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70北宋/邵雍〈戒子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凶之謂也。
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凶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滛樂禍,疾良善如讎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絶嗣。或曰不謂之凶人,則吾不信也。
傳有之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凶人乎?《皇朝文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澠水燕談錄》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經商。 (2)長(zhǎng)厚:年長而厚道(厚:寬厚)。 (3)盜:小偷。 (4)乃:原來。 (5)素:向來。 (6)邪:同“耶”,表疑問、反問語氣。 (7)十千:指十千(銅錢)。 (8)去:離開,使去:拿走。 (9)延:聘請。掖:教育。
注釋 ①“物象精華”句:萬物萬象之精華,天地宇宙之奧妙,這些知識從古傳至今,從中華傳至四夷,使後世的生民眼觀而心會,靠的是什麽載體呢? ②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幾何:隻靠著瑣屑的言語相傳,又能傳後人多少呢? ③寸符:一寸寬的文書憑證。 ⑥聖頑:聖賢與愚頑。 ⑦障風、護物:糊窗戶、包東西。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①罵詈ㄌㄧˋ:責罵。 ②斫ㄓㄨㄛˊ:砍殺。 ③君尊候:你父親的氣色。 ④白:告訴。 ⑤作聲:口念咒語。 ⑥向:從前。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澠水燕談錄》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經商。 (2)長(zhǎng)厚:年長而厚道(厚:寬厚)。 (3)盜:小偷。 (4)乃:原來。 (5)素:向來。 (6)邪:同“耶”,表疑問、反問語氣。 (7)十千:指十千(銅錢)。 (8)去:離開,使去:拿走。 (9)延:聘請。掖:教育。
注釋 ①“物象精華”句:萬物萬象之精華,天地宇宙之奧妙,這些知識從古傳至今,從中華傳至四夷,使後世的生民眼觀而心會,靠的是什麽載體呢? ②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幾何:隻靠著瑣屑的言語相傳,又能傳後人多少呢? ③寸符:一寸寬的文書憑證。 ⑥聖頑:聖賢與愚頑。 ⑦障風、護物:糊窗戶、包東西。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①罵詈ㄌㄧˋ:責罵。 ②斫ㄓㄨㄛˊ:砍殺。 ③君尊候:你父親的氣色。 ④白:告訴。 ⑤作聲:口念咒語。 ⑥向:從前。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旦產生執著,前途唯有痛苦,沒有例外。 揀選好的,挑掉不好的,迎向快樂,避開痛苦,趨吉避凶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性。不過呢,在某些情況下,人會選擇趨兇避吉。儘管違背了人性,許多人依然樂此不疲。 這些人,就是好人。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8)善と悪 善と悪、それは何ですか?  善意は善を意味し、悪意は悪を意味し、おそらくそれはそれでい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善行とは他人にあなたを尊敬させることであり、悪行は他人にあなたを拒絶させることです。  だから。。。 性悪(善)の理論と、悪の不在と善のなさ、悪と善があるという理論を見てみま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是指,累積善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 福氣,是累積來的,而不是求來的,積善,也會遇到壞事,但一定會有好結局,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就對了。 無論我們身處在任何低潮或艱困之中,即便是行經生命幽谷,永遠也不要失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一旦產生執著,前途唯有痛苦,沒有例外。 揀選好的,挑掉不好的,迎向快樂,避開痛苦,趨吉避凶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性。不過呢,在某些情況下,人會選擇趨兇避吉。儘管違背了人性,許多人依然樂此不疲。 這些人,就是好人。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8)善と悪 善と悪、それは何ですか?  善意は善を意味し、悪意は悪を意味し、おそらくそれはそれでい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善行とは他人にあなたを尊敬させることであり、悪行は他人にあなたを拒絶させることです。  だから。。。 性悪(善)の理論と、悪の不在と善のなさ、悪と善があるという理論を見てみま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是指,累積善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 福氣,是累積來的,而不是求來的,積善,也會遇到壞事,但一定會有好結局,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就對了。 無論我們身處在任何低潮或艱困之中,即便是行經生命幽谷,永遠也不要失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