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004《以法為贈禮》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raw-image

阿姜·查:
當我們遇到好的禪坐機會時便盤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保持背部直挺,然後對自己說:「現在我要放下一切的負擔和煩擾!」不要有任何的事使你掛慮了,在這個時候,把一切憂慮都拋開吧!

現在,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開始吸氣和呼氣。這時——在做觀察呼吸的當下,不要刻意地使呼吸拉長或縮短,不要使它變強或變弱,只要依正常速度,自自然然的進出就可以了。等到「正念」和「自我覺醒」從心中生起時,便能清楚明白這吸氣與呼氣了。

放輕鬆,什麼都不要去想,不須想東想西,唯一要做的事是將注意力放在吸氣和呼氣上,其它一概不管!保持正念,專注在呼吸的一進一出上,注意每一個呼吸的開始、中間和結尾。吸氣時,氣的開始是在鼻端,中間在心臟,結尾在腹部。呼氣時,正好相反,氣的開始在腹部,中間在心臟,結尾在鼻端。

raw-image
開展對呼吸覺知:一在鼻端,二在心臟, 三在腹部。而後,反過來是:一在腹部,二在心臟, 三在鼻端。

投聚「注意力」在這三點上將可解決你一切的煩憂;只要不想其它的事,保持你的注意力在呼吸上。此時或許會有別的念頭進入心中,它會想到其它的主題而分散了你的心,但可別理它,只要再次的持好呼吸當作你專注的物件就行了。心,也可能會陷入分析和探討情緒當中,但是,繼續去修行吧!繼續不斷地在每一個呼吸的始、中、末上保持分明。最後,心將會無時無刻在這三點上了知呼吸。當你如此修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心和身就會習慣於這種工作。疲勞將消失,身體會感到更輕安,而呼吸也會變得越來越細密。「正念」和「自覺」將能保護住心,而且好好地看守它。

raw-image

良因曰:

佛陀說:末法時代有兩種甘露法門,一者是數息觀,二者是不淨觀。在此先介紹第一甘露法門 ──數息觀。

對於平常攀緣慣的心,數息是很好的安心法門,如果我們修淨土法門,可以依著印光大師的開示,將數息配合「三、三、四」的節奏來念佛,漸漸的心就穩定下來了。

剛開始要觀心、或者觀察呼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想一想平常妄想紛飛、焦慮不安帶給我們的痛苦,這樣的投資絕對是值得的,更別說可以解脫輪迴苦,那更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如尊者所述:「把一切憂慮都拋開吧!」,這是修行時的重要善巧。既然修行了,就安住在修行的當下,不要對過去、未來焦慮不安。縱然現在妄想很多,也不要再這樣焦慮了,一心就是修行吧 ! 在所緣境上,專一而相續地安住。於穩定的心相續中,直驅涅槃吧 !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在一切的姿勢中修行。 行、住、坐、臥…… 你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到瞋怒,對不對?你在走的時候、坐的時候、臥的時候,都可以生氣;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欲望。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擴大到所有的姿勢──行、住、坐和臥,而且必須定期地做。別光做表面功夫,真實地去做! 良因曰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在一切的姿勢中修行。 行、住、坐、臥…… 你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到瞋怒,對不對?你在走的時候、坐的時候、臥的時候,都可以生氣;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欲望。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擴大到所有的姿勢──行、住、坐和臥,而且必須定期地做。別光做表面功夫,真實地去做! 良因曰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如此這般地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如此這般地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當我們遇到好的禪坐機會時便盤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保持背部直挺,然後對自己說:「現在我要放下一切的負擔和煩擾!」不要有任何的事使你掛慮了,在這個時候,把一切憂慮都拋開吧!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當我們遇到好的禪坐機會時便盤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保持背部直挺,然後對自己說:「現在我要放下一切的負擔和煩擾!」不要有任何的事使你掛慮了,在這個時候,把一切憂慮都拋開吧! 良因曰:
Thumbnail
►先盤腿靜坐。把右腿盤放在左腿上,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右手食指牴觸左手拇指尖,舒舒服服地擺放在內足踝上。輕輕閉上眼睛,眼睛微張,好像快要睡著一樣,眼皮不要緊閉,眼珠不要用力。
Thumbnail
►先盤腿靜坐。把右腿盤放在左腿上,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右手食指牴觸左手拇指尖,舒舒服服地擺放在內足踝上。輕輕閉上眼睛,眼睛微張,好像快要睡著一樣,眼皮不要緊閉,眼珠不要用力。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常行精進覺。 我們前面講過,佛法有兩個重點:放下、提起。放下只是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提起。 這第四條告訴我們,要提起:精進。要精進修道。
Thumbnail
你看!俊虛老法師在舉辦三壇大戒時,修無法師本來是要護戒,但是住十天就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只念一句佛號而已,就得自在往生。這就是「認份」啊!所以做人要認份,有認份的人,他不會我慢,如印光祖師常自稱:「慚愧僧」。你如果高高在上的,你要走能走得了嗎?想這樣,想那樣,想來想去,想一大堆,四邊都是魔鬼。
Thumbnail
你看!俊虛老法師在舉辦三壇大戒時,修無法師本來是要護戒,但是住十天就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只念一句佛號而已,就得自在往生。這就是「認份」啊!所以做人要認份,有認份的人,他不會我慢,如印光祖師常自稱:「慚愧僧」。你如果高高在上的,你要走能走得了嗎?想這樣,想那樣,想來想去,想一大堆,四邊都是魔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