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煮酸溜芋梗很開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山上人家通常住家旁弄個小菜園,自己種菜,什麼季節種什麼菜,完全落實最短食物里程、食當季,小時候我們家也不例外。

端午時節有空心菜、長豆、四季豆、茄子,芋頭種得太密或增生長出來的旁枝,也會採摘芋梗來做菜,客家話叫「芋荷」,閩南語叫「芋橫」。

處理好的芋梗。

處理好的芋梗。

芋梗是芋頭副產品

芋頭秋天採收,夏天農人將主幹旁增生的旁枝採下來,讓養分集中在主幹,這樣才能長出比較大的芋頭。端午節前後,市場裡自己種菜自己賣的小菜販,會將採下過盛的芋梗拿來賣。

有時剛好去市場看到,忍不住買來回味,跟阿嬤級小菜販說要買芋梗,阿嬤看了看我問:「妳會曉處理呷煮吼?」回答:「A啦!我是庄腳人。」

處理起來有點麻煩

阿嬤的擔心不是沒道理,削芋頭得戴手套,才不會因為手沾到汁液發癢,芋梗也是一樣的,處理起來有點麻煩。有些賣菜阿嬤乾脆處理好一袋一袋賣。

芋梗及下方增生的小芋頭一起被拔下來,小芋頭切下削掉皮。接下來處理芋梗,必須撕除芋梗粗纖維的外皮,一根根剝下芋梗,從底部折開往上撕,粗皮就可以輕鬆撕掉。小芋頭切厚片或滾刀,芋梗5分公長左右折成小段,清洗之後,便可以下鍋煮。

酸溜芋梗很開胃。

酸溜芋梗很開胃。

薑+醋悶煮芋梗

首先,將拍碎的薑或切絲的薑爆香,再將切厚片小芋頭、芋梗段下鍋略為翻炒一下,加水(炒鍋的話,水量和食材平),再加些許醋悶煮15至20分鐘左右,起鍋前調鹹淡,如果喜歡口味酸一點,再滴一些醋。

