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底層邏輯》 學習發現問題的本質 閱讀筆記#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當一個人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時,你應該做的事情,是對他說「It's good for you」(這對你有益)。

當一個人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時,你應該做的事情,是對他說「It's good for you」(這對你有益)。



「過度浪費」與「增添美味」兩者間該如何取得平衡?


#讀後心得


相信大家都有外出用餐的經驗,

不管是在路邊攤或餐廳內,

看到店家端來了你點的餐點,

通常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旁邊的料理罐

往裡面添加。


不能否認,

有些餐點確實需要加些調味料才會更美味。

但有些餐點即使不加調味料,

或者少少調味料也夠好吃。

畢竟,美味與否本身就很主觀,

好吃或不好吃真的因人而異,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


但最近我發現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

住家附近的某一家店家與消費者

在使用醬料上的多寡,

產生意見上的衝突。


是這樣子的,

這位店家的老闆娘一開始是用盒子裝著醬料,

提供給消費者自行取用。

但她發現越來越多客人常常打包一堆醬料,

明明手裡買的餐點不多,

讓她覺得有些浪費,

常常苦勸仍沒有改善。


有感於此,

最近店家就改成先將醬料用一個小塑膠袋打包好,

雖然沒有強制規定買到多少量就要配多少醬料包,

但還是可以明顯看出來,

店家是為了避免消費者拿太多醬料,

卻沒用完而造成浪費的現象。


但有些消費者卻覺得一包醬料對他們來說,

無法增加足夠的美味。

我們剛剛也提到,

美味與否是主觀的。

消費者可能認為只有一包醬料是不夠的,

希望可以多拿幾包。


看到這裡,

相信你應該發現衝突點在哪裡了吧。


店家認為消費者拿太多醬料是過度浪費,

如果能減少醬料包的取用,

還能達到降低食材使用的成本。


消費者覺得太少醬料無法增添餐點美味,

而且用不完的醬料還能作其他用途,

也不能說是浪費。


接著,我們來進一部探討,

「過度浪費」與「增添美味」兩者間的底層邏輯。


上禮拜聽了歐陽立中老師的說書秀分享了許多

《底層邏輯》一書裡的重點,

加上我自己閱讀後,

發現「底層邏輯」它就遍布在我們的生活中。


簡單分享一下,

人的表述可以細分為四種:

事實、觀點、立場以及信仰。


#事實

獨立於人的判斷客觀存在。

例如:今天攝氏30度。


#觀點

對事實的看法。

例如:今天好熱。


#立場

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

無論是正方或反方觀點,

只要牽扯到位置不同和利益關係,

它就屬於立場。


立場不爭對錯,只爭輸贏。

當一個人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時,

你就可以對他說:「這對你有益。」


#信仰

信仰是內部完全自治的邏輯體系。

信仰比立場更厲害,

你信基督教、佛教或科學,

大家都覺得自己信的是「對」的,

無法證明誰錯誰對。

正如書中提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

不要攻擊別人的信仰。」

因為,

第一,你無法獲勝。

第二,你會失去這個朋友。


擁有以上四種表述的基礎概念後,

我們就可以來看店家與消費者之間的表述,

究竟是事實、觀點還是立場?

幫助我們看透問題的本質。


店家:

「為什麼你要拿這麼多醬包呢?有點太浪費。」

對店家來說是共同存在事實、觀點及立場。

「有點太浪費」屬於觀點。

醬料包拿得少,成本製作當然就能減少,

對店家來說無疑是好處,屬於立場。

但同時又存在獨立於客觀判斷的存在,

降低成本可由具體數字得知,屬於事實。


#以店家來說

除了避免過度浪費以外,

還可以減少醬料的使用成本,

畢竟一天被消費者拿15包醬料與5醬料差別很明顯,

特別是在這個通貨膨脹的時代。


消費者:

「這樣吃起來味道太淡,不夠鹹。」

對消費者來說增添美味是觀點。

過度浪費對店家來說也是觀點,不是事實,

說不定消費者會把這些多餘的醬料做其他利用。


#以消費者來說

每個人對於餐點美味與否本來就很主觀,

有人覺得太鹹、太甜,

但有人覺得不夠鹹、不夠甜,

味道太淡。


究竟哪個對?哪個錯?


