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位母親,在許多人面前表現著灑脫,因為在她的人生歷練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苦難,這些苦難讓她明白,如果在她辛苦的道路上,有人能夠協助她,她會是無比的感恩,導致周遭親朋好友如果遭遇問題,來求助她,她也會竭盡所能的幫助對方,因為她明白人在遭遇問題時有人協助的好,但她卻忘了每個人一生,都有需要學習經歷的課題,今天妳替他解決了,對方就可能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很容易導致他人失去成長,也很容易讓自己無法看清自己人生真正的需要。
在社會中,為什麼有許多人一旦退休了,就漸漸的生理、心裡產生問題,其實是因為生活缺乏了重心,因為當你還在社會圈裡時,你不斷的在為他人解決問題,也許是朋友,也許是公司,也許是家人,而忽略了自己心裡的需要。
人幾乎用了大半輩子在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卻忘了心裡,與自己和解最終的目的是,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明白自己內心想要的是什麼,這才是人生最大的課題,因為所有出現在你身邊的人、事、物只能陪你一段時間,但自己與自己才是一輩子的陪伴。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媽寶這個詞的構成,應該是一個以媽媽為中心,而欠缺獨立思考的孩子,但為什麼我的標題會是寫,沒有媽媽的媽寶,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從小媽媽就不在身邊,而他卻成了一個媽寶。 他心裡認為外面花花世界的朋友,能帶給他當下開心的朋友,才能算是朋友,而對家人的定義是,會在他有麻煩時替他解決的人。
所有事件的發生,都會有一個起因,但在傳統社會中,我們往往被教育成因果,而不是探究原因與結果,因果的探究很玄學,且有許多事是無法驗證,但原因與結果卻不一樣,所有事件的發生,他的結果都與原因有著息息相關,但人們往往只探究結果的好壞,卻忽略了造就這個結果的原因。
媽寶這個詞的構成,應該是一個以媽媽為中心,而欠缺獨立思考的孩子,但為什麼我的標題會是寫,沒有媽媽的媽寶,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從小媽媽就不在身邊,而他卻成了一個媽寶。 他心裡認為外面花花世界的朋友,能帶給他當下開心的朋友,才能算是朋友,而對家人的定義是,會在他有麻煩時替他解決的人。
所有事件的發生,都會有一個起因,但在傳統社會中,我們往往被教育成因果,而不是探究原因與結果,因果的探究很玄學,且有許多事是無法驗證,但原因與結果卻不一樣,所有事件的發生,他的結果都與原因有著息息相關,但人們往往只探究結果的好壞,卻忽略了造就這個結果的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母親過世後一年,我突然領悟到我對很多關係的維繫一方面立基於不捨,另外一方面我更偏向於「需要我」的關係勝過於「我需要」的。更直接地說我投入跟維持的關係都更多是我認真地傾聽對方,然後給予情緒性回應。 而這件事情到母親過世後,我開始需要四周的人給我回應時,就開始產生了質變。對於這樣的關係我掙扎了很久,而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周遭的重要事物,專注於心中的枷鎖。透過與自己及他人的和解,能夠釋放內心的重擔。這篇文章分享了在臺南的生活經歷,如何進一步理解自己的需求,與母親之間的誤解和解,以及如何在遭遇困難時尋找自我價值和愛的支持。真正的和解並不等同於原諒,而是一種深入的自我認識與接納。
Thumbnail
隨著歲月成長,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遇到許多人,記憶絕大多數隨風而逝,了無痕跡,但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總會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記,或許有人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曾經辜負過別人,這些傷痕與遺憾,都需要藉由和解來撫平。     最近有個媒體曾經對熟齡族做調查,發現有高達近八成的長者希望在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母親過世後一年,我突然領悟到我對很多關係的維繫一方面立基於不捨,另外一方面我更偏向於「需要我」的關係勝過於「我需要」的。更直接地說我投入跟維持的關係都更多是我認真地傾聽對方,然後給予情緒性回應。 而這件事情到母親過世後,我開始需要四周的人給我回應時,就開始產生了質變。對於這樣的關係我掙扎了很久,而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周遭的重要事物,專注於心中的枷鎖。透過與自己及他人的和解,能夠釋放內心的重擔。這篇文章分享了在臺南的生活經歷,如何進一步理解自己的需求,與母親之間的誤解和解,以及如何在遭遇困難時尋找自我價值和愛的支持。真正的和解並不等同於原諒,而是一種深入的自我認識與接納。
Thumbnail
隨著歲月成長,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遇到許多人,記憶絕大多數隨風而逝,了無痕跡,但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總會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記,或許有人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曾經辜負過別人,這些傷痕與遺憾,都需要藉由和解來撫平。     最近有個媒體曾經對熟齡族做調查,發現有高達近八成的長者希望在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