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興趣者的職涯選擇題《一》我為何最終成為職涯諮詢師/生涯規劃顧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的興趣傾向是哪一種?


說到職涯諮詢的熱門關鍵字「興趣」,來訪的個案,大抵分為三類:
♦什麼都沒興趣,什麼都不擅長;
♦有自己的專屬興趣,從一而終;
♦興趣太多,能力不錯,什麼都想做,但不知道怎麼選才不會錯?

跟我一樣。


有位我超級喜歡的心理學家-陳永儀博士,就是一位興趣多元的人。她不僅是貨真價實的心理學家、心理諮商師、測評總監,還當過鎖匠、急救員、學會調酒、擁有潛水執照,對了,我記得她回台灣,好像還體驗過當Uber司機吧!

我的偶像- 心理學家陳永儀老師 <圖片來自網路>

我的偶像- 心理學家陳永儀老師 <圖片來自網路>


興趣很多的人,其實一點也不罕見,在國外有個專有名詞,叫「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代表人物是Emilie Wapnick。
(她的TED演講連結在文章末)

問問大家:
「你是從何處得到,同時做很多事是不對或不正常的這種觀念」

Emilie 告訴我們,答案是:從「文化」
(我有點驚訝,還以為西方對多元嘗試的觀念會比較開放些。)

興趣多元的人,通常性格都不會無聊、對新事物、新觀念的開放度通常都很高。因為,我們最怕的,就是一成不變。

其實大家如果有看過自我介紹或認識我,應該能感覺出,本人就是一個擁有多元興趣的人。


多元興趣者的原罪


可惜的是,當我開始就業,多元興趣好像不是個會被稱讚的特質,而像我這種從小以會讀書做人設的乖乖牌:小學明星學校、國中…就是個普通國中、高中第一志願、大學第一志願、30歲後考上的研究所,雖然不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好歹也是第二排的國立大學;加上又是長孫長女,你就知道我的包袱有多重。

我的人生,從來不缺有人耳提面命:

「你是長女,你應該做誰誰誰的榜樣!」

「你基隆的那個姑媽的老公的姊姊,覺得你怎樣怎樣…」
天啊那到底是誰?我見過她嗎?真的是……

其實當時大學填志願時,我對廣播、新聞、行銷這類科系蠻有興趣的…

「你去讀外文系,以後當英文老師工作穩定有寒暑假又受人尊敬有什麼不好?」

不,我不想做一份工作範圍就是一間學校、日復一日面對同一批人講同樣教材的工作,光想就讓人窒息...

但我不討厭學語言,於是為了圓家人英文不夠好的夢,我就去唸了。

我的多元興趣傾向,直到大學才被釋放出來。在系學會當幹部、吆喝同班同學一起去麥當勞打工、社團參加好多個:康輔社、國標舞社、吉他社…族繁不及備載,而且還玩得超認真的。

就是說除了念書以外,我其他事情都做得超當一回事的。

當國外業務,也是離開航空公司後,聽從家人的建議做的。

只因當時以為,對"人"有興趣,可以當業務、當客服。
後來才明白,喜歡和人接觸、和喜歡交朋友、和喜歡研究人、和很會說服人、和喜歡賣人東西、和喜歡為人解決問題、和喜歡幫助人......根本,不是同一件事、同一種職業。

只是,當我覺得不對勁想轉換的時候,迎來的就是一堆質疑:
「明明是外商、明明是大公司,明明做得好好的,妳到底哪裡不滿意?」

「工作不都是這樣嗎?不要太貪心。」

「女人終究要嫁人,妳都幾歲了還想唸研究所?還跨科?妳拚得過那些本科大學生嗎?」(嘿! 不好意思我做到了齁)

「為了念書放棄現在的一切,值得嗎?」

只要做不一樣的事,超乎一般人的理解範圍,別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直接潑冷水。搞得好像自己想要的和別人不同,就是有病似的。

我工作沒有成就感,無論有沒有被稱讚。
我就是很怕單一軌道的人生路徑從現在就能預測到死掉前要做什麼的那種。

錯了嗎?

