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中與他者相見—專線工作者的三個月紀錄

更新於 2022/07/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謝宜恩
半年前離開校園,以新人之姿進入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的我,開始社工生涯的第一份工作。
在被同事們建議寫一篇文章,以紀錄到職三個月的感受與觀察時,我醞釀了很久,這些工作的日子以來有很多想說的,但誰會看到這篇記錄呢?寫出來想要被誰看到呢?甚至是我如此微薄的經驗與思考,有甚麼被閱讀的價值嗎?在下筆前有許多諸如此類紛雜的思索。
但後來想想,正是擁有新鮮與好奇眼光的現在,身為一個剛畢業的社工系學生,初入實務界的此刻,是值得被記錄的吧,也許青澀或不成熟,不過誰的今生不是第一次。
與其說是希望與誰產生甚麼共鳴,更期待三年後的自己,可以在回來讀到這篇時,想起此刻珍視的價值。

一、與失序同行

進入專線後,在電話中不管是隔著照顧者,試著理解他們口中的家人、親友或伴侶,或者是當事人的來電,直接地邀請我們進入他的故事,在與他們對談的時候,當聽聞那些片段的、不連貫的,甚至是距可想像的真實遙遠的,缺乏組織性的語言與畫面,又或者是見證深不見底的悲傷與絕望,這些時刻,我常常想起大三那年在醫院當實習生的我。
當時(甚至比現在還能更稚嫩)的自己好像會很快的站上診斷的位置,想,「語言組織不連貫、妄想、幻聽,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等等的第一反應。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自己真的對這一切太沒有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在透過抓穩以專業為名的權力,試著理解一個其實我並不理解的世界,控制人們所害怕的失序。
但我在專線工作的這三個月,不停的學習,與對自己以及對彼此的提醒就是,永遠都不要簡化生命,不要凶暴的詮釋,不要粗魯的歸類與標籤,身為一個工作者,經驗的積累、知識的堆疊,永遠都只是為了讓我們能試圖更靠近別人,因為我們在乎的,應該是如何打開足夠的空間,讓人能夠安穩降落。
然於此同時,在不斷接聽同樣一個人的電話、面對同樣一個家的重複時,我們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好奇,如何保持對於一個人生命的謙卑,如何不在對方進行同樣的話題、有同樣的狀態時,覺得煩躁,而忽略了現在的獨特。如何知曉當下生命與生命的相遇,是此刻,而不是在複製上一通電話;是此刻,是與對方關係的延續,而不是昨天的重現。
正如同人不是疾病的載體、不是症狀與情緒的組成,不是待解的問題,人是人,生命的目的就是生命本身,如何保持謙遜,不要輕易的站上全知的位置,登上超然的地方,如何真正看見生命、看見失序,看見自己如何(即使不一定做得到也)盡可能的與之同行。

二、與辛苦同難

但在看見這些不同樣貌的當事人,在意多元和獨特的同時,困境跟困難卻也很真實的出現在每一通照顧者的來電上,每一位來電的照顧者總是懷著各式各樣的辛苦與情緒,穿越電話線,來到我們眼前。
正如照顧者專線的設立初衷,希望能夠透過家屬陪伴家屬,照顧者支持照顧者的概念,與所有有需要的照顧者們一同走一段路。在這個路途中,我時常驚嘆於照顧者們的知識,也總是對於生命的連結帶來的寬慰與支持感到震撼。
有一次我聽到接線的志工阿姨,在一通來電者處境艱困的電話中,儘管無力與無助感可能同時淹沒了來電者與志工,但阿姨還是不斷地試著跟來電者一起討論、想辦法,儘管我們也不太確定這到底會帶來什麼。在最後,雖然我們都知道可能幫不上什麼忙,但對方向接線志工道了謝,阿姨回他說:「不必客氣,未來的路很長,我們都還需要慢慢走」。
當時聽到時,覺得非常印象深刻,我想這就是家屬接線珍貴的地方。每一位照顧者因著不一樣的故事,手頭上積累著不同的方法與知識,帶著試誤後,或有效,或失敗的經驗,在這裡與其他相似卻又不同的照顧者相遇。然後一起在故事與關係的差異中,看見某種身分上/經驗上共享著的難,希望成為彼此的夥伴。
有一次在結束另一通媽媽的電話前,來電者跟我道了謝,說有我們這樣的專線很好,讓她可以講講心情,或是跟其他照顧者志工交流。我回她很歡迎,只要她有需要或願意,都可以再打來跟我們討論跟分享。她說謝謝,然後說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幫上別人忙的家屬。
這種珍貴的時刻,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很多很多的這種時刻,都讓我看見身為一個人,如何破碎,卻又充滿力量,而這個力量透過對話,連結了無數辛苦的靈魂。

