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練習一個月的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念了好幾年的瑜伽,今年終於開始了
想練習瑜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1. 緩解緊繃的身體和情緒
    我一直是個很容易緊張焦慮的人,時間久了發現連坐著都會緊繃著肌肉,無法放鬆身體,此外本來髖關節就非常僵硬,也想藉著瑜伽讓筋打開一點
  2. 右肩長期疼痛
    因為緊張,讓我總是不自覺維持在聳肩的姿勢,再加上經常過度使用蠻力,右肩時常呈現一個要發炎的狀態,當右手掌開始感到麻麻的時候,心想「天啊!這樣下去真的不行了」
  3. 想培養運動的習慣
    但⋯⋯先讓從最初階、(看起來)最少活動量的「舒展身體」開始吧!不然怕我這條繃緊的橡皮筋,會「啪」一聲立刻斷掉
連坐都無法坐正的腰桿
把握三分鐘熱度,踏出第一步
從瑜伽開始流行,到現在越來越多分支與課程,「啊~沒有時間」「沒有每個月上健身房的預算」⋯⋯重重的阻礙(說白了就是一個懶字)一直沒有推動這件事
這兩年真的突然之間感受到了「體力下降」這件事,加上一月突然多出了空檔,如果沒有把握這個時間開始,似乎又要拖到不知N年了⋯⋯(其實我是一個下定決心就會行動很快速決斷去進行的人,只是那個決心需要下很久,而且有效期非常短暫XD)
於是,迅速瀏覽附近的幾間教室,去看過環境後就先報名了很網美的空瑜體驗課
不知是幸還不幸,第一堂課的難度恰巧很初級,上完還能得到很有成就感的網美照,結束後當天就決定要買空瑜的課程,並且隔天興高采烈地去上第二堂課⋯⋯然後,我就被震撼教育了哈哈哈
毫無瑜珈基礎,加上原生筋超硬的我,從頭到尾只靠著手部的蠻力硬撐,最後就只是一隻被折磨到很想下班的猴子而已,下課後右肩更痛,我就知道「啊!這不是這樣玩的」
雖然看似完成了動作,實際上都是用蠻力在硬撐
學習把力氣用在對的位置上
一直以來我就是喜歡動用小腦筋,選擇跳級做某些事情,雖然可以得到看似不錯的成果,然而靠蠻力燃燒小宇宙,長期下來(老了就知道)獲得傷痕累累的身體
於是從頭來過,挑選更適合我的課程,嘗試了教室的各式課程後,把重心放在正位、修復瑜伽上
雖然以一個學習一個月的初步者來說,還無法感受到身體的明顯變化,但我很喜歡瑜伽老師分享的觀念「體式是簡單的,執行是困難的」,雖然很多動作都可以照著做出來,但沒有用力在正確的位置上,只是在濫用、耗損自己本來比較靈活的部位,久而久之,這些地方受到的傷害更大
我在上空瑜的時候才意外地發現,慣用的右手比左手更沒力,甚至舉手時都沒辦法正常使用右肩的力量,肩膀兩邊嚴重地不平衡
即便會坐會爬會走,可是沒人教過我們應該要將重心放在哪個位置,哪個肌肉需要出力,上了瑜伽課後,才終於知道為什麼某些部位特別容易感到疼痛
但知道是一回事,實行又是另一回事,特別是使用了30幾年的身體,習慣不是說改就改的,這是一場長期抗戰!幸運的是,在一開始就找到很喜歡的練習環境跟老師,目前看來很有信心可以持續下去👍
開闊舒適的環境真的讓人很有學習的動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篇分享自身經驗:即便有知識,不代表就能產出成果。知識是資訊,然而我們無法透過「資訊」來達成目標,獲取想要的結果。知道、與完成目標,兩者間很大段距離。那麼,付費課程提供了哪兩大價值,來幫助我們完成目標呢?
