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雙週報〉第14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21/5/26
主編:龍龍
副編:因
最近台灣疫情升溫,迅速改變的防疫措施,對於許多人來說都造成心理壓力,而對本來就有精神疾病或是心理困擾的人,更是一大挑戰。本期瘋靡雙週報整理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的服務經驗之中,在疫情下的精神疾病當事人與照顧者可能面對的挑戰,以及可以如何因應。除此之外,也整理改寫了針對各種疾病在疫情下的因應方式。請注意本文的建議僅供參考,並非提供醫療建議,若有需要進一步的評估與協助,請積極尋求醫療或心理專業人員建議。

疫情之中的精神疾病當事人與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 先照顧好自己:在防疫措施升溫之下,無論是社交距離造成的孤獨感,或是在家防疫造成與同住者密切相處的壓力,都可能對精神疾病當事人與照顧者是一大挑戰。在關心或是試圖幫助到他人之前,先照顧好自己,就是對身邊的人最大的鼓舞。除了落實防疫規範,保護自己的安全之外,也可以參考延伸閱讀中提供的紓壓方式,維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 覺察自己與家人的情緒狀態: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也可以關心身邊的人,是否有情緒不穩定的狀況。包括持續心情低落、焦慮、煩躁、無法集中注意力等,有這些狀況出現,可能需要旁人更多關心與協助,或是進一步求助。
  • 不要因為疫情中斷治療:維持穩定的治療很重要,可以與原本的精神科醫師或治療師討論如何維持治療。若有需求可以詢問是否能夠透過視訊或遠距醫療進行。若原先的醫療院所,因為防疫考量而調整看診時間,可以先尋找住家附近其他診所求助,或是詢問醫師是否能開立慢性處方籤,至住家附近的社區藥局領藥。
  • 維繫支持系統:在居家防疫時,盤點並且維持原本的支持資源。可以列出需要時可以求助的親友、社工、心理諮商、醫療等專業資源。透過電話或網路與親友保持聯繫,關心彼此的近況。
  • 主動求助:疫情之中,許多人都會經歷到精神狀況的變化,這是很常見的情況。時時觀察自己與旁人的狀況,主動提出需求,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向親友或專業資源求助。

各專線資源現況整理

  1. 張老師及生活調適愛心會專線暫停服務至6/14
  2. 廣青聽你說仍開放服務,僅減少分線,若撥不通表示忙線中;時間調整為:一~五0900-1700及一~三0900-2100
  3. 觀音線愛牽手家庭專線仍開放服務,會由工作人員轉知現在能否接線
  4. 心家庭專線仍開放服務,不限精神官能症當事人
  5. 安心專線、生命線仍開放服務

疫情會如何影響精神疾病當事人?

強迫症:現在,什麼才是「正常」?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此刻,許多人都聞「病毒」色變,並且需要努力克服對於疫情的恐懼,而這對患有強迫症的人來說更加棘手。清潔、殺菌的強迫性想法及衝動是常見強迫症狀之一,而在此刻那些努力地讓自己維持無菌的想法,到底是一般現象還是強迫的表現,也讓許多當事人感到困惑。不過,如果你一停止重複清潔的動作就焦慮到不行,也因為不斷清洗而使皮膚破皮、受傷,或者由於堅持自己的清潔原則常常導致自己與親朋好友產生衝突,這可能表示你的行為已經超過一般適應性的行為,需要尋求協助。
如何因應:
和強迫症相處最好的方式是試圖壓抑住衝動而不真的去做,嗯,雖然說比做起來容易多了。不過以目前情況來說,適度地增加洗手次數及清潔頻率是必須的,但要做到什麼程度也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已經搞不清楚哪些行為是不健康的,可以能夠信任的親朋好友或是精神醫療照顧者談談。如果目前為止還應付得來,可以請同住者多加注意,在發現你即將陷入衝動想法時拉你一把。
焦慮疾患:面對更多不確定性
