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17

《禪林寶訓》卷一 0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6.5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舜老夫曰:

「傳持此道,所貴一切真實。

別邪正,去妄情,乃治心之實。

識因果,明罪福,乃操履之實。

宏道德,接方來,乃住持之實。

量才能,請執事,乃用人之實。

察言行,定可否,乃求賢之實。

不存其實,徒炫虛名,無益於理。

是故人之操履,惟要誠實。苟執之不渝,雖夷險可以一致。」

《二事坦然菴集》


【演蓮法師譯文】

曉舜禪師說:

「傳承持守此無上妙道,最可貴的是要做到一切真實。

比如說,能夠辨別邪正,斷除妄情,保持正念,這是治心的真實。

知因識果,明白罪福的由來,從而滅罪修福,這是操行的真實。

弘揚道德,引導學者,領眾修行,這是住持的真實。

選拔有才能的人,給予安排適當的執事,這是用人的真實。

觀察各人的言行,確定是否可以委其重任,這是求賢的真實。

以上略舉五條大要。至於其它凡一切所作,如不存真實,徒然負一虛名炫耀於人,無論對己對人、於事於理都是沒有益處的。

所以一個人的品行操履,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誠實,如果能堅持這個原則而不改變,無論處在順境逆境,都能始終保持一致。」

raw-image

良因贊曰:

如《維摩詰經》所說:「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

所以一切都是同類相感。

如果常觀察內心的真妄,而不隨妄轉,

並重視罪福因果之真操實履者,

自能感召同樣素質之同伴。

若不以此為重,但以才能、言行來判斷他人者,

往往會被現象所迷惑,而茫然無所歸。

修行人一切往因果上會!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6.1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舜老夫賦性簡直,不識權衡貨殖等事。 日有定課,曾不少易,雖炙燈掃地,皆躬為之。 嘗曰:『古人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戒,予何人也?』雖垂老其志益堅。 或曰:『何不使左右人?』老夫曰:『經涉寒暑,起坐不常,不欲勞之。』」 《二事坦然菴集》
《禪林寶訓》 2014.5.30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 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 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辯, 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 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 用是觀之,尤宜謹畏。」 《九峯集》
《禪林寶訓》 2014.5.29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於人。 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 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 《與九仙詡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禪師說: 「作為化導一方的住持,要想將自己所修所悟的佛法妙理輾轉示教於人,
《禪林寶訓》 2014.5.25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妙道之理,聖人嘗寓之於《易》。 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然後奇言異術,間出而亂俗。 逮我釋迦入中土,醇以第一義示人,而始末設為慈悲, 以化眾生,亦所以趨於時也。 自生民以來,淳樸未散,則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 大道寥寥莫之返,良可
《禪林寶訓》 2014.5.24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璉和尚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先,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曆觀前輩,立身揚名於當世者,鮮不學問而成之矣。」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和尚說: 就不能明白為人處世的種種道理。 良因贊曰:
《禪林寶訓》 2014.5.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謂大覺曰: 「古聖治心於未萌,防情於未亂。蓋豫則無患。 所以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而取諸豫也。 事豫為之則易,卒為之固難。 古之賢哲,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者,誠在於斯。」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禪師對大覺懷璉禪師說:
禪林寶訓 2014.6.1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舜老夫賦性簡直,不識權衡貨殖等事。 日有定課,曾不少易,雖炙燈掃地,皆躬為之。 嘗曰:『古人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戒,予何人也?』雖垂老其志益堅。 或曰:『何不使左右人?』老夫曰:『經涉寒暑,起坐不常,不欲勞之。』」 《二事坦然菴集》
《禪林寶訓》 2014.5.30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 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 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辯, 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 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 用是觀之,尤宜謹畏。」 《九峯集》
《禪林寶訓》 2014.5.29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於人。 先須克己惠物,下心於一切。 然後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 《與九仙詡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禪師說: 「作為化導一方的住持,要想將自己所修所悟的佛法妙理輾轉示教於人,
《禪林寶訓》 2014.5.25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曰: 「妙道之理,聖人嘗寓之於《易》。 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然後奇言異術,間出而亂俗。 逮我釋迦入中土,醇以第一義示人,而始末設為慈悲, 以化眾生,亦所以趨於時也。 自生民以來,淳樸未散,則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 大道寥寥莫之返,良可
《禪林寶訓》 2014.5.24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璉和尚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先,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曆觀前輩,立身揚名於當世者,鮮不學問而成之矣。」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大覺懷璉和尚說: 就不能明白為人處世的種種道理。 良因贊曰:
《禪林寶訓》 2014.5.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謂大覺曰: 「古聖治心於未萌,防情於未亂。蓋豫則無患。 所以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而取諸豫也。 事豫為之則易,卒為之固難。 古之賢哲,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者,誠在於斯。」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禪師對大覺懷璉禪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