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從幾個角度切入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否存在?如果它在人世間是不可能,如同一條能飛天的魚,那麼追求它是否成了白費力氣?
何為知行合一?行其所知,知其所行,尤前者為重要。我們都曾經歷過知行合一的交點。剛出世時,無知,但仍然具有哭泣、攝食等行動能力,是處於行先於知的狀態;等長大一些,認知能力起步,開始知道了許多知識和道理,但是心智能力和身體還難以做到;約少年時期,心智能力和身體機能逐漸成熟,這才有了知行合一的前提。這時,又以每個人的特質差異,而選擇先搜集資訊,再行動,或者先踏出行動,再從經驗中總結,兩種都是同時持續提升知與行的方法。但是大多數人是選擇偏用其一,善知者被自己無限的推演想像困住而不利於行,善行者被自己前進的慣性所裹挾而不停下思考,都有各自己的問題。最糟糕的是放棄成長者,這些人只尋找並接受輕鬆、自己搆得著的道理,並重複那些簡單、早已能做到的行動,讓自己知限於行。這樣的人,確實也是「知行合一」,但顯然不是我們想追求的那種。
知行合一是否真的為好?成為一條能飛天的魚,是否真的於魚有益?或者反而更利於鳥類的捕食?別說逃跑,離開水的魚根本無法呼吸,飛天反倒是害了自己。人呢,知行合一是否也反倒有害?
例如堅持獨善其身,卻顯得不合群,反倒受到他人排擠,使滿腹大志辦不成。例如知其不可為即不為之,那麼是否就永遠不能成長、突破、創造?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照這定義看來,知行合一顯然不符合一流智力。或者,是我們對於知行合一的定義不夠完備。以上舉例的知行合一,更像是一種機械式的決斷,只要輸入程序(知)就自動產生回饋(行)。我們都知道,這種粗糙的知行合一只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顯然,這台機器還需要另外的技能,去定義何為知行合一。
(待續)