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可以不算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繪比剛開始學琴,每次上課半小時,老師請他回家把每一樣練習做五次。項目不多,順利的時候可能10分鐘內可以解決。

過往我們練琴的時間是洗澡後睡前,大概20:00,繪比通常已經有點累了,練琴心生浮躁易有情緒。我跟先生沒學過琴,但也能想像練習上遇到阻礙時的沮喪;至少要調整到精神好一點的時刻練習,別在萌芽期就因為小事把人生有音樂相伴的機會破壞了。提早練琴後狀態好很多。有時看孩子一邊彈奏簡單音符,一邊踢腳搖擺,應該有所樂趣。

最近開始學習簡單的雙手搭配,難度提升,挫敗感來臨。
繪比是個好勝心強的孩子,也不服輸。彈錯音符或彈不順時,有時會抱怨「太難了」、或是打自己的手「你不聽話!」,常常哭了起來。有時他的情緒也會影響到我,陪練時感覺生氣了,就趕緊跟先生換手。

後來我發現,繪比自己練琴時,比有人陪練的情緒穩定。比較不會撒嬌想哭,也因為沒有人看到她練習過程中的錯誤,狀態比較放鬆。所以我改為請他練到好時,讓我聽聽看,享受他的琴聲,也看看孩子有沒有理解錯誤。

這一兩週繪比練琴彈錯時,會很著急說:「這一次可以不算嗎?」他想要完美的五次。但是每次都會學習新東西,回家的練習都有新的嘗試,很難一開始就彈對,遑論五次!

今天比比連不順兩次,問「這一次可以不算嗎?」的聲音都有哭腔。之前都試著一派輕鬆順著她說「好呀不算」,今天我想了一下說:

「不行唷,要算!」
「嗚...」繪比含著眼淚皺眉,不知所措地望著我。

「要算喔,因為彈錯也是重要的事。是一個很棒的大。發。現!」我繼續說。

「手手彈錯,就像是一個分析眼鏡掃描掃過去,讓你知道,阿這邊我都可以,但這一段會卡住。如果都重新來過,就檢查不到會卡住的地方。」

「知道卡住的地方,就可以像你拼拼圖一樣,先拼一個小區,再拼另一個小區,最後組裝成大拼圖。我們可以專心拼很難拼那裡,再湊進大拼圖裡。如果一直重來,只會一直彈你早就已經會的地方。」

「而且,我們在練習挑出來不順的那邊,還可以再度研究,是看譜太慢來不及知道接著要彈什麼音,還是手還很小,力氣不夠。」

「這樣我們就可以像醫生一樣,看譜太慢我們就先用唱的吧,等唱熟悉了再派出手來彈。或是手的力氣不夠,按得很辛苦,我們就先彈慢一點。跑步比走路需要更多力氣,先用走的速度就好。」