這道菜可以說是「芋頭親子丼」吧!有芋頭及芋梗,尚未完全成熟小芋頭散發著芋頭香,芋梗吃起來軟軟的,和茄子口感有些像,帶著酸味,夏天吃起來非常開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丫丫阿嬤-avatar-img
2022/06/03
沒看過耶!想吃!
知秋-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03
這不是很大眾化的菜
林漢清-avatar-img
2022/06/03
我烹煮會加鳳梨豆豉醬或加味噌,隨手邊食材添之。
知秋-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03
另一種常見的作法是加醬,我習慣加醋的酸味。
avatar-img
知秋的沙龍
148會員
412內容數
昔記者、今社畜。打打鍵盤,憶過去、聊生活、談工作、品美食、學創作。
知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從小就羨慕同學帶便當,長大工作近30年從沒自己帶過便當,第一次嘗試帶自己手做便當上班。文章描述從小到大與便當的經驗,以及第一次帶自己做的便當上班的感受與想法。
Thumbnail
2025/03/19
從小就羨慕同學帶便當,長大工作近30年從沒自己帶過便當,第一次嘗試帶自己手做便當上班。文章描述從小到大與便當的經驗,以及第一次帶自己做的便當上班的感受與想法。
Thumbnail
2025/03/18
年過五十,肩膀疼痛影響睡眠,就醫診斷為五十肩。分享從初期發炎疼痛,到復健治療,以及尋求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協助,學習鐘擺、爬牆運動,最終擺脫五十肩困擾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3/18
年過五十,肩膀疼痛影響睡眠,就醫診斷為五十肩。分享從初期發炎疼痛,到復健治療,以及尋求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協助,學習鐘擺、爬牆運動,最終擺脫五十肩困擾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3/17
臺中市公車優勢經驗分享:因車禍事故改搭公車上下班,發現比開車省時、省錢、省力又環保。
Thumbnail
2025/03/17
臺中市公車優勢經驗分享:因車禍事故改搭公車上下班,發現比開車省時、省錢、省力又環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芋頭人人都愛吃,但是大家知道芋頭的葉柄也可以吃嗎?
Thumbnail
芋頭人人都愛吃,但是大家知道芋頭的葉柄也可以吃嗎?
Thumbnail
以前在大都市生活時,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都是直接下鍋煮,從未親手醃製保存,畢竟量少,沒有延長食用期限的需求。但如今在台東擁有自己的農場,不管種什麼蔬菜,都希望能夠儘量延長食用期限,才不會過度依賴用買的。
Thumbnail
以前在大都市生活時,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都是直接下鍋煮,從未親手醃製保存,畢竟量少,沒有延長食用期限的需求。但如今在台東擁有自己的農場,不管種什麼蔬菜,都希望能夠儘量延長食用期限,才不會過度依賴用買的。
Thumbnail
芋頭屬澱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及營養,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胡蘿蔔素等。
Thumbnail
芋頭屬澱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及營養,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胡蘿蔔素等。
Thumbnail
這芋泥球說有多香就有多香!芋頭的香、豬油的香、起司的香、鹹蛋黃的香,還有澱粉氣炸後產生梅納反應的無敵焦香,就是這樣一層又一層疊加出令人無法抗拒的美妙滋味!對我來說,芋泥球包了鹹蛋黃跟起司之後,會變成一個太過完美而需要細細品嘗的點心,我大概都是用對待提拉米蘇的心情來面對起司蛋黃芋泥球。
Thumbnail
這芋泥球說有多香就有多香!芋頭的香、豬油的香、起司的香、鹹蛋黃的香,還有澱粉氣炸後產生梅納反應的無敵焦香,就是這樣一層又一層疊加出令人無法抗拒的美妙滋味!對我來說,芋泥球包了鹹蛋黃跟起司之後,會變成一個太過完美而需要細細品嘗的點心,我大概都是用對待提拉米蘇的心情來面對起司蛋黃芋泥球。
Thumbnail
芋頭和蘿蔔是日常很常見的食物,芋頭可以由小芋頭來培育,而蘿蔔必須由種子開始播種。 作者與蘿蔔 ,尤其是「老菜脯」,有深厚的情感。從蘿蔔撒種開始,必須細心照顧,到最後製成「老菜脯」,過程每一項都不可疏忽。 一方面享受「老菜脯」的獨特香甜味 , 一方面發思古之幽情的情懷。
Thumbnail
芋頭和蘿蔔是日常很常見的食物,芋頭可以由小芋頭來培育,而蘿蔔必須由種子開始播種。 作者與蘿蔔 ,尤其是「老菜脯」,有深厚的情感。從蘿蔔撒種開始,必須細心照顧,到最後製成「老菜脯」,過程每一項都不可疏忽。 一方面享受「老菜脯」的獨特香甜味 , 一方面發思古之幽情的情懷。
Thumbnail
這次在烈嶼旅途中幸運的遇到正在採收芋頭的農友夫婦,兩位親切的分享芋頭採收技巧、大小分類、市場銷售,及當地生活故事,以前只熟悉桌上的芋頭蛋糕、貨架上的生芋頭、葉子長得像姑婆芋,對於它的生長環境不曾接觸,這次就讓我們跟著芋農夫婦的腳步認識芋仔吧!
Thumbnail
這次在烈嶼旅途中幸運的遇到正在採收芋頭的農友夫婦,兩位親切的分享芋頭採收技巧、大小分類、市場銷售,及當地生活故事,以前只熟悉桌上的芋頭蛋糕、貨架上的生芋頭、葉子長得像姑婆芋,對於它的生長環境不曾接觸,這次就讓我們跟著芋農夫婦的腳步認識芋仔吧!
Thumbnail
端午時節有空心菜、長豆、四季豆、茄子,芋頭種得太密或增生長出來的旁枝,也會採摘芋梗來做菜,客家話叫「芋荷」,閩南語叫「芋橫」。
Thumbnail
端午時節有空心菜、長豆、四季豆、茄子,芋頭種得太密或增生長出來的旁枝,也會採摘芋梗來做菜,客家話叫「芋荷」,閩南語叫「芋橫」。
Thumbnail
你喜歡芋頭嗎? 喜歡與不喜歡芋頭的人壁壘分明,喜歡芋頭的朋友還可以細分為甜派及鹹派,只吃甜芋頭以及只吃鹹的似乎勢均力敵。 你問我的意見? 我很有口福,鹹的甜的都喜歡。 芋圓、芋頭米粉、冷凍芋、芋泥酥鴨.......,天冷吃熱的,天熱吃冰的,光想就快饞得流口水了,難得有這麼棒的食材。
Thumbnail
你喜歡芋頭嗎? 喜歡與不喜歡芋頭的人壁壘分明,喜歡芋頭的朋友還可以細分為甜派及鹹派,只吃甜芋頭以及只吃鹹的似乎勢均力敵。 你問我的意見? 我很有口福,鹹的甜的都喜歡。 芋圓、芋頭米粉、冷凍芋、芋泥酥鴨.......,天冷吃熱的,天熱吃冰的,光想就快饞得流口水了,難得有這麼棒的食材。
Thumbnail
雖然我會自己料理,可是我其實很多根莖類的蔬菜不是那麼會。這次換了一家蔬菜箱,結果發現來了我從來沒處理的芋頭。印象中芋頭就是會咬手、會不好削皮等等,於是這些眾多的擔心又跑出來了。
Thumbnail
雖然我會自己料理,可是我其實很多根莖類的蔬菜不是那麼會。這次換了一家蔬菜箱,結果發現來了我從來沒處理的芋頭。印象中芋頭就是會咬手、會不好削皮等等,於是這些眾多的擔心又跑出來了。
Thumbnail
從台北移居台東快五年了,每年都有每年的目標: 頭兩年:開墾農地、種植果樹和綠籬樹,最重要的是,學習銷售農地上現成的台灣香檬果實,拿出實際的銷售成績去申請蓋農舍的資格。 第三年:申請蓋農舍的資格,並在取得資格之後,申請蓋農舍的建照。 第四年:蓋農舍。 第五年:住進農舍......
Thumbnail
從台北移居台東快五年了,每年都有每年的目標: 頭兩年:開墾農地、種植果樹和綠籬樹,最重要的是,學習銷售農地上現成的台灣香檬果實,拿出實際的銷售成績去申請蓋農舍的資格。 第三年:申請蓋農舍的資格,並在取得資格之後,申請蓋農舍的建照。 第四年:蓋農舍。 第五年:住進農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