好在這期間,為了想瞭解自己怎麼了?別人怎麼了?
我找到了心理學。

也直到接觸心理學,我才明白,終於找到自己想要全情投入的「熱情」,是什麼感覺。

唯有對心理學,我是很專情的。因為光是心理學領域,就有太多好玩的東西了。


多元興趣者的超能力

Emilie Wapnick在演講中提到,多元興趣者有三項超能力,我很認同:

1. 想法整合力:
多元興趣者擅長整合,因為學到的東西多,當不同的知識和領域接觸得廣了,你會發現當中存在許多共通的邏輯、原則,可幫助自己更有效的融合。而A、B、C產生交集的面積,通常也就是新創意的產生。

這就像我們在公司組team,會希望有不同專長領域的人加入,才能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而多元興趣者,一人就是一個team。

2. 快速學習力:
因為喜歡的東西多,相對的,我們的時間少。別人花10年琢磨一項專業,我們10年裡可能同時有3件事都想把它們當專業。
但因為,我又想打破一般人覺得「多元興趣」等於「樣樣通樣樣鬆」這種刻板印象,所以,我就一年當三年用,每一項都想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並且專注投入,直到專精。

後來發現我辦到了。因為很多次,在不同領域,我做了剛一年左右,就被資深同行誤以為我已經在這領域待了三四年。這也就是同事老覺得我工作超拚,因為我沒時間浪費阿!
把講八卦、搞辦公室政治、訂下午茶(雖然我還是會訂)、閒晃的時間拿來用,只要能培養到自己想要技能的任務,就勇敢承擔,其實要做到,沒那麼不可能。

3. 適應力:
多元興趣者的工作角色,應該不會太少。所以,如何在各不同身分間自由切換,是件需要熟練的事。在公司當主管,我該考慮老闆想法和公司立場,轉到職涯諮詢師,我就會比較專注個案本身的需要,兩者立場是不同的。

還記得以前看書時,每每看到作者簡介欄位,那知名人士一連串頭銜與身分:XXX創辦人、XXX講師、XXX顧問、專欄作家……我當時很羨慕這樣的人,總想著,尋常人一份工作就要死要活了,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他是怎麼辦到的??為什麼可以那麼厲害?

直到如今,在寫自我介紹給受邀單位還是粉專建立時,我才赫然發現:不知不覺,在經歷一連串外人難以想像的職涯煉獄般的磨練、自苦近自虐的修行,我終於,一步步接近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而時空轉換到今時,跨能者、跨領域、多元職能竟然開始被重視了,誰料得到呢?
誰說多元興趣者沒有專業?只是我們要的,不只一項專業罷了。

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Never say never.

多元興趣者們,不必擔心,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需要我們。


Emilie Wapnick TED演講:沒定性是種優勢



🌹我是艾莎解結-你的生涯規劃顧問。以親身跨界轉職成功經歷、看盡業界百態角度,結合紮實心理學及生涯諮詢訓練認證,協助你走向自己理想人生道路。

歡迎追蹤:

