以舒適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並在共同創造的安心信任空間中感受到價值。除了照顧好自己外,也能再接住身邊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一起幸福。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受訓成為助人者時的經歷。她遇到過不同風格的專業個案,而他們的反應對她的自信產生了巨大影響。透過敘事治療的方式,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與主導權。文章用詞溫暖,強調了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反思了每個人所傳遞語言的影響。最後,她鼓勵讀者從善意、溫暖的角度與他人交流,以提升幸福感。
「謝謝你的文章與分享,我決定要離職了,謝謝你給我勇氣脫離舒適圈。」⁣⁣⁣⁣某天晚上我準備要睡覺前,收到一則訊息,又一個人想帶自己離開公職,跳脫不適合自己的環境。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憂鬱症時期的感受與成長,以及友情與陪伴的重要性。通過陪伴他人,作者發現了身心愛的流動與善循環,並因此獲得了成長和心靈上的滿足。這篇文章的主旨在於鼓勵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增加喜愛的事情,並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對於從小努力的人來說,如何調整努力方向是一個重要課題。透過努力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或努力讓生命不留遺憾。當可以朝著這方向努力,努力對我而言就不會是辛苦,而是通往幸福的必要途徑。
透過敘事治療的「氛圍」,我們可以感受到成員之間的接納和涵容。在這樣的氛圍中,參與者可以舒適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並在共同創造的安心信任空間中感受到價值。除了照顧好自己外,也能再接住身邊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一起幸福。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受訓成為助人者時的經歷。她遇到過不同風格的專業個案,而他們的反應對她的自信產生了巨大影響。透過敘事治療的方式,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與主導權。文章用詞溫暖,強調了溫暖與支持的力量,反思了每個人所傳遞語言的影響。最後,她鼓勵讀者從善意、溫暖的角度與他人交流,以提升幸福感。
「謝謝你的文章與分享,我決定要離職了,謝謝你給我勇氣脫離舒適圈。」⁣⁣⁣⁣某天晚上我準備要睡覺前,收到一則訊息,又一個人想帶自己離開公職,跳脫不適合自己的環境。
本文內容介紹了作者從公職離職後,接觸到《神心態》此書的閱讀心得。從設定清晰的目標、用科學方法打造強韌的內心、將目標視覺化,作者分享了一些在離職後實踐的經驗。此外,作者提供了一個即將舉辦的工作坊的報名表。如果你已經努力了但仍無法活出夢想中的生活,不妨閱讀本書或參加工作坊。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憂鬱症時期的感受與成長,以及友情與陪伴的重要性。通過陪伴他人,作者發現了身心愛的流動與善循環,並因此獲得了成長和心靈上的滿足。這篇文章的主旨在於鼓勵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增加喜愛的事情,並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對於從小努力的人來說,如何調整努力方向是一個重要課題。透過努力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或努力讓生命不留遺憾。當可以朝著這方向努力,努力對我而言就不會是辛苦,而是通往幸福的必要途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女性面對憂鬱症的生活,最終如何找回自我,充滿勇氣與力量。文章充滿了積極向上的訊息,也有助於幫助其他正面面對憂鬱情緒的人,同時提到了書籍《親愛的我 Oh! Dear Me 250天憂鬱症紀實》。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的挑戰,以及家人和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而作者在過程中慢慢長出力氣與希望,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助人者。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憂鬱症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從中汲取的力量和成長。文章激勵人心,呼籲人們善用語言的力量和同理心,對憂鬱症患者給予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女性面對憂鬱症的生活,最終如何找回自我,充滿勇氣與力量。文章充滿了積極向上的訊息,也有助於幫助其他正面面對憂鬱情緒的人,同時提到了書籍《親愛的我 Oh! Dear Me 250天憂鬱症紀實》。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的挑戰,以及家人和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而作者在過程中慢慢長出力氣與希望,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助人者。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憂鬱症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從中汲取的力量和成長。文章激勵人心,呼籲人們善用語言的力量和同理心,對憂鬱症患者給予尊重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