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自責當中,沒有好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本來以為我戒除了這個習慣
不知道為什麼
以前到現在就是很容易掉進去人工的罪惡感
然後就很容易怪自己
總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好的事是不是就是跟我有關係

我猜,跟當初的我的出生有關係吧
什麼意思呢
小時候有一個很糟糕的信念
覺得自己的出生是多餘的
「何來?」
媽想生,第一個是大姐
第二個是大哥...她本來想打住..
但阿嬤鼓勵她再生一個男的,男丁兩個卡好
然後生到了我..意外的我...女生-_-
再來才是我弟弟...
所以我們家孩子的排行是女男女男
但排行老三的我.
從小看很多..哥哥姐姐的示範....
所以有一點小聰明 ...
知道會被駡的我都不會去碰

也或許是我自己從小就想討愛
所以身體常常是虛弱的..常常躺床..
常常聽到同年齡的人在外面奔跑的時候
其實我是在床上的...
小時候非常常頭暈加上胃不好..
(都是情緒極度壓抑的徵兆)

然後我都覺得很多事沒辦法控制
其實頗悲觀主義的..但同情心跟憐憫心旺盛
猶記得還會在下雨天的日子
跑出去外面頂樓,就為了遮一排的休息空間
給鳥兒,為他們而蓋....

滿心期待著可能會有鳥兒進來歇歇翅膀..
等沒雨了再出去翱翔...
(雖然印象中是沒怎麼看到鳥
(但我設想中理想狀況是這樣
(現在寫來怎麼感覺有點傻裡傻氣的

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我爸往生之後
我極其內疚為什麼我要出生在這世界上
我篤信一句話「多子害死爸」
我為什麼要多出生在這世界上
反而累死爸了?
如果少生我一個..至少積累了上百萬左右吧
爸也不至於這麼早往生,離開我們吧
我憎恨著自己的出生害死爸..
是直到遇見賽斯...
才破解了原來根本不是我害的

沒有一個準備好要死的人,會死掉

意思是人的死生都來自於靈魂的選擇,
而非有誰害人或是被拖累的...

我那時候看到的時候,覺得好棒好棒
原來爸的往生跟我無關
原來爸不是我害死..心理壓力才解脫釋放了
然後斷斷續續學習賽斯
我以為我已經練習的很好了
沒想到原來....(我今天才發現)
其實我隱約的還是在嫌棄自己跟瞧不起自己
就譬如我今天又跟媽小吵
我自己是覺得很可以
但媽覺得我太拖拉
不過事實上我的確一直是活在我的軌道上

今天初一去拜拜,順便買早午餐掛包給媽
但我心細又再多問了一句
「確定要吃掛包嗎?」
「帶去拜拜的香是要拿哪些去?」
但媽整個氣噴..
她説我怎麼連「清香」都不知道~~
我馬上說:
「我又不是阿弟,沒這麼有常識」

心中的警鈴大作!!!

為什麼我會這樣反映?
為什麼.....?...我欸!
然後我知道了
原來我還有在嫌棄自己做得不夠好
原來我還在挑剔我自己?
原來原來..???!

原來我其實就沒放過自己
我的慣性還是習慣用最高的眼光挑剔自己
不是因為我自己本身這樣
而是因為我從小就是被這樣挑剔長大的
所以我看我自己也就變成這種慣性
不夠好就是不夠好
跟家裡其他人比起來
我就是相較下比較弱的..
要外表沒外表,哥弟可是帥爆了
要健康沒健康,常常小毛病不斷
要常識沒常識,我常常是狀況外的那個
要數字沒數字,我常常算錯搞笑娛樂了大家
唯一的好處就是善良吧!然後有時候太認真
可偏偏善良卻被當成是個不起眼的特質..
說你長的善良,往往是說那個人其貌不揚
沒有其他地方可以稱讚,只好稱作善良

也因此從小我就很少很少肯定我自己
就連善良這個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質
也被我拋在腦後,不值得一提,不值得肯定
然後我是這樣的在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
我才更驚覺,就算到了今天 ...
原來我還在比較,還沒擺脫之前的慣性...

雖然在學生面前都講的一副頭頭是道
但其實原來那些話都是講給我自己聽的..

除了乖乖唸書,考上台師大,考上彰師大
我幾乎把我自己所有的怪都收起來了..
難怪我靈魂當然會不舒爽
難怪我身體會卡卡..
因為我還沒活出我自己版本的樣子啊

我還是在自責,只要生活有點不順
我還是在自責,只要事情不如我想的發展
因為我太害怕做錯,所以老是想控制
減少所有可能的變項
凡事只要做最低標準就好,不要做錯就好
保平安當然沒有錯,但卻不是用我的方式
難怪現在....-_-看起來風平浪靜
其實還是在挑剔自己,不夠接納自己..
也因此皮膚還是皮膚,牙齒還是牙齒..
感覺越來越老化了..

好可怕啊!我不要再這樣下去了啦


我只有自然罪惡感
我再不要跟別人比較
我接納當下所有的我自己
我修改所有過時信念以及砍掉不必要的自責

我的出生是備受祝福的
如果不是這樣,我不會順利長大
我自己出生,自己就會帶財來
爸當年的往生跟我沒有關係
那單純是他靈魂自由的選擇..
就像我也可自己選擇我自己的死一樣
我也相信他在另一個國度會活的很好..
加油囉!親愛的我..
你已經長大,有力量哦,別再找藉口
我相信你,力量一直在你自己身上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192內容數
自己學習賽斯身心靈的種種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波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20515講題:行動是最有力的冥想/講師:許添盛醫師 不要傻傻地被群體實相帶著跑… 顧好自己的個人實相,顧好自己的心最重要!
20220515講題:行動是最有力的冥想/講師:許添盛醫師 不要傻傻地被群體實相帶著跑… 顧好自己的個人實相,顧好自己的心最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親愛的孩子,你是否願意看見,你的光可以非常純粹的、簡單的、僅僅的,只是做你自己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親愛的孩子,你是否願意看見,你的光可以非常純粹的、簡單的、僅僅的,只是做你自己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