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Chris Malinao Burgett on Unsplash
<沒定性是種優勢> How to be everything 是一本談論關於多重潛能者的書,如果你對於未來想做的事不是那麼明確,或是對於很多事都感到有興趣,也很有興趣去探索和學習,那你有可能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
作者艾蜜莉.霍布尼克(Emilie Wapnick)在書中提到,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就是,每個領域都通往一個方向,接著是相關的職業生涯。假設,你是喜歡科學的高中學生,你或許會上大學研習生物,追求醫學預科的方向,去上醫學院,完成住院醫師的實習,然後成為醫生。
拿作者自己來說,她多年來追求音樂、藝術、電影和法律是四個領域。每個領域的垂直軌跡都是通往專職工作者。她說:理論上我大可踏上任何一條路。我保證,我試過了,但我就是做不到!我的路看起來更像下圖。(取自本書摘錄)
這讓我回想起自己一路以來的求學或是求職路上,好像總是在重新開始,開始學習新的事物,熟悉了之後開始思考是不是要走下去。當我下定決心想要去學習一個東西時是非常有熱情和衝勁的,但為何熱情卻在學習完之後消失呢?並不是因為不喜歡而離開,而是為了朝下一個目標前進。
為什麼我沒辦法好好的在一個工作崗位長期持續?
這個問題我也在心裡問過自己很多次,我是不是很奇怪?幾年下來之後心裡也會有點害怕,畢竟換了那麼多個工作,去面試的時候別人會怎麼想我呢?
但細細閱讀這本書之後感到如釋重負(根據書裡所說,很多人發現自己是多重潛能者之後,都因此鬆了一口氣),可以好好地說出:如果我就是沒有天職,那又怎麼樣呢?
當社會認定專才,或是找到你生命中的天賦或熱情所在才是『正常』,一直定不下來的人就會被認為是『異常』。
我認為:有「心中最愛」很好,我們可以專精的做好一件事;但如果你是個「多情」的人也沒關係。在世界上,「專才」和「通才」一樣重要,都有適合他們發揮長才的地方。
重點是,你能不能在認識自己之後,替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多重潛能者的五個超能力
幸好,作者艾蜜莉訪談了幾百位多重潛能者,整理出這樣的人所擁有的五種超能力,我也試圖在過去的職涯軌跡裡尋找自己擁有的這些能力。
1.融合各種點子:
結合兩個以上的概念,化為新點子,很多時候是創業所需要的創意力。
2.快速學習:
明白新手的感受,但因為過去的經驗也不完全需要重頭來。比如在台灣念諮商研究所的經驗,當我去英國念研究所時,除了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研究方向外,搜尋資料的效率或理解消費心理學相關的概念也較其他同學來得快速。
3.適應力:
我們可以做許多事情,在各種活動之間靈活轉換,這種能力讓我們成為不可或缺的人,不容易被取代。比如七年前我剛畢業要找心理師工作時,沒有想到是因為英語能力而被錄取,甚至打敗其他有經驗的應徵者。
4.大局思考:
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因為有接觸過不同的刺激,廣闊的視野讓我們能夠發現系統性問題,而專家很可能只用自己對單一領域的深入了解來看待很多事,而沒有辦法看到整體的局。記得在台灣念諮商所的時候,曾經覺得不是諮商專業而擔心,但又有些老師說也因為原本不是諮商背景,有時候反而可以用更不一樣的觀點來看待案主。
5.聯想與溝通翻譯:
多重潛能者常發現自己在工作上與一些專家交流,而我們運用對方「語言」來交談的能力,因為有學習到相關領域的知識,所以更可以和該領域專家交流。因為我本身有英語、心理諮商、行銷以及銷售的相關知識和實際經驗,這些能力都更可以讓我跟這些領域的人進行深度的討論。
之後的下篇會再分享既然知道自己有多重潛能了,那要如何好好運用呢?
最後分享多重潛能者的測驗,你也可以測測看自己的特質是否有多面向發展的傾向?最重要的是,好好地接納和擁抱這樣的自己,你很獨一無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Podcaster|英語家教。在不同的生涯探索過程中,我發現分享的正向力量是很大的,透過生活中的經驗還有身邊的人教會我的事,結合心理學的知識,寫成我的心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歡迎聯繫合作,請合作邀約來信:beceo.erica@gmail.com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打賞,在左下方幫我拍手鼓掌,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也歡迎你到我的IG、臉書逛逛,或收聽我的 podc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