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可不可以不暈船?(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要讓自己完全不暈船,是無法做到的,因為人都有對愛的渴望,但你可以學習怎麼樣健康的暈船
所以要怎麼讓自己不暈船?
這太困難了,人有感情是正常的,除非你有另一個很大的目的,而需要隔絕自己的感情,那就認命的強逼自己下船吧。
但大部分問出類似問題的人,其實想問的是,在愛情裡面,怎麼樣可以不要失去自己?在愛情裡,我會不會失去所有?

如果你是安全型的人,你會知道不會,你並不會失去所有,你也不會讓自己失去所有。

因為你是有尺度的人,你知道如何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你知道如何付出自己可以付出的,但保有自己想要保有的。你知道在關係裡不是全部掏空自己才可以獲得愛,而是自己本身就足以被愛,付出這個舉動只是自己因為自己想要給自身與對方愛的機會,願意勇敢去愛的行為而已。你知道去愛是安全的,你也知道你身上充滿了愛而多到讓你得以去為他人付出。對方無法回應自己時,你也可以看清現狀,尊重同時知道這是可遇到的發展,然後相信自己可以像過往一樣,帶著學到的事物,拍拍身上的灰,繼續往前走。

如果你是焦慮型的人,你可能會很恐懼暈船,「失去所有」這件事經常下一秒就好像會成為現實。 畢竟在過去,即使未曾「失去所有」,但那也是用盡你全身的力氣去付出才得以保有的,萬一疏忽了一些,這次或許就真的失去了。
這個世界讓你難以有安全感,所以要如何不害怕暈船呢?害怕才是正常的,但是這種害怕會讓你逃離健康的愛,讓你推開真的可能喜歡你的人,讓你接近比較不那麼在乎你的人。這時候,我們需要學習自愛,不論是看書或借去一些資料都可以,我們需要開始願意照顧自己,開始學會如何可以看到自己美好的地方,變成自己的父母,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難過時就安慰自己,生氣時就替自己說出或寫下委屈,開心時就好好犒賞自己,告訴自己,你即使不再奮力向上,你依然很好,但你如果想要往前,就往前並且讓自己成為自身最大的靠山,不用再為了別人的自卑壓抑自己的需要了,不用再為了別人的肯定犧牲自己的快樂了,不用再怕真實的自己被別人看到了,不用再過著既焦慮又苦行僧的生活了。
好好生活,好好對待自己,學習允許自己好好拒絕別人,也尊重別人可以拒絕自己,了解你可以拒絕我,但我依然很好,我可以拒絕你,但你依然有你好的地方的道理。然後在接觸愛情和與他人真心來往的過程裡,慢慢看清楚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麼樣子,越來越知道什麼樣的人才可以接近你,什麼樣的人才是真的尊重你,什麼樣的人才是真的接納你,鼓起勇氣去探索,鼓起勇氣去愛,並學習為自己設下底線,漸漸的,你的自信會浮現,你害怕暈船的程度也會越來越低的。
而逃避型的人大概也不用多說了,他們比較少會問出如何不暈船這類型的話語。其實這也無關好壞,只不過是感情觀不同而已,但如果逃避型的人仍然想要接近愛的話,唯一的功課則依然是由自愛邁向愛人,因為他們有一些人甚至會鄙視愛,用這樣輕慢的態度,你又怎麼會讓自己接近和珍惜那些你所鄙視的事物呢?如果要獲得一段美好的關係的話,需要先做的是,相信愛這件事情是有價值的。學習不要看輕每個人的情感,學習放下外在事物對自己的影響,學習不再藉由貶低他人和從比較競爭中獲得自信,學習接納自己原先的樣貌,學會不對自己太狠心,學會欣賞他人美好的特質和珍惜他人的付出,相信自己即使風華不再也可以有一段相互信任支持的關係,讓自己得以在風光離去時,仍然擁有心靈的自在。
是的,依附的習慣在成年後也會改變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一些焦慮型的人在過度失望之後可能轉為逃避型依附,童年並不能定生死,只要我們覺察到自己不想要的愛情慣性並加以調整,我們總是有機會讓自己獲得想要的未來。
好好面對對愛的渴望,即使傷心,也會獲得成長
我可以暈船嗎?可以的喔。
在人身安全的前提存在、對方沒有任何明顯危險的條件(例如:有官司在身或劈腿頻繁等)的範圍下,在記得照顧自己的狀態下,好好暈一下,沒關係的。
你值得為自己好好愛一次。
只要記得幫自己找好後勤隊,讓自己失落時有朋友聽你訴說、記得在你疲累時讓自己持續擁有一直以來維持的舒壓習慣、記得在你陷於她/他的魅力時,仍然保有自己的目標和其他生活的重心,然後就盡情的享受戀愛吧。
只要可以從過程中好好跟自己更加貼近,若時機到了該下船的時候,雖然可能還是會傷心,但只要過程已經勇敢的、有智慧的去接觸愛,相信最後一定會獲得更多美好的寶藏的,而這些寶藏,會在未來持續讓你發亮,讓你更知道自己想要的,也讓你離幸福更進一步。
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了解依附關係與愛情的關連和影響,很推薦這本書籍給大家關看喔,書名叫依附,單純推薦,並沒有任何營利。