你很難說店家與消費者之間誰對誰錯,

在你了解上述的觀點以及立場後,

得出的結論可能是:


「我是對的,但你也有可能是對的。」


至於你可能會問說,

有沒有第三方的觀點,

同時在過度浪費與增添美味之間,

找到一個平衡點呢?


既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味覺感受,

又能兼顧不浪費食材,

減少店家使用材料成本,

甚至汰除貪小便宜的顧客呢?


我的觀點是

—使用者付費

是的,使用者付費。


但這種方法還是很難達到一個平衡,

只能縮短兩者之間的不平衡差距。


因為每個人的基準參考值終究不一樣,

只能依靠多數人去設定。


假設以一份餐點搭配一包醬料為基準,

多拿的醬料包就需要額外收取費用。

當店家開始針對醬料包收費的話,

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因為它牽扯到人性的弱點

—「恐懼」與「渴望」。


#恐懼:

行為經濟學裡有一個專有名詞:「損失規避」

解釋如下:

人們害怕潛在損失的程度,

大過享受潛在的好處。

也就是說,

如果造成消費成本增加,

對消費者來說是「恐懼」。


#渴望

相對地,

對店家來說,

他們的渴望是避免過度浪費,

除了減少食材的使用成本以外,

甚至還能汰除一些貪小便宜的人。


但你也許又會問,

如果因為收費造成顧客減少呢?


我相信只要你的東西好吃加上口碑的宣傳,

醬料包應該收取額外費用

對於饕客是不會有太大影響,

真正有需求的人就是會買單。


以這家店為例,

依我的觀察,

即使前幾天去消費看到價格已經上漲,

這家店的門口外仍時常有顧客大排長龍,

至於顧客量是否減少這件事,

大家心照不宣。


結論,

真正的本質仍在於餐點本身的美味,

調味料充其量也只是輔助的角色。

我們應該不會因為調味料沒加或加太少,

就認為「本質」是不好的而不再買單。


#作者簡介


劉潤,中國著名商業顧問,潤米諮詢創始人

《五分鐘商學院》主理人,微信公眾號「劉潤」主理人

前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總監

曾任百度、海爾、康寶萊、五源資本、

尚景家居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

著有《五分鐘商學院》、《商業洞察力》、《商業簡史》等多部暢銷書集


#內容簡介


本書一共分享了是非對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

理解他人以及社會協作五個方面的底層邏輯,

帶讀者看清世界的底牌。

「底層邏輯」來源於不同中的相同,

變化背後的不變。

「底層邏輯」不限於商業世界,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

掌握了底層邏輯,

探尋萬變中的不變,

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若喜歡我文章的讀者,也歡迎幫我按愛心、分享及追蹤哦!

