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02-做中學持續強化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做中學、學中做,我們都是從不會學到會,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注定什麼都會,尤其是接觸過往不曾接觸的相關學問與專業,所需要投入的心力與時間都是需要的。而這樣的原理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讓學習者在實際操作的體驗中學習,進而獲得對於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體驗中學習

體驗中學習

而過程中學培養的機制,除了獲得知識上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從中獲取到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利未來在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夠有效排除難題。其機制最早來至於杜威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是直接體驗的活動形式,即是透過經驗的產生作為條件,賦予學習者經驗的成長。

逐步成長

逐步成長

而是否只要做一次就夠了?筆者就曾經閱覽一本書,作者為約瑟夫‧巴德洛克先生,書名為「默默領導」,裡面有一段話與我們今天提到的內容息息相關;那便是:「逐步推進並展開行動,往往是改善現況最好與最快的方法。」

避免希望能夠透過一次的體悟學習,就能一次到位。
殊不知這樣培育方式,某方面來說對於學習者來講,也是潛在的風險。因其對解決問題的掌握,仍屬知識穩固且屬於一知半解的狀態。筆者分享在做中學要提高效果的話,可以參考以下的方式進行展開:

執行前先做好計畫能提高學習效益

執行前先做好計畫能提高學習效益

一、定義階段

「做事沒計畫,盲人騎害馬」,當要展開執行前,沒有展開相關計畫,同於方向容易發生偏移,進而成效不彰,效果不好。若能先定義培訓目標,依照目標展開相關的活動指標,進而切分到學習計畫,由上至下細分化,讓受訓者知其然亦知所以然,所帶來的效果,會是清楚可晰的。

二、領路人機制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基本上在培訓成長的路途中,我們會建議受訓者,在學習階段中,除了有階段性目標培訓外,各個階段的領路人(教練、助教、老師、學長..等)可以給予知識上的授課,與理論的定義說明。可以帶給學習者能有多元的觀點去看待不同領路人的手法,從中臨摹出更為緊密的認知結構,以強化學習的成效。

三、及時修正與反饋

當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技藝與知識,從中運行時,一定會有做得好的地方,有待加強的方向,那檢核所做的事是否正確,這個概念就顯得相當重要。若做了不修正,不反饋,那成效則為大打折扣。

持續學習持續成長

持續學習持續成長

四、成為Giver

當你做中學得到一定的累積後,其實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知識脈絡可以進行分享,這個時候筆者就會建議,成為一個Giver,分享你所了解的知識,為了要順利分享你的知識,大腦就會強化本身對於知識的認知結構。進行資訊收集、建構與發佈。每一個環節都是刺激強化認知點。

