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媽媽以後,發現自己一個人常要當兩個人用,變得好像一天有48個小時似的,因為同時間要處理很多事,自然而然會希望很多事都能快速解決,不喜歡拖泥帶水,這讓本來個性比較急的我,變得更講求「效率」了。近期服務一位應屆畢業生,在我強調「效率」的服務下,斬釘截鐵的拒絕我的服務,讓我靜下心來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位畢業生是從學校轉銜到職重單位協助就業,從學校畢業後,他就每天待在家裡。其實他並沒有「立即」的經濟需求,因為家裡有人準備三餐,每個月也有經濟補助,但因為確實家境清寒,所以導師、社工、阿嬤和親戚們都好希望他能工作賺錢,不要每天在家耍廢,所以三不五時就打電話來提醒職管員,盡快幫個案找工作。
我為了讓個案願意配合職前準備,特別用了小小的獎勵策略,想讓個案知道「工作」是有好處的。然而,遺憾的是在家玩遊戲的吸引力始終大過找工作,最後逼得個案很不開心的說:討厭工作、不想找工作、而結束了這段服務的歷程。對於這種「本人沒意願」,但身旁的人興致勃勃的狀況,我自己也很為難。身為服務身障者的專業人員,家人的確也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有時候,個案本身也很有可能沒辦法做好全面的判斷、也常常因為「不了解」而拒絕求職,我的想法是:總是要想著試了才會知道。
曾有個案在家長的強烈請託下,孩子帶著不情願的心情去工作,但後來卻從工作中體驗到了工作的好處和意義,最後居然也穩定就業了。所以真的是要試了才知道,然而「試試看的過程」就是一門藝術,步調太快會引起個案的反彈,太慢又會擔心沒辦法保持求職熱度,而失去就業動機。
總之,職業重建服務過程中的每步策略,都需要專業人員用智慧,配合個案的腳步,他往前踏一步我再往前,他往後我也跟著往後,一來一回找到雙方都能舒適的互動頻率,慢慢來的藝術,我自己也還在持續學習中。
過馬路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慢慢來,有時候又要走快一點
  • 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Cary907@gmail.com
  • 或追蹤我的IG : peiwensiste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1會員
149內容數
我是職務再設計專員。職務再設計是政府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中高齡或特殊的對象能夠更好的融入及適應職場而推動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前面提到的這些對象,只要在找工作、或是正在就業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工作適應上的困難而可能透過輔具、改善工作流程、或是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來克服的時候,就是屬於我能服務的範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佩雯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專業人員的我們,卻能選擇自己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如果我們能多雞婆一些,就有可能讓眼前這位身障學生,他的未來的職業、生活、甚至是他的家庭產生不同的可能性,影響是非常非常的巨大,.......,想到這裡,還有甚麼好不努力去為他們想方設法、用力拚搏看看的呢?
原本以為很簡單的教學,在頭一兩次的指導過程中,就讓我感到莫大的挫折和沮喪。在第一次的課程中,我發現個案居然學不會我們以為的基本動作,是理解有問題嗎?或是他自身的體耐力限制根本無從得知,反正就是一直失敗,結果就是個案和我兩個人都很累,包括身體和心理都很疲憊的那種累和無助感!
就業歧視真的無所不在,包括我們自己也都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踩到了紅線。然而,在實務上當我們提供職重服務時,不論是跟雇主接洽,或是跟專業人員討論,也常常會遇到這類狀況,更常見的尤其是「刻板印象」,特別是對身心障礙者來說,刻板印象的影響力更是巨大,而會導致求職者或專業人員放棄找工作。
其實對於身障畢業生來說,求職主要有三種管道: 首先、是自行從人力銀行找工作;其次是就業中心,這邊是屬於勞動部的直屬單位(有些人會說是直屬中央的單位),這裡提供職缺和補助的諮詢;最後,是地方政府(像是台北市、台中市...)的職業重建單位,除了有職缺以外,還提供了比較完整的就業評估、協助開發職場、甚至有
「你可以加班嗎?」大概是面談中最常被問到的議題之一,在五一勞動節的今天特別想聊聊這個話題。通常公司(老闆或人資)會喜歡聽到:「我願意!」這樣的回答,但對勞工而言,實際情況又會是如何呢? 每個人的特質不同,看待工作的角度也不一樣
這篇文章是針對讀者謝小姐的的來信提問,她想轉行當就服員,但不知道自己合不合適:這次的提問呢,我想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是比較官方、偏向規定面的,第二部分則是認真地就甚麼樣的人適合職業重建工作,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身為專業人員的我們,卻能選擇自己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如果我們能多雞婆一些,就有可能讓眼前這位身障學生,他的未來的職業、生活、甚至是他的家庭產生不同的可能性,影響是非常非常的巨大,.......,想到這裡,還有甚麼好不努力去為他們想方設法、用力拚搏看看的呢?