三、和生命同在

前陣子,我跟一位來電詢問如何幫助他人的來電者說,陪伴本身是很有力量的,你看見他,而你們同在,這件事本身就很有力量。在說出這句話的同時,好像也提醒了自己。
身為一個三個多月的新手,當然也還是有很多驚慌失措或無助的時刻,很多的時候對自己有所懷疑,例如自己是不是長得太慢了,會錯過一些人;或是到底對方跟我說話的價值是甚麼,我能不能幫上忙?
我其實時常覺得很抱歉,因為每刻都在認知自己的不足,但同時也是與這些人們的相遇,教會我如何盡可能的與生命靠近。比起不感到失能、害怕犯錯、擔心幫不上忙,更努力的練習是如何與對方一起在此刻,看見他,而我們同在。
當我們真的得以在不斷的接近故事、接近苦難與接近失序之後,才有辦法真的靠近人吧。
謝謝所有相遇,讓我可能與失序同行、與辛苦同難,以及與生命同在。
記在開始工作的第四個月,希望接完1000通電話、遇過3000段關係、工作好幾年後的自己,還記得此刻對生命的尊敬。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說別人不懂、亂貼標籤、污名的時候,能不能先想想,其實不是「別人」是「我們」所有人的問題,是那種「跟我不同、與我無關」的問題。在精神疾病的議題上,我們是苦主,但在罕病議題上,或核廢料上,或同志婚姻議題上…,我們是不是也成了用刻板印象來思考來評判的人?所以非我族類的區分,我們也成為讓其他族群痛苦的根源
如果說一個人失去了自由已經有3000多個日子,明天仍繼續失去自由,你覺得他犯了什麼罪?他是一位精神病人。龍發堂呈顯的時代意義是精障家庭照顧者無力承擔,不斷遭遇家人出狀況的挫折無望感,醫療及社福系統故步自封,是精障與照顧者穿不合身的服務,社會對精障者的歧視與隔離,因此最後所有的不堪是由龍發堂來承接。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每一個照顧經驗都是很獨特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照顧者真的是專家,雖然沒有證照,可是他是專家,這是需要被肯定的。
​我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會成為一個精神科的居家護理師。我曾經覺得自己一定沒有辦法成為精神科工作者,因為我媽媽就是這樣了,我一輩子都要照顧她,這樣一來我日日夜夜都跟病人浸泡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兩者要搞在一起,好沒有生活品質喔。
猶記得同學分享其參與行動研究年會的收穫:「能力不是透過專業與知識長出來的,是來自承擔,在在意的過程中不斷生產知識,能力在其中長出來的。」學習以「人」工作,才能貼近“人”,彼此學習並理解到各自為人,均並不完美,可以一同向前,拿起各自的責任。
在說別人不懂、亂貼標籤、污名的時候,能不能先想想,其實不是「別人」是「我們」所有人的問題,是那種「跟我不同、與我無關」的問題。在精神疾病的議題上,我們是苦主,但在罕病議題上,或核廢料上,或同志婚姻議題上…,我們是不是也成了用刻板印象來思考來評判的人?所以非我族類的區分,我們也成為讓其他族群痛苦的根源
如果說一個人失去了自由已經有3000多個日子,明天仍繼續失去自由,你覺得他犯了什麼罪?他是一位精神病人。龍發堂呈顯的時代意義是精障家庭照顧者無力承擔,不斷遭遇家人出狀況的挫折無望感,醫療及社福系統故步自封,是精障與照顧者穿不合身的服務,社會對精障者的歧視與隔離,因此最後所有的不堪是由龍發堂來承接。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每一個照顧經驗都是很獨特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照顧者真的是專家,雖然沒有證照,可是他是專家,這是需要被肯定的。
​我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會成為一個精神科的居家護理師。我曾經覺得自己一定沒有辦法成為精神科工作者,因為我媽媽就是這樣了,我一輩子都要照顧她,這樣一來我日日夜夜都跟病人浸泡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兩者要搞在一起,好沒有生活品質喔。
猶記得同學分享其參與行動研究年會的收穫:「能力不是透過專業與知識長出來的,是來自承擔,在在意的過程中不斷生產知識,能力在其中長出來的。」學習以「人」工作,才能貼近“人”,彼此學習並理解到各自為人,均並不完美,可以一同向前,拿起各自的責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志工工作,尤其是電訪,常被視為一項基礎性、行政性的任務。但對我而言,這份工作遠不止於此。在每一次的通話中,我不僅在與他人溝通,還在探索自己情緒的波動,學會如何處理這些情緒並轉化為積極的動力。這段經歷教會了我如何在挑戰中找到情緒價值,並通過情緒的調適進一步成長。 一開始接觸志工電訪時,我的情緒像