就這樣說了好長一串,比的情緒似乎走完了,笑著跟我說:「我剛剛分析眼鏡掃過去,(指著譜)這一段我要挑出來練習,應該是我手的力氣不夠。」

覺得繪比真的很厲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花園小家日記的沙龍
2會員
18內容數
2024/01/04
繪幼兒園同學Ray來家裡玩。 小繪說:「Ray是男生中的女生,如果說幼兒園班上OO跟XX就是女生中的男生。」 我想了一下斯文喜愛閱讀的Ray跟總與單槓為伍坐姿豪邁的OO,大約可以理解繪的意思。 接著繪陷入沈思~「恩,小學的班上好像就沒有了。」 我:「你是說沒有男生中的女生、或女生中的男生了嗎
2024/01/04
繪幼兒園同學Ray來家裡玩。 小繪說:「Ray是男生中的女生,如果說幼兒園班上OO跟XX就是女生中的男生。」 我想了一下斯文喜愛閱讀的Ray跟總與單槓為伍坐姿豪邁的OO,大約可以理解繪的意思。 接著繪陷入沈思~「恩,小學的班上好像就沒有了。」 我:「你是說沒有男生中的女生、或女生中的男生了嗎
2024/01/03
送燦上學的路途,燦燦說:「我以後不要穿裙子了。」 為什麼呢? 燦:「因為他們會說我是女生。」 我:「啊~他們不知道男生也可以穿裙子嗎?誰這樣說呢」 燦:「是阿姨。」 我:「廚房阿姨呀...(阿姨的確比較舊時代一些)...嗯,如果阿姨說,很漂亮,可以嗎?」 燦:「不行,不要他們說很漂亮,或是很可
2024/01/03
送燦上學的路途,燦燦說:「我以後不要穿裙子了。」 為什麼呢? 燦:「因為他們會說我是女生。」 我:「啊~他們不知道男生也可以穿裙子嗎?誰這樣說呢」 燦:「是阿姨。」 我:「廚房阿姨呀...(阿姨的確比較舊時代一些)...嗯,如果阿姨說,很漂亮,可以嗎?」 燦:「不行,不要他們說很漂亮,或是很可
2024/01/03
燦問我是怎麼把他生出來的。 敘述了一下生產過程,最後要寶寶跟媽媽一起努力,讓寶寶像從管子溜滑梯擠出來。 燦燦聽聞,問:為什麼溜滑梯的出口要設計這麼小?(這讓一切變得困難。)我隨口回答:「可能,這樣還沒長好的寶寶才不會很容易掉出來。」 繪接著說:「才不會上個廁所寶寶就溜出來。」 「你們知道嗎?
2024/01/03
燦問我是怎麼把他生出來的。 敘述了一下生產過程,最後要寶寶跟媽媽一起努力,讓寶寶像從管子溜滑梯擠出來。 燦燦聽聞,問:為什麼溜滑梯的出口要設計這麼小?(這讓一切變得困難。)我隨口回答:「可能,這樣還沒長好的寶寶才不會很容易掉出來。」 繪接著說:「才不會上個廁所寶寶就溜出來。」 「你們知道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學鋼琴就要練琴,不練琴,下次曲子彈得七零八落、音符到處撿,老師就無法教授新曲子,孩子則得再彈同一首曲子,若每週都得不斷複練同首曲子,孩子易喪失成就感,減低學琴的興致。
Thumbnail
學鋼琴就要練琴,不練琴,下次曲子彈得七零八落、音符到處撿,老師就無法教授新曲子,孩子則得再彈同一首曲子,若每週都得不斷複練同首曲子,孩子易喪失成就感,減低學琴的興致。
Thumbnail
孩子開始學樂器,但練習說到練習就會親子大戰,該怎麼辦?
Thumbnail
孩子開始學樂器,但練習說到練習就會親子大戰,該怎麼辦?
Thumbnail
一個挫敗的經驗並非是可怕的,而是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改變的。
Thumbnail
一個挫敗的經驗並非是可怕的,而是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改變的。
Thumbnail
自小學習電子琴,曾經當過某音樂教室的王牌,到處表演好不風光。 你問我喜歡音樂嗎? 如果下輩子再問的話,喜歡 !
Thumbnail
自小學習電子琴,曾經當過某音樂教室的王牌,到處表演好不風光。 你問我喜歡音樂嗎? 如果下輩子再問的話,喜歡 !
Thumbnail
2021年最後一次上課,也是跟這位老師第21堂、最後一堂上課。上課前想了想,從家裡翻出個小東西,課後跟老師致意一下。老師客氣的說我很認真,很開心教到會練琴的學生。我反問大學生不練琴嗎。(如果是音樂系主修的話應該要很認真練琴才對吧?)老師說很多都要唸,還很怕唸到淚眼汪汪的,真的哭出來給他看。