原本以為很簡單的教學,在頭一兩次的指導過程中,就讓我感到莫大的挫折和沮喪。在第一次的課程中,我發現個案居然學不會我們以為的基本動作,是理解有問題嗎?或是他自身的體耐力限制根本無從得知,反正就是一直失敗,結果就是個案和我兩個人都很累,包括身體和心理都很疲憊的那種累和無助感!
就業歧視真的無所不在,包括我們自己也都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踩到了紅線。然而,在實務上當我們提供職重服務時,不論是跟雇主接洽,或是跟專業人員討論,也常常會遇到這類狀況,更常見的尤其是「刻板印象」,特別是對身心障礙者來說,刻板印象的影響力更是巨大,而會導致求職者或專業人員放棄找工作。
其實對於身障畢業生來說,求職主要有三種管道: 首先、是自行從人力銀行找工作;其次是就業中心,這邊是屬於勞動部的直屬單位(有些人會說是直屬中央的單位),這裡提供職缺和補助的諮詢;最後,是地方政府(像是台北市、台中市...)的職業重建單位,除了有職缺以外,還提供了比較完整的就業評估、協助開發職場、甚至有
「你可以加班嗎?」大概是面談中最常被問到的議題之一,在五一勞動節的今天特別想聊聊這個話題。通常公司(老闆或人資)會喜歡聽到:「我願意!」這樣的回答,但對勞工而言,實際情況又會是如何呢? 每個人的特質不同,看待工作的角度也不一樣
這篇文章是針對讀者謝小姐的的來信提問,她想轉行當就服員,但不知道自己合不合適:這次的提問呢,我想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是比較官方、偏向規定面的,第二部分則是認真地就甚麼樣的人適合職業重建工作,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因為先前做了一個小型研究,研究的時候發現中重度障礙的兒童要找到適合學習美術的環境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以受訪家長的經驗來說,合適的畫室有空位能再收新生,除非有良好的機緣,否則等個半年、一年才排到,更顯現了特殊兒童在藝術教育資源的匱乏。
常常聽很多人說想嘗試換跑道換工作,但是不知道到底要做甚麼?其實我自己這輩子全職的工作也只教過書,其他一概沒做過,要開創新領域,真的得花一番功夫。 我有個朋友二度就業,她當家庭主婦時對整理、收納、烹飪,很用心也很有心得,她後來還去上課,這就成了她二度就業的專業本領,她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最近在引導孩子選填志願一事上備感困擾,到底是依從興趣,還是依從分數的強項,到底怎樣選才對呢? 姊夫分享"工作應該是你能力的強項,不一定是自己很喜歡的事。自己很喜歡的事是嗜好,不是工作。 只有很少幸運的人的嗜好也是工作。 "我老公她從小愛打電動,長大成了寫game的工程師
Thumbnail
有些人把就業說的很簡單,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帶著模糊的期待,希望獲得立即的成功。從模糊懵懂到清楚方向,再到獲得工作,從來不是一件有立即成果的事情,但卻是一件一但啟動會讓人覺得值得投入的事情。
心情很複雜,也很無力。本期望在育嬰假復職後,在職場上能夠有所展現,也很驚喜地馬上就獲得職務轉調的「口頭」通知,當下我也很積極地表示意願。前提是:必須讓我準時上下班時間接送孩子。 可想而知,沒有然後了。 在與主管面談後,說不沮喪是騙人的,腦中不斷思考主管話中意思,在這間公司將近十年,從對未來充滿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因為先前做了一個小型研究,研究的時候發現中重度障礙的兒童要找到適合學習美術的環境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以受訪家長的經驗來說,合適的畫室有空位能再收新生,除非有良好的機緣,否則等個半年、一年才排到,更顯現了特殊兒童在藝術教育資源的匱乏。
常常聽很多人說想嘗試換跑道換工作,但是不知道到底要做甚麼?其實我自己這輩子全職的工作也只教過書,其他一概沒做過,要開創新領域,真的得花一番功夫。 我有個朋友二度就業,她當家庭主婦時對整理、收納、烹飪,很用心也很有心得,她後來還去上課,這就成了她二度就業的專業本領,她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最近在引導孩子選填志願一事上備感困擾,到底是依從興趣,還是依從分數的強項,到底怎樣選才對呢? 姊夫分享"工作應該是你能力的強項,不一定是自己很喜歡的事。自己很喜歡的事是嗜好,不是工作。 只有很少幸運的人的嗜好也是工作。 "我老公她從小愛打電動,長大成了寫game的工程師
Thumbnail
有些人把就業說的很簡單,大部分的人一開始都帶著模糊的期待,希望獲得立即的成功。從模糊懵懂到清楚方向,再到獲得工作,從來不是一件有立即成果的事情,但卻是一件一但啟動會讓人覺得值得投入的事情。
心情很複雜,也很無力。本期望在育嬰假復職後,在職場上能夠有所展現,也很驚喜地馬上就獲得職務轉調的「口頭」通知,當下我也很積極地表示意願。前提是:必須讓我準時上下班時間接送孩子。 可想而知,沒有然後了。 在與主管面談後,說不沮喪是騙人的,腦中不斷思考主管話中意思,在這間公司將近十年,從對未來充滿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