Thumbnail
在學習不同空瑜老師教學的同時,也體驗許多空瑜教室。在這裡分享空瑜教室的資訊,讓想嘗試或體驗的人可以較快速了解和選擇。主要分享教室資訊為主,不做任何評論或比較。本文分享了位於頭份的漾瑜珈教室的相關資訊,包括教室位置、課程內容和預約方式等。希望幫助有興趣的讀者能快速瞭解漾瑜珈教室的詳細資訊。
在辭職後的一個半月,我完成了空中瑜伽師資培訓,並探索了多位老師的教學風格。在這段時間,我也安裝了空瑜設備並閱讀了幾本對我啟發很大的書籍,讓我在教學和生活中都獲得了成長。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學習經歷與對於未來的期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醫師在忙碌的一天後,如何透過瑜伽來平衡身心能量。 文章提到了醫師用瑜伽來幫助身體的恢復,並分享了在瑜伽課程中遇到老師帶領的練習也是自己需要的部分。通過練習瑜伽來引入經絡呼吸的調整,以及能量引導最需要的治療。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定期運動以保健康,這是老生常談人人皆知,我也不例外,深知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無奈多次嘗試後,仍難以擺脫對於運動的厭惡,總聽說運動後雖疲憊卻有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感,但我實在無法理解也未曾體會到,只有汗水的黏膩與味道、身體的疲憊與痠痛、喘不過氣的難受......這種種狼狽與不適,讓我難以勉
4/9 Day27心得 本次的動作免用瑜珈墊,代表不會有跪地的動作,每次跪地就算有墊東西膝蓋都還是好痛。 兩手向前向後伸展時,右邊肩胛骨明顯比較卡、並且有痠痛感,不禁聯想到,每次落枕都是轉動時右邊肩頸痛,是否跟肩胛骨這邊的肌肉群有關? 這次是飯後約1小時所做的運動,如果胃不太好的人可能要再久一
Thumbnail
因為喜歡李孝利,到濟州島也要體驗當地的瑜伽教室,分享兩家瑜伽教室的體驗心得,以及如何在不能使用Google Map的韓國找到瑜伽教室
歷經前兩天和緩的睡前瑜珈,今天有感覺稍微吃力XD 今天是做下班後的伸展操。 3/14 Day 10心得: 雙手雙膝撐地的動作較多,手撐住記得用力,肩膀不要往下掉。 手拉腳轉胯挺胸的姿勢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胸的舒展。 弓箭步的基本姿勢下做其他伸展時,還是容易重心不穩。 跟練影片:21 分鐘瑜伽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篇分享自身經驗:即便有知識,不代表就能產出成果。知識是資訊,然而我們無法透過「資訊」來達成目標,獲取想要的結果。知道、與完成目標,兩者間很大段距離。那麼,付費課程提供了哪兩大價值,來幫助我們完成目標呢?
Thumbnail
在學習不同空瑜老師教學的同時,也體驗許多空瑜教室。在這裡分享空瑜教室的資訊,讓想嘗試或體驗的人可以較快速了解和選擇。主要分享教室資訊為主,不做任何評論或比較。本文分享了位於頭份的漾瑜珈教室的相關資訊,包括教室位置、課程內容和預約方式等。希望幫助有興趣的讀者能快速瞭解漾瑜珈教室的詳細資訊。
在辭職後的一個半月,我完成了空中瑜伽師資培訓,並探索了多位老師的教學風格。在這段時間,我也安裝了空瑜設備並閱讀了幾本對我啟發很大的書籍,讓我在教學和生活中都獲得了成長。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學習經歷與對於未來的期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醫師在忙碌的一天後,如何透過瑜伽來平衡身心能量。 文章提到了醫師用瑜伽來幫助身體的恢復,並分享了在瑜伽課程中遇到老師帶領的練習也是自己需要的部分。通過練習瑜伽來引入經絡呼吸的調整,以及能量引導最需要的治療。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定期運動以保健康,這是老生常談人人皆知,我也不例外,深知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無奈多次嘗試後,仍難以擺脫對於運動的厭惡,總聽說運動後雖疲憊卻有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感,但我實在無法理解也未曾體會到,只有汗水的黏膩與味道、身體的疲憊與痠痛、喘不過氣的難受......這種種狼狽與不適,讓我難以勉
4/9 Day27心得 本次的動作免用瑜珈墊,代表不會有跪地的動作,每次跪地就算有墊東西膝蓋都還是好痛。 兩手向前向後伸展時,右邊肩胛骨明顯比較卡、並且有痠痛感,不禁聯想到,每次落枕都是轉動時右邊肩頸痛,是否跟肩胛骨這邊的肌肉群有關? 這次是飯後約1小時所做的運動,如果胃不太好的人可能要再久一
Thumbnail
因為喜歡李孝利,到濟州島也要體驗當地的瑜伽教室,分享兩家瑜伽教室的體驗心得,以及如何在不能使用Google Map的韓國找到瑜伽教室
歷經前兩天和緩的睡前瑜珈,今天有感覺稍微吃力XD 今天是做下班後的伸展操。 3/14 Day 10心得: 雙手雙膝撐地的動作較多,手撐住記得用力,肩膀不要往下掉。 手拉腳轉胯挺胸的姿勢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胸的舒展。 弓箭步的基本姿勢下做其他伸展時,還是容易重心不穩。 跟練影片:21 分鐘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