以上的方向供熱愛學習的你/妳做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巨橙思維的沙龍
13會員
24內容數
巨橙思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07
「之前請你處理的案子,現在目前的進度如何?上次交辦完之後,就沒有下文」王經理詢問著陳專員。「經理,之前提的案子,我想說沒有時間限制,就還沒有開始運作。」陳專員支支吾吾向王經理回報著。。。
Thumbnail
2022/05/07
「之前請你處理的案子,現在目前的進度如何?上次交辦完之後,就沒有下文」王經理詢問著陳專員。「經理,之前提的案子,我想說沒有時間限制,就還沒有開始運作。」陳專員支支吾吾向王經理回報著。。。
Thumbnail
2022/04/12
回到一開始所提到的,針對後續要進行的活動、規劃、事件,若有進行清單化的方式進行陳列,來安排紀錄,其實對工作運作時,所帶來的幫助其實是非常棒的。但大多數使用代辦清單的方法,就是將要記住、要完成的事情寫上去,並且設定一個時間去完成,來確保並提醒自己不會忘記。
Thumbnail
2022/04/12
回到一開始所提到的,針對後續要進行的活動、規劃、事件,若有進行清單化的方式進行陳列,來安排紀錄,其實對工作運作時,所帶來的幫助其實是非常棒的。但大多數使用代辦清單的方法,就是將要記住、要完成的事情寫上去,並且設定一個時間去完成,來確保並提醒自己不會忘記。
Thumbnail
2022/04/02
1.分享書中知識與智慧 2.分享個人體悟與職場工作談 3.展開對於一些事物觀察的構面(new)
2022/04/02
1.分享書中知識與智慧 2.分享個人體悟與職場工作談 3.展開對於一些事物觀察的構面(new)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年《駭客任務》電影剛上映時,阿蒙還是學生身份,每次考試時遇到一本本比磚頭還重的原文書,總是會想起電影裡的Neo和Trinity,不論他們想要學習武術,或是駕駛直升機,只要把相關的程式「下載」到腦袋裡,用不到幾秒鐘的時間就能馬上學會,那是我心中不免感嘆:如果這能夠成為現實就好了!
Thumbnail
當年《駭客任務》電影剛上映時,阿蒙還是學生身份,每次考試時遇到一本本比磚頭還重的原文書,總是會想起電影裡的Neo和Trinity,不論他們想要學習武術,或是駕駛直升機,只要把相關的程式「下載」到腦袋裡,用不到幾秒鐘的時間就能馬上學會,那是我心中不免感嘆:如果這能夠成為現實就好了!
Thumbnail
被動學習能帶來知識,主動練習則帶來技能。 學習捷徑,不是簡化,而是方法。 1.學習前 - 知道為何,才能如何 後設學習:動機 後設學習,學習關於學習這件事。隱藏在表面之下的龐大豐富知識,多語言者學習語言會更有優勢。 在學習前,先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確定學習所帶來想要的效果,才能聚焦在最
Thumbnail
被動學習能帶來知識,主動練習則帶來技能。 學習捷徑,不是簡化,而是方法。 1.學習前 - 知道為何,才能如何 後設學習:動機 後設學習,學習關於學習這件事。隱藏在表面之下的龐大豐富知識,多語言者學習語言會更有優勢。 在學習前,先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確定學習所帶來想要的效果,才能聚焦在最
Thumbnail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這句話我們一定不陌生,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但是,對許多人來說,學習可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面臨許多挑戰和困難,這些可能會使我們感到挫敗。因此,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如何有效地學習,並克服困難。 1訂定目標 首先,
Thumbnail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這句話我們一定不陌生,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但是,對許多人來說,學習可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面臨許多挑戰和困難,這些可能會使我們感到挫敗。因此,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如何有效地學習,並克服困難。 1訂定目標 首先,
Thumbnail
《高手學習》是一本講學習方法的書,作者將學習相關書籍、研究、理論整理歸納出觀念跟方法,作者將這些觀念從他的角度重新詮釋,邏輯之清晰,文筆之流暢,加上作者是中國人,故事舉例從中國文化出發,跟讀者產生共鳴,讀起來很痛快,整本實在非常扎實,絕對會是一本改變你對學習看法的書。
Thumbnail
《高手學習》是一本講學習方法的書,作者將學習相關書籍、研究、理論整理歸納出觀念跟方法,作者將這些觀念從他的角度重新詮釋,邏輯之清晰,文筆之流暢,加上作者是中國人,故事舉例從中國文化出發,跟讀者產生共鳴,讀起來很痛快,整本實在非常扎實,絕對會是一本改變你對學習看法的書。
Thumbnail
為何班上總有人很會唸書、很會考試,甚至不用補習也可以拿全班第一名,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作者歸納上百位中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學生的讀書方法後,找出共通原則,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每個人都。學。會。學。習。
Thumbnail
為何班上總有人很會唸書、很會考試,甚至不用補習也可以拿全班第一名,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作者歸納上百位中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學生的讀書方法後,找出共通原則,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每個人都。學。會。學。習。
Thumbnail
如果能有效率地學會一樣新事物,想必對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幫助,無論你是要學習語言、技術或是個人興趣都好,能讓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是很重要的事。其實學習一點都不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都蘊藏著共同的本質要領你知道嗎?讓我與你分享4個學習要領,幫助你提升學習效率,成為一位高效學習者。
Thumbnail
如果能有效率地學會一樣新事物,想必對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幫助,無論你是要學習語言、技術或是個人興趣都好,能讓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是很重要的事。其實學習一點都不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都蘊藏著共同的本質要領你知道嗎?讓我與你分享4個學習要領,幫助你提升學習效率,成為一位高效學習者。
Thumbnail
如何讓自己在意的事情做得更好? 多數人在生活中都希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無論是在職場、家庭、學校或其它領域。但我們也意識到,總是無法在最在意的事情上做得更好,無論我們多努力,這種瓶頸總是一再出現。為什麼?又該如何解決?
Thumbnail
如何讓自己在意的事情做得更好? 多數人在生活中都希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無論是在職場、家庭、學校或其它領域。但我們也意識到,總是無法在最在意的事情上做得更好,無論我們多努力,這種瓶頸總是一再出現。為什麼?又該如何解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