蔡函原的閱讀筆記,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函原的閱讀筆記的沙龍
15會員
18內容數
2022/09/30
即使你會感到痛苦、悲傷或難過, 但你依然會感到快樂。 因為快樂是一種連續的心理狀態, 而不是某個單一的時刻。 從前, 有一位來自以色列的男生 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 —贏得回力球賽冠軍 他接受嚴格的訓練, 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但偶爾還是會放縱自己吃一頓垃圾食物。 但在比賽前一個月, 他只吃油
Thumbnail
2022/09/30
即使你會感到痛苦、悲傷或難過, 但你依然會感到快樂。 因為快樂是一種連續的心理狀態, 而不是某個單一的時刻。 從前, 有一位來自以色列的男生 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 —贏得回力球賽冠軍 他接受嚴格的訓練, 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但偶爾還是會放縱自己吃一頓垃圾食物。 但在比賽前一個月, 他只吃油
Thumbnail
2022/09/16
一輩子有限, 體力有限, 時間有限。 要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 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開拓更廣闊的視野, 培養更多元的思維。 閱讀,是我認為成本最低也最值得投資的項目之一。 透過閱讀,讓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Thumbnail
2022/09/16
一輩子有限, 體力有限, 時間有限。 要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 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開拓更廣闊的視野, 培養更多元的思維。 閱讀,是我認為成本最低也最值得投資的項目之一。 透過閱讀,讓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Thumbnail
2022/09/13
你可能花費大把時間學習, 但收到的成效卻不佳? 你可能花了許多時間讀書, 但考試成績卻不理想? 你以為是你不夠用功, 以為是自己不夠有天分, 其實你可能缺少透過有效的方法來學習。 書中提供許多高效的學習心法和技法, 讓你的努力和付出不再被埋沒。
Thumbnail
2022/09/13
你可能花費大把時間學習, 但收到的成效卻不佳? 你可能花了許多時間讀書, 但考試成績卻不理想? 你以為是你不夠用功, 以為是自己不夠有天分, 其實你可能缺少透過有效的方法來學習。 書中提供許多高效的學習心法和技法, 讓你的努力和付出不再被埋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花費四百元訂一套還不錯的火鍋請對方吃,卻被對方嫌棄肉不夠軟嫩或是料不夠豐富等等,順便外加一句: 誰叫你買這麼貴的,我又沒有說要吃這一家!         而自己卻是吃80元的便當,這樣是不是有點心酸?那既然如此,就要先做好即使買貴一點也會被打槍的心理準備,然後下次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例如花費四百元訂一套還不錯的火鍋請對方吃,卻被對方嫌棄肉不夠軟嫩或是料不夠豐富等等,順便外加一句: 誰叫你買這麼貴的,我又沒有說要吃這一家!         而自己卻是吃80元的便當,這樣是不是有點心酸?那既然如此,就要先做好即使買貴一點也會被打槍的心理準備,然後下次
Thumbnail
餐飲與我們日常息息相關的行業,在現代餐飲業,定價策略不僅僅是設定一個價格,而是背後有許多心理學的技巧與策略,這些策略能夠顯著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深入探討了這些定價背
Thumbnail
餐飲與我們日常息息相關的行業,在現代餐飲業,定價策略不僅僅是設定一個價格,而是背後有許多心理學的技巧與策略,這些策略能夠顯著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深入探討了這些定價背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人性的設計是喜歡享受美食的,也很容易受到以為是清淡的食物所欺騙。所以既然知道人性的設計是如此,就要像查理。蒙格所說的盡量反著想,不要全盤接收店家所推薦的組合。這樣的組合可能是最多人會點的,但也有可能是店家想要強力行銷的組合,這些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在用餐時也趁機練習這樣的思考方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人性的設計是喜歡享受美食的,也很容易受到以為是清淡的食物所欺騙。所以既然知道人性的設計是如此,就要像查理。蒙格所說的盡量反著想,不要全盤接收店家所推薦的組合。這樣的組合可能是最多人會點的,但也有可能是店家想要強力行銷的組合,這些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在用餐時也趁機練習這樣的思考方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這篇開頭其實很剛好的銜接回前一篇,果然書是個好東西?原本我是打算講我去書展買的另一本書的,不過我今天看的另一本(跟前面的那本不一樣,誒對總共四本),這本是『底層邏輯』,有人說這本書很難看懂,很深,雖然大家都很推,我也買了,但是它在我家裡堆著吃灰(在書展聽到路人的談話稍微改一下),那就讓我看了幾十頁的
Thumbnail
這篇開頭其實很剛好的銜接回前一篇,果然書是個好東西?原本我是打算講我去書展買的另一本書的,不過我今天看的另一本(跟前面的那本不一樣,誒對總共四本),這本是『底層邏輯』,有人說這本書很難看懂,很深,雖然大家都很推,我也買了,但是它在我家裡堆著吃灰(在書展聽到路人的談話稍微改一下),那就讓我看了幾十頁的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不同食譜、不同烹調方式、不同人經營、對食物不同的想像和創意……各種「本質」以外的因素,就是各家路數滷肉飯一直出現、一直有人會去吃的原因。 同樣的,一套「先有再說」的論述,你看我怎麼說,其它國內外知名作家又怎麼表達?想必都會套入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感受,帶出觀點的獨特──這是書寫者的體驗,造就本質詮釋
Thumbnail
不同食譜、不同烹調方式、不同人經營、對食物不同的想像和創意……各種「本質」以外的因素,就是各家路數滷肉飯一直出現、一直有人會去吃的原因。 同樣的,一套「先有再說」的論述,你看我怎麼說,其它國內外知名作家又怎麼表達?想必都會套入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感受,帶出觀點的獨特──這是書寫者的體驗,造就本質詮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