📌最新訊息和短文在粉專:艾莎解結の人生研究室

📌完整文章分類在部落格:方格子

📌商務交流在LinkedIn:Elsa Yang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艾莎按愛心❤️、留言💬、追蹤起來,並且把它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莎解結的生涯解方 沙龍
186會員
196內容數
你對「工作」的想法是什麼?想要了解萬惡的職場世界嗎? 想知道身為資深職場工作人,在外商及知名本土企業走跳,看盡職場百態之後,對於業務、行銷、客服領域的解讀,以及職場亂象的八卦嗎?艾莎解結以本身心理學背景和始終不滅的文青性格,與你分享職場觀點。
2025/02/07
在職場上,你是否重複遇見找你麻煩、讓你討厭的人? 從榮格心理學出發,使用五步驟帶領你一步步解套
Thumbnail
2025/02/07
在職場上,你是否重複遇見找你麻煩、讓你討厭的人? 從榮格心理學出發,使用五步驟帶領你一步步解套
Thumbnail
2024/11/12
克服心魔,才能真正開啟中年轉職新契機,選擇自己想過的職涯。
Thumbnail
2024/11/12
克服心魔,才能真正開啟中年轉職新契機,選擇自己想過的職涯。
Thumbnail
2024/09/29
找不到工作,和找不到理想工作,有本質的區別
Thumbnail
2024/09/29
找不到工作,和找不到理想工作,有本質的區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害怕自我介紹的人 一方面是內向者,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該怎麼介紹自己的工作職位! 在職場上,我並沒有在某個領域深耕累積,每每在自我介紹時不確定自己的標籤是什麼,但這場天賦熱情讀書會終於找到答案了。​​ ❝多重潛能者天生是創新者,創造力取決於我們知識和經驗的廣度,而不僅僅是深度。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害怕自我介紹的人 一方面是內向者,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該怎麼介紹自己的工作職位! 在職場上,我並沒有在某個領域深耕累積,每每在自我介紹時不確定自己的標籤是什麼,但這場天賦熱情讀書會終於找到答案了。​​ ❝多重潛能者天生是創新者,創造力取決於我們知識和經驗的廣度,而不僅僅是深度。
Thumbnail
#那個焦慮的人就是我 #斜槓也是多重潛能的一種模式 你曾被說是「三分鐘熱度」或「沒定性」的人嗎?或是長久以來對自己無法專心在一項專業上感到困擾? 如果是如此,或許你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 在做諮商工作時,我也發現許多人對於自己換
Thumbnail
#那個焦慮的人就是我 #斜槓也是多重潛能的一種模式 你曾被說是「三分鐘熱度」或「沒定性」的人嗎?或是長久以來對自己無法專心在一項專業上感到困擾? 如果是如此,或許你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 在做諮商工作時,我也發現許多人對於自己換
Thumbnail
別人為何不買單?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的多面向打磨成鑽石,只是把自己當成在每個不同池塘跳來跳去的青蛙。
Thumbnail
別人為何不買單?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的多面向打磨成鑽石,只是把自己當成在每個不同池塘跳來跳去的青蛙。
Thumbnail
Photo by Clark Tibbs on Unsplash 如果人生不止一項所為何來(天職)又何妨? 上一篇提到多重潛能的五個超能力,作者艾蜜莉提到,身為一個多重潛能者迎向快樂人生的重要秘訣,對於工作最大的期望有三個,分別是:多樣性、意義和金錢。工作應該是要讓人覺得,那是支持人生中的一股力量,
Thumbnail
Photo by Clark Tibbs on Unsplash 如果人生不止一項所為何來(天職)又何妨? 上一篇提到多重潛能的五個超能力,作者艾蜜莉提到,身為一個多重潛能者迎向快樂人生的重要秘訣,對於工作最大的期望有三個,分別是:多樣性、意義和金錢。工作應該是要讓人覺得,那是支持人生中的一股力量,
Thumbnail
Photo by Chris Malinao Burgett on Unsplash How to be everything 是一本談論關於多重潛能者的書,如果你對於未來想做的事不是那麼明確,或是對於很多事都感到有興趣,也很有興趣去探索和學習,那你有可能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 作者艾蜜莉.霍布尼克
Thumbnail
Photo by Chris Malinao Burgett on Unsplash How to be everything 是一本談論關於多重潛能者的書,如果你對於未來想做的事不是那麼明確,或是對於很多事都感到有興趣,也很有興趣去探索和學習,那你有可能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 作者艾蜜莉.霍布尼克
Thumbnail
生涯是不斷自我探索,隨著時間和環境不斷變動的過程,是工作、生活和自我的總和。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對於生涯至今的體會和見解,生涯是一個會持續變動的歷程,所以我們也需要隨著時間去調整自己的方向。 之前做節目時,和來賓討論到幾個生涯探索上很常見的問題: 「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 「我可以怎麼做嘗試
Thumbnail
生涯是不斷自我探索,隨著時間和環境不斷變動的過程,是工作、生活和自我的總和。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對於生涯至今的體會和見解,生涯是一個會持續變動的歷程,所以我們也需要隨著時間去調整自己的方向。 之前做節目時,和來賓討論到幾個生涯探索上很常見的問題: 「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 「我可以怎麼做嘗試
Thumbnail
妳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很難只維持在同一個領域中? 只要嘗試新事物就會特別來勁,一旦熟悉了就又覺得無聊? 妳的好奇心旺盛,經常想換工作,常被念做事情總是只有三分鐘熱度嗎? 若符合任何一點,別害怕,先來看看是不是多重潛能者吧!
Thumbnail
妳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很難只維持在同一個領域中? 只要嘗試新事物就會特別來勁,一旦熟悉了就又覺得無聊? 妳的好奇心旺盛,經常想換工作,常被念做事情總是只有三分鐘熱度嗎? 若符合任何一點,別害怕,先來看看是不是多重潛能者吧!
Thumbnail
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真的非常孤獨。 你必須,心理素質要夠強、夠了解自己、夠想過自己的人生、夠能忍受孤單和挫折,才能繼續下去。還不保證成功。
Thumbnail
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真的非常孤獨。 你必須,心理素質要夠強、夠了解自己、夠想過自己的人生、夠能忍受孤單和挫折,才能繼續下去。還不保證成功。
Thumbnail
好文挑選 你曾經有沒有被長輩或是身邊的朋友說,你這輩子只要做好一份工作就好了?但你卻總是對這個領域有興趣,也對那個領域有興趣,總喜歡嘗試新鮮有趣的事物,腦袋中不斷地冒出新的想法,而那些想法會讓你轉換出新的動力,如果你也是這樣子定不下來的人,或許你是擁有多重潛能的人。
Thumbnail
好文挑選 你曾經有沒有被長輩或是身邊的朋友說,你這輩子只要做好一份工作就好了?但你卻總是對這個領域有興趣,也對那個領域有興趣,總喜歡嘗試新鮮有趣的事物,腦袋中不斷地冒出新的想法,而那些想法會讓你轉換出新的動力,如果你也是這樣子定不下來的人,或許你是擁有多重潛能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