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密涅瓦大學80個思考習慣,擴展自己的邊界,世界越變,你越強 (讀書心得)

2022/04/2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同為教育工作者,閱讀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這本由李佳達、劉劭穎、黃禮宏三位產官學領域的大叔合著,好奇為何他們都在中年有成之時「驀然回首」不約而同去念一所全球目前最創新且申請難度比哈佛、史丹佛等名校更難考的學校?而且這間沒有校園線上上課的學校,招收來自全世界學生,並且要求在4年內必須移動到全球7個城市學習,這間學校就是密涅瓦大學 (Minerva University),它的存在已經顛覆全世界對高等教育的想像。
「究竟,是什麼樣的養成教育,會讓我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學校是否有幫助學生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呢?」
「應對複雜的決策跟人際問題,該學些什麼可以幫助我們面對未知未來?」
「未來的教育應該長成什麼樣貌?」
「高等教育想要培養出怎樣的學生?」
《數位時代》發行人詹宏志曾經說過:
「每一個疑惑的背後,都有一本書。更多時候讀了一本書之後,才知道那個疑惑、年代和解答。你今天的模樣,就是你過去閱讀的總和…閱讀是一種對自己的不滿足,對世界的不滿足,只要我們還想理解世界,閱讀就不會停下來…」
我想,很多老師、家長對於教育的疑惑跟後疫情時代下對線上學習的突破,這本書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都提供了一個思考框架,並且用很實務、具象的現身說法,描繪出他們親自走過一趟密涅瓦未來教育的模樣。
小弟有幸與李佳達律師(右二)、劉劭穎醫師(左一)、黃禮宏講師(右一)三位產官學領域作者合影

你是先「看見問題」還是先看見「邊界」,老師的眼界決定學生的世界

曾聽長輩說過:「看一個人的趣味,你不能看他喜歡什麼,要看他不能容忍什麼。」記得當時我很疑惑:「一個人喜歡琴棋書畫,射御書數,不就是顯示出一個人的趣味?為什麼跟他不能容忍什麼有關?」
後來偶然間讀到「心理邊界」一詞才恍然大悟,原來每個人心理都有個無形的邊界,維基百科上對心理邊界的解釋是:
透過這個邊界,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許的行為,以及當別人越界的時候,自己該如何回應
當有人越過了這條隱形的邊界,我們可能會有「恐懼」的情緒,其中包含焦慮(對恐懼的想像)或是羞恥感(對社會關係的失衡),是最可以觀察一個人的個人特質的方式。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看一個人的趣味,要看他不能容忍什麼,因為「能容忍」意味著邊界的擴張,邊界要能夠擴張,跟你讀過多少書、做了多少事、認識多少人無關,而是跟你這個人的思考習慣 (Habits of Mind) 有關;思考習慣就像是手機的操作系統,後天的學習、知識、技能都是一個又一個的App,但你手機的操作系統的「心理邊界」將決定整支手機可以支撐到哪裡。
這本書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的作者之一李佳達老師,算是在我所認識的人脈中「心理邊界」數一數二「軟Q」有「彈性」的了;他總是可以將複雜的變化當有趣,爆肝的作業當好玩;從認識到現在,他總是在挑戰自己的極限,一手抱著雙胞胎女兒換著尿布,另一手依然追著黑洞照片、火箭登月紀錄影像或是NFT的最新時事,嘴巴說著好忙,心中卻把升級「自己」這個「操作系統」視為有趣,我想這應該是思考習慣帶給他把看似不相關的知識、技能,串聯成一個操作系統,並且在他的生命中發揮綜效。
臉書(Facebook)提醒我,跟佳達老師是從2017年3月以來的朋友,但我們因為心智圖發讓我在大學時期(2010年左右)就認識佳達老師,且聆聽過他的「國考就靠心智圖」系列線上課,當時他對心智圖的見解跟其他人已然不同,他強調要溯源、飛到英國找到課程創始人團隊學習數位心智圖操作,重新詮釋心智圖的應用跟概念,雖然當時的我很難理解佳達老師的想法,但現在回頭看佳達老師一路走來,確實是一直在蛻變,他告訴我:「千萬不要因爲很會用心智圖,而被定義成只會教心智圖的老師。」因為我們的生命都不僅如此,也不該被這麼地輕易定義,我也是直到近期才能體會這句話,學習工具應該要來服務人,而非成為限制,我們自己的名字,其實比社會標籤更為重要。
有幸在新書出版後22天獲得三位作者署名贈言,彌足珍貴
這本書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我特別喜歡幾個案例,像是高等教育問題(第56頁)、VIP病人(第103頁)、命名主張追求(第122頁)、加州森林大火案例(第156頁)、雙胞胎取名字(第164頁)、公司員工健康食物的選擇(第171頁)、心理健康(第184頁)、易經演算法(第200頁)、決策樹(第217頁)等,領域多元且層次豐富,並且把「學到就要拿來用」這個學習移轉(far transfer)概念實踐的非常徹底,這其中確實應用到80多種應對未知的能力,總共分成四大決策思考習慣,分別是
  1. 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2.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
  3. 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s)
  4. 決策思維(Decision Making)
這本書中將能力也做了清楚的分類表格,提供給各位有方向的選擇,有效率的逐步培養出應對未知的能力習慣。
書中整理〈密涅瓦思考習慣清單〉,完整解析80個應對未知的必修課!製圖:李佳達老師