在心理師的路上,有時學習治療技巧,有時從病人的人生經驗獲得體悟,有時在自我覺察的路上體會失落和躍升,這個專題建立的目的是要記錄這些和那些曾經獲得的學習,無論內容深淺或長短,至少都擁有一些不同人的生命刻痕,可以讓大家帶走一些共鳴,那是最好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問我,你可以發表一篇文章教別人可以怎麼快點下船或不暈船嗎? 當你上船的時候,自己的喜怒哀樂好像隨著對方變動,自己的感受失去的方向感,失去了轉舵感,那萬一自己的付出從此付諸流水呢?那萬一自己的努力在對方眼中毫無價值呢?這些擔憂,會讓人想逃跑,讓人在剛上船時就想著下船。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四個對話,和〈愛〉一起。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三個對話,和〈心疼〉一起。 因為它出現了,所以我跟它對話了。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二個對話,和〈害怕〉一起。 它很快就回信了,而且回得很長。 「你怎麼會不喜歡我呢?我有點難過。如果沒有我,你怎麼會了解你自己?你忘了嗎?因為有我,你才會進步,因為有我,你才會願意離開你不喜歡的人事物,因為有我你才會在這裡。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 這是我的第一個對話,和〈孤單〉一起。 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幸福開始出現了。
這會是一個系列,在這個聊天室中,我會跟自己的各種情緒/感受對話來更加貼近自己和完整自己的感受,有興趣的你歡迎持續追蹤。 你有多久沒有跟你的情緒/感受對話了呢?其實情緒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問我,你可以發表一篇文章教別人可以怎麼快點下船或不暈船嗎? 當你上船的時候,自己的喜怒哀樂好像隨著對方變動,自己的感受失去的方向感,失去了轉舵感,那萬一自己的付出從此付諸流水呢?那萬一自己的努力在對方眼中毫無價值呢?這些擔憂,會讓人想逃跑,讓人在剛上船時就想著下船。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四個對話,和〈愛〉一起。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三個對話,和〈心疼〉一起。 因為它出現了,所以我跟它對話了。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這是我的第二個對話,和〈害怕〉一起。 它很快就回信了,而且回得很長。 「你怎麼會不喜歡我呢?我有點難過。如果沒有我,你怎麼會了解你自己?你忘了嗎?因為有我,你才會進步,因為有我,你才會願意離開你不喜歡的人事物,因為有我你才會在這裡。
我最近開始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話了, 這是我的第一個對話,和〈孤單〉一起。 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幸福開始出現了。
這會是一個系列,在這個聊天室中,我會跟自己的各種情緒/感受對話來更加貼近自己和完整自己的感受,有興趣的你歡迎持續追蹤。 你有多久沒有跟你的情緒/感受對話了呢?其實情緒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暈船」一詞借用「暈床」的諧音,原意是指在一夜情等原先目的是純粹的性關係之後,卻認真地動了感情的狀態,現在則可以用來泛指任何不該認真動感情、卻不小心喜歡上了一個人的狀態。本文讓你 3 分鐘了解自己有多暈、為何暈,並跟著專業建議試著下船。
Thumbnail
有很多約會教練或者是把妹書會告訴學生或讀者們,能夠讓自己約會更順利的方式是「表現得不在乎」的樣子。表面上的意思是指,當一個男人和女人互動時,他表現的看起來越不在乎她,這個女生反而就會越受其吸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儘管每個人都想要愛,很多人卻無法體驗到愛。那些來自過去、充滿罪惡感的恐懼,阻礙了我們在當下給予並接受愛。我們不可能同時感受到恐懼與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暈船」一詞借用「暈床」的諧音,原意是指在一夜情等原先目的是純粹的性關係之後,卻認真地動了感情的狀態,現在則可以用來泛指任何不該認真動感情、卻不小心喜歡上了一個人的狀態。本文讓你 3 分鐘了解自己有多暈、為何暈,並跟著專業建議試著下船。
Thumbnail
有很多約會教練或者是把妹書會告訴學生或讀者們,能夠讓自己約會更順利的方式是「表現得不在乎」的樣子。表面上的意思是指,當一個男人和女人互動時,他表現的看起來越不在乎她,這個女生反而就會越受其吸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我同意,「逃離」是沒錯,不過不一定是厭惡自己,可以逃避許多本來自己該做的事情。有了愛情,等於同時有一個伴侶,對方可以幫自己完成,或是對方做到了,等於自己也完成了;也可以2個人一起做,不至於只有自己一個人時的孤單。   而且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可以不用注意自己的種種,如:對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滿意或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儘管每個人都想要愛,很多人卻無法體驗到愛。那些來自過去、充滿罪惡感的恐懼,阻礙了我們在當下給予並接受愛。我們不可能同時感受到恐懼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