Thumbnail
在老人服務中心提供諮詢服務的經驗,讓我體會到長者在使用3C產品時的困惑,並分享了與長者交流的樂趣和成就感。
Thumbnail
我在心理醫護團體 才遠離手機 才發現真的差異很大 我目前在心理醫護協進會,一天到晚就是參與活動和代工,手機…只有回家和早上時間,其餘時間就是做代工。 我看手機,從還沒有進去協進會前,相比差異 我在家裡斜槓的時候,大概一天用手機有長達16小時,每天這種模式;進去協進會,我每天使用手機有簡短時
這是我新的打工,剛好跟我正職上工的時間差不多,反正時間上不打架,就去上班了。 記錄一下很同事相處的過程,我好久沒有遇到正常人了,真的很值的可喜可賀。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在照顧服務產業久了,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有位曾經由照顧服務員服務過的家屬來電要該位照顧服務員的電話, 我:不好意思,我們不能將服務員的電話給家屬,不然請你將你的電話給我,我請他與你連絡。 客:他應該不會打給我了。 我:不會喇,也許服務員在忙,沒有辦法馬上打給你,但有空應該會打。
Thumbnail
在照顧服務產業久了,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前面談了照服員,現在來說家屬。 在面談完照服員後接到一通要聘照服員的電話, 通常我們接應業務電話的都會先問服務地點 後問病情及相關事宜。 但家屬對我問的問題都不回應,只是一直強調, 我們的病人很好顧,看護來這裡沒有什麼事好做, 很輕
Thumbnail
跟一位照服員在討論癌末個案,經驗上這樣的個案通常會有心裡不接受及身體病痛難忍的問題,並不好照顧。 照服員:其實這個個案很好照顧,因為他什麼事都自己來,有一些事我想幫他忙,他都 說不用,然後自己因為要做某些動作而滿頭大汗,氣喘如牛,甚至會因為自己做不來而 掉眼淚。 有時候我看不下去了,主動要去
在我的工作領域,看了非常多的長照家庭,我有時像局中人情緒陷入其中,有時又像第三者必須客觀看事情,有時更像站在至高點看人生縮影,從事個管這份工作自己的內在能量必須很強大,有信仰更佳。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志工工作,尤其是電訪,常被視為一項基礎性、行政性的任務。但對我而言,這份工作遠不止於此。在每一次的通話中,我不僅在與他人溝通,還在探索自己情緒的波動,學會如何處理這些情緒並轉化為積極的動力。這段經歷教會了我如何在挑戰中找到情緒價值,並通過情緒的調適進一步成長。 一開始接觸志工電訪時,我的情緒像
Thumbnail
在老人服務中心提供諮詢服務的經驗,讓我體會到長者在使用3C產品時的困惑,並分享了與長者交流的樂趣和成就感。
Thumbnail
我在心理醫護團體 才遠離手機 才發現真的差異很大 我目前在心理醫護協進會,一天到晚就是參與活動和代工,手機…只有回家和早上時間,其餘時間就是做代工。 我看手機,從還沒有進去協進會前,相比差異 我在家裡斜槓的時候,大概一天用手機有長達16小時,每天這種模式;進去協進會,我每天使用手機有簡短時
這是我新的打工,剛好跟我正職上工的時間差不多,反正時間上不打架,就去上班了。 記錄一下很同事相處的過程,我好久沒有遇到正常人了,真的很值的可喜可賀。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在照顧服務產業久了,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有位曾經由照顧服務員服務過的家屬來電要該位照顧服務員的電話, 我:不好意思,我們不能將服務員的電話給家屬,不然請你將你的電話給我,我請他與你連絡。 客:他應該不會打給我了。 我:不會喇,也許服務員在忙,沒有辦法馬上打給你,但有空應該會打。
Thumbnail
在照顧服務產業久了,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前面談了照服員,現在來說家屬。 在面談完照服員後接到一通要聘照服員的電話, 通常我們接應業務電話的都會先問服務地點 後問病情及相關事宜。 但家屬對我問的問題都不回應,只是一直強調, 我們的病人很好顧,看護來這裡沒有什麼事好做, 很輕
Thumbnail
跟一位照服員在討論癌末個案,經驗上這樣的個案通常會有心裡不接受及身體病痛難忍的問題,並不好照顧。 照服員:其實這個個案很好照顧,因為他什麼事都自己來,有一些事我想幫他忙,他都 說不用,然後自己因為要做某些動作而滿頭大汗,氣喘如牛,甚至會因為自己做不來而 掉眼淚。 有時候我看不下去了,主動要去
在我的工作領域,看了非常多的長照家庭,我有時像局中人情緒陷入其中,有時又像第三者必須客觀看事情,有時更像站在至高點看人生縮影,從事個管這份工作自己的內在能量必須很強大,有信仰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