永遠把自己保持通道開放,湧現出最複雜且獨一無二的你自己

麥肯錫在2021未來工作能力調查報告中,訪問了全球15個國家18000名受訪者,總結出4大類56項最重要的未來工作能力,不過這些能力又是有著怎樣的共通情境?為什麼在未來的職場這些能力不可或缺?這部分寫在整個報告的前言當中,麥肯錫研究團隊列出未來工作場景中會出現的三大挑戰:
1. 自動化和強人工智慧的科技發展
2. 工作環境的高度數位化
3. 工作型態和方式的快速變遷
在未來,重點早已不是什麼行業會被AI取代,而變成「我該如何跟AI一起協作,補足AI做不到的部分?」,該問自己:「你能否在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系統中提供新價值?」、「你是否可以無縫銜接各種數位工作環境 ?」、「你是否可以快速轉換與適應新的工作型態?」
密涅瓦大學的思考習慣訓練,其實就是將分科的知識打包成有結構化的思考習慣,幫助我們透過主動學習、案例討論來應用跟遷移知識,用來應對未來複雜且快速的挑戰;我個人有幸可以成為決策思考力認證的引導師,雖然我的領域主要專注在媒體跟體育教育,看似好像沒有直接跟我的本質能力連結,但這堂課確實開啟了我對線上學習的新的想像,更累積了許多橫跨歷史、科技、醫療、環境等領域的觀察案例,讓我學習用更全局、宏觀的視角看待自己跟各種的可能性。我在這個過程中,真實地拿出我想要創辦運動員生涯規畫發展協會的想法跟大家討論,並且聆聽不同領域的同學們的回饋跟建議,現在我很開心自己已經建立起協會、連結資源跟企業夥伴開創運動員講師培訓計畫,並且未來也將跟更多組織單位合作,湧現出新的可能性,這些都是一點一滴從結構化思考習慣中萃取出來的小成果。
作者受邀為「大歷史湧現」高中首發班級台中女中繪製課堂紀錄後,與李佳達老師合影

改變了自己對世界的思考方式,這個世界就會為你改變

這個世界很複雜,我們一生都無法百分之百理解,但最棒也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透過學習讓自己比昨天理解的更多。永遠把自己保持通道開放,如同書中所言,學習就是在滿足我們自己探索世界的渴望,以及獲得適應這個世界所需要的工具,我覺得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書中提到的決策思考習慣,就像是現代人的獨孤九劍,要知道獨孤九劍是一門沒有「存量」的功夫,它的核心就是「無招勝有招,無極生有極」,面對複雜變化且充滿未知的複雜未來,持續進化的決策思考習慣看似沒有固定的章法跟套路,好像各領域都可以遷移應用沒有標準答案,卻是見招拆招,不斷依據新的形勢,做出新的判斷,持續變化不垮台,持盈保泰的秘訣其實就是接受並且擁抱可以持續改變的自己。
密涅瓦大學創辦人班‧尼爾森(Ben Nelson)在一次訪談中被問到:「密涅瓦錄取率這麼低,篩選標準這麼嚴,你們到底想要找怎樣特質的學生呢?」他回答道:
「我們想找的學生不只要有很好的天賦,有能力學習更深刻的知識,他更需要實際展現出他的熱情和努力。我們發現,一個擁有好的天賦,還能不斷努力去拓展自己邊界的人,都有一種特色,就是他們都具備一種特別的謙遜。我們要找的,就是這種謙遜。」
這本書的三位作者,都擁有這種跨越自我邊界特別的謙遜,對學習懷抱熱情(而且不管自己幾歲XD),並且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因為謙遜所以願意空杯改變,因為謙遜所以可以承擔更多。
我想再次謝謝佳達、禮宏哥和劉劭穎醫師,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真的是一本所有教育界人士都應該看的書,不是因為作者實際走過後所描繪的密涅瓦大學教育多麼地棒或獨特,而是讓我們看到,未來教育還可以有更多的可能,這本書的三位作者聚在一起,綻放出有如「三位一體」般的光芒,希望可以試著用密涅瓦大學的思考習慣,建立起學習移轉的主動性,照亮台灣的教育現場。
五位第一屆決策思考力引導師群,完整師資共12位,決策思考力課程與師資內容請見網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