焦慮疾患有許多類型,最常見的是廣泛性焦慮症,這樣的當事人對於生活的各個方面有過度且持續的擔心,如健康、人際關係、經濟等(而疫情本身對這些面向皆帶來負面的影響)。除了加重現有的焦慮,這次的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亦造成折磨:「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會有下一波疫情嗎?」、 「我會不會得病?」、「 我會不會在這波疫情中失業?」 焦慮症當事人處理這些不確定性的方式常常是反覆預期著最糟糕情況,而這樣的精神壓力及折磨,可能會導致身體上的症狀,像是頭痛、胃痛、睡眠障礙等等。
如何因應:
首先,拿回你的主控權,例如試著回想上一次克服挫折的經驗。雖然你不能預測人生中所有會發生的事,但你可以嘗試掌控伴隨而來的壓力。再來,將你的焦點從擔憂轉換到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例如:如果你擔心經濟狀況而非常焦躁地想像著:「我會不會失業?」(你無法控制的範圍),可以試著轉換你的想法到:「從現在開始省錢、精打細算吧!」(你可以控制的範圍)
而如果你仍深陷無法自拔的憂慮之中,可以嘗試在每天設定5-10分鐘的時間為「擔心時間」。當擔憂的想法又浮現時,告訴自己等到「擔心時間」再來專注地思考這些念頭。到了設定好的「擔心時間」時,就把你的擔憂想法全部寫下來在紙上。許多人會因此發現他們不斷擔心的,其實是一些相同的事情。而藉由保留一段時間來真正專注面對這些事情,有些人甚至會發現自己漸漸對於那些不斷重複、了無新意的念頭失去關注的興趣。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生活面臨更多威脅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由於目睹或經歷重大壓力事件所致,相關症狀包括睡眠障礙、創傷事件持續反覆在腦中呈現或夢見、重複經歷此事件的行為或感受、恐懼、焦慮等。當面對類似創傷事件的相關情境時,會引起當事人強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日常生活對於某些當事人而言是非常折磨的,因為他們會持續地感受到自己身處於受威脅的環境中,即使那裡什麼都沒有。而這點在疫情期間可能更加嚴重,畢竟現在的確處處充滿(病毒的)「威脅」。疫情帶來的衝擊,包括死亡案例數的增加及相關的報導,而受到隔離亦或作為倖存者的罪惡感,亦可能加重上述的症狀。
如何因應:
如果你覺得你的症狀更加嚴重,試著向你可以信任的人或是你的精神醫療照顧者尋求幫助。可以嘗試注意是哪些事物引發自己的症狀;像若是與新聞報導有關,則可以減少觀看次數、適度接收必要的資訊即可。另外照顧好自己,包括適度運動、攝取營養,並在安全狀況下維持你感興趣的活動,也是不錯的因應方式。
憂鬱症
疫情本身帶來的壓力及擔憂可能引發憂鬱症狀,包括心情低落、對活動失去興趣、感到內疚、無價值,或是有出現如疲勞、專注力下降、睡眠障礙、食慾改變、持續有想死的念頭等。有研究顯示社交互動、運動、接觸大自然、完成工作等,對於改善憂鬱有幫助,不過這些活動受到疫情的衝擊之下而減少,可能導致憂鬱的情況。
如何因應:
除了可以試著運用上述因應焦慮症的方式來排解壓力之外,也可以嘗試維持規律、健康的生活,尤其是保持那些能夠為你帶來滿足感的活動。像是如果你之前習慣上健身房,但現在無法繼續,或許你可以運用線上的健身影片;而如果你苦於無法與朋友一同聚會,或許可以在雲端上相會,可以為自己帶來安慰。
雙極性情緒障礙症:規律的作息是首要原則
雙極性情緒障礙症的當事人可能經歷鬱期及躁期,鬱期的症狀同上所述,而躁期則可能出現情緒亢奮、易怒、睡眠需求減少、活力增加等情形。疫情的壓力可能導致鬱期的發生,亦有可能引發躁期的症狀。而由於疫情可能大幅改變日常生活的節奏、規律、睡眠等,亦可能因此提高躁期發作的風險。
如何因應:
規律!規律!規律!盡最大努力去維持規律的生活,特別是睡眠時間及周期。上述因應焦慮症及憂鬱症的方式亦可能會有幫助。另外應盡量避免使用物質來幫助排解壓力,例如酒精等,因為這可能會增加雙極性情緒障礙症當事人躁期發作的風險。
物質使用疾患:很多人把物質使用當作紓壓方式
許多國家的酒精銷售量在疫情之中逐漸上升,可見酒精或其他物質都被很多人用來當作疫情中紓解壓力和無聊的方式。而對於物質濫用者來說,在疫情中可能會導致使用更多物質,或者更難保持戒癮。酒精也會導致失眠、憂鬱、焦慮,以及其他長期健康問題。
如何因應:
若你擔心自己的物質使用已經有問題了,或者你的朋友或家人一直這樣告訴你,那麼你應該試著停止使用該物質。如果你無法停止使用、或在不用的時候感到易怒或焦慮,那麼應該向醫療人員求助。如果你正在戒癮中,記得讓你維持戒癮的理由,並且尋求親友的支持。在疫情之中,諸如戒酒無名會等支持團體也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飲食疾患:失去控制的感受可能會引發飲食疾患
飲食疾患有許多種形式,包括厭食、暴食等。取得控制感對於飲食疾當事人來說很重要,而在疫情之中我們很容易感到失去控制,也無法預測這樣的情況會維持多久。有些飲食疾當事人會因為想要嘗試取得一些控制感而造成飲食症狀的惡化,也有些人會試著透過食物來紓壓而有暴食的情況。
如何因應:
練習接納自己、也接納你無法控制的事物,這並非代表你放棄改變任何事情,而是不帶批判地允許現況存在。如果你的飲食狀況變得更加嚴重,請向你的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求助。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缺乏日程規劃可能會讓疾病更加嚴重
對於某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當事人來說,在家工作或就學的方式可能會有些幫助,讓他們能夠以自己的步調做事和休息。但對某些人來說,缺乏時間框架可能會導致注意力問題更加嚴重,並且造成拖延與降低生產力。
如何因應:
如果你覺得難以集中注意力,可以在每晚計畫隔天的日程與代辦事項,包括用餐、工作、休息的時間。可以寫得詳細一些,例如寫下特定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只寫下「工作」。有時候把有趣或放鬆的事情,安排在無聊或困難的工作之後,可能也會有所幫助。
思覺失調症與妄想症
思覺失調症或妄想症可能會在疫情之中變得更為嚴重。有些人會相信自己已經染疫,即使實情並非如此;社群媒體上也會對於疫情有許多陰謀論,這些都可能影響到本來就很多疑的當事人。
如何因應:
一般來說,有妄想的人很難意識到那並非實情。如果你關心自己的親友,請試圖理解他們。堅決告訴他們是錯的通常沒有效果,而且會讓他們感到更受威脅。如果你擔心這些妄想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請向醫療人員求助。如果有任何緊急安全考量,請聯絡119。

閱讀更多參考文章: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次雙週報由三個面向帶你讀近期相關報導及討論,科學新知-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可能增加神經及精神疾病風險,社會事件-太魯閣事件後,專家呼籲應注意創傷事件後心理調適以及法律變革-為改善現時難題,行政院通過「監護處分」修法。
近年來,自殺佔青少年死因比率創新高、學校自殺自傷通報次數大增、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年輕人亦逐年攀升,如今已破15萬。這個時代的青少年究竟怎麼了?針對青少年憂鬱之現象,聯合報製作了一系列專題,分別從青少年觀點、相關統計數字、社群媒體、學生家長以及校內心理安全網等角度切入,帶我們更近一步認識此一議題。
我國《精神衛生法》規定,強制住院治療是經專科醫師診斷為嚴重病人且有傷害他人、自己或有傷害之虞,需住院治療,但病人拒絕時,由兩位醫師進行強制鑑定,並由「衛生福利部精神疾病嚴重病人強制住院審查會」,判定是否要強制住院治療。嚴重病人拒絕全日住院治療者,得予以五天的緊急安置。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四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分享一本新書,以及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與評論。
在歷次的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與各界討論當中,我們常常聽到要充實醫療系統以外的「社區資源」,而其中,由精神障礙者/精神病人自己來參與、創生、協作的資源,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同儕支持」與「會所」。本期就先帶大家來了解:什麼是「會所」?