Thumbnail
2021年最後一次上課,也是跟這位老師第21堂、最後一堂上課。上課前想了想,從家裡翻出個小東西,課後跟老師致意一下。老師客氣的說我很認真,很開心教到會練琴的學生。我反問大學生不練琴嗎。(如果是音樂系主修的話應該要很認真練琴才對吧?)老師說很多都要唸,還很怕唸到淚眼汪汪的,真的哭出來給他看。
Thumbnail
我要換老師了…暈。不是因為老師不要我(確定?)或我不要老師,是因為老師要搬走了。最近因為我上班太累,能上課的時候幾乎都是我有請假休息,才會有上課,不然回家就都完全沒力練琴,何論週五晚上上課。
Thumbnail
我要換老師了…暈。不是因為老師不要我(確定?)或我不要老師,是因為老師要搬走了。最近因為我上班太累,能上課的時候幾乎都是我有請假休息,才會有上課,不然回家就都完全沒力練琴,何論週五晚上上課。
Thumbnail
從五歲開始和姐姐一起開始學彈鋼琴,我們同一個鋼琴老師,目標是考上國小音樂班。 但我的母親對於教育的方式不像現在人那麼聰明,她採取一樣的方式栽培,三個女兒都學音樂吧。每次去上鋼琴課,不是姐姐就是我先,每個人一個小時,我!每次上課完都是哭著回家,因為老師說 妳沒有練好,這個不對,兩隻手合不起來,沒有平
Thumbnail
從五歲開始和姐姐一起開始學彈鋼琴,我們同一個鋼琴老師,目標是考上國小音樂班。 但我的母親對於教育的方式不像現在人那麼聰明,她採取一樣的方式栽培,三個女兒都學音樂吧。每次去上鋼琴課,不是姐姐就是我先,每個人一個小時,我!每次上課完都是哭著回家,因為老師說 妳沒有練好,這個不對,兩隻手合不起來,沒有平
Thumbnail
前幾天跟家長聊到關於如何引導孩子練琴的話題,觀察到大部分家長還是會習慣性地用『結果論』為主軸的方式在詢問孩子 — 例如: 你怎麼彈的哩哩拉拉? 你怎麼考得這麼爛? 你為什麼要____,我不是已經跟你說了嗎? 你再不練琴,我就要….. 以上的情境是不是很熟悉呢? 臉書FB:洋蔥耳音樂小學堂
Thumbnail
前幾天跟家長聊到關於如何引導孩子練琴的話題,觀察到大部分家長還是會習慣性地用『結果論』為主軸的方式在詢問孩子 — 例如: 你怎麼彈的哩哩拉拉? 你怎麼考得這麼爛? 你為什麼要____,我不是已經跟你說了嗎? 你再不練琴,我就要….. 以上的情境是不是很熟悉呢? 臉書FB:洋蔥耳音樂小學堂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只會一星期上一節課,學習的進步絕大部份是靠在練習的時候消化老師的資訊,再多加練習而成的。 有時候學生學的東西和上星期是一模一樣的,鋼琴老師,家長,學生其實都應負上責任。相信如果讀者是以上三個角色其中之一,都想找到解決方法。 究竟怎樣的練琴才是高效和怎樣練才對?以下是一個鋼琴老師的經驗之談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只會一星期上一節課,學習的進步絕大部份是靠在練習的時候消化老師的資訊,再多加練習而成的。 有時候學生學的東西和上星期是一模一樣的,鋼琴老師,家長,學生其實都應負上責任。相信如果讀者是以上三個角色其中之一,都想找到解決方法。 究竟怎樣的練琴才是高效和怎樣練才對?以下是一個鋼琴老師的經驗之談
Thumbnail
2021.05.09 第八堂課。不知不覺這期課程已經進行了快一半(一期20堂)。上週因勞動節放假(雖說放得有點莫名,但還是開心地接受了XD),話說這週母親節,怎麼不放假?🤣(一直想放假到底還要不要學啦.....) 多了一週的時間,有更認真練習嗎?天下的學生都是一樣的,答案自然是,沒有!上次上課因為
Thumbnail
2021.05.09 第八堂課。不知不覺這期課程已經進行了快一半(一期20堂)。上週因勞動節放假(雖說放得有點莫名,但還是開心地接受了XD),話說這週母親節,怎麼不放假?🤣(一直想放假到底還要不要學啦.....) 多了一週的時間,有更認真練習嗎?天下的學生都是一樣的,答案自然是,沒有!上次上課因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