本次雙週報由三個面向帶你讀近期相關報導及討論,科學新知-研究發現新冠肺炎可能增加神經及精神疾病風險,社會事件-太魯閣事件後,專家呼籲應注意創傷事件後心理調適以及法律變革-為改善現時難題,行政院通過「監護處分」修法。
近年來,自殺佔青少年死因比率創新高、學校自殺自傷通報次數大增、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年輕人亦逐年攀升,如今已破15萬。這個時代的青少年究竟怎麼了?針對青少年憂鬱之現象,聯合報製作了一系列專題,分別從青少年觀點、相關統計數字、社群媒體、學生家長以及校內心理安全網等角度切入,帶我們更近一步認識此一議題。
我國《精神衛生法》規定,強制住院治療是經專科醫師診斷為嚴重病人且有傷害他人、自己或有傷害之虞,需住院治療,但病人拒絕時,由兩位醫師進行強制鑑定,並由「衛生福利部精神疾病嚴重病人強制住院審查會」,判定是否要強制住院治療。嚴重病人拒絕全日住院治療者,得予以五天的緊急安置。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四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分享一本新書,以及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與評論。
在歷次的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與各界討論當中,我們常常聽到要充實醫療系統以外的「社區資源」,而其中,由精神障礙者/精神病人自己來參與、創生、協作的資源,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同儕支持」與「會所」。本期就先帶大家來了解:什麼是「會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害怕休息放鬆可能並不是因為懶散,而是因為焦慮症帶來的一種心理狀態。焦慮症患者可能會感到害怕休息放鬆,因為當他們處於放鬆狀態時,他們可能感到更加無助、失控和….
Thumbnail
強迫症(OCD)患者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情緒禁錮是導致強迫行為的關鍵。文章探討強迫症患者的情緒與語言表達,以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大腦功能異常。此外,介紹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四種情緒:焦慮、憤怒、悲傷和羞愧,以及痛苦耐受性和焦慮敏感性。提供了將情緒融入治療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的恐懼通常與對於未知、不確定的事物或情況的擔憂和恐懼有關,這可能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聆聽過自己的內心呼喊了呢?當代生活節奏加速,壓力山大,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已悄悄成為無形的威脅。 但你知道嗎?這場心靈的戰役,預防遠比治療來得關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憂鬱症的形成過程,學習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點,避免被壓力拖入憂鬱深淵。 閱讀全文,探索守護心靈健康的秘
Thumbnail
文章內容探討了人們在社交環境中面對焦慮的原因,提出自我瞭解和環境的重要性。針對新冠疫情後的容貌焦慮進行了討論,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歷和看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害怕休息放鬆可能並不是因為懶散,而是因為焦慮症帶來的一種心理狀態。焦慮症患者可能會感到害怕休息放鬆,因為當他們處於放鬆狀態時,他們可能感到更加無助、失控和….
Thumbnail
強迫症(OCD)患者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情緒禁錮是導致強迫行為的關鍵。文章探討強迫症患者的情緒與語言表達,以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大腦功能異常。此外,介紹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四種情緒:焦慮、憤怒、悲傷和羞愧,以及痛苦耐受性和焦慮敏感性。提供了將情緒融入治療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的恐懼通常與對於未知、不確定的事物或情況的擔憂和恐懼有關,這可能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聆聽過自己的內心呼喊了呢?當代生活節奏加速,壓力山大,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已悄悄成為無形的威脅。 但你知道嗎?這場心靈的戰役,預防遠比治療來得關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憂鬱症的形成過程,學習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點,避免被壓力拖入憂鬱深淵。 閱讀全文,探索守護心靈健康的秘
Thumbnail
文章內容探討了人們在社交環境中面對焦慮的原因,提出自我瞭解和環境的重要性。針對新冠疫情後的容貌焦慮進